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說“圓”相關作文20篇

元宵說“圓”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3字

提起元宵節,難免會與“湯圓”、“團圓”這些詞彙“沾親帶故”。

正月十五過後,年便算正式和我們說再見了。為了給過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元宵節這天,人們再次放響了鞭炮,向新年發表著最後的祝詞。大街小巷裡,高掛的燈籠盡情地發笑。應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湯圓上桌了。它們個個白白胖胖的,漂在鍋裡,輕輕一撥便歡快地打著旋兒。如今的湯圓,花樣繁多,口味豐富,完美滿足了人們味蕾的需求,一大口,一大口,給人們的慾望給予了極大的滿足。

人們習慣賦予食品一定的寓意。眾所周知,湯圓的定義,便是“團圓”了。都說逢年過節闔家團圓才算完滿,可再想想,此時還有多少遊子漂泊在外、居無定所呢?因此,我感到慶幸,因為此刻,我的家人們正圍坐在餐桌旁,共食美味佳餚,共享此刻的團圓。

回想起人生的第一次團圓,也許就是從我們孕育在母親的肚子中開始。那一刻,我們像極了黃黃的小肉球,窩在母親的肚子中。終於,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從中分離出來,來到了世上。從此,我們便迎來了一個個親人,也迎來了一次次命中註定的團聚。正因此,你開始會被寵著、念著、疼著、愛著……

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老家東張必定會組織玉井廟等寺廟表演燈展、舞龍燈的隊伍。待到晚上的六點半,表演隊伍開始依次經過。此時,路的兩側早已被東張群眾堵得水洩不通,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最幸福的笑容,叫好聲、嬉笑聲不斷,這裡的沸騰狀可遠比那滿鍋翻滾的湯圓熱鬧得多,也許節日的意義就隱藏其中吧。路旁的群眾們還為了來年高升,在自家門前燃放煙花,堪比一番視覺盛宴。

一鍋湯圓,一次團圓。每一碗都承載著家人的疼愛,粘著血緣親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淺,或甜或淡……

元宵說“圓”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4字

“元宵節”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過節日。按咱們老福清的習俗,大多數家庭在農曆正月十四上午就開始上街購買食材啦,到了晚上煮上一桌好菜,全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吃晚餐,晚飯後全家人就圍著一張飯桌,搓湯圓,搓出那一片溫情。

還記得這次搓湯圓的情景:

“來來來,大家洗手準備搓湯圓啦!”媽媽一邊手拿著大坨的糯米糰,一邊大聲衝著正在看電視的我們吆喝道。媽媽的這份“聖旨”,大家當然要遵守了,於是我們匆匆洗好了手和家人圍坐在桌子上,你一手我一手地將肉陷包在糯米糰裡,搓起了湯圓。外公搓了一個“巨無霸”,他自豪地對大家說:“我搓一個最大的,願我們家將來能發揚光大!”“好!那我也來搓一個最圓的,祝願我們今後一家人和和睦睦、團團圓圓!”外婆不甘示弱,也頂上一句來。“媽,媽,我要搓一個愛心形的,願今後我們一家人的心緊緊相連。”看著自己滿意的作品,我也插上一句。這時,外公摸了摸他白白的短鬍子,和藹地對我說:“嗯,很好,琦琦長大了,懂事啦!”“那是那是。”我忙笑著附和。

次日即是元宵節的早晨了,我幾乎是被香味引誘起床的。迅速洗漱後,我一股腦坐到了餐椅上。隨後,一家人都圍坐在桌子的邊上,看著碗中一個個圓圓的,白白胖胖的湯圓,正懶洋洋地躺在我的碗裡,我顧不得那麼多了,我和弟弟像“饞貓”似的抓起筷子吃湯圓,一個接一個,連湯也不喝,那副小饞貓的樣子逗得大家鬨堂大笑。

