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相關作文20篇

人之初,性本善 篇1

高一作文 ,847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彷彿看到了童子們在夫子的帶領下大聲朗讀著。思緒百千,夢迴現實,不僅為現代社會開始擔憂,善良將會被泯滅嗎?不,善良是人的本性,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被泯滅的!

時光流轉,縱使再多東西隨風而逝,人的本性也世代傳承。遠古時期的人們雖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但當寒冬臘月時,當看到一個人被凍得瑟瑟發抖時,他們會本能的過去與他相擁,不為其他,只為不忍!亂世之代,群雄紛爭,一大批俠義之士總會在此時挺身而出,遊說列國,止戰平亂,不為揚名立萬,只為不讓百姓流離失所。人們的善良不須刻意而學。刻意而為,他們會本能的做出反應,併為了這種本能而努力的去幫助他人。

本性使然,善良不應該為利變了質!善良之舉並不是為了搏的好名,也勿利用善良之心去坑蒙拐騙。這不是聰明,也不是證明你的手段,而是一個人道德的失守和人格的破裂。當身著髒衣爛布的乞丐背後是華麗的別墅和名貴的跑車時,人們開始懷疑善良之舉的意義。當好心扶起歪倒在地的老人而被訛錢是,人們開始遠離善良之舉,把衝動深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當真的有人流離失所為乞丐時,當真的有老人跌倒在地時,卻等不來一個人的幫助,他們開始感覺刀世界的冷酷和無情,認為這個世界已經泯失了善良。可善良真的泯失了嗎!當然沒有,只不過是人們強壓下自己的憐憫之心,強迫自己遠離,因為他們不想嚐到被騙的滋味。那些坑蒙拐騙的人吶,收起你那自認為的聰明吧!那可恥的行為,恐怕內心深處的另一個你也感到內疚吧!

善良就存在於我們的內心,莫要把它強制壓下。萬事都需領頭人,當所有人都把心頭的那抹善意強壓下去之後,那怎麼會不感到世界的冷酷和無情呢。縱然存在著欺騙,但更多的是真實。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給他們一絲溫情,讓他們擁有生的希望,莫讓你表面的無情潑冷了他們的心。

當你生下來的時候,你會感到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當你逐漸長大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也存在著黑暗和欺騙,後來,你也許會發現,世界縱然黑暗,可更多的還是光明與溫暖。

其實,兜兜轉轉,你會發現,善良從未被泯滅,他一直存在!

人之初,性本善 篇2

國一作文 ,715字

古往今來,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一直飽受爭議。站在辯論的角度看,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是相對的。正方會問:“如果人性本惡,為甚麼社會上會有人行善呢?”反方也會問:“如果人性本善,為甚麼會有犯罪現象發生呢?”

其實這兩個問題並未深究到人性這個層面,它們僅僅是對人後天表現的爭論而已。人的本性雖然會對人的性情有所影響,但絕對不會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人性本善並不代表著人在後天的表現都是善良的,也並不代表著人不會犯罪。反而言之,人性本惡並不意味著人在後天的表現都是邪惡的,更不能說明人不會棄惡揚善。

這個時候答案就顯而易見了:人性善惡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後天的學習中能否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一個生命,為了能儲存自己,必定要尋求必要的生存條件和食物,甚至不惜損害周圍的環境與其他生命。這就是動物的劣根性,這就是成長環境的威力。

行為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動物生活的周圍環境和生活方式對動物的成長髮育影響很大,有時候幾乎就是起決定性的作用。動物園裡圈養的老虎,幾代下來看見活雞都害怕,再也當不了獸中之王了。為甚麼?後天的生活環境變了,習性自然也變了。人也是如此,人有盲腸,那是千百年以前茹毛飲血時代消化毛髮用的,現在改為熟食盲腸退化,只剩下一個小尾巴叫闌尾了。人類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會對人產生影響,形成人的習氣,習氣日久形成一種習性,習性一代代積累並遺傳下去,就形成人類的劣根性,這種劣根習性會使人的動物屬性膨脹,遮蔽人的天性,所以說:“苟不教,性乃遷”。

現代人要注重教育,假以時日,必能使“人之初,效能善”。讓人相信善良是人的天性之一,關懷和友誼更是具有智慧進化的現代人的特徵之一。

人之初,性本善 篇3

記敘文 ,221字

我曾看到過在天橋上乞討的老奶奶將要到的錢分給翻垃圾桶的流浪漢,也曾看到過一名父親帶著孩子安靜的等在角落裡,等著用餐的人離開後才去將別人剩下的飯菜裝走。

“在人間有誰活得不像一場煉獄”。每次聽到這首歌都讓人心裡特別難受。是的,生活很艱難,誰都不容易。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是善良的,只是有時候被生活逼到了看不見的角落。可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的善良仍會散發出愛的光芒溫暖著身邊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3字

