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風俗各不同相關作文20篇

元宵風俗各不同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8字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爸爸媽媽曾經在南方和北方生活、學習過,因此我向他們請教了各地元宵節的不同習俗。

媽媽告訴我,南、北方的元宵在做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北方的元宵是先把餡料做成球狀,然後加潮溼的米粉一層一層滾起來,所以稱為“滾元宵”。而南方的湯圓做法則完全不同,有點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然後再把各式餡料包裹進去,因此叫做“包湯圓”。

因為媽媽曾經在北京工作多年,她告訴我,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花燈。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商鋪都會掛上絹紗、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

奶奶家在山西。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外婆家在江西,那裡的元宵節異常熱鬧,各鄉各縣的舞龍隊四處巡演,除了耍龍燈,還有舞獅、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

最後,當然少不了我們一家人現在居住的地方——揚州。在揚州,正月十三這天晚上上燈,上燈時要吃元宵;正月十八晚上落燈,落燈時要吃麵條。為什麼要有這一食俗呢?民俗的解釋是,吃湯圓象徵“圓圓滿滿”,吃麵條象徵“順順暢暢”。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無論各地元宵節的慶祝習俗有怎樣的差異,元宵節在人們心中團圓美滿的寓意是相同的。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7字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個國家盛開著五十六朵多姿多彩的民族之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是對我們國家民風民俗的寫照。在我們這個國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域,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

說起民居,最近我在課本上,又領略了傣家竹樓的風光。

竹樓是傣族特有的建築形式。據說,他還有防潮、防水、防震、冬暖夏涼的效果呢。在傣族,每家竹樓的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竹籬內都種著五彩繽紛的鮮花、青翠欲滴的小草,真可謂是“樹滿寨、花滿園。”每棟竹樓都是正方形或為長方形,上面一層、下面一層,上邊是臥室,下邊是活動中心,樓下都有一塊大空地,用來做院子。哇!竹樓可真是傣族的一大特色呢,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親眼目睹它的風光哦。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域,都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蒙古族的那達慕、藏族的雪頓節、白族、納西族、彝族等民族的火把節……

說到節日,那我們中國最傳統的、最熱鬧的莫過於春節了。春節的前些日子,大家都忙得很,大傢伙都必須預備過新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狀態,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大家都不會去打擾別人,都會待在自己的家裡吃一些零七八碎的小零食。大年初二,大家才會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被拜年的一家,都會拿出紅包給小孩子,收紅包可是小孩子們的一大樂事啊。我就非常喜歡收紅包。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地區,不同的地域,都擁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小吃;都擁有自己別具一格的藝術;都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服飾……

藝術,維吾爾人的舞蹈便是一門藝術。維吾爾族的漂亮姑娘、俊朗少年的舞蹈可是出了大名的。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當他們換上五顏六色的衣裳,戴上鮮豔的帽子,跳起舞來、轉起圈來,猶如一朵繽紛的花兒綻放在風沙裡。“鮮豔”極了。舞蹈已成為了維吾爾族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是沒有歌舞,他們的生活就不完整。維吾爾族的舞蹈,可真是一門完美的藝術啊!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是啊,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都有不同的……這些,都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些,才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美妙迷人。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

其實我對清明的時間並不怎在意,唯一的印象就是漫漫小雨捲起了滿街的輕揚煙塵。

老爸一直保持沉默,煙抽了一支又一支;媽媽也一反常態,沒有以往的嘮叨聲,廚房裡進進出出,忙碌著。

我跑了出去,算是不願面對這氣氛,可卻總是想起去年的那一次清明。

江西,上饒。

巧的是那天也下起了小雨,奶奶帶著我們一家上山拜祭已過世的爺爺。我看著門外蒙蒙的細雨,飄飄灑灑,整個大地靜靜地,靜靜地一片。

我跟著老爸和奶奶沉默地走,奶奶抱著一大堆冥紙,囑咐:“丫頭,別打傘,會犯了你爺爺。”我虛執著一根黃柳條,應了一聲,全神貫注應付著腳下山路。雨潤過後的泥路又溼又滑,又泥又濘,一踩,腳就會陷下去,黏泥緊抓著鞋底不肯放,好容易拔出腳,只聽“咕唧”一聲,腳又陷進去了。