這一頓飯吃得快樂無比,吃得其樂融融,一家人有說有笑,相互傳遞著溫暖,讓人回味無窮。

元宵包湯圓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8字

元宵節要到了,我和阿婆阿爹一起包湯圓。

阿爹拿出一包糯米粉,阿婆拿出一個大盆子,阿爹把粉倒進去就開始加水和麵。我也學著阿爹的樣子不斷捶打麵糰,直到它更結實、更有彈性。和完了面,接下來該準備餡了。餡分為兩種,甜餡兒和鹹餡兒。甜餡兒是黑芝麻餡兒的,阿婆還在裡面加上了糖醃的冬瓜條、適量的桂花糖、熬香的豬油,還沒下鍋煮就有一股濃濃的香味;鹹餡兒是豬肉餡兒,阿婆將豬肉末加上剁碎的蘿蔔絲攪拌在一起,淋上橄欖油,油光光、香噴噴的,讓人垂涎三尺。

該怎麼包呢?阿婆讓我自己開動腦筋。我掐了一小塊麵糰,用大拇指插進去,捏成一個碗形,然後舀了一勺豬肉餡放在裡面,哈!可以封口了!我用力一捏,結果餡漏了出來,只能重包了。我學著阿婆的樣子,雙手將麵糰來回傳遞、揉捏,只覺得手中的麵糰漸漸柔韌,然後左手托住麵糰,右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壓住麵糰,左手不斷旋轉麵糰,右手五指不斷輕輕揉捏,不一會兒,麵糰就變成了一個雪白粉嫩的“白玉碗”。加入準備好的餡兒,又要封口了,我在阿婆的指點下,一邊旋轉“白玉碗”,一邊用我的“虎口”不斷收緊“碗口”,只見“碗口”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後全部封住,“白玉碗”變成一個圓滾滾的小球兒,只留下了一個小尖頭,我輕輕一點,將小尖頭壓進球身。看!一隻精美的湯圓就包好了!我用這個方法又包了好多隻,阿爹阿婆直誇我心靈手巧呢!

湯圓都包好了,就等著下鍋了。“撲通撲通”,阿爹把包好的湯圓丟下了鍋。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湯圓就出鍋嘍!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給自己盛了一碗,大大小小的湯圓像精靈一樣誘人,我趕緊趁熱吃,剛咬開一小口,濃濃的汁兒就迫不及待地流出來,甜的香糯絲滑,鹹的鮮美可口,我一連吃了好幾個!阿爹說,吃一個叫一定如意、吃兩個叫好事成雙、吃三個是桃園結義、四個是四季平安、五個是五經魁首、六個是六六大順、七個是七俠五義、八個是來年大發、九個是天長地久,十個,當然是十全十美了。哈哈,無論吃幾個都可以討個好彩頭,真是應了新年的景兒!

團團圓圓的元宵做起來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2字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幸福和美。

我愛吃各種餡的湯圓,可是我家的湯圓從來都是超市裡買來的,我也不知道湯圓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次蕭報小記者團邀請小記者們一起做湯圓,我可是迫不及待地報了名。

終於等到了2月25日,萌萌噠花樣元宵親手做的活動開始了。我們四人一小組,有一位家長幫助我們,老師分發給每個小組一個盆,盆裡放了堆成了小山的米粉。我們組的boss媽媽在小山頂上挖了個坑,倒入溫開水,然後揉了起來。加水,揉麵……漸漸的,麵糰成形了,長得有點歪瓜裂棗—像好幾個碎麵糊起來似的。看著boss媽媽奮力地揉著麵糰,我們也紛紛加入其中,在大家的輪流努力下,麵糰揉好了。

接下來的是包湯圓的時間了,我揪了個小麵糰,沾了點水,搓成球形,再揉成紡錘形,然後把面捏成一隻麵碗,把豆沙放入碗中……很快,我的第一隻湯圓騰空出生了!又白又圓的湯圓,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回頭一看忍不住加入包湯圓隊伍的媽媽,媽媽手裡的湯圓怎麼都搓不圓。看來我的搓湯圓技術一流啊!

