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習俗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習俗 篇1
節日作文 ,366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陰曆正月十五,是過年的最後一天,過了元宵之後,那麼年便過完了。
既然名為元宵節,那麼顧名思義,當然要吃元宵,元宵是中國的傳統小吃之一,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同的做法,口感也不相同,關於元宵,還有許許多多的傳說,據說在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名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之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命名。
元宵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是賞花燈了,每至元宵節,大街小巷裡處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各式各樣的花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小孩子們也會手提著燈籠在玩耍嬉鬧,好不熱鬧。
猜燈謎也是一項元宵節的重要習俗,在各個地方的猜燈謎的場所都有許許多多的人,一個個都在思考著正確的答案,並在這其中體驗到思考的樂趣。
元宵節還有許多習俗,如:迎紫姑,走百病,逐鼠等等,在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裡,可以體會到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元宵風俗各不同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8字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爸爸媽媽曾經在南方和北方生活、學習過,因此我向他們請教了各地元宵節的不同習俗。
媽媽告訴我,南、北方的元宵在做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北方的元宵是先把餡料做成球狀,然後加潮溼的米粉一層一層滾起來,所以稱為“滾元宵”。而南方的湯圓做法則完全不同,有點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然後再把各式餡料包裹進去,因此叫做“包湯圓”。
因為媽媽曾經在北京工作多年,她告訴我,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花燈。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商鋪都會掛上絹紗、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
奶奶家在山西。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外婆家在江西,那裡的元宵節異常熱鬧,各鄉各縣的舞龍隊四處巡演,除了耍龍燈,還有舞獅、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
最後,當然少不了我們一家人現在居住的地方——揚州。在揚州,正月十三這天晚上上燈,上燈時要吃元宵;正月十八晚上落燈,落燈時要吃麵條。為什麼要有這一食俗呢?民俗的解釋是,吃湯圓象徵“圓圓滿滿”,吃麵條象徵“順順暢暢”。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無論各地元宵節的慶祝習俗有怎樣的差異,元宵節在人們心中團圓美滿的寓意是相同的。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元宵節的習俗和故事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6字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習俗,今天要吃湯圓。
湯圓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餡切成小立方塊,放入有很大滾筒的機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滾筒的滾動帶動餡料沾到糯米粉,像滾雪球一樣逐漸“長”成圓圓的元宵。而湯圓的做法則完全不同,它不是“搖”出來的,是像包子一樣包出來的。把拌好的餡料直接用粘性極強的溼糯米粉包起來製作而成。我更喜歡吃南方的湯圓,因為它更軟,口感更糯。
那元宵為什麼又叫湯圓呢?這個故事啊,據說跟袁世凱有關。當年,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還不滿足,還想要當皇帝。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在吆喝賣“元—宵”,讓他聯想到“袁—消”,覺得好晦氣。於是勃然大怒,下令將賣元宵的抓起來,還命令所有人都不準再提“元宵”二字,將“元宵”的名字改為“湯圓”。但避諱是沒用的,這事兒過去沒多久,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接著很快就在憂懼中死去。於是,一首歌謠在京城流行開來:“大總統,洪憲年,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元宵一個娘,洪憲皇帝命不長。”
關於元宵節的故事和習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們說啦,哈哈,我現在要去吃湯圓嘍!
