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全球通史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222字

不妨像《奇葩說》上那樣,先提出一個問題:讀歷史有好處嗎?

“自我維持生存和自我發展的慾望,成為了人類偉大的推動力”,弗雷德裡克·巴斯夏說的。

每個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競爭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要充實我們的大腦,武裝我們的思想。可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同樣的人,什麼能改變我們的思想?環境、知識和時間。

這三者好像都輪不到由我們控制,環境和知識的改變是根據時間的推移來改裝我們的思想。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既然不捨晝夜地涓涓流淌,如何來改變它,從而讓我們的思想在競爭中拔得頭籌?

環顧你四周,你看不見時間的蹤影,但是你此時此刻站在的歷史長河中,前面是未來,沒人可以預測,即使你看見了未來,忍不住動動手指改變什麼,就像蝴蝶動動翅膀,那你改變的可不只有你的思想,而是宇宙時空。你的身後是幾萬年的文明。

即使社會結構不同,環境、技術、觀念都不相同,可是你可以在這一個個統一、滅亡、興奮、衰落的輪迴中找到閃光點。

希臘-羅馬留下的古蹟,雅典衛城的莊嚴,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代師生的傳承。歐洲黑暗的中世紀。秦迅速的發展以及短暫的生命,漢武帝的“好戰”英明,野心勃勃,萬里長城史詩般的整修重造。

這些歷史結點的背後是什麼?是人,一個個有名或無名的人,它們的生存是如何維繫的?生活是怎樣多彩或無味的。

朱熹把人比作一面落滿灰塵的鏡子,一旦抹去灰塵,將和過去一樣明亮。

當你秉承著一顆當事者的心去閱讀那些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背景,你會作何評價?

想象一下,你處在中世紀的歐洲,你是一名沒有人權的農奴附庸,被囚禁在看似自給自足,實則麻痺人們的意識,無處不在的枷鎖中。可是你每天要負多少沉重的徭役,任那個坐享其成,無情無義的領主打、罵、罰、買賣、侮辱,看著身邊的人企圖逃離莊園,脫離這個黑暗的中世紀,建立起人性化的制度,你會怎麼想?反抗?起義?當時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他們人多勢眾,而你孤身一人,手無寸金。你會嘗試尋找新生活,還是忍辱負重。

如果你是中世紀歐洲時期的一名領主,面對那些沒有自由的農奴,他們跟自己一樣,都是由猿進化而來的人,只是起點不同,你會對他們起絲毫的悲憫之心,還是不願打破封建。你不妨像那樣站在21世紀人們的思想去活一下中世紀的人生,你就會感覺自己像是經歷了由史前到21世紀的進化與淨化——歷史是事實,事實是已經發生的,是沒有任何人在你耳邊打擾你對歷史的看法的,所以它是純淨的,就像清晨葉上的露珠,冬日車窗上的霜,實驗室中的蒸餾水,而不是水龍頭流出被漂白粉浸過的自來水,河中夾雜著各種生物代謝物的浪潮。

所以說,歷史就像是可以真正拭淨鏡子上灰塵的水,讓鏡子保鮮、乾淨。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當你把你的思想拿出來放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長河中洗一洗,或許不能改變歷史,但一定能改變你的未來。

時間簡史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568字

【篇一:時間簡史讀後感】

宇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亞里士多德的發現,到托勒密的模型,再到哥白尼的改善,最終證明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這個真理是多少個天文學家、科學家奉獻一生,堅持探索的成果!他們精神使我們感動。正是這份堅定,是人類的思想進行了深刻轉變,使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理解更加深刻。

宗白華曾說過:“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是否真正看清了宇宙的祕密?在我們疑問的同時,《時間簡史》已經給了我們答覆。

《時間簡史》已成為科學著作的里程碑,作者迷人而生動的表達方式,用最權威的語言,最精確的資料,使宇宙這個令人敬畏的話題變得更加清晰。

時間,使這些深奧的道理逐漸被人們明白。庫爾德哥德爾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新解,這使物理定律允許時間旅行的預示,並且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超光速的時空旅行。

這就意味著你可以進行逆時空旅行。你可以回到2008年,並且如果你的旅行過快的話,你甚至可以在北京奧運會未開始前,買票去看比賽。

這些道理的總結,到歸功於霍金。他雖然在21歲患了病,但他從不放棄,在輪椅上發表著他的看法。他的奮鬥讓我們驚異與讚美。他用他的行動證明了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並使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一個人不因環境惡劣而氣餒,堅持努力著,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我們要珍惜它,並要做一位堅強而勇敢的人。

我們從宇宙中探索和發現,我相信只要我們利用我們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會找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快樂!