活動結束,我帶著親手做的湯圓回家了,耳邊還回蕩著老師對我做的又大又圓的湯圓的稱讚聲。今年的元宵節我要上場展示一下我的手藝了,把團團圓圓、幸福和美帶給我們家。

元宵節之煮湯圓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8字

今天是元宵節,習俗是要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我的“美食家”奶奶早已準備好了五顏六色的愛心湯圓,並且把湯圓交給我來煮。

昨天晚上我就向出時候了。首先,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第二步,把水煮沸,湯圓下在開水鍋裡,千萬小心燙;第三步,關小火,用勺子把湯圓輕輕攪一攪,讓它們不要粘在鍋子裡;第四步,等湯圓一個一個慢慢漂浮起來了,再加點涼水然後開大火催一催;最後關火,盛在事先準備好的小碗裡,灑上幹桂花,一碗碗香噴噴的五彩湯圓就出鍋了。

在我辛辛苦苦又冒著危險煮好的湯圓面前,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看著那五顏六色忍不住直流口水,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媽媽特別欣慰,誇我長大了,能幹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其實,看上去雖然簡單,但實際可沒有我當時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湯圓很容易破,如果大小火沒掌握好很可能在煮的過程爆汁,那就不好看了;而且往開水鍋裡下湯圓的時候湯圓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會濺出水花,很燙,容易把自己燙傷,所以我謹記媽媽給我的祕笈:“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啊,希望大家吃了今年的湯圓,接下來一年都甜甜美美,健康幸福。

做湯圓慶元宵 篇6

國小二年級作文 ,369字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臨近了,我們在小區裡做湯圓,慶元宵。元宵佳節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這寓意著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我們來到小區辦公室裡,興致勃勃地做起湯圓來。首先我開始揉麵,把白白的糯米粉和水倒在一起,還加了一點菠菜汁,用力地揉,揉出了一個又粘又軟的綠色麵糰。接著我把甜甜的豆沙切成小塊小塊的。我又取出了一小團糯米粉,快速地搓圓,用力地壓扁,小心翼翼地按了一個“坑”。然後我再讓豆沙”坐“進坑裡,揉圓。第一次我豆沙放太多,一不小心就把湯圓給揉破了!後來我有經驗了,做出了很好看的湯圓,就像一顆顆”綠寶石“。隨後我興奮地把親手做的湯圓倒進放滿開水的鍋裡煮。等到湯圓浮上來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撈了兩個品嚐起來。自己做的湯圓就是比買來的好吃啊,我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我把湯圓包好帶回了家裡,晚上全家人一起分享我的成果,這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啊!

元宵的湯圓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1字

在元宵節我的家鄉幾乎家家都做湯圓。寧波湯圓是出了名的。每逢有人問起我家鄉有名的傳統小吃是什麼,我會自豪地說:“湯圓。”

湯圓是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形。煮好的湯圓圓溜溜的,在清水裡翻滾,沉浮,猶如一個個小精靈在追逐嬉戲,宛如一個個喝飽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剛洗過澡的嬰兒,又圓又胖,又白又滑,那撲鼻的香味,饞得人直流口水。細看煮熟的湯圓,晶瑩透明,稍帶褐色,裹在裡面的烏黑的芝麻流了出來,讓人恨不得立刻想咬一口。

寧波湯圓的特點是軟、糯、甜、香,我在成都吃的湯圓沒有寧波湯圓糯,一到元宵節,奶奶煮了一大鍋湯圓,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在一陣陣熱氣中,大家有說不完的溫暖和甜蜜。小孩子一咬湯圓,香噴噴的黑芝麻就從嘴裡流了出來,弄得滿嘴都是黑芝麻。瞧著他那“虎樣”,全家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周必大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這浮圓子即指湯圓,詩人借這首詩流露出他盼望全國人民一起團聚,“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湯圓象徵著闔家幸福,一家人團團圓圓,我愛家鄉的湯圓!