我眼中的元宵節習俗 篇4
節日作文 ,467字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叫湯圓)是中國由來已久的習俗。另外,還有掛紅燈、燃放煙火、猜謎語等很多習俗。
每年這天早晨,媽媽要給全家人煮紅皮雞蛋吃,寓意在於紅紅火火的意思。而元宵是用糯米做皮,裡面包有核桃仁、花生仁、黑芝麻等,與加糖的豆沙餡和在一起,團成一個個小圓球下鍋煮熟。亮晶晶的元宵,在滾燙的乳白色湯裡,一看就有食慾,咬上一口,滿嘴都是糯糯的香甜味道。元宵的形狀是圓圓的,煮元宵的時候,元宵都漂在水上邊,使人聯想到天上的圓月,象徵著家庭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的。
我們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在這天晚上,冒著凜冽的寒風,在高高的月亮下,都來到封凍的冰面上,燃起一堆堆木柴,風助火勢,頓時烈焰騰騰。我們興高采烈地圍著“劈啪”作響的火堆,唱歌、跳舞、嬉笑吶喊,非鬧得大汗淋漓,依然餘興未盡……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驅逐人身上的病魔。才延續到如今的。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有祭祖、猜燈謎、賽龍舟等習俗。
總之,元宵節,即是民間的習俗,也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更是我們喜笑顏開的日子。
樺甸市二道甸子鎮中心小學六年二班:宮苒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2字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裡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裡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裡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著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後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製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裡走,右邊是遊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為範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後,每年的發展為主題的2019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裝置,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裡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牆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著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後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
家鄉的元宵節 篇6
國三作文 ,647字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7
節日作文 ,562字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春節習俗 篇8
國一作文 ,1244字春節是人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重要節日中,人們自然會有許多習俗,比如吃餃子,守歲。春節並不是從除夕開始的,而是從臘月八日就開始了。
臘月八日是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通常都喝臘八粥,醃臘八蒜。臘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紅豆、綠豆、花生、桂圓、蓮子還有紅棗等幾種材料熬成。醃臘八蒜是把蒜剝去皮放到醋罈子裡。到了除夕,可以就著餃子吃。
臘八節過完後,再過一段時間就到小年了。灶神這天要趕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彙報每一家人一年的功過是非,我們拿甜甜的年糕“賄賂”灶王爺,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說我們的好話。
小年過完後,人們就開始為除夕做準備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打掃家裡,擦擦窗戶,洗洗被罩,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二十五,做豆腐。”有條件的家庭在這一天會磨豆子,做豆腐。沒有條件的家庭,會在這天買豆腐或吃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在這一天裡,人們到街上去買肉,做成臘肉或留著過年吃。
“二十七,洗疚疾。”這天人們通常會洗洗澡,理理髮,把舊的一年裡身上的晦氣洗掉,高高興興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二十八,貼花花。”“花花”指春聯、窗花、門聯、年畫、燈籠、福字等。我家在這一天也在門上貼上了年畫,頓時覺得屋裡的年味濃了不少。
“二十九,蒸饅頭。”在這一天,人們都會蒸各種各樣的饅頭,在以後的幾天中吃。姥姥在這天也蒸了許多饅頭,有刺蝟的,有桃的是,都很好吃。
除了以上這幾種習俗,人們還會買許多鞭炮,以備除夕晚上時放。因為除夕晚上的鞭炮聲是不能停的。
到了除夕那天,我們去了奶奶家。晚上,媽媽和嬸嬸在廚房忙碌了不多會兒,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就做好了。吃完以後,我們通常會看春節晚會。到了九點多,我們又吃了一頓宵夜。我們邊看邊吃,到了十二點,我們都困得不行了,就都上床去睡覺了。
