再思勤儉相關作文20篇

再思勤儉 篇1

國三作文 ,942字

假日裡看書,讀到魯迅先生的勤儉,我被深深震撼了。

魯迅先生一生寫了5000多封信,其中相當一部分信封是他自己動手糊的。平時他接到朋友的來信!如果信封大一點,他總是輕輕的拆開,把它翻個面,摺疊好,重新做成信封。即使是些零碎的紙頭,她也不輕易丟掉,而是仔細的收集起來做信封用。

平時收到寄來的郵包,魯迅也都用剪子小心地把繩子結頭剪掉,拆開,然後把郵包的紙張攤平按大小放好大的用來包布。小的留作信封那些扎郵包的繩子,他也不輕易丟掉,而是按長短有條不紊的理好,留著以後捆書或做其他用處。

魯迅先生不但衣著樸素,吃的飯菜,也很簡單,他抽的紙菸都是廉價品。魯迅先生從不多花錢去大理髮店理髮,在魯迅先生家裡,沒有一張沙發,它工作時坐的椅子是硬的,陪客人坐的椅子也是硬的,他曾經意味深長的說,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勤儉是魯迅先生一貫的作風呀。以前看到這個詞,我都是無心地一掃而過。如今,深思“勤儉”這個詞,我是羞慚不已。我這個父母寵溺的女孩身上,哪有勤儉二字的蹤影呢。先生貴為大家、大師,貴為人人尊敬仰望的尊者,卻是那般的勤儉呀!

想起一句古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你看,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歐亞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為驕奢淫逸緻使古羅馬四分五裂。人呢?勤儉是一切美德之源,勤儉人就不會有貪慾之心。有錢有勢的人,如果沒有貪慾之心就不會被物質富慾望牽著鼻子走,處理事務,就不會受他人的牽制手中的權力,就能充分發揮,為大多數人去謀福利;沒有地位的人,如果沒有貪慾之心就能約束自己,節約開支,家用富足,不去觸犯法律也不會幹,損人利己的事,而一旦奢侈必然敗家或自取滅亡。

一個沒有勤儉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精神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精神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精神支撐的家庭是難以代代興旺的。“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這句話可謂是司馬光對勤儉另一個角度的解讀,從反面詮釋了勤儉。

勤儉都是一種永不過時的美德,是我們的傳家寶,它不僅承載了悠久的中國文化,而且還是一種修養和品質,理應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影響一代一代的人呀。

勤儉是家風 篇2

國一作文 ,1005字

“勤儉節約是傳家寶,祖祖輩輩傳到今天,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記心間。勤儉節約,國更富,民更安,咱生活幸福美滿。”這首歌不但是我們家族的家風,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詞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會了我。記得,有一次我和爸媽一起去飯店吃排骨米飯,由於肚子餓的“咕咕”哭,我頭也不抬,低著頭狼吞虎嚥地吃了一碗又一碗,媽媽笑咪咪地看著我說:“這孩子,真能吃。”而爸爸則留心於碗中的米粒兒,瞧!我剩的米粒一個個晶瑩剔透,遍佈於碗中。爸爸有點不耐煩地說:“先別吃了,先別吃了,自己看看你的碗。”我低頭一看,哇哦!我慚愧的臉都紅了,爸爸有點生氣:“今兒早上才看的新聞,要進行‘光碟行動’,怎麼?一會兒就忘了?快,馬上吃乾淨!一粒米也不許剩。”我應了一聲,便行動了起來。是啊,每一粒米都包含著農民辛勤勞動的汗水,每一元錢都是父母辛勤勞動的成果。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本也。”回憶2010年的暑假,我收穫無窮。我與媽媽去北京遊玩,那些我們家鄉沒有的食品、玩具,牢牢的把我那充滿好奇的心勾住,使我流連忘返,見什麼都想據為己有,媽媽自然不同意,開導我說:“孩子,戒奢從簡,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警句,大人們賺錢不容易,我們應該節約才是啊。”10歲的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滋潤著枯涸的土地。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陽光,給予我們溫暖與溫馨。勤儉節約的美德似花朵,點綴著青青的草原。勤儉節約的美德似小鳥,唱響了寂靜的森林。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志士,是以樸素、節儉來約束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三國名相諸葛亮的修身之道;毛澤東則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大到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小到一個家庭,每個人。要想生存,要求上進,絕對離不開勤儉節約。翻閱我們剛剛學習的歷史書,哪一位勵精圖治的開國皇帝不懂得節儉?翻閱世界歷史,哪一個國家不知道節約?“節約便士,英鎊自來。”這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諺語。聞名世界的日本現代豐田汽車公司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他們公司的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紙張用完了正面要接著用反面等等事例讓我們震驚。

總而言之,勤儉節約是我們炎黃子孫的一種美德,讓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把鋪張浪費的現象徹底消滅掉。讓我們90後、00後的後代人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外公外婆教會我勤儉節約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6字