元宵佳節包湯圓嘍——記第一次包湯圓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6字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在那成百上千的星星中那顆最亮的“北斗星”就是親自包湯圓了。

在2017年的元宵節,我和媽媽去超市裡買湯圓,但是到超市後,媽媽並沒有伸手去拿袋裝的湯圓,而是拿了一包糯米粉和一包豆沙餡。

“媽媽,你這是要幹什麼呀?”我非常不解。“猜猜看”,媽媽調皮地說道。“做湯圓!”我想了一會兒,興奮地叫道。“對了!”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這可把我高興壞了,因為我還沒有動手包過湯圓呢!

回到家後,媽媽好像也和我一樣興奮。於是,我們不敢浪費一秒,就開始了“工作”。

媽媽把糯米粉倒進碗裡,再倒一些水進去,攪一攪,揉一揉,揉成團狀放在碗裡。這樣準備工作就算做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要交給我了。

我先把糯米麵團和豆沙餡料分別揉成小球,再把揉好的糯米球弄成碗狀,然後把豆沙球放進去,揉一揉,儘量揉的圓一些,這樣美味的湯圓就做好了。

晚上,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裡美的不得了。

原來,只有自己親手摘下的果實最好吃。

元宵節吃湯圓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1709字

【篇一:吃湯圓】

費子萱

今天是正月十五,爸爸燒開了水,準備煮湯圓。他把一袋速凍湯圓放入沸騰的水裡,水面一下子變得平靜了,一個個湯圓靜靜地躺在鍋底。大約過了五分鐘,水底變得熱鬧起來,湯圓們爭先恐後地浮上水面,此時,爸爸又加了一些冷水,湯圓乖乖地沉入水底。不一會兒,它們又按耐不住地浮了上來。就這樣,爸爸加了三次冷水後,湯圓們比以前大了一些,想一個個小雪球浮在水面。

我舀起一顆湯圓,它圓溜溜,雪白雪白的,像一顆潔白無瑕的珍珠,一口咬下去,軟軟糯糯的,香甜的黑芝麻就流了出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前高興地吃著湯圓。

啊,湯圓。原來你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啊!

【篇二:吃湯圓】

吳思源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一起吃湯圓,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媽媽拿了一大塊糯米,開始包湯圓。我們先把一大塊糯米分成一塊塊小糯米。再把小糯米擰成“小碗”,接著把餡兒裝進“小碗”裡,把封口封上,滾成小球形。

我們拿著雪白雪白的湯圓,開心極了。我們馬上要下湯圓了。我把湯圓放入鍋中。一開始,湯圓沉入了水底,煮熟後,就從水裡浮上來,“換氣”了。湯圓慢慢地全部浮上來了,大功告成。

我把湯圓盛入碗中,媽媽說:“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我們大家吃著熱乎乎的湯圓,把心也變得暖暖的。

【篇三:過元宵——吃湯圓】

周沁懿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奶奶一起包湯圓。

奶奶一邊包湯圓,一邊對我說:“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是因為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包湯圓了!奶奶把糯米粉倒入一個容器裡。邊攪邊加入一杯溫水,攪到粘稠的時候,我把奶奶分好的糯米糰,用大拇指把中間給摁出一個窩,然後把奶奶分好的餡放進去,再分封口後搓圓。有兩種餡,豆沙和豬油芝麻餡。為方便分辨,芝麻搓成梨形,豆沙搓成圓形,等水沸騰之後,把湯圓放下去,浮上來的是熟的,幾分鐘後,湯圓出鍋了。

一家人吃著我和奶奶做的湯圓,心理充滿了家裡溫馨,團團圓圓的味道。

【篇四:吃湯圓】

王琪涵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外婆準備一起做湯圓。

外婆拿出一小包麵粉、肉餡和一碗冷水,將冷水放入麵粉裡,然後把麵粉揉成麵糰,我在揉圓了的麵粉糰子的正中央用食指捅了一個洞,然後大拇指和食指將麵粉皮子捏成小碗狀,再開始放入餡,最後把口子封上,輕輕地揉圓湯圓。我們就這樣做了很多湯圓。