沒有人說話。我恍惚間竟覺得自己在走一條很長的隧道,沒有盡頭。人像是被抽掉了魂魄,渾然失了知覺,只是麻木地向前走,直到腳被石頭硌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腳下一痛,又沒反應過來,加上道路泥濘,我整個人重重向後跌去,又接連著在地上翻滾了幾下,才慢慢跪爬起來,喘著粗氣,一下下地抹著手背上的泥。

奶奶一驚,用力把我拉起來,那柳條在我眼前晃了幾下,意為驅邪避鬼。

我低頭一看,身上全是泥漿,幸好頭髮沒髒。奶奶拿出一個清明果塞到我嘴裡,拉我過去,把我按下磕了幾個頭,細細灑水打掃,嘴裡輕聲唸叨:“這丫頭給你磕頭了,安下心吧,過幾年我去那陪你……”

老爸沉默不語,點燃了冥紙。

冥紙飛舞,隱隱綽綽燃著黑紅的火焰;我接過柳條,鄭重地插在爺爺的墓前。

……

過一個不一樣的元宵,做一次不一樣的燈籠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926字

元宵將至,又是一年一度逛燈會猜燈謎的時節。有什麼比自己做一盞燈籠更有意思?有什麼比和福利院的小朋友一起做燈籠更有意義呢?

跟我搭檔的是一個看上去比我大了幾歲的小哥哥,老師讓我教他做燈籠,瞬間成了小老師的我有些為難,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教他。我想著先把裝飾用的小卡紙先剪好,於是就拿起手邊的卡紙和剪刀,向小哥哥演示了一遍如何剪不同形狀的卡紙。沒想到在我看來很簡單的動作,在小哥哥做來卻有些麻煩。於是我先細心地教他如何握剪刀,手把手地教他拿好剪刀後,試著讓他在紙上剪一條直線。他歪著頭,卻剪成了斜線,這樣可不行,於是我想了個辦法—我先用水筆沿著尺子在紙上畫了一條黑線,再讓他沿著這條黑線剪。可他還是一會兒往這斜,一會兒往那斜。我教了他好幾遍,可他還是不會剪,此時我內心是崩潰的。“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操作都學不會?我真是無語了!”我有些惱火。這時,媽媽走過來了,她告訴我要耐心些,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有些在我看來很容易的事情,別人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同樣有些我覺得很難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看來不過小菜一碟。我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低下頭耐心地教起小哥哥來。

我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都拿了出來,和小哥哥一起進行選材。我們選了幾個漂亮的紙盒子、紅色的包裝袋、棕色卡紙、鐵絲、一些硬紙板和飲料罐。材料選好後,我們就正式開始做燈籠了,我先從顏色好看的紙盒中剪出六個大小差不多的長方形。小哥哥負責把這六個長方形組成一個長方體,他費了好長時間,可燈籠看上去還是不像樣,於是在媽媽的指導下他拿起透明膠,慢慢地粘好。然後我再拿出卡紙,用透明膠在長方體上做四面角,又畫上美麗的風景圖,並寫上了“吉祥如意”四個大字。最後媽媽用剪刀在長方體上面剪了個圓圓的洞並在裡面繞上鐵絲用於點蠟燭,還拿來一根小木棍用紅線綁在小燈籠的鐵絲上,一個漂亮的燈籠就做成了。

看著小哥哥笑呵呵地捧著燈籠的樣子,我覺得很開心。他雖然學東西學起來很慢,卻仍舊願意耐心細緻地聽我講並動手做,反觀我一點事情就煩躁,這個小老師做的有些不稱職,這樣想來我有些慚愧。小哥哥似乎覺察出了我的不開心,笑著安慰了我一下。望著他那純真的笑容,我內心的不愉快頓時煙消雲散。真希望他能每天都沒有煩惱和憂愁,開心地笑下去!