從小我的爸爸媽媽就出去打工掙錢了,把我放在老家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我與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有好幾年了,他們教會了我許多人生的道理,讓我銘記於心。最讓我難以忘卻的是外公外婆教我勤儉節約的道理。

我的外公外婆是非常節約的人。他們每次吃飯都會把飯吃得乾乾淨淨,碗裡一粒飯粒也不剩,剩飯剩菜也要留著第二天吃,桌子上掉的飯菜,只要桌面乾淨,他們就絕不浪費。而我卻有一個壞習慣,每次吃飯總要剩一點飯菜。外婆每次都會讓我把飯吃完,還不時地念叨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通過外婆苦口婆心念叨的這兩句話讓我懂得了,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所以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

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每次回家,都會給我買回來許多的文具。我總認為文具很多用不完,用完了還能再買,我就懷著這個念頭,一直很浪費。作業本一頁還沒有寫完就翻到了另一頁寫,一本只用了幾張就不再用了,換另一個新作業本。筆也是,一支一支地浪費,當外公外婆看見了,他們就把那些文具都藏了起來,讓我用完了再拿,可是因為我不理解他們的用意,為此還跟外婆吵了一架。後來,外婆跟我講道理,心平氣和地對我說:“孩子,你這樣做太浪費了,你看你的爸爸媽媽多不容易啊!為了多掙些錢天天都累的要命,你要是節約點,他們存夠了錢才能早點回來陪你啊!”我聽了外婆語重心長的一番話,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外婆道了歉,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浪費了。

在外公外婆的照顧與教誨下,我學到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終生。現在他們越來越老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他們爭光,長大後報答他們!

守紀·孝順·勤儉——優良的家風 篇4

國一作文 ,668字

家風猶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猶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猶如一首歌,美妙動聽。家風傳承著祖祖輩輩對我們的希望,而在我家,始終將“守紀,孝順,勤儉”永記心頭。

守紀之風

聽爸爸講,爺爺是一名共產黨,他一直用行動詮釋著“守紀”的真諦。在部隊裡,爺爺就一直遵守紀律,退伍後,他仍然在踐行著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與人交談,態度良好;愛護莊稼,珍惜勞動成果;找人借東西,有借有還……在爺爺的帶領下,我們家便掀起了一股守紀之風。在生活中我遵守各項規則,爭當好公民;在學習中,我奮進拼搏,用紀律束縛自己,爭當好榜樣。

孝順之風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一家人始終堅持“孝”為先。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始終用陪伴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寂寞,讓笑顏常駐,歡笑長存。爸爸媽媽的行動讓我明白了“愛”的真諦,讓我知道了“孝”的意義。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每天都在疲憊之後感受到女兒的關心。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會製作一張充滿愛的卡片,並對母親真誠地道一聲“我愛您”。雖然這微不足道,但是背後卻是濃濃的親情和無盡的溫暖。

勤儉之風

“該花的絕對不少花一分,不該花的一分都不能多花”,這便是我家的勤儉節約的宗旨。在我的學習方面,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父母絕對不含糊。但是如果把錢用來攀比,那麼爸爸媽媽毫無疑問會嚴厲斥責我。除此之外,父母還教我要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因為這些都是用汗水換來的。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從小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優良的家風隨春風一般潛入我的心靈,讓我茁壯成長。

爸爸教育我勤儉節約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8字

爸爸一直教育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勤儉節約。我當時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經過幾次爸爸對我的教育後,我才知道勤儉節約。

記得有一次,爸爸在家看電視,我在外面玩,玩得手上很髒,很黑。我回到家後,開啟水龍頭洗手,可我手上的髒東西怎麼也洗不掉,我就進屋去拿香皂,水龍頭裡的水被我白白浪費了很多。爸爸聽到聲音後,就過來問我:“水龍頭是不是你開的?你有沒有關。”我衝他點了點頭,就接著去洗手了。等我洗手回來後,爸爸就把我叫了過去,跟我說了一些地方鬧水荒的情況:有些人這一輩子只洗三次澡,有些人要喝水還要從幾百裡外的泉眼裡去挑水喝,還有的人只能喝一些不乾淨的水……他教育我以後不要再浪費水了,聽了爸爸的教育後,我以後洗手都是在一個盆子裡洗的,洗完後的水用來澆花。我淘米後的水用來洗碗或澆花,洗臉的水用來洗腳……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也要勤儉節約,許多地方人們缺少的東西就是我們浪費的東西,我們應該不再浪費任何東西了,要學會勤儉節約。人們都說南方人很浪費水,但南方人也有許多人都很會節約用水,也有很多人家想出了許多節約水的辦法,這一點就可以充分的看出南方人並不是全都在浪費水。

爸爸對我的教育,我到現在都是銘記在心的,不管做任何事,我都是很勤儉節約的。我還經常去讓周圍的人也不要在浪費水了。同學們,你們也要勤儉節約哦!