初一早晨,我們早早的就起床了。早飯當然是餃子,不過在這近百個餃子裡,有二三十個包了一分硬幣的餃子。這是我們那的習俗。誰要是吃的硬幣多,誰在新的一年裡就更幸運。
吃完了餃子,除了家裡的老人留在家裡招待客人外,其他的人都出去拜年。我們會把村裡凡是認識而且很熟的人都走了一遍,向他們問新年好。
初一拜完了年,初二就該走親戚了。爸爸媽媽去了姥姥家,小叔嬸嬸去了小雨的姥姥家。他們吃過了午飯就都回來了。到了晚上,村頭響起敲鼓聲,於是我們幾個孩子和嬸嬸就去玩的。原來那裡不僅有敲鼓的,還有敲小鑼的。那裡聚集了一些人,大家繞著“樂隊”圍了一圈,找到自己認識的人,笑呵呵地聊起了家常。聊了一會兒,大家就都回家去休息了。
到了初三,我的那些姑姑和姑父們來看奶奶了。他們在這裡一直待到晚飯吃了才回去的。
到了初四,我們就回到自己家了。
年過完了,可是春節並沒有結束,要等到元宵節過完才算春節結束了。
元宵節,顧名思義,就是要吃元宵。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元宵是把餡兒和麵摻在一起做成的;湯圓裡面是餡兒,外面裹著一層面。元宵節又叫花燈節,過了這天晚上人們也都忙了起來了。農民該去幹農活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又恢復了節前忙碌的景象。
快樂元宵節 篇9
節日作文 ,1349字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難忘的猴年元宵遊園會 篇10
敘事作文 ,72字元宵節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的盛大程度還不及春節,但是我認為,元宵節也是一個能帶來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清晨,爸爸會給我煮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好可愛,白白胖胖的,揚著圓乎乎的“湯圓臉”來回扭動,“給我讓點兒空唄!”“哎呀,我的‘內臟’都被你們擠出來了!”我猜它們一定在互相擠著說這些話。我笑呵呵地拿起勺子,先舀了一個“半死不活”的小湯圓,毫不猶豫地扔進嘴裡。“哎呀燙死我了!”我被燙了一下,我剛進嘴的湯圓也被吐出來,得意揚揚地揚著臉:“哈哈,你活該,你活該,誰叫你先吃我的!”我吸取教訓,吹一吹吃掉所有的湯圓。
吃完早飯,姑姑他們一家來了,我們嬉笑著互相打趣著。表弟先向我開火:“你臉跟這湯圓差不多,小心一口吃掉啊!”我姑父和旁聽的爸爸哈哈笑著,姑父幫我開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這小臉才該小心呢!”表弟一臉“憤怒”恨不得把他爸爸當湯圓一口吃了,我們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拍著大腿笑。
夜晚來臨了,晚飯依舊很豐盛,還有一道特殊的菜:炸湯圓。原來雪白的湯圓炸至淡黃色,但是水果湯圓炸出來又酸又甜,害我們一會兒被酸的擠眼,一會兒甜得摸臉直叫好吃,真好玩。吃飽喝足,好玩的表弟拉著姑父和爸爸鬧著出去玩,媽媽、姑姑也帶著表弟出去逛街了,我獨守房間,靜靜地注視著剛被爸爸點好的小蠟燭,金黃色的火焰在晚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顯得很是安詳。我輕輕地摸了摸蠟燭餘下的部分,熱乎乎的,像剛出鍋不一會兒的小湯圓。望著這安詳的小蠟燭,我的心裡也很平靜,屋子裡靜悄悄的,我甚至都可以聽到我的小心臟在“砰砰”地跳動著,屋子裡的燈被我關掉了,這“星星之火”,突然間顯得如此明亮,好溫馨的感覺。
快九點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弟弟一起回來了,姑姑一家也回去了,我迷迷糊糊中,想到表弟也已經窩在姑父的車裡,在清涼的晚風和燈光輝煌中閉上了眼睛,元宵節也在一片夜晚的寧靜下落下了幕布。
寂寞熱鬧的元宵節 篇12
國一作文 ,594字在流水般的時間裡,我又迎來了一個元宵節。在生命的長河中,今年的元宵節,將是一個抹不去的點,因為它不僅寂寞而且熱鬧。
記得那天晚上,天上下著濛濛細雨,街邊的路燈也在雨的渲染下變的昏黃。寒風呼嘯,彷彿脫韁的野馬,在街面上肆無忌憚的穿行。大街上空蕩蕩,冷清清,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風雨在街上統治著他的王國,一根根高大的路燈是它的保安,而那些弱小的樹木則是它卑微奴隸。遠遠望去,你就知道的這是一個孤寂的國度。
元宵節真是寂寞的嗎?一聲禮炮的巨響打破了這寂靜的黑夜,在天邊迴響。緊接著,咚咚咚咚,數十發禮花拔地而起,迅速在空中綻放,以美麗的身姿,為美麗的夜空增添色彩、情趣。你看,那五顏六色的禮花是多麼的絢麗。近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如一個百花齊放得大花壇,紅的如玫瑰展現它動人的可愛,黃的像迎春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綠的如小草從土地中萌發向人們送來春的氣息。遠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將夜空照的如同白晝,紅的黃的綠的,為本來就美的不可言說夜空又增添了一番亮麗。
只有禮花的夜空仍不算完美,你看,遠遠地孔明燈升起來了。起初只是一盞兩盞,之後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了幾百盞。高高懸掛於空中的孔明燈代替的短暫的禮花,成為真真正正地明星。孔明燈的到來使空曠的夜空佈滿星斗,使天空更熱鬧了,使節日的氣氛更濃了。
今年的元宵節將在我生命的夜空中長明,因為它是寂寞的。它也是熱鬧的。它地上寂寞天上熱鬧,獨一無二。
難忘的元宵節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9字元宵節是一個快樂有趣的節日,我們家過元宵節也是,樂趣多多,使我不能忘懷,這件事為我的生活抹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元宵節當然要做湯圓。豐盛的晚飯後,媽媽招呼大家來幫忙,她拿著做湯圓要的材料。大家圍著桌子準備大幹一場。媽媽面帶微笑對我說:“瀅瀅,要看清楚我怎樣包哦!”我一本正經地答應:“一定遵命,長官!”媽媽迅速從柔軟的麵糰中扯出一小團面,右手配合左手搓一搓、捏一捏一個弧形的麵皮瞬間形成。媽媽勺一勺糖花生到麵皮中央,麵皮兩邊對摺再對摺,最後媽媽搓了搓,一個圓溜溜、完美的花生湯圓神奇地出現了。我腦子回放著媽媽一系列流雲似水的動作,我看呆了。我甩甩頭回過神來,大聲嚷嚷:“我也要學!”