元宵習俗 篇5

節日作文 ,366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陰曆正月十五,是過年的最後一天,過了元宵之後,那麼年便過完了。

既然名為元宵節,那麼顧名思義,當然要吃元宵,元宵是中國的傳統小吃之一,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同的做法,口感也不相同,關於元宵,還有許許多多的傳說,據說在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名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之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命名。

元宵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是賞花燈了,每至元宵節,大街小巷裡處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各式各樣的花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小孩子們也會手提著燈籠在玩耍嬉鬧,好不熱鬧。

猜燈謎也是一項元宵節的重要習俗,在各個地方的猜燈謎的場所都有許許多多的人,一個個都在思考著正確的答案,並在這其中體驗到思考的樂趣。

元宵節還有許多習俗,如:迎紫姑,走百病,逐鼠等等,在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裡,可以體會到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四季皆美各不同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2字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都會向人們展示它們特有的風姿。但在我的眼裡,所有季節中,冬、春別具一格。

冬,寒冷而美麗。奔騰的溪水凍結了,書那麼厚的一層。大地上鋪滿了雪,放眼望去盡收眼底,銀裝素裹。松樹上落滿了積雪,遠遠望去,挺拔的松樹就像一個巨大的、美麗的寶塔。屋簷邊掛滿了晶瑩的冰凌,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條條水晶在閃耀著五彩的光。走在雪地裡只能聽見積雪松動的沙沙聲和殘枝斷裂的嘎吱聲。站在老家空曠的郊外,看著雪花踏著舞步來了,既依戀天空又想委身大地,這是怎樣的一種享受!

春,溫暖而繽紛。小河凍醒了,像春天的眼。枝頭上落滿了小鳥,嘰嘰喳喳說成一片。冬天梅花開,春天梅花謝了,桃花開了。花是四季的燈,地上野花成片,這個像少女,那個像蘑菇……清清的河水裡流著三五尾蝌蚪,偶爾一片葉子落在水裡,葉子下就會聚滿小魚、蝌蚪和半透明的小蝦米。時不時有一隻蝴蝶落在繁花似錦的草地上,一下一下地扇著炫麗的翅膀。下雨時,一絲絲甘甜的雨露洋洋灑灑地飄將下來,絲絲雨水慢慢幻化成門前晶瑩的雨簾。

你若是問我晶瑩如冰的雪花美還是色彩繽紛的鮮花美?四季皆美各不同,這就是我的回答。

選擇不同風景亦不同 篇7

高一作文 ,1111字

東山魁夷曾說過:“風景是人的心中所願。”

遊客遊山,在山腳詢問過後,有人留下,有人決定攀登;在山腰詢問過後,有人選擇不在繼續,有人卻依舊堅持向上攀爬,一睹別樣風光。可見,選擇不同,風景亦有所不同。

難忘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的一句話:“你若可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可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選擇歸去,陶潛遇見的是田園悠然自得的風景。

蘇軾評價陶潛:“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誠然,陶潛也曾深陷於繁亂嘈雜的官場,與眾生一樣,以求官為大業。然而等看過了官場的虛偽狡詐,陶淵明的心開始動搖了。他毅然選擇了辭官歸去,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生活。從此,東晉少了一位心急頗深的高官,卻多了一位田園鼻祖,引領風騷。“不如歸去”,陶潛選擇了退隱,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直言,柴靜遇見的是正直誠實的風景。

柴靜,中央電視臺著名記者。多年來,她一直不忘領導陳虻對她說過的那一句“別做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她主持多檔求實節目,每一期她都親身體驗,去採訪,去整理成一個個新聞報道給大家。對於近年來被高度關注的霧霾問題持續“升溫”,當大多數人都選擇抱怨時,柴靜早已帶領團隊,深入霧霾德微觀世界,創造出《穹頂之下》這樣引人深思的作品,去勇敢面對這個世界。“不如直言,”柴靜選擇報道霧霾的真實情況,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美好,雜湊姆遇見的是寧靜安定的風景。

在戰火連天的伊拉克,有這樣一位巴格達少年,用小小的相機呈現給世界不一樣的風彩,他就是十歲的少年卡馬爾▪雜湊姆。當無數的伊拉克人民在難民營中祈禱來世不要再生到這片靈車繼往的土地時,雜湊姆選擇用相機捕捉戰火沒有綿延到的美好畫面:一隻夕陽下的貓,一杯立在書店門口散著熱氣的茶,一位在高大棕櫚樹前專心讀書的老人……“不如美好”,雜湊姆選擇用彩色抹去伊拉克的黑色,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不同,風景不同。面對國難,孫中山選擇忠誠,汪精衛選擇背叛;面對抱負,辛棄疾選擇繼續官場,李白選擇遊走四方;面對人生價值,蓋茨選擇散盡錢財做慈善,馬雲選擇繼續築建他的事業大樓……