【篇二:時間簡史讀後感】

“時間”究竟是什麼?晚上,我坐在窗前,出神地望著無限的夜空,反芻著剛剛讀完,放在一邊的《時間簡史》。

“時間”,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它可以被浪費時間的人無限縮小,幾年如同幾日一般重複;它也可以被珍惜時間的人無限放大,變成在無限的宇宙中也能看得見的閃耀光點。霍金便是一個可以讓有限的時間無限放大的人,他對天體物理學的研究,告訴了我們“時間”的樣貌,告訴我們如何“書寫”自己的“時間”。

“他機智而清晰的闡釋宇宙物理的奧祕……他擁有無與倫比的頭腦”—《紐約書評》這麼評價霍金,這位出身劍橋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

如一般的科普讀物一樣,書中提到了宇宙的過去,宇宙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從此開始。

按照霍金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便會結束。

時間終究會結束,這些看起來離我們很遙遠的理論,卻在霍金的拷問下延伸到每個普通人的生存意義—既然我們生在當下的“時間”之中,又怎麼能辜負“時間”?因為有了那次大爆炸,才有了地球,才有了我們。也許在很久之後宇宙真的收縮成了一個點,我們的文明會被終結。但終有一天宇宙會再發生一次爆炸,會再次產生新的文明,新的我們,如此周而復始。然而,我們應當對自己,對“時間”負責,不能失去“時間”了才感到遺憾。

無疑,霍金的遭遇為這本書做了最好的註解。一個盧伽雷氏症的患者,肌肉一點一點萎縮,卻在用上天賜予的頭顱窺測著宇宙的奧祕,證實人生的意義。對比霍金,我們是何等的幸運,畢竟我們沒有疾病扭曲著身體,沒有因為手術而被徹底剝奪說話能力。我們應當像霍金所證實的那樣,努力做有意義的事情,讓生命留下輝煌的印記。

現在,我瞭解了這些,我不僅對書中的宇宙學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感嘆霍金是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著作。現在,我面對著美麗的夜空,繼續讓自己沉浸在深遠的思考中,雖然不能像霍金那樣洞察宇宙,完成對“時間”的書寫,但我會讓自己與宇宙相比猶如一粒塵埃一般的生命放出光芒。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38字

夢想是一座燈塔,它引領著你,讓你在黑暗裡再苦再累也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夢想也是一棵樹苗,只要你悉心呵護,總有一天它會長成參天大樹。

對於剛剛過去的一個月,若問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相信同學們都會想到“百年追夢,全面小康”這一句慷慨激昂的口號。就在上個月,全校師生喜獲《百年追夢,全面小康》續本一冊,同學們認真學習,積極研讀,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受益匪淺。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一書,以論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不懈努力抗爭,開創中國道路的百年追夢;以論證全面小康,決勝百年目標為主宰,以倡導創新奮鬥,擔當歷史責任等幾部分組成。深入淺出地讓我們瞭解了百年追夢歷程的艱辛與執著,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理解“百年追夢全面小康”的戰略思想。

這本書緊扣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刻地闡述了中國發展歷程,高瞻遠矚未來發展之路。這本書大處著眼,闡明民族精神必須適應時代潮流;小處落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語言,使愛國精神入乎眼耳,存乎心胸。

這本書描述了反抗、爭取、奮鬥、改革的驚人業績,可謂撼天動地;這本書呈現了英雄、愛國者、先烈、傑出人物等偉大精神,讀則發人深思!

讀完此書,不禁讓人眼前一亮,激動萬分!彷彿間一個個與侵略抗爭的畫面讓人熱血沸騰;一個個前赴後繼、捨生取義的故事讓人熱淚盈眶;一個個指點江山、高瞻遠矚的決策讓人精神振奮!中國雖然經歷了撕心裂肺的鉅變,卻在血與火的磨練中浴火重生,乘著夢想的翅膀,飛向輝煌的明天!