我抓起一團面,想像媽媽那樣,捏一捏、折一折、搓一搓就誕生出一個漂亮的湯圓,可現實很殘酷,一個芝麻餡露出來,不忍直視的湯圓軟趴趴的躺在我手中,我難過得幾乎要哭出來。
媽媽安慰我:“不著急,慢慢來。”她手把手地教我,我認真觀察媽媽的動作,自己也仔細耐心地做起來,一發現差錯,立即補救,我的良苦用心終於感化了湯圓,很快,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在我手中出現了。我倍受鼓舞,漂亮的湯圓一個又一個在我手裡出現,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一盆湯圓成功倒進黃澄澄的黃糖水裡。五六分鐘後,媽媽把湯圓裝盤,在上面撒上椰絲,淋上甜膩膩的糖漿,一盆美味出來了。
大家對這盆美味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夾了一個,嘴裡咬著自已無比美味的佳作,心裡明白了收獲的喜悅。
這次元宵節將成為我童年永遠的亮麗色彩,永遠也不能抹去。
歡天喜地鬧元宵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6字“張燈結綵妝街市,歡天喜地鬧元宵”這句話說得真貼切。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大夥把縣城打扮得絢麗多彩,讓人看著心裡都美滋滋的;人們個個興高采烈笑容滿面,來到街上一起鬧元宵。
當天早上大約八點鐘,“隆隆隆”的鑼鼓聲早已傳遍每一條大街小巷。大家都喜氣洋洋的,帶著滿懷的欣喜去觀看精彩的民間藝術大巡遊。來到縣政府門前,這裡已經堵得水洩不通,人們像是一隻只螞蟻一樣,正在努力搶佔最佳觀看位置,這場景就像一場激烈的戰鬥。然後,領導就位,宣佈:“節目開始”。接著一臺轎子被緩緩地抬了過來,裡面端坐著龍母娘娘,看!這就是我們尊敬與愛戴的龍母娘娘,她正在向我們招手呢!後面徐徐而來就是各類的藝術表演,有金龍舞、蝴蝶舞、仙鶴舞、草龍舞、魚龍舞……各種民間藝術輪番上陣。接下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獅齊舞,好戲連臺,總之一句話“元宵佳節,歡樂無比”。
到了中午,只見天空飄蕩著一片迷霧般的青煙,我才想起:“爆竹攻獅子活動已經開始了。”在活動現場,被人們包圍著的幾頭“獅子”正在爆竹聲中躲來躲去,而扔爆竹的人,一會兒扔在獅子的頭上,一會兒扔在獅子的旁邊,場面越是激烈就表示今年會更安寧祥和,風調雨順!到最後,“獅子”被炸得面目全非,大家的歡聲笑語形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到了夜晚,在德慶文化廣場上,光芒四射,五彩斑斕,數萬人聚集在這裡,熱鬧非凡。今晚的主題就是《精彩德慶,歡樂珠江》,節目真的是有趣又幽默。不僅有精彩的節目,而且來了很多明星,像許志安、黃俊英……他們奉獻出精彩的表演。晚上十點,晚會正式結束,一束束煙花一齊迸發,突然一聲巨響,天空的一角閃爍著耀眼的金輝,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吸引人!我沉浸在那火樹銀花美麗的境界中,我真心祝願我們德慶人民的生活也像這漫天煙火一樣絢麗多彩!
啊!如果我是一位詩人,我要把元宵節寫成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詩;如果我是一名畫家,我要把元宵節畫成永不褪色的畫卷;如果我是一個音樂家,我要把元宵節譜成一首元宵快樂頌!
歡樂的元宵 篇15
節日作文 ,863字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雖然今年的元宵節我們是在學校度過的,但也照樣過得有聲有色。你若是有興趣,就跟我再一次走進我們學校開展的“元宵遊園活動”吧!