選擇不同,風景亦不同。願山腳下的人不仰望而抓住眼前的風光,願山腰的人看見古木參天,願山頂的人終睹雲海茫茫。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2字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裡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裡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裡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著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後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製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裡走,右邊是遊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為範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後,每年的發展為主題的2019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裝置,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裡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牆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著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後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

與眾不同的元宵節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0字

今天是元宵節,學校也在這一天變得與眾不同:走廊上、樹枝上,掛滿了形態不一的燈籠;操場上有科技小製作、書法表演的展臺,每個展臺都被同學和家長圍得水洩不通。

瞧!那一個個五彩繽紛的燈籠掛在繩子上,風一吹,猶如一個個翩翩起舞的蝴蝶,美麗極了。最讓我欣賞的,是一個像手提籃一樣的燈。這個燈與別的燈籠不同。它的上方是一根彎成半圓形的竹條,上面還纏著一條藍綠色的絲帶,正中央橫著兩根鐵絲,鐵絲上有幾個閃閃發亮的小燈泡,可漂亮了!下面是幾片用卡紙剪出來的綠葉子,粘在了一起,託著半圓形,就像幾朵雲遮住了圓月的下方。

今年是豬年,燈籠主題怎麼會少了萌萌的豬呢?這不有一個燈籠上就展開了小豬仔的盛會。燈籠的每個面都有一隻憨態可掬的小豬,可愛極了!有抱著大禮包,向我們拜年的小豬;有提著紅燈籠,恭賀新春快樂的小豬;最有趣的是端著一碗湯圓的小豬,湯圓還冒著熱氣,看的我口水都快流了出來,真想嚐嚐是什麼味道……如果小豬們能動的話,那就有更有趣了!

我來到了一個展示桌前,只見一個機器人拿著一支筆在雞蛋上畫畫。它畫的是一隻小鹿。我想:在生雞蛋上畫畫,就不怕雞蛋會破嗎?那隻筆在雞蛋上飛來飛去,不一會兒,一隻活靈活現的小鹿便出現在我們眼前。它前腿抬起來,彷彿在雞蛋上跳躍。我不禁感嘆:“這個機器手臂,太神奇了!”

與眾不同的元宵節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2字

元宵節又到了,為了讓我們感受元宵節濃厚的節日氛圍,學校決定今年讓我們和老師、家長一起歡度元宵節。

一早上,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燈謎和花燈,交給老師佈置會場。到了下午,我們來到食堂,哇,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下午的活動有很多,有猜燈謎,寫對聯,飛花令,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包湯圓了。

來到食堂,耳邊出現了熟悉的旋律,原來是《燃燒我的卡路里》,我過來好久才發現,還有不放心的家長們在現場隨時“支援”我們。我們這一組的家長是最多的,三個家長熟練地把糯米粉倒進盤裡,然後又把熱水倒了進去,用檯布蓋住,這系列動作總共不超過1分鐘。卞欣彤把一次性手套一一分發給了我們,凌姿和昊昊也拿出了包湯圓的餡:豆沙餡和芝麻餡,我們組所有成員迅速開始行動了。

我們開始搓湯圓了,家長們又開始“鐵砂掌”和麵。我在驀然回首之間,差點被嚇一跳,只見同學們把紅色的番茄汁,黃色的胡蘿蔔汁,綠色的菠菜汁,紛紛倒進自己組的面盤裡,將湯圓“基因改造”,造成五彩湯圓。

我做了一個又一個,是豆沙餡的,樣子很美觀,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讓人都捨不得吃了。但是我卻畫蛇添足,水過分加多了!不一會兒“湯圓”便“蹲下去”!成功是失敗之母,我繼續嘗試,一次比一次好,終於都做完了,我們交給卞欣彤去煮。端著碗,細細品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湯圓,我心裡是滿滿的感激之情!感謝學校、老師、家長,帶給我們一個獨特的元宵節!