接著,開始燒湯圓了。先把水燒開後,將湯圓放入沸水裡,直到它們浮起來為止,大功造成。

我們一家子圍坐在桌子前開心地吃湯圓,屋子裡熱氣嫋嫋,氣氛非常溫馨,我心裡覺得甜蜜蜜的,啊,原來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篇五:吃湯圓】

梅嵩陽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包湯圓。

首先,我們把糯米粉用開水和成糯米糰,再把芝麻粉、糖和油放在一起攪拌,直到糖融化。再把糯米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把買來的芝麻餡放進去,把開口封住,湯圓就做好了。

水開了,媽媽把包好的湯圓倒進沸水裡,過了一會兒,湯圓就浮起來了。媽媽把火關小一些,又煮了一會,湯圓就出鍋了。

我急忙上去咬了一口,燙死了,真可謂是“心急吃不了熱湯圓”啊!這下我有了耐心,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吹了又吹,才放進嘴裡。湯圓又香又甜!

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以後,我們全家每年都會在元宵節時親自動手,一起包湯圓,一起吃湯圓。

【篇六:元宵節吃湯圓】

沈奕宸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湯圓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早上,媽媽煮了很多湯圓,我們一起慶祝元宵節。

只見媽媽將糯米加水和成團,切成大小相等的小麵糰,將拌好的餡放入小麵糰中搓圓,湯圓就做好啦!最後下鍋煮,湯圓浮起即可食用。

圓滾滾的湯圓雪白雪白的,當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桌時,真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好燙啊!媽媽說:“心急吃不了熱湯圓。”我輕輕的吹了一下,又嚐了一口。哇!是黑芝麻餡的,真香甜啊!我一口氣吃了一大碗。

美味的湯圓,真讓我難忘。

元宵節包湯圓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4字

團團圓圓鬧元宵,街上凜冽的寒風還是抵擋不住孩子們的熱情,街上各式各樣的兔子燈像夜空中的星星,有在地上拉的,有在手中提著的;有圓形的,有兔子模樣的;有點著蠟燭的,有絢爛彩燈的,五光十色,眼花繚亂。

回到家中,溫暖柔和的燈光,從電視傳出的聲音和熱氣騰騰的廚房。在外公外婆的熱情召喚下,我二話不說地進了廚房。“元宵節就要吃湯圓,這樣才是團團圓圓。”外婆語重心長的說道。從前每年元宵節都是吃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做的湯圓,今年我也要來“大展身手”了。

我期望地看著眼前的麵糰,已經迫不及待地問外婆做的方法了。只見外婆熟練地揪起一小團麵糰,在手掌裡搓成圓形,再將麵糰按扁至不薄不厚,看著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急忙喊道:“慢點,慢點,外婆等我一下!”外婆看見我手忙腳亂的樣子,笑著說:“沒事兒,慢慢來,熟能生巧嘛!”我學著外婆的樣子開始將餡兒放在麵糰中心,有菜肉餡、有豆沙餡、有棗泥餡、還有芝麻餡的,我挑起一大勺我最愛吃的棗泥餡,這時外婆卻攔住了我,“瞧你這個小饞貓,太黑心了,放這麼多餡兒,這湯圓可包不起來了呀!”外婆拍怕我說道,一聽,我不好意思地漲紅了臉。

不一會兒,湯圓就在我和外婆的有說有笑中包好了,放在大籮筐裡,白白嫩嫩的,像一個個小棉球。但我包的湯圓和外婆包的還是天差地別的,看著我噘著嘴的樣子,外公、外婆都笑出了聲。最後就是給湯圓“泡溫泉”啦,心急的我,一直時不時地問:“好了沒,好了沒?”在一旁的外公指了指鍋子說:“等湯圓從鍋底浮出水面了,就好了。”