通過多次閱讀《百年追夢,全面小康》這本書,我明白了今後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階段;明白了對於“中國夢”的實現,要靠全國人民的努力,要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奮鬥。中國夢看起來既巨集偉又遙遠,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國家越來越富強,其實這就是對中國夢最完美的解釋。國家好了,人民才能好;人民好了,才能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中國夢就是由全國人民無數個小夢想彙集而成,中國夢和每個人的小夢想是分不開的,失去了這十三億小磚塊中的任何一塊,中國夢就無法在世界上築起雄偉的萬里長城!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一次演講中對學生們說過這樣的話—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關係到這個國家的未來!所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充實地度過每一天。我想:只要我們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只要我們每一天的努力都朝著一個目標奮鬥,中國夢必將綻放在我們心中,並因此將整個世界改變!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48字

讀了《百年追夢全面小康》這本書,我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感受頗深。

在百年沉沉的暗夜裡,多少志士仁人捨生取義,無數英雄豪傑為民族復興奮起抗爭。民族復興之中國夢,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它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它是強國夢、福民夢。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只有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奮鬥,才會實現中國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為此,我將把自己的成長融入時代發展之中,完善自我,勤奮學習,創造美好未來。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巨集偉志願,我們更應樹立遠大理想,振我中華!勤奮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現在勤奮學習,把知識學紮實,學牢固。讓知識的清泉流入心間,將來才能讓五星紅旗升上更高,更廣的天空!

“行為成就美德,修養源於養成,”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品學兼優,團結友愛”,雷鋒同志說:“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就要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尊敬師長,關心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尊重長輩,關愛老人,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愛心,守紀律的好少年。

理想是勝利的彼岸,身體就是駛向彼岸的小船;小船不結實,就無法接受風浪的考驗,理想只能是空想。這就需要我們“體魄健康,活潑開朗”。有一個故事,就是講一隻蝸牛有著上泰山,下江南的理想,可自己短暫的生命,根本無法實現,這隻蝸牛隻好含恨而終。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具有了強壯的體魄,才能更好的擔負起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重任。

踐行“中國夢”,還應該做到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愛護花草樹木、多植樹養花,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為了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我將以這次讀書活動為契機,勤奮學習,好好努力,做時代好少年。

《五千年猶太文明史》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23字

生命如曇花斑斕一現,轉瞬便隨風逝去,化為塵土。唯有文化永不消散,它將流芳於世,萬古長青。眾所周知,華夏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可謂源遠流長,而另一個同樣歷史悠久的民族—猶太民族卻鮮為人知。

或許,他們留給世人更多的只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喊叫。的確,二戰期間,他們曾是納粹肆意屠殺的物件。在此之前,猶太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以及羅馬人佔領,統治,雖多次反抗均被鎮壓。猶太民族和文化流離輾轉數千年,如今散佈於世界各地。猶太民族雖流散各地,但文化卻將他們緊緊繫在一起。猶太民族一直揹負著真正意義上的流離失所,這樣的遭遇不亞於民族滅亡。然而猶太人至今卻仍作為一個民族團結著,前進著。他們是堅強的民族,在所有流散、遷徙、移居過程中,從未丟棄民族文化,喪失民族精神,始終固守著猶太民族的傳統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流而不散的歷史文化傳奇。

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不僅僅取決於民族的凝聚力,良好的教育更是促進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繁盛發展的重要因素。每一個猶太孩子出生時,他的父母就會在《聖經》上撒滿香料,讓其親吻。父母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孩子熱愛《聖經》,熱愛猶太教,熱愛讀書,熱愛祖國。在猶太人家庭裡,母親總會教育孩子,假如家裡發生火災,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搶出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那一本本世代相傳的書籍。金銀珠寶搭建起來的王國隨時會有坍塌的危險,唯有知識才能撐起一個民族堅實的脊樑。猶太人認為,生命終有結束之時,求知卻永無止境。他們為自己樹立終生的學習目標,這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被動學習。學習不分何時何地,不分男女老幼,直到生命隕落的剎那學習才會停止。猶太人不但會告訴孩子人生有喜悅有幸福,更會告訴他們人生也有黑暗有失意。強調光榮歷史的同時,更要正視歷史上遭受的挫折、迫害和沒落。猶太人將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為己任,力求學習歷史不只停留在過去,更要對未來敞開胸懷。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猶太民族,曾歷經數以千計的自然災難和戰火的洗禮,尤其在二戰期間,在殘酷的屠殺面前,他們不僅成功化解了滅頂之災,還絕處逢生,使整個民族得以繼續繁衍生息。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劫難中湧現的傑出人物數不勝數。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一個重要原因是猶太人在同自然與強權不懈抗爭中,造就了他們患難與共、自強不息、團結友愛、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更為重要的是猶太民族良好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傳承。這一切,無疑應歸功於文化。