昨天晚上的時候,在我們家樓下玩耍,樓下有一個供大家健身的場所,有好多運動器材,有單槓、走步機、按摩腿的等等,每天到了晚上的這個時候,都會有許多的人來這裡鍛鍊,以前都是一些歲數比較大的人,現如今,都比較年輕化了,有許多的二三十歲的人也在這裡鍛鍊,還有的帶著孩子也出來的,人特別多。

我正在這裡玩著腿部的運動器材之後旁邊跑來了四5個比我年齡要小得多的小朋友,幾個人穿著旱冰鞋,在一塊兒跑跑鬧鬧。

這幾個小朋友,在玩具滑梯上玩的時候,突然之間有一個小女孩,不小心踩到了另一個小女孩的手,被踩到手的這個小女孩,立馬臉色就變了,衝著那個踩她手的小女孩說道:“你踩到我的手了,你都不知道嗎?連句道歉都不會說嗎?”,我當時站在旁邊,看到這個小女孩說出這樣的話,就感覺,小孩子之間的單純沒有了。這個時候,這個小女孩兒啞口無言,目光呆滯的看著那個小女孩在訓斥她,過了一會兒,這個小女孩就獨自走到了一邊自己去玩耍。其他的幾個小朋友,跟這個被踩了手的小女孩,在這裡討論著,“她就是這個樣子”“我還不願跟她玩呢”……這裡的幾個小朋友,自覺的站成了統一戰線,那小女孩獨自走到了遠處。

幾個小孩子仍然在玩耍著,過了一會兒那個小女孩又回來了,在那裡嘀嘀咕咕,不知道說了幾句什麼,幾個孩子又在一起玩耍了。後來幾個孩子到處跑,一會兒聽到其中一個小男孩說“別人摔倒了,我們不能站在那裡笑,不能嘲笑,我們要趕緊過去把他扶起來,要樂於助人……”幾個小孩子在這裡談論著,要幫助別人的事情。我看到這一幕,讓我想到了三字經裡面的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已上來,本性都是善良的,之所以後來變得很壞,做成壞人都是由現在的社會所影響的。小孩子在一起玩耍,可以天真無邪,即便是對方犯了錯誤,下一秒鐘就能夠玩耍在一起,不記仇,可是生活中的大人卻不是這樣。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最原始的那一份天真和純潔,希望我們對待人和事都能和善一些,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好!

人之初,本無私 篇5

高三作文 ,816字

自然是無私的,它賦予每個人同等的生命,又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世上的一切生靈。人是聰明的,所以早早地領會了大自然的旨意,於是有了“人之初,性本善”。我認為“善”即“無私”,所謂“上善若水”,水將自己化為一切生靈,讓綠草如茵,讓繁花似錦。

當與災難不期而遇,與選擇狹路相逢,我想任何人都會像那位新婚丈夫一樣,將人的本性一展無餘。無私是人本性中的最耀眼的光,如春天普降的甘霖,如夏天盛開的芬芳,如秋天纏綿的落葉,如冬天潔淨的雪花。一切都那麼自然,那麼隨心,因為無私是人性的基點。當汶川地震激起了人們心中揪心的牽掛,還是有那些忙著救人至於沒空去看看自己的老母和年幼的孩子是否逃出來了的志願者,他們用行動闡釋了生命的無私。

雖說無私是本性,但隨著傷痛的遠去,利益的壓迫,無數人的本性被私慾佔據。為了一已私慾,無良商販在豬肉中新增瘦肉精;為了一已私慾,無良商家在奶粉中新增三聚氰氨;為了一已私慾,無良老闆在白酒中偷換用塑化劑。一幕幕,一條條新聞,讓人扼腕,讓人憤慨。在無數次破口大罵也無濟於事後,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社會怎麼了,我們的人性在哪裡。

有人說過:“生活如逆水行舟。”生活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私的本性在生活中會被不斷地衝刷,磨洗,如果沒有一顆堅定的心,無私遲早會被沖洗得面目全非。無私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珍寶,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儲存它呢?那就是要有一顆堅守無私的心,不讓世上種種狹隘和自私沾染了它潔白的肌膚。徐本禹,放棄了考研究生的機會,來到一個貧窮的山林,用知識去澆灌那裡貧脊的土地。他的堅守,讓無私在一瞬間被世人窺見,讓人為之動容。

