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則學相關作文20篇

靜則學 篇1

高一作文 ,848字

朱熹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先不說別的,就講“心到”吧,只有“心到”,才能心靜,心靜,才能慮事周詳,達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境界,我們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都是這樣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入世,力求有功於天下人民的。

可現在是怎麼了?

當大部分同學沉浸在學習中時,往往有一些人,仍我行我素,做著與學習無關的事;當樓道內安安靜靜時,總會有突然的幾聲大笑,或是尖叫,吵鬧著,打破了原有的寧靜,我只覺刺耳。是管理力度不夠的原因嗎?當我看到冬天裡仍堅持在走廊值日的老師和同學們時,我想不是這個原因,而是有些人,仍未能投入到“入樓靜,入室學”的活動中。只是因為,他們難以靜下心來。

《大學》中提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見“靜”對於人的重要性。不僅是俗義上的“靜”,而是鎮靜不燥,達到心靈上的安靜。靜下心來學習,樹立遠大理想,意志堅定,方能長風破浪。當然,前提是“靜”。

司馬遷遭受宮刑後,仍能靜下心來,潛心研究史學,終於寫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評價的《史記》;曹雪芹家道中落,仍能靜下心來寫書,終於著得“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紅樓夢》;而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怎會這樣?他卻淡然一笑,用“心遠地自偏”來回答,何等安靜恬然!可這樣與世無爭、安靜平和的人,偏偏又作出《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飲酒》這樣的千古名篇,為什麼呢?一個字,靜。

或許你覺得他們太過遙遠,那麼看現在吧。樑秋實心如止水,棄世俗誘惑不顧,寓居一間狹窄幽暗的小屋。因為他懂得,一個作家要甘於平淡,“名山金櫃非其事”。我們或許做不到他們那樣,但是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如果我們做不到入樓靜,就難以專注地學習;如果我們做不到入室學,就難以進步,至於“實現夢想”,更是遙不可及。

所以,我們當前的目標,是積極貫徹落實“入樓靜,入室學”,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學習,積極上進,為學校添彩增光;做有志青年,為國家、社會和人民貢獻一己之力!

圖書館中靜心學 篇2

國一作文 ,649字

終於,寒假初入的快樂今天來到了我的小生活,下午決定和小學同學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即便只是在一起學習,也給了我上鋪導所疲憊的心靈出巨大的慰籍,所以還沒到圖書館,我也開心得難以平復那顆因激動而狂跳不止的心,那一刻,彷彿鮮甜的空氣中也盪漾著那份因相逢的快樂!

踏入寬闊的大廳,一下子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加快了我的步伐,“哈!“我用手輕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兩個女孩就這樣開啟了一段學習之旅。

本以為假期來的學生很多,卻沒想到異常的清靜,一張張幹爭明亮的桌子配上溫暖的束束燈光,坐在這樣的環境裡,連寫字也成了一種萬分難得的享受!

落下一筆一畫,字字泛著焦糖般金黃的光茫,一眼望去,排放整齊桌椅上有幾個身影在塗塗抹抹,讀讀寫寫,那個個挺拔的身姿在安靜的場館中特別耀眼,頓時我那顆玩心也就靜了下來。

和同學靜心學習,我練字,她寫題,時不時交談一句,說說自己步入中學的心得體會,可是一開口,我就發現這微小的噪聲和寂靜的大廳格格不入,這麼小的聲音就攪得原本溫雅寧靜的氛圍多了幾分浮躁,一察覺到這,我的心一縮,想起了這個地點是圖書館!這個鐘聲長鳴,想“暢所欲言”的話也就憋在了心裡,心也就又回到了學習上。可能充滿享受的時光太快樂,閉館時間來得特別快,我萬分艱難的踏出圖書館的大門,憋了一肚子的話與故事又開始在回家的路上娓娓道來,這時說話也不彆扭了,吐露心扉也輕鬆的多!鳴鐘消失,剩下了的友誼之情總算為這次“靜心書館”學習畫了上了一個成功的句號。

心靜則涼 篇3

國一作文 ,703字

夜晚。

草叢中,蛐蛐仍舊不厭其煩地唱著單調的歌兒。夜很靜,天上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月光很亮,照得湖面波光粼粼。

我站在環城河邊,想到吳越戰爭。那年的腥風血雨,刀光劍影,多少人浴血搏殺,最終卻倒在了地上。我不知道腳下踩的土地,有多少紅脣化為泥土,又有怎樣一雙緊閉的眼睛。南宋末期,這裡又有多少軍隊浴血搏殺,而仍舊無法挽回失地。

一晃,又是百年。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兵戎馬亂,都過去了。不知有多少個夜,多少人走過這裡的橋,一年又一年。

月光照在我手上,雪白雪白地。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上演著:我們的祖輩們曾經血流成河……環城河很寬,時而還有涼爽的風吹過。在這空曠之中,和平,有多少人為和平拋灑鮮血,為和平失去生命!