所以,文化不滅,國將永存。
</p>

時間簡史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56字

從識字以來,我讀過很多書:《西遊記》《俄羅斯童話》《上下五千年》……然而,現在五年級的我有些不滿足於這些書了,開始對《前世今生》《時間簡史》一類講述哲理、科學的書興趣盎然。雖然初看上去,這些書枯燥無味,但是細細品味,卻常常引發我無限的思考與遐想。下面,來說說我讀《時間簡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讀《時間簡史》時,我只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讀,略去了那些艱澀難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內容。但即使這樣,仍覺得無聊,先後也只是翻了兩頁,便束之高擱了。

直到有一天,無聊的我,抱著好奇的心,再次打開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時間簡史》,低下頭,靜心地品味起來。我隨手握起鉛筆,點點劃劃,慢慢記下自己的疑問,一躍而出的靈感……咦!什麼時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漸漸生動了起來?慢慢地,我被帶入了一個科學的世界:與亞里士多德觀賞水、火、土、木幾顆星星的變化;與托勒密一起鑽研宇宙中心的祕密;與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實來推翻錯誤的理論……一頁一頁,我認識了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堅持真理的伽利略,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我瞭解了反粒子、對偶性、小圓周、光子的概念……與此同時,我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每顆行星的小圓周都是一樣的?在恆星光譜中,什麼顏色代表最熱,什麼顏色代表最冷?行星與恆星各是怎麼形成的?……一堆數不清的疑問,讓我不斷地查電腦,翻閱其它工具書,甚至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唸經一樣在爸媽耳邊不停地問,問到二老大聲喝斥也渾然未醒。無盡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對《時間簡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看到後面,不少先前的疑問迎刃而解,那種豁然開朗的滋味讓我欲罷不能。

有時候我也會自己去做試驗。我嘗試和伽俐略一樣,從樓上同時扔下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們是否同時落地;當看到書上說:“飛船在太空中直線飛行,路徑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維影相就顯明是彎曲著”時,我也嘗試著用鉛筆在地球儀上測試;讀到“視差”這一段時,我也試過坐在車上看遠處一點也不動的太陽……那時的我,竟也感受點兒“科學瘋子”的味道。

在讀完《時間簡史》後,更多的書成為了我的閱讀目標:《果殼中的宇宙》《瑪雅曆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感謝《時間簡史》為我打開了科學探索的大門!有時候,我也想過,以小學的水平來讀這一類書,是不是太困難,太“不求甚解”了呢?因此,我開始放慢速度讀,一點一點“煮”著讀,思考研究著讀。

這幾本書便成了我無聲的老師,將知識一點一點地送給我,引領我走向神祕的科學世界。雖然深奧難懂,但是依舊情有獨鍾。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19字

夢想在心中萌芽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偉大的祖國也有夢想,看了《百年追夢全面小康》這本書,我知道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奔小康。

舊中國,戰亂不斷,列強入侵,人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是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沒有炮火和硝煙,人們建立了幸福美好的家園。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處處洋溢著歡歌笑語,人們安居樂業,幸福地生活,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我生在和平年代裡,在蜜罐中長大。沒有經過苦難的我,只能從爺爺奶奶和電影電視中知道舊社會的苦難和黑暗。如今我們住的是高樓,學校美如公園,上課用的是多媒體裝置,穿的是各式各樣時尚漂亮的衣服……我每天都想著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人想當作家,有人想當飛行員,有人想當航天員,我想當人類的工程師—教師。有人也許會說,“當教師有什麼好的,工資低,工作又辛苦,還不被人重視。”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那我們豈不是很愚昧,正因為有了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我們人類才能越來越聰明,社會越來越進步。白天,老師站在三尺講臺為我們嘔心瀝血地講課;夜晚,月亮已經爬上了樹梢,可老師還在那搖曳的燈光下辛勤地為我們批改作業。也許當一個人被成功的喜悅包圍時,他會忘記自己的親人,但他決不會忘記自己的老師,因為他的成功也有老師的一份功勞。