與眾不同的元宵節 篇11

國三作文 ,719字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一年一次的元宵節到來了。吃湯圓、看煙花、串門……我最喜歡不過了。可今年,卻和往年截然不同。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捲走了七百多名人的生命。這“暴風”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今年的街市,不像往常那樣熱鬧、喧譁。天上的煙花也比往年少了。伸出十指便能數出來,家裡也沒有人來玩,本是一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現在卻冷冷清清。

吃飽了飯,我出去看那寥寥無幾的煙花。只聽到那刺耳的喇叭聲:“各位父老鄉親,老少爺們,上面來檢查,請不要再放花了,逮一個算一個,拘留半個月,誰也保不出來。”哎!連最後一點兒意思也沒有了。

沒了煙花,沒了熱鬧,我開始找點事玩:爬上了老房的圍牆,看著高照的明月。那暮色像一張灰色的大網,悄悄地撒落下來,籠罩了整個大地。

夜空中,星光稀疏,整個大地似乎都沉睡了,只有那皎潔的明光,為大地照亮自身的月光,儘自己的所能,讓大地有了光明。這皎潔的白月光多像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啊!她們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舍小家,顧大局。白月亮,白衣天使,一樣的顏色,一樣的純潔,一樣的美麗。

微微的輕風吹過我的臉頰,不像冬天那刺骨的寒風,也不像那夏天炎熱的暖風,像春風,帶著溫暖。

月亮般的白衣天使,捨己為人,不能和親人團聚,而我現在和親人在一起,團圓樂樂,我卻還為元宵節不熱鬧而耿耿於懷,想起來,真是慚愧。

抬頭望月,那月亮,是我見過的最大的月亮;那月光,是我見過最皎潔的月光。

月光灑在大地,把大地照亮了,使大地有了生機,有了活力,有了希望。

元宵!明年,我,在這,等你熱鬧!

各自朝聖和而不同 篇12

高三作文 ,901字

春去秋來,看人世繁花似錦,葉落飄零。

寒來暑往,聽世間松濤如怒,鳥鳴婉轉。

大千世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春花秋月夏蟬冬雪,皆兀自為景,成就人間闊大氣象。永珍如此。而人何以處世?其必曰:各自朝聖,和而不同。

遙想當年,春秋亂世百家爭鳴,“君子和而不同”之風盛行:仲尼高呼仁義,莊子逍遙而遊,韓非提倡法紀嚴明……百家之言,各自發表各自的意見,於激辯場上慷慨激昂,在生活路間泰而不驕,“道並行而不相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與交融中點燃。先哲各自朝聖,終鑄就了萬千氣象的百年文化盛世。

繼百家爭鳴以來,歷史的銀河群星閃耀,卻不如當年日月之光,何哉?秦漢以來的思想專制與文化禁錮正是罪魁禍首。統治階級圖一己私利,扼殺個性,埋沒創新,使百姓眾生只能喝“大鍋茶”,盲目行在官方欽定的所謂“主流”的思想道路上,於是只有幾點“爝火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走在自己朝聖路上,孤獨或哀傷。

近代,也許只有民間思想界才隱現春秋“和而不同”之風。吳宓口中“眾思造亂,而莫肯平亂”的時代,群英萃聚,大師輩出:王國維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傳播國學;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傳宇宙文章;梁漱溟投袂而起,獻身民主同盟……思想的高度和寶貴的個性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挺身而起。

莫不是真如俗語所云“亂世才能出英雄?”“算而今,重到須驚”怕是先賢來到如今所謂“開放自由”的新時代的真實感受。自詡思想包容的新思想界人物或是因他人觀點不合己意,出言不遜,破口大罵;或是因無形中的鐐銬與根深蒂固的血脈中的奴性,一味隨聲附和,被當作別人手中的棋子。看似解放思想、開放社會,眾生卻不能各自品各自的茶,各自發表各自的意見而微笑互相點頭,實是“小人同而不和”!

究其原因,也許亂世不是出哲人的根源,自身才是。固然時代的壓迫更能造就獨立自信的個性,但和平年代也並非無思想的鋒芒,關鍵在於是否存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勇氣,“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個性,是否存有對理想與自由的普羅米修斯式追求。

我希望有這一天,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各人喝各人的茶,我們微笑致意,擦肩而過,然後繼續行在各自的朝聖路上。那時,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高度不同風景不同 篇13

高一作文 ,808字

富太太看到了外表認為戒痴可憐,師傅看到了實質,並不認為戒痴可憐,只是頑皮罷了:戒痴師傅看到了外表認為富太太不可憐,而戒痴看到了富太太眉頭緊蹙,認為她可憐。所以從不同的出發角度看到的問題也不一樣,高度不同風景自然也不同。