勤儉節約刻不容緩 篇6

國二作文 ,1141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它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已漸漸遠去,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永遠記住並傳承它嗎?

勤是勤勞,儉是少用,勤儉,勤儉,不分家。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有句話說的好,“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看來,除了要做到勤儉之外,還得做到節約。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公益廣告,這個廣告是說:一群人在餐館裡吃飯,一對年輕情侶走了進去,他們原本點了一點菜,但男生說,“點多點。”男生心裡想:“點多了,顯得自己有錢。”之後所有人都走了,卻剩下一桌子又一桌子的菜沒有吃完,而那些才最後都被倒進餐館的垃圾桶裡去了。而之後的畫面卻是一個貧困山區的小男孩坐在牆角根上,他抱著一個碗,把碗裡的飯菜默默地吃光。當時看到是我並沒有什麼感觸,也沒相信這是真的,可就在前幾天,我信了。那天我準備去一家早餐店做半天的的服務生,以此完成老師佈置的社會實踐活動作業。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盤子裡的麵條都只吃了一半而已。如果一斤麵條2。5元,一個人一次吃一斤,浪費半斤,那麼就浪費了1。25元,那一年365天,這可以夠一個貧困山區的小孩一年中的每天早上吃的更好。這一幕幕讓我覺得他們並不像在吃早飯,而是在扔錢。

勤儉節約,刻不容緩。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吧!

勤儉節約是美德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2字

最近經常聽到一句網路詞彙“炫富”,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理解大概就是有錢,顯擺的意思吧。可是為什麼呢?從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我,勤儉節約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揮霍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洗手後不關水龍頭,吃不完的飯菜直接倒進垃圾桶,剛買的新衣服只穿一兩次就扔了,開著燈睡覺,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浪費之舉,真是讓人太痛心了。

記得有一次,爸爸宴請貴客,點了滿滿一桌子好菜,酒足飯飽之後,桌上的菜剩下一大半,有的甚至都沒動過筷子,媽媽便拿來塑料袋準備打包,爸爸見了覺得有點丟面子,便對媽媽說:“算了吧,剩菜要它幹嘛,想吃咱下次再來。”媽媽聽了後,笑著說:“這麼多的菜浪費多可惜呀,節約可是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話音剛落,身邊的貴客們一個個都豎起了大拇指,誇爸爸找了一個勤儉持家的好老婆。

其實不光是我們,從古至今,有多少歷史名人不也是勤儉一生,生活樸素,粗茶淡飯,絕不奢華。

還有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他要求別人的事,自己會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很少吃魚肉,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甚至連一件睡衣都穿20多年,補滿補丁,聽著這些,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偉人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責任。在新的時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具有新的內涵,作為與時俱進的小學生們,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節約資源,聚沙成塔,把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是美德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834字

古人云:“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生活非常節儉,從不鋪張浪費。一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美國訪問,比爾?蓋茨只准備了三道特別簡單的菜招待主席。其實,作為世界頭號富翁,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為了表示對胡錦濤主席的盛情,為了感謝中國對他的支援,比爾?蓋茨完全可以用最豐盛的夜宴來為胡錦濤主席接風洗塵,可比爾?蓋茨並沒有這樣做。這個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做了很好的註解。

再來說說我們熟悉的雷鋒叔叔。雷鋒叔叔生活簡樸:一雙襪子是補了又補,都不知道補多少次了,他還是不肯扔掉;他的臉盆和漱口杯用了很多年,上面的瓷都掉了許多,也捨不得買新的;他買了一塊香皂,也只是逢年過節才拿出來用一用。雷鋒叔叔雖然節儉,可用錢幫助他人卻毫不吝惜,他一次次用積攢的錢幫助那些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跟他們相比,我倍感慚愧,想想我平時是多麼浪費啊!我經常用零花錢買一些玩具和零食,卻從沒想過讓它積少成多,再捐給那些需要的人;經常在陽光充足的白天開著檯燈做作業,或是洗完手後沒有關緊水龍頭,讓自來水白白流走,卻從沒想過一度電、一滴水對於那些未通電的偏遠山村和水資源缺乏的地方是多麼寶貴;吃不完的飯菜隨手就倒進垃圾桶,卻從沒想過每一粒糧食飽含的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寫錯一個字就要撕掉整張作業紙,卻從沒想過隨意丟棄的紙張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掙錢買來的……

一個人如果勤儉節約,他就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家庭如果能勤儉節約,那麼它就能和睦幸福;一個國家如果勤儉節約,它就可以更加繁榮富強。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壤盛開財富的花朵;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肥沃的田野收穫智慧的果實。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勤儉節約”成為行動而不是口號,讓勤儉節約的美德在我們身上如鮮花般綻放!