那天我六點半回到課室時,看見裡面是一片沸沸揚揚的景象:許多同學在高興地聊天,預測著晚上游園活動的亮點;有的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組隊,結伴去玩。每個人臉上都佈滿笑容,心情高興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了。
六點五十分,我們從課室狂奔到了體育館。一進到體育館,就看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和聽見悠揚的音樂聲。許多人在活動區內走來走去,等待級長宣佈活動開始。最常見的就是幾個好友勾肩搭背地邊走邊聊天,或是圍攏在某一個專案前看遊戲規則,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臉上浮現出緊張而又愉快的笑容。
啊!鐘錶上的指標終於指向七點了,級長一聲令下,活動開始!頓時體育館裡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許多人湧向各個遊戲專案,有夾心球啦,投籃啦,踢毽球啦等等。我走到我們班的營地一看,不到兩分鐘竟排起將近十米的隊伍!我們班的遊戲專案是“夾心球”,即兩人背對背夾著一個籃球穿過障礙物再回到起點。我看著正在進行比賽的同學們,他們夾著籃球向前繞過障礙物,走在後面的那個人不斷提醒前面的人走慢些,一旁的觀眾也在扯著嗓子為正在比賽的他們加油鼓勁,而我們的老師也在為他們喊加油,臉都漲紅了。我再走到踢毽球的地方,發現那也是人滿為患。在踢毽球的同學有的速度利索,臉上歡笑著;有的壓根不會踢,三十秒下來撿球的時間比踢球的時間耗費得還要多,現場笑聲、掌聲及歡呼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八點多了,晚會接近尾聲,我走到兌獎處,發現這兒人山人海,每個人都高舉獎券,拼命向前擠著喊著。前面一批同學剛領完獎,後面又湧上來一批,每個人看著手裡滿滿的獎券,臉上十分自豪。兌獎的老師手忙腳亂,東拿一包餅乾,西拿一包薯片,手中的活沒有停過,但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十分燦爛,每個人都開心極了。
看,我們學校的元宵遊園活動是不是充滿了一種歡樂的氣氛呀?雖然說沒有在家過元宵,可相比起在學校過顯然後者更快樂,因為有同學的玩鬧聲和嬉笑聲陪伴著我,這個元宵過得更有意義!
元宵節喜猜燈謎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1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習慣,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而我們漢族的元宵節就要猜燈謎。
元宵節這天,好熱鬧呀!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燈謎大賽。我們心急如焚,窗外陸續傳來同學們猜燈謎的歡呼聲,心裡很不是滋味,著急想著猜燈謎。忽然,廣播響起了,我細細聆聽,“請六年級的班主任帶同學到操場”,班上同學們的心裡早已小兔亂撞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操場。幾乎是全級的同學都圍在周圍,你推我搡,卻都沒影響各自專注一心的態度。有的望著燈謎仔細思考,有的和同學在一起探討,有的同學踱步思考極為苦惱……總之,操場上的場面十分吵,什麼聲音都聽得見。
我越來越好奇了。走近人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擠到前面來。我看到一個燈謎是:“所有的甲魚穿金衣(打一電影名)”,我想到,這絕對是用意思理解的燈謎。“甲魚穿金衣?”那就是金顏色的,所以我立刻想到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果然,我又猜對了。別提多興奮呀。
還有一個燈謎是:雙筷加個碗—警務名詞。我想了一下,心想:這題目好眼熟呀?在哪見過呢?應該想錯了,一般都不會重複考題的。於是,我看另一個謎題:兩個人並肩有愛心—字一。我歪著頭苦思冥想,用左手食指不斷拍打著左側臉。我心想:難道是恕字嗎?心字肯定是,那兩人並肩呢?沒用到啊,那就是錯的啦。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旁邊的同學舉手了,老師也叫她回答。她非常有自信地說:“老師!這個‘兩人並有愛心’是慫字。”老師點點頭,並拿出獎品遞給她,她雙手接過,說了聲謝謝,便回到原位上。我看了一眼身邊的學生,心想:這女孩不但聰明,還很有禮貌呢!”