每個人衡量他人的尺子不同,所以造成每個人的認知也不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電影《後會無期》中主人公對世界的認知不同,對人的好壞評判不同,所以兩個人的命運也不同。一個信任他人,一個懷疑他人,前者雖有吃虧,但好在一直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後者一直在抱怨,在二人分別時留下了一句“你沒有我看人準。”揚長而去。影片最後,信任他人的人收穫了愛情,友情,事業;而另一個成了路人甲,再無出鏡。兩個人以不同的眼光塑造了不同的世界觀,一個踏上成功,一個走向碌碌平庸,認知不同,出發角度不同,結局自然不同。

不同角度看問題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也能決定一個人的認知高度以及社會對他的看法。

著名學者易中天,在一夜之間爆紅以其特色語言與廣闊的知識成為人們口中的“明星學者”。同樣以學者身份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明星也有一人,叫高曉鬆。易中天認為學者就該有學者的樣子,在做完人情做完講壇的時候就回歸以前,潛心修行,成為沉穩大氣的學者,而高曉鬆並沒有這樣的認識。而前者成為了人們口中真正的大學問家,而後者如今依舊是人們口中戲謔的“綜藝戲子”。不同角度看待自己,成了人生中的分水嶺,而正是自己造成的分水嶺也成了人們看待自己的標尺。

任何事情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明星吸毒事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把人群瞬間分成兩類,一類正氣凜然,一類傷心欲絕,大呼心痛。後者只看到了明星光鮮的外表,忘記了自己的評判標準,前者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看本質,大力抨擊,實屬正義。

風景不同因為所在的高度不同,而出發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的本質也不同。我們要選好角度,從正確的層面出發,看到事物的本質,再來認真評判。

不一樣的元宵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5字

在元宵節那天晚上,家家戶戶在家燒起了元宵,吃起元宵,但我們天台卻不一樣。

元宵節那天晚上,我們天台人吃的是胡辣沸。如果你不知道胡辣沸是什麼,那我在這裡就告訴你,胡辣沸就是用豆腐乾、青菜,豬肉,年糕等等組成。不過在我們天台每家都有不同的材料來做胡辣沸。

那一天我問外婆可不可以教我做胡辣沸,而外婆也答應了。就這樣外婆開始教我做胡辣沸了,過了十幾分鍾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做胡辣沸。我吃完了胡辣沸,我就進我的房間,我正要關燈,可是外婆就跑了過來,對我說:“今天晚上我們家是不能開關燈的,而且今天晚上還要把鞋子排整齊。”我聽了這些話讓我感到十分疑惑,我便問起外婆“外婆為什麼要把鞋子排整齊呢?”外婆說“傻孩子,這都不知道啊,這是因為古時候的勞動人民都會在這天把家中的燈點亮,還會把鞋子排整齊,是為了懇求灶王今年多給他們多一點糧食幾雙鞋子就是表示他們家有多少人。而把燈點亮就是怕灶神看不清而點的。”我聽了就點了點頭興高采烈的把家中所有的鞋子放到外面。

這就是我們天台獨一無二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和故事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6字

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習俗,今天要吃湯圓。

湯圓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餡切成小立方塊,放入有很大滾筒的機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滾筒的滾動帶動餡料沾到糯米粉,像滾雪球一樣逐漸“長”成圓圓的元宵。而湯圓的做法則完全不同,它不是“搖”出來的,是像包子一樣包出來的。把拌好的餡料直接用粘性極強的溼糯米粉包起來製作而成。我更喜歡吃南方的湯圓,因為它更軟,口感更糯。

那元宵為什麼又叫湯圓呢?這個故事啊,據說跟袁世凱有關。當年,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還不滿足,還想要當皇帝。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在吆喝賣“元—宵”,讓他聯想到“袁—消”,覺得好晦氣。於是勃然大怒,下令將賣元宵的抓起來,還命令所有人都不準再提“元宵”二字,將“元宵”的名字改為“湯圓”。但避諱是沒用的,這事兒過去沒多久,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接著很快就在憂懼中死去。於是,一首歌謠在京城流行開來:“大總統,洪憲年,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元宵一個娘,洪憲皇帝命不長。”

關於元宵節的故事和習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們說啦,哈哈,我現在要去吃湯圓嘍!