成由勤儉敗由奢作文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1478字

【篇一:成由勤儉敗由奢作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地盛開出美麗的花朵;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肥沃的田野收穫智慧的果實……

在《勞動最美》這本書裡,讓我感動的故事其實有很多很多,但最讓我感動的首先是毛主席的故事。

眾所周知,毛主席是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因此我們往往以為他的生活過的很奢侈。但誰知道這樣一個大偉人,生活中竟然過得那樣的節儉。他有一件補了無數次的睡衣,一直捨不得丟棄。而且他不吃肉,不吃水果,往往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頓飯。毛主席這樣率先垂範,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這絕對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除了毛主席之外,讓我特別感動的還有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的他曾經為了感謝保安幫他撿起過硬幣,竟然給了保安整整一百元錢。多數人看來,這該是多麼的不划算啊!面對有的人的質疑,他的解釋是“若不去撿硬幣,這枚硬幣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一百元,他可以去消費。錢可以消費,絕不能浪費”—這簡直讓我太震驚了!

看完毛主席和李嘉誠,不得不再想想我們自己。吃不完的飯菜我們常常就倒掉了;不喜歡的衣物,我們常常就讓它提前“退休”了。這多浪費啊!還有一些還可再利用的塑料瓶,我們常常就直接扔了,其實只要我們動動腦筋,它還有很多妙用呢:做放東西的盒子、做裝飾物……等等。仔細反思,我們真不該如此浪費啊!

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如果要好好生存,如果想快速發展,都是離不開勤儉節約的,中國也曾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呢。如果形成了浪費的惡習,就會給自己、給家庭、給國家造成完全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失敗。試想,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還少嗎?

勤儉節約,讓心靈更自由,讓智慧更沉澱。所以,請讓我們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一起動手,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我們的雙手打造出更好、最好的明天!

【篇二:成由勤儉敗由奢作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壤盛開財富的花朵;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肥沃的田野收穫智慧的果實。

在《勞動最美》中,毛主席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100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過20多年,已補過13次的睡衣。身邊的工作人員多次提出給他換一件新的,他都執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還穿著那件補丁綴補丁的睡衣。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導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頓飯,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同學們,與主席相比,我們是不是有地方做錯了?毛主席其實可以吃肉,吃水果,但是他沒有,他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是一位高尚的人,我們要向毛主席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少數人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知是誰忘記了關水龍頭,清水從廁所的水龍頭裡汩汩流出,水花不斷衝擊著牆壁;午飯未動幾勺就直接倒進垃圾桶,盤子裡的菜還剩下很多就被送進泔水桶;為了圖方便,每天到校吃早餐也不帶碗筷,一次性碗和筷子被即用即棄;上完美術課後,在垃圾桶裡總會發現許多大塊的卡紙、彩紙……盤點身邊的浪費,不由得令人發出沉重的嘆息!也許,平時你不太在意的普通食物,對於逃難者來說就是美味佳餚;也許你隨意丟棄的紙張、玩具卻是家人起早貪黑的勞動換來的成果!在我們身邊,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也令人感到羞恥!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浪費還是暴殄天物,就是傷天害理!

每一件勞動成果其實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都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所以,珍惜勞動成果就是尊重勞動者。

讓我們一起銘記《朱子治家格言》裡的忠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篇10

國一作文 ,767字

從小我們就學過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就告訴我們:要勤儉,要節約。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尤為重要。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於是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為中國地大物博,面對著“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然而,人人都說“貧不學儉,富不學奢”。當人們貧窮的時候,不用學儉省,自己就會儉省。但有“富不學奢”的嗎?我倒是覺得並不多。俗語應是“富不學儉”吧!一般人都似乎是窮時節儉,富時奢侈。但也有人窮也儉,富也儉。據我所知,李光劍就是其中一個。只求吃得飽,穿得暖。他一生儉省的那些錢,救濟了多少苦難人民!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就是有著這樣的意念,才有這樣的成就。直到他去世前,還讓子孫繼續為貧困人民捐獻。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一個國家不知道節儉,是繁榮不起來的;一個不知道節儉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儉,德之共也;侈,惡大之也。”的確,節儉就是一種品德,而奢侈便是一種罪惡。讓我們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夏桀、商紂、周幽王等這些暴君,他們的奢侈腐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行動吧,那些曾經浪費的人們!貧窮方悔節儉遲。當你回望時,你會發現這個選擇是正確的。積小利,成鉅富。一角錢,積少成多,你年老時,那將成一座大山;一角錢,慢慢流失,長年累月後,你會發現,那以成了一條小溪了。

同學們都是有理想的人,因此,我們要學會從小磨練自己的意志,學會勤儉節約,學會在艱難困苦中提升生活的能力。勤儉節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