曾經的戰爭已不復存在,留下了寧靜,和平。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我知道,這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啊!然而,現在馬路上塵土飛揚,車聲,喇叭聲響成了一片。空氣中有霾,讓人無法呼吸,許多人為了一點私利竟大打出手。

有時候,人們渴望追求寧靜,於是到草原、到農村,去野營、去釣魚。可是這只是暫時的。等到有一刻,他們還是要回到那喧囂的都市,重新開始為一些名利而你爭我奪,直到筋疲力盡,也不肯善罷甘休。好似兩隻好鬥的公雞,被關進籠子仍舊你啄我啄,直到雙方鮮血淋漓。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寧靜,不光是一種環境的,也是一種心靈的寧靜。

夜,仍舊很靜。

環城河欄杆上粗糙的石子被月亮照得如雪。閉上眼,我彷彿都能聽自己的心跳;靜下心,我彷彿聽到了遠處風拂過樹的聲音,這來源於心靈深處的聲音……

靜學 篇4

高一作文 ,956字

悄悄是入樓時的相對無言,輕輕是入室後的輕聲細語。

靜。

不要急於喧鬧,為莘莘學子留下一個安靜的空間;埋頭苦讀,靜寂無聲。不要急於喧鬧,等我們功成名就時,暢聲大笑,肆意玩鬧。不要急於喧鬧,既然已經靜了很久很久,就請一直堅持。

當別人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時,靜是對他最好的尊重,一個人在喧鬧嘈雜如菜市場的樓中學習和一個靜謐安然如無人的樓中學習,效率是否一樣?當然不一樣,對比兩個環境,顯然靜的環境更容易讓人迅速進入狀態。周圍靜,則心靜。

面臨著學業水平測試的我們,壓力彷彿一座山丘,壓得我們呼吸緩慢,腳步沉重。稍微一點的聲音都可以擊毀我們敏感的神經。讓我們感到煩躁鬱悶。提倡“入樓靜”是為我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全身心投入學習的氛圍。從進入教學樓的那一刻,一人不語,一室無言,整棟樓便靜了下來。只聽見外面風吹落葉聲在沙沙作響。

學。

曾經,當樓道里的喧鬧無情打斷了我的解題思路,當課間時的歡笑諷刺著我的呆板木訥,我依然形單影隻地坐在教室裡,用墨黑的筆尖寫下:相信學習。

曾經,我們每天進入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拿出書本,而是四處嬉鬧,儘管這樣每天都有人抱怨著學習既苦又累。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投入到學習的世界,總是想方設法的“偷得浮生半日閒”,這樣狀態的我們根本做不到“入室學”,就連學也是一種奢望。當我們推開教室門進入教室的那一刻,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嬉戲打鬧的同學比沉浸在題海里的同學多一倍以上。這樣狀態的我們能做到“入室學”嗎?

現在,“入樓靜,入室學”真正貫徹落實下來。“入室學”是讓我們提前適應高三緊張周密時間的安排,是讓我們從進入教室那一刻就明確自己來到這裡的目的,讓我們清醒的知道“學”的真正含義。學習的任務肩負在我們自己身上,不是為了別人,只是為了以後自己的錦繡前程,不讓父母再為我們勞碌奔波。

做好“入樓靜,”做到“入室學,”把握生命中的每一秒鐘。學校倡導的“入樓靜,入室學”活動是為了我們的學習,更是想讓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會辜負校領導的良苦用心,堅決遵守學校規則。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從初會飛翔的小鳥蛻變成能翱翔於九天之中的雄鷹,困難和挫折並沒有那麼可怕,山窮水盡而已,還有風,還有云,風起雲來後,不再需要事先看好,我們要逆襲世界的驕傲。

堅持“入樓靜,入室學”,明天我們會更好。

引領成長塑造未來——學習《中小學生守則》有感 篇5

讀後感 ,587字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學生守則》就是我們必須遵守的規則。

《守則》中首先指出要:熱愛祖國,熱愛人們。熱愛中國共產黨。做為一名小學生首先要保證做到這一條。人們常說:千條萬條,熱愛祖國母親是最重要的一條。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就不配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熱愛祖國熱愛黨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的本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在美好的生活,我們決不能忘記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元旦而明確的目標,懂得是為誰學習,才能激發起巨大的學習動力。

為什麼《中小學生守則》會提出遵紀守法呢?是因為現實社會“假惡醜”現象氾濫,容易是我們中小學生的思想受的腐蝕。只要我們遵紀守法,時刻增強法治意識,才能站得正,走得直,做過光明磊落的“大寫”的人。

現在已是高科技發達的社會,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小學生守則》中就規定我們要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全面發展。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學好文化知識是根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紮根大地,沐浴陽光雨露,長成棟樑之材,為祖國的明天做出貢獻!