與眾不同的最美風景 篇16

國一作文 ,878字

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人值得你去敬佩,想魯迅先生這樣的大文豪,或是一些文人奇士。但最讓我是我在公交車上目睹得那震人心絃的一幕。

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滿懷欣喜的上了公交車去買禮物。幾站過去了,上來了一個小夥子。“這是誰的錢包啊?”一道溫和又朝氣的聲音在車廂內響起。隨聲聞去,只見小夥子彎腰撿起一個錢包。一個女孩低頭看看自己的挎包,“是我的!”看到這一幕,我心裡默默的給他打了個100分。

“真的是你的嗎?”小夥子反問道。這活聽起來真彆扭!“真的是我的!”女孩顯然有些急了。小夥子走過去,問問她錢包裡都有些什麼,女孩也一一回答了。

小夥子彷彿恍然大悟:“看來真的是你的呀。”女孩連連點頭“現在可以還給我了嗎?”女孩急切的連聲問道。

“現在是經濟社會,幫人都是又要給點錢的,給你也可以,你就給我20塊錢幫助費吧!”小夥子揚起了得意的笑容。

一旁的老大爺看不下去了無奈的說:“人家女孩子丟錢包本就著急,你這樣做是助人為樂,怎麼還能讓人家給你錢呢”我在心裡默默地給老大爺點了個贊。

小夥子卻搖搖頭,一副‘不給錢就不給錢包的樣子。’

簡直是‘非人哉!啊’還有沒有點道德一點也沒有君子風範,心裡默默的想著,給他了一個‘大零蛋’。

全車人都用鄙視的目光看著小夥子,我也不例外。但他卻當看不見,依舊面色不改。女孩氣急敗壞的的拿出20元狠狠的摔倒地上奪走錢包下車了。小夥子彎腰撿起,竟笑了。

今天原本是我的生日卻遇到這樣的事,真掃興。我盼著快點到站。

“大爺,您是不是丟了20元錢啊?”小夥子含笑的聲音再次響起。老大爺清點了一下,疑問的問“你怎麼知道我少了20元錢?”小夥子微笑的說“剛才那個女孩看到了20塊錢明知是您的卻沒給您,不巧她撿錢時她的錢包也掉了。”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女孩正好有20元錢。原來我們都錯怪了他,心中不免有些愧疚。我默默的給他打了120分。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原來以為,你明明做了好事別人卻不理解,這是最難受的,我原本一位這世界上不會有這樣的人。但這位小夥子在公交車上的所作所為,讓我明白了,你若是做好事,即使別人不理解,也要做下去。

我眼中的元宵節習俗 篇17

節日作文 ,467字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叫湯圓)是中國由來已久的習俗。另外,還有掛紅燈、燃放煙火、猜謎語等很多習俗。

每年這天早晨,媽媽要給全家人煮紅皮雞蛋吃,寓意在於紅紅火火的意思。而元宵是用糯米做皮,裡面包有核桃仁、花生仁、黑芝麻等,與加糖的豆沙餡和在一起,團成一個個小圓球下鍋煮熟。亮晶晶的元宵,在滾燙的乳白色湯裡,一看就有食慾,咬上一口,滿嘴都是糯糯的香甜味道。元宵的形狀是圓圓的,煮元宵的時候,元宵都漂在水上邊,使人聯想到天上的圓月,象徵著家庭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的。

我們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在這天晚上,冒著凜冽的寒風,在高高的月亮下,都來到封凍的冰面上,燃起一堆堆木柴,風助火勢,頓時烈焰騰騰。我們興高采烈地圍著“劈啪”作響的火堆,唱歌、跳舞、嬉笑吶喊,非鬧得大汗淋漓,依然餘興未盡……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驅逐人身上的病魔。才延續到如今的。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有祭祖、猜燈謎、賽龍舟等習俗。

總之,元宵節,即是民間的習俗,也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更是我們喜笑顏開的日子。

樺甸市二道甸子鎮中心小學六年二班:宮苒

不一樣的元宵節 篇18

國一作文 ,506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也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一天,原指第一個月,宵指夜晚,所以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節。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在2008年也被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今年的元宵節就與往年大不一樣了,回想一下去年元宵節,早上爸爸帶著我們去廣場看民俗文化表演,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路兩旁也擠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們。廣場上有踩高蹺的、騎花車的、還有敲鑼打鼓的人,人們圍成了一個大圈,爭先恐後的往前擠,當時的場面別提有多熱鬧了!