可是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活動快結束了,同學們都帶著“戰利品”回教室。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難忘的元宵節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4字元宵有些人吃湯圓,有些人元宵看文藝節目,還有些人元宵放鞭炮,而我元宵回老家梅縣看燒“火龍”。
元宵晚上,我和表姐表哥去一個山上看燒“火龍”。路上,可多人啦!簡直車水馬龍,非常擁擠,男女老少都是趕去看燒“火龍”的。你瞧,仰望漆黑的天空,上面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可能連月亮姐姐也想出來湊熱鬧吧!一個個孔明燈徐徐升起,猶如一顆顆金光閃閃的星星,將夜空裝點得閃閃爍爍。
我們來到山坡上找個好位置坐了下來。終於開始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首先是一條碩大的巨“龍”清楚地映入眼裡,“龍”身上圍繞著螺旋形金粉煙花,真是活靈活現啊!“龍”的眼睛甚至會閃耀,火眼金精,太威武了,把中國人氣魄雄偉的品質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發現舞龍的人全沒穿上衣的,這為什麼呢?原來燒龍時,火花會掉在舞龍人身上起水泡,誰的水泡最多,表示誰今年的運氣最好,攢的錢最多。
哇,引龍的領頭人,居然高舉幾串紅燈籠,這燈籠一串串似的,像似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非常特別!高舉著的蝦兵蟹將也出來啦!件件引龍的工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格外有趣。除了燒“火龍”以外,還有燒“鯉魚”、“孔雀”……,造型也挺精緻美麗。
接著“噼哩拍啦”的響聲傳到我的耳邊,原來“龍”的身上發出了許多束煙花打向半空,美輪美奐,霎時間,夜空中百花齊放:有的像火紅的英雄花、有的像黃澄澄的菊花、還有的像粉紅的荷花……在這璨燦之夜,一邊放煙花,一邊燒火龍,你看!龍的全身像灑上的金燦燦的金粉,奪目生輝。
這時人聲鼎沸,歡喊聲此起彼伏,小孩子活蹦亂跳,老人看得眉開眼笑,整個場面盪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目不轉眼。
當最後一束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時,天空已經煙霧瀰漫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還無法平靜下來,眼前出現剛才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今年元宵讓我十分難忘啊!
鬧元宵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7字喜慶的春節結束了,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以前的“元宵”普遍在家無聊度過,但今年我是打算換一換心情。
可以說“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媽媽同事居住的那個小區公園裡,準備舉辦一個“鬧元宵”活動,我們一家三口“整裝待發”。
元宵夜晚,我和爸爸媽媽散步來到這個小區公園。目的地還未到,便聽到一陣陣的歡聲笑語,想必已經開始玩遊戲了吧,我們不由不得加快了腳步。
來到這個公園,到處是人山人海,弄得小區裡“水洩不通”。我好不容易“鑽”到了玩“猜字謎”的地方,便被眼前的“字謎”嚇倒了。
在我旁邊的小孩大人們好像都沒才對,那可真是一大堆不簡單的“字謎”。我隨便拿了一個,寫著:女人戴帽。“這女人戴帽是什麼意思啊?這能猜出個字嗎?”帶著疑惑,我問爸媽,但他們也是二仗和尚摸不著頭腦啊。最後,我只能把“字謎”放回了原位。
不一會兒,便有人回答正確,答案是“安”。我這才清醒,原來“帽”就是一個部首啊!我真後悔自己沒思考,被別人搶先一步。
但也不遺憾,我在其他的遊戲中也獲得了許多豐厚的獎品,連爸媽也不甘示弱,十多分鐘,他們便各自拿著自己的“戰利品”,“勝利”歸來!
這次的“鬧元宵”活動真是愉快,一下收穫了那麼多的“禮品”,雖然第一次失利,但這也代表了下一次我要勇往直前,不能被別人捷足先登!
中秋節習俗 篇19
國二作文 ,516字我國傳統的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在眾多節日中,我最惦記的是中秋節。
在中國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我國人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還有活動,還形成了燒斗香、放天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人們把酒問天,藉此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團圓。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農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資訊。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在民間傳開了。
月餅是中秋節必食之物,外表與口味也算是色雙美。款式層出不窮,有花邊的、有水果月餅、冰皮月餅……抹茶月餅以新綠茶味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顏六色的月餅,吃起來感覺也不一樣。
中秋節不但月亮皎潔,花兒也舒展著身姿,尤其是桂花。人們在這一天除了賞月還賞桂花。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有句詩說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不正是讚美了桂花嗎?
我喜歡中秋。花好月圓,共度良宵,浪漫溫馨中秋節,只留祝福在心中。
春節的習俗 篇20
國二作文 ,778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這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現在大多忘乾淨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說什麼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為真,就不去了。可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開啟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裡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說:“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讓我喝酒的,說什麼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裡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裡。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並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為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裡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說一說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併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