總之,《中小學生守則》是我們學習,生活的行為規範,是偉大祖國—母親對我們全方位的關愛與呵護!我們決不辜負這殷切地希望,讓我們恪守《守則》,把它銘記在心中,踏踏實實地落實在動上,為明天美好理想的實現而不懈努力!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讀《弟子規》有感 篇6

讀後感 ,1195字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靜靜地閉上眼睛,接受這聖賢智慧的洗禮。心兒像過濾般明淨,沒有了塵世喧囂,沒有紛塵雜擾,留下來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坦蕩。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向我們講述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有餘力,則學文”。一個人的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他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將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孔子苦讀《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尺,而後成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一代宗師,與之對知識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學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處,讀完畢,還原處。”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總會讓我們賞心悅目,並很快投入到學習中。相反,一個雜亂骯髒的學習環境只會讓人嗤之以鼻,讓自己身處其中煩躁不安。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但“惟吾德馨”,在這樣寧靜祥和的環境裡,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於是陋室不陋。歸有光的項脊軒中,雖然“室僅方丈”,但“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仍有一番別緻情趣。陋室因書香而不陋,學文因書香而充實。

成學貴在專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字就會歪歪斜斜,就難以收到顯著的成效。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於是後來便有了“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之說。於濂在致東陽馬生信中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都說明一個人的成才,往往是紮根於對某一知識的專注。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豐碑。

學文卻力行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成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如果我們只懂得死啃書本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去學習,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永遠只能當“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決心要“格”院子裡的竹子,結果搬了一條凳子裡想了七天最終以頭痛宣告失敗。這便啟示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踐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學文不力行只會導致失敗。再放眼看,諸葛孔明便是一個懂得學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致使曹操敗走華客道;在城牆上,他羽扇綸巾,橫賦絃琴,大擺空城計……只有懂得學文與力行相輔相成,幾步忘記學習,又能付諸實踐,我們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別緻的情趣,難道不是嗎?

學文需室“香”,成學貴在專,學文且力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有效的學習經驗,那麼“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漫漫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能苦中作樂,收穫人生道路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彰顯光彩。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趕走朦朧的睡意,翻開書的扉頁……

讀書使我學會靜心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3字

以前,我很不喜歡看書,認為看書就是受刑,痛苦極了。雖然老師總是苦口婆心地跟我們說,多讀書才能增長知識,作文才能寫好,可是,我還是不以為然。特別是到寫作文的時候,我那材盡糧絕的狼狽樣子就突顯無疑,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湊,能湊多少就湊多少,咬著筆硬著頭皮勉強達到老師的最低字數要求的限制。爸爸也跟我說:多讀書,不僅寫作的素材會增多,而且能使人靜下心來,積累豐富的好詞好句,你不信的話可以試試看!

看就看!我的倔脾氣又發作了。我拿起手邊的《三國演義》看了起來。說來也奇怪,看著看著,我就感覺自己披文入境,好象真的見到了書中描述的身披戰袍的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物,我彷彿看見了穩坐帷幄的諸葛亮搖著他的羽毛扇,正在深思千里之外的戰術的佈局。特別是當我看完《空城計》時,感覺自己好象有很多話說,然後我迫不及待的把看後的感受和對書中人物的看法跟爸爸滔滔不絕的講了一遍。爸爸聽完後,不停的點頭說:“你看,我都說了看書能夠靜心,你終於可以靜靜的品讀到書裡的精華,剛才你一直在認真閱讀,仔細設想,所以才有了這麼多想說的話語。”我認為爸爸說得有道理,也點了點頭。

償到了讀書的甜頭。後來,我更願意多花時間讀書,所讀的書也越來越多。從簡單的圖畫閱讀到多字的成人書刊,從中外名著到知識百科。我覺得書中有讀不完的知識,有看不完的故事,從前愛追趕玩鬧的我,越來越喜歡一有空就坐下來靜靜的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書,使我靜心!本來做事毛毛躁躁、粗心大意的我,在認真讀書後心自然就逐漸靜下來,做事也不急了。我能把浮躁不安的心漸漸的平息下來,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慢慢的知道做任何事情也要像讀書一樣慢慢的去品位其中的精華才能領略到更多的體會。

書是我的好老師,讀書讓我靜心!