在耐心的等待下,湯圓新鮮出爐了,一大家子圍坐在桌旁,陣陣糯米香撲鼻而來,湯圓散發的熱氣將我的眼鏡弄糊了,大家都滿足地吃著湯圓。

那一碗湯圓不僅溫暖了身體,更溫暖了心裡。不一樣味道的湯圓,一樣“味道”的“元宵”。

元宵包湯圓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3字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佳節元宵節。按習俗,這一天,人們要用鬧花燈、放煙花、吃湯圓等活動來慶祝節日。

為慶祝元宵節,奶奶特地從超市買來糯米粉和肉,準備自己包湯圓。下午,奶奶開始包湯圓。她先用熱水把糯米粉揉成一個粉團,然後搓成細長的圓條,再用刀切成一個個小粉團。接著,奶奶拿起一個小粉團,用大拇指一按,按出一個小洞,再把事先調好的肉餡放進洞裡,一搓就成了一個白嫩光滑的湯圓。

我在旁邊看奶奶包湯圓,覺得很簡單很好玩,就想自己也來包幾個湯圓。徵得奶奶同意,我也學著包。拿起一個小粉團揉了一下,用大拇指在粉團上用力一按,粉團破裂了。奶奶叫我按她的方法再做,第二次成功了。我把肉餡放進去,像奶奶一樣,輕輕地搓,奶奶的湯圓搓的圓圓的,我搓來搓去還是扁扁的,最後搓的把肉餡都露出來了。我生氣的說:“奶奶,這個粉團欺負我!”奶奶大笑說:“自己沒手藝還怪粉團,不要灰心,多做幾個,慢慢地就會熟練的。”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又做了幾個,比第一個好多了,但和奶奶比,相差還是很遠。

傍晚,奶奶開始煮湯圓。她先把水燒開,然後把湯圓一個一個放進鍋裡。我看到湯圓一開始都沉在鍋底,煮了一會兒,湯圓一個個往上浮。奶奶告訴我,當湯圓浮在水面時,表示已經煮熟了。在奶奶盛湯圓時,我已經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想品嚐了。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五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湯圓時,覺得特別鮮美。

晚上,爸爸帶我去小區觀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玩的特別高興。我喜歡元宵節,喜歡跟奶奶學包湯圓,爭取明年元宵節包的湯圓接近奶奶的水平。想著可以吃到自己包的湯圓,心裡美滋滋的。

元宵的湯圓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8字

家鄉寧波是魚米之鄉,是很幸運的,有數不盡的水產品,看不完的古鎮美景。然而最負盛名、老少鹹知的,倒是一樣風味小食——湯圓。

寧波的湯圓用黑芝麻,豬油做餡,用糯米粉包裹,香味濃郁,用小火煮的內外都軟時,輕輕咬一口含在嘴裡,會有糯米的絲絲甜味,裡面的芝麻餡兒流出來,順勺子而下,香味因加了豬油而更加醇厚,入口甜而不膩。

寧波人在春節、元宵節,乃至冬至夜、小年夜都有吃湯圓的習俗,足見寧波人對湯圓的鐘愛。湯圓還有浮元子一說,湯圓在鍋裡煮時又浮又沉,著實可愛,像戲水的孩子故意逗人。《元宵煮浮圓子》中寫道“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可見,“湯圓”一詞是取團圓之意。想到從前每一年元宵節,外婆總會操辦一頓團圓飯,最後端上來的準保是一大碗的湯圓。一人吃上幾個,這個節日才算節日。