我也一樣,無論我長多大,走多遠,我也不會忘記自己敬愛的老師,因為我是在老師的呵護和愛的沐浴下長大成才的,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忘記自己的老師。

希利爾講世界史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13字

今年暑假,我一口氣把《希利爾講世界史》看完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激發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平日一聽歷史書我都會覺得枯燥無味,也很難理解,更提不起興趣。然而,《希利爾講世界史》改變了我的看法,它與傳統的歷史書截然不同。它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歷史書,它打動了我的心,激起了我學歷史的興趣,一旦開了個頭,便會被書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和不同國家的風情圖畫所吸引,一發不可收拾地想要了解世界歷史。

這本書講述了從人類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歷史,作者希利爾用生動的語言,以幽默、生動的方式告訴我們這段漫長的時間裡世界上所有國家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希利爾對歷史的講述方式十分奇妙,他能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每件事、每個話題都以故事或對話的形式引入,以一個個詼諧幽默的故事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書裡還配有豐富的插圖,是歷史上留下的一些文物和名畫的圖片,圖文並茂,增添了我瞭解歷史的興趣。更妙的是,作者還在書中加上了自己對這些歷史事件的看法,幫助我們正確地看待歷史,不被迷惑。希利爾總是能做到處處尊重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興趣,用很直接的語言,用孩子最感興趣的思路,把問題講清講透,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不知不覺就被帶入了漫漫的歷史長河。

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世界各國曾發生過這麼多不可思議的事,湧現出那麼多偉大的人,各個國家一起造就了精彩紛呈的世界歷史。也讓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在歷史長河中都不過是一滴平淡的水。可惜的是書中關於我們中國的筆墨太少,如果能把我們華夏文明更多地寫到書中去,那就更好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聽了我的介紹,你應該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相信我,《希利爾講世界史》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它會告訴你許多豐富多彩的歷史,讓你受益匪淺的。

《全球風暴》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422字

今天我看完了之前上映的電影《全球風暴》,電影的內容和效果自然是十分的震撼,尤其是影片中對於災難的展現,可謂是驚悚,海嘯,風暴這一系列災害讓人觸目驚心。

影片主要講述了勞森兄弟一同拯救地球的故事。這部影片充分地向我們展示了在災難面前人類的不堪一擊,結尾女孩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有責任一起保護這個地球”,在重大的災難面前,早已經無法用國界來劃分,我們都是地球的居民,我們應該共同攜手來保護這個地球。

現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也開始治理地球的環境,再也不去走那些“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子,因為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地球的保護早就已經刻不容緩,之前由於為了發展經濟而造成的大規模環境破壞,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絕對不能夠讓影片中那些恐怖的災難現身於人間。

就像影片中傳遞的思想那樣,我們全體人類是一個整體,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好這個共同的家園,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要守護好地球,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地球內部》讀後感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4字

在這一個涼颼颼的秋天,窗外的風呼呼地吹著,把一片片樹葉從樹上搖了下來,落到了溫暖的大地上,不過在窗戶內,我正看完了一本科普書,這一本書名叫《科學探險者地球內部》。

《科學探險者》這一套書是美國初中主流理科教材,對於我來說,這一套書最為神祕的一個地方這一套書為什麼沒有一位準確的作者,這一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直到我看見了封底上的一句話“培生教育集團原版”之後,我才真正知道了這整一套書原來是由培生教育集團編寫的。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吧!這一本書通過嚴謹和科學的特點把這一個個的小故事分為:板塊構造、地震、火山、礦物和岩石這五章。每一章都擁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一個個特點和知識讓編者們把這整一本書給編了出來。其實這一本書講的都是地球內部。

這一本書的文筆特點十分明顯,我想已經五年級的同學一定會知道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也就是《鯨》這一課。在這一課和下一課《松鼠》的比較之中,你一定會知道這一課的特點是精練平實。我想這一本書的文筆特點也是這樣的,不過似乎所以的科普讀物一般都是這樣的。

我讀過這一本書之後,懂得了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道理:我們要多多研究科學,才能好好地為國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