讀書使我學會了安靜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2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陪伴我們成長的朋友;書,帶我暢遊知識的海洋;書,還讓我學會了安靜。

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我便會拿起書,靜靜地坐在一旁,認真地讀起來。讀著讀著,我那顆浮躁的心逐漸地平靜下來,慢慢地走進書的世界。每一個週末的清晨,我會坐在椅子上,一邊聽小鳥嘰嘰喳喳的唱歌,一邊讀著《紅樓夢》。下午的時候,我會一邊晒著太陽,一邊讀《水滸傳》。在寂靜的夜晚,我會安靜的讀著《魯濱遜漂流記》,只有我的呼吸聲,還有我翻書的聲音。

在旅遊的時候,我還是離不開書,我會帶著心愛的課外書一同去旅行。在坐火車讀,在坐飛機時讀,在賓館裡讀。只要有空閒的時間,我就會從揹包裡拿出書來讀。

每當爸爸媽媽帶我去書店時,我都會高興得不得了。媽媽也愛看書,每次去書店,也會買一本給自己。買書時,先要看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感覺好看或是對自己有益有好處的書,我就會購買。我喜歡看國內或國外的著名小說,因為這些小說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知道了怎麼樣去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古人說“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是啊!只要一天沒有書讀,我就會覺得這一整天都很無趣。書是使我能夠安靜,治愚的一劑靈藥,書還讓我的有所提高。我喜歡讀書。

學會安靜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6字

月光飄飄灑灑,浮光萬頃,不知是嫦娥疏忽了,還是特意的,將一縷月光的餘韻灑在了我家潔白的牆壁上,不偏不倚,還把坐檯上的一盆盆景包容在了裡面。

盆景的姿態很奇怪,像一尊佛象。佛,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他們因為捨得,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安靜。他們不想容入塵世的喧譁,只想享受內心的蓬勃與豐富,對於佛,我也只能詮釋這麼多了,不知是太貧乏還是太過做作,但有一點沒錯,那就是因為他們是安靜的,所以他們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獨品人生的精華,享受人生的舒適。

我有一個奇怪的嗜好,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聽音樂,只有這樣,我才能靜靜地享受音樂帶個我的舒心,我當我有煩惱的時候,我都會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拿出MP3,把一切煩惱丟到九霄雲外,讓音樂抹平我緊皺的眉頭,叩開我繃緊的心絃,安靜地體會歌詞的深奧,這樣,我的煩惱就一個個被解決掉了。歸根結底,還是安靜的功勞。

真正的安靜,來自內心,如果一個人有著躁動的心,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隱居幽山,都是安靜不了的。我深有感觸;晚上自習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業,可是我的心卻還停留在課間,腦海裡一直浮現出課間的情景,好不容易定下心來,把他趕走了,過了一會,它又徐徐的飄了過來,跟放電影似的,作業本上的數學題就像密密麻麻的螞蟻,烏黑一團,根本看不進去。我就在恍恍惚惚中做完了作業。第二天,作業發下來,對的簡直少的可憐。看來,在學習中,也缺不了安靜的心,心中安靜才能做到真正的安靜。

不為塵世的一切迷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與豐富,這就是真正的安靜,做到真正的安靜,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細膩與妙處。

在這個世界裡,繁華只綻放與一剎那,喧囂直駐留於一瞬間,人生的熱鬧,都只是肥皂的泡影,不會持久,只有心中的安靜,才會永恆。

學習路上需冷靜 篇10

國一作文 ,524字

一次上數學課,老師佈置了一道奧數題考我們。這道題實在太難了,以致於十分鐘過去了,依舊沒有一個同學做出來。

十五分鐘過後,才有一個同學拿著本子給老師看。老師對他給予了肯定,他滿心歡喜地回到了座位上。沒幾分鐘,又有幾個同學滿臉笑容地回到了座位。他們都做對了,就剩我了!頓時,我急得直撓頭,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越是著急,心裡越慌張,整個人就像被捆綁了一樣,題更解答不出來。怎麼辦?怎麼辦?我反覆地問自己,心裡焦躁不安。

這時,我抬起頭,看到黑板上方赫然張貼著“冷靜”兩個紅紅的大字。是啊,每次考前,老師一再叮囑我們:務必要冷靜,千萬不要慌張。我深吸一口氣,又重重地撥出來。再深呼吸一次,彷彿心中的慌張都吐了出來,心中平靜了許多。

我的大腦飛速地運轉起來,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很快,我發現了這道題的切入點,找到了解題的方法。

當看到老師在我認真書寫的答題結果上清晰地畫上“√”時,我的心從嗓子眼落了回去,總算把它攻克了!

後來再遇到難題,我吸取教訓,不再心浮氣躁,而是儘量平靜下來,認真讀題,冷靜思考。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挫折,但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它,並積極認真地尋找解決的方法,自然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