傍晚,家家更是燈火通明,道路兩旁的樹木上更是纏繞著五顏六色的彩燈,使人眼前一亮。

今天,同樣是元宵節,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侵擾,使我們都得老老實實地呆在家中,沒有辦法去街上看民俗文化表演和去公園玩耍,也沒辦法跟全家人聚會吃飯。但是我們對元宵節的熱情卻沒有減,晚上我們也照樣按常規吃了元宵和餃子。在這裡,我希望新型冠狀病毒不再流傳,使我們過上喜氣洋洋的生活!

今年不一樣的元宵節 篇19

節日作文 ,705字

近日情況特殊,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微博熱搜,忽然,在茫茫疫情訊息的熱搜中,我看到了“元宵節”這三個字!呀!今天是元宵節!瞧著日子一天天過的,全然沒有了時間概念。

三個人窩在家中,工作的工作,寫作業的寫作業,迷迷糊糊的一個上午就過去了。中午刷手機的時候,看著一個個圓滾滾、軟糯糯的湯圓,嘴裡的口水便開始不聽使喚。

“爸!家裡有湯圓嗎?”我小心翼翼的試探道,畢竟最近兩天家裡物資緊缺,又不方便出門,怕是會被說上個敗家。

“沒有哦,幹嘛,要吃的話我就去買,反正很近,我正好要去買紙,家裡紙都沒有了。”爸爸回答道。

“好嘞!我要吃哪種五顏六色的,還有小的實心的那種!謝謝!”樂呵的我邊說著,邊嚥了一口口水。腦海裡浮現的是網上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湯圓,有珍珠奶茶心的,黑黑亮亮的珍珠被包裹在雪白的皮裡;有炸湯圓,脆脆的金黃鎧甲下藏匿著軟軟的心;有肉餡的湯圓,鮮鹹與甜的結合,會在舌尖跳出怎樣的舞蹈?

晚飯上,打了個電話給爺爺奶奶,爸爸又在那喝起來小酒,視訊通話發給了他“狐朋狗友”,嘰嘰歪歪說了半天,先是對著飯菜講解一番,比比今天誰吃的好,後又聊聊這兩天的情況,哪哪的路又封了,再敘一曲兄弟情深似海,幾日不見,如隔三秋,好生熱鬧!

今年元宵,不一樣的環境下,家家戶戶都過了個別樣的元宵節,可能還有盡力奮鬥在一線的醫生護士,他們是否吃過湯圓了?可能還有身處異地,遠離家鄉的人,他們是否收到親切的祝福?更多的可能還是和我們一樣的朋友,隔離不隔情,他們享受了過節的氣氛了嗎?

不一樣的元宵,不一樣的溫情!

不一樣的元宵節 篇20

節日作文 ,733字

以往老師和家長常常叮囑我們別買校門口的“三無產品”吃。然而,在這個“三無產品”滿天飛的年代,就連傳統的“元宵節”也被“新型冠狀病毒”貼上了“三無”的標籤……

無團聚

以往的元宵節都是全家人和和睦睦,聚在一起吃口團圓飯。現如今這個團圓節別說一家人吃團圓飯了,就是團聚都難:感染了病毒的患者昏迷在重症病房中,與親人僅有一堵牆的距離。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不遠處,你卻聽不到我呼喚你的聲音;醫護人員們捨己為民,無私奉獻,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捨身撲在一線的戰場上;“一道欄杆,兩個世界”,多少遊子只因幾步的距離,被困在無情的欄杆外……

無氣氛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大規模擴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下達命令“不聚會,少外出”,因此街上冷冷清清,全然不見以前滿大街紅紅火火的景象,也未曾聞店員大聲吆喝活動的聲音,有的只是冷清,偶爾路過的幾輛汽車,鳴過幾聲喇叭,這才給城鎮添了幾分熱鬧的氣息,很快又歸於原初的寂靜,全然一副空城的景象。

無顏色

自從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我國人民的生活有了顏色,尤其是節假日:紅的,黃的,橙的,好不熱鬧;反觀現在——一夜回到解放前,“新型冠狀病毒“帶有了這片天地一切的色彩。世間灰濛濛的,似蒙上一層白沙,全然是灰白的世界。少了紅色的世界,失去了橙色的糖人,丟失了絢麗的煙火。那一刻,才感受到了失去顏色的世界是多麼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