只是到現在,湯圓很普遍了。到一處地方,隨處可見湯圓的影子,甚至還寫有寧波湯圓的字樣,有時興致勃勃地買來一嘗,味道卻相差甚遠,於是總不免懷念外婆或者別的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者親手包的湯圓。舌尖之上,不僅追求的是正宗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一份永遠有溫度的記憶。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湯圓從古至今都頗讓人讚美,它融入了詩意,融入了祝福,融入了親情。唯其如此,我們才覺得愈發覺得它好,一代代地,沿襲著“佳節又湯圓”的風俗。

元宵節做湯圓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歡元宵節,雖然不清楚它的來源,但在我的家鄉,這一天就要做湯圓、吃湯圓。今天是元宵節,我正在做夢,一聲呼喚把我驚醒,我睡眼朦朧地看見一個身影立在我的床前,“奶奶什麼事呀?”奶奶有點兒生氣地說:“昨天你不是說,要我教你做湯圓嗎?怎麼現在起不來了?”我一聽,馬上笑嘻嘻地說:“我的好奶奶,我這就起來。”說完,一個鯉魚躍龍門我就起來了。

“好了,奶奶,我們第一步做什麼呢?”我歪著腦袋看著奶奶好奇地問,奶奶笑著說:“第一步呀,先把材料準備好。”然後我把做湯圓要用的紅糖、芝麻、湯圓粉、水、菜板、菜刀……擺放餐桌上。開始做湯圓了,奶奶教我用湯圓粉堆成一座“小山”,用手挖一個洞,倒入差不多的水,開始和粉。開始揉粉的時候很稀,因為水倒多了,所以我又加點粉,慢慢地揉了好一會兒,湯圓粉揉好了。接著做餡料。這個簡單,就是把紅糖、芝麻和在一起,我偷吃了一點,味道真不錯。

把揉好的粉揪一小塊下來,揉一揉,壓扁做成小碗狀,將餡料放進去,捏住,再揉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出爐啦。我和奶奶一起動手,速度快極了,湯圓包好後,奶奶燒開一鍋水,把湯圓一個個的下進去,再用小火慢慢的煮了一會,直到白胖的湯圓全都浮到水面上就撈進碗裡。

奶奶做的湯圓香甜不膩,含在嘴裡吞下去,感覺心都是甜的,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呢!可我做的湯圓呢,就差多了,有的還開了膛,餡料都跑了出來,一“怒”之下,我把它們都用油煎成了糖餅,這是我做的,當然是由我來消滅啦,其實也挺好吃的。

元宵品湯圓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6字

每年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我可以吃上我最喜愛的湯圓。

早晨,外婆給我煮了一碗熱乎乎的湯圓,裝在保溫桶裡,讓我帶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想想就讓我激動不已。

到了吃湯圓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開啟保溫桶的蓋子,一股香噴噴的湯圓味撲鼻而來。

白白的,圓溜溜的湯圓呈現在我的眼前。我趕快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湯圓放進了自己的嘴裡,輕輕一咬,裡面的黑芝麻餡就流了出來,味道甜甜的,夾雜著純正的糯米香,味道好極了。

教室裡充滿著歡聲笑語,有些男生狼吞虎嚥地把湯圓全吃完了,傻傻地坐在那邊看著同桌的女生正細嚼慢嚥地吃著湯圓,樣子好可愛。同桌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立刻從桶中夾出了一些湯圓給了他,他又樂呵呵地吃起了湯圓。

今年的元宵節,很有意義,我們既學會了分享湯圓,也學會了分享快樂,讓我更加期待明年的元宵節了!

家鄉的元宵節 篇15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16

節日作文 ,562字

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快樂元宵節 篇17

節日作文 ,1349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難忘的猴年元宵遊園會 篇18

敘事作文 ,72字
難忘的猴年元宵遊園會作文https://wWw.ZuoWen8.com/a/204744.html

元宵節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的盛大程度還不及春節,但是我認為,元宵節也是一個能帶來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清晨,爸爸會給我煮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好可愛,白白胖胖的,揚著圓乎乎的“湯圓臉”來回扭動,“給我讓點兒空唄!”“哎呀,我的‘內臟’都被你們擠出來了!”我猜它們一定在互相擠著說這些話。我笑呵呵地拿起勺子,先舀了一個“半死不活”的小湯圓,毫不猶豫地扔進嘴裡。“哎呀燙死我了!”我被燙了一下,我剛進嘴的湯圓也被吐出來,得意揚揚地揚著臉:“哈哈,你活該,你活該,誰叫你先吃我的!”我吸取教訓,吹一吹吃掉所有的湯圓。

吃完早飯,姑姑他們一家來了,我們嬉笑著互相打趣著。表弟先向我開火:“你臉跟這湯圓差不多,小心一口吃掉啊!”我姑父和旁聽的爸爸哈哈笑著,姑父幫我開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這小臉才該小心呢!”表弟一臉“憤怒”恨不得把他爸爸當湯圓一口吃了,我們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拍著大腿笑。

夜晚來臨了,晚飯依舊很豐盛,還有一道特殊的菜:炸湯圓。原來雪白的湯圓炸至淡黃色,但是水果湯圓炸出來又酸又甜,害我們一會兒被酸的擠眼,一會兒甜得摸臉直叫好吃,真好玩。吃飽喝足,好玩的表弟拉著姑父和爸爸鬧著出去玩,媽媽、姑姑也帶著表弟出去逛街了,我獨守房間,靜靜地注視著剛被爸爸點好的小蠟燭,金黃色的火焰在晚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顯得很是安詳。我輕輕地摸了摸蠟燭餘下的部分,熱乎乎的,像剛出鍋不一會兒的小湯圓。望著這安詳的小蠟燭,我的心裡也很平靜,屋子裡靜悄悄的,我甚至都可以聽到我的小心臟在“砰砰”地跳動著,屋子裡的燈被我關掉了,這“星星之火”,突然間顯得如此明亮,好溫馨的感覺。

快九點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弟弟一起回來了,姑姑一家也回去了,我迷迷糊糊中,想到表弟也已經窩在姑父的車裡,在清涼的晚風和燈光輝煌中閉上了眼睛,元宵節也在一片夜晚的寧靜下落下了幕布。

寂寞熱鬧的元宵節 篇20

國一作文 ,594字

在流水般的時間裡,我又迎來了一個元宵節。在生命的長河中,今年的元宵節,將是一個抹不去的點,因為它不僅寂寞而且熱鬧。

記得那天晚上,天上下著濛濛細雨,街邊的路燈也在雨的渲染下變的昏黃。寒風呼嘯,彷彿脫韁的野馬,在街面上肆無忌憚的穿行。大街上空蕩蕩,冷清清,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風雨在街上統治著他的王國,一根根高大的路燈是它的保安,而那些弱小的樹木則是它卑微奴隸。遠遠望去,你就知道的這是一個孤寂的國度。

元宵節真是寂寞的嗎?一聲禮炮的巨響打破了這寂靜的黑夜,在天邊迴響。緊接著,咚咚咚咚,數十發禮花拔地而起,迅速在空中綻放,以美麗的身姿,為美麗的夜空增添色彩、情趣。你看,那五顏六色的禮花是多麼的絢麗。近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如一個百花齊放得大花壇,紅的如玫瑰展現它動人的可愛,黃的像迎春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綠的如小草從土地中萌發向人們送來春的氣息。遠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將夜空照的如同白晝,紅的黃的綠的,為本來就美的不可言說夜空又增添了一番亮麗。

只有禮花的夜空仍不算完美,你看,遠遠地孔明燈升起來了。起初只是一盞兩盞,之後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了幾百盞。高高懸掛於空中的孔明燈代替的短暫的禮花,成為真真正正地明星。孔明燈的到來使空曠的夜空佈滿星斗,使天空更熱鬧了,使節日的氣氛更濃了。

今年的元宵節將在我生命的夜空中長明,因為它是寂寞的。它也是熱鬧的。它地上寂寞天上熱鬧,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