在出生的一剎那,人們都是一張白紙。有人說它空虛,要在上面塗塗寫寫;有人說它自然,要放進櫥窗儲存起來;我卻說,它豐富而古樸,經過無數道精細的工序,它來到這個世界。所以,我要為它畫上美麗的邊框,讓它更加美好。正比無私的美德,本是天生,卻又必須小心守護,防止被玷汙。

人之初,本無私,堅守之,切勿忘。

人性本善 篇6

國一作文 ,646字

《三字經》裡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沒有很多人性的感悟,卻讀了聽了很多別人的感悟,有的會讓我熱淚盈眶,有的會讓我咬牙切齒。最近知道的故事讓我重新看待人性的變化。

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永新縣女學生遭毆打羞辱的事件被搬上了東方衛視,我也是在注意到這個節目,當時已經播到中間部分,一個經過處理而扭曲的聲音說:“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可是如果我不參與這個事請我的朋友就會孤立我,我也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很明顯這時打人的女生說的,聲音雖然扭曲可依然聽得出哽咽,我也感受到了她的後悔與自責。這個女孩的父親說:“她還是個孩子,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為什麼就不能原諒他?給她一個機會?”話剛說完,被打女生的母親就說:“如果是你的女兒被打,你會怎麼樣?發生這件事我也有責任,是我沒有保護好我自己的女兒。這件事我一定要討個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感覺兩個都對,又覺得兩個都是錯的。

我也看過那段女生被打的視訊,女生接連被打了二三十個耳光,我覺得我這一輩子被打的耳光都沒有那麼多。女生哭的很悽慘,女生笑的很燦爛。

我們所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呢?怎麼消失的無影無蹤?留下的只剩暴力、冷血、自私。我心中不禁出現一絲寒意,溫文爾雅的女生怎麼比男生還沒有理智,最毒婦人心這句話是對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尊互愛怎麼一點兒都沒看見?有的只是互相殘殺。我們要一起抵抗這種暴力行為,多一點理智,少一點衝動。

我相信我們都是善良的,只有撞到了頭才會知道那裡有牆。我們會變得更好,會少一個這樣的事件。最初的人性才是最好的!

人工智慧——人之初 篇7

國三作文 ,1143字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都遺失了初心,沉淪於喧囂…—題記

隨著科技的發展,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也在不停地變化著。先進的裝置、發達的通訊、便捷的交通,無一不是這系列變化的象徵。

自人才引進政策推出開始,各方人才都紛紛來到上海,上海也因這些人才而變得更加不同。他們帶來了各地的人性,帶來了新穎的美食,帶來了獨特的語言,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各類文化。也正是因為這是些各式各樣的“禮物”促使了上海的發展,上海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這些人和物。

有利皆有弊,我們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缺陷,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系列的問題呼之欲出。在科技發展中計算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有了計算機,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當今社會,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只需通過網際網路便可隨時隨地進行溝通交流。有人認為這樣可以增進人際關係,反之,有人認為這隻會讓人更加疏遠。總而言之,各有其理,不可否認的是計算機的誕生著實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便捷了我們的生活,以至於導致了“低頭族”這一社會現象。同時,在這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悠久流傳下來的東西正在悄然的被人們遺忘。可曾記否過去那泛黃布有皺痕的一封封家書;那墨香四溢的一幅幅字畫;那一張張老舊的黑白照片……

有了一個個嶄新的科技新品,人類只會義無反顧的去追求所謂的潮流、時尚,人的思想似乎定格住了。仔細想,若離開了這些東西我們是否能活,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對這些產品的百般依賴讓我們原有的想象逐漸失去,若一個人沒有的思想,那畫面令人難以想象……我們沒有了感情,沒有了思索,不妨說是失去靈魂。不怕世界末日的降臨,真正的令人恐慌的是—一群沒有了靈魂的人!

餘秋雨先生曾提到:“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孤獨感總會在獨自一人時倍感強烈,就如餘秋雨先生所言,孤獨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迫於一種無奈,實際是對於社會的一種無奈罷了。人與人之間缺乏了真情的流露,那麼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也同樣難以鞏固。我們的進步需要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需要我們的推動,說到底,我們人類才是這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是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發展,更是人類的思想、人類的智慧興盛了整個科技行業。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一個富有情感的動物,也是人類悠久的歷史文明傳承發展才形成了當今的社會。我國目前確實在大力發展科教興國戰略,但我們在進步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了原有的初心和對自己的認知,我們應以自己的初心為本,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改革進步。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思想、有情感,雖說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但這是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僅滿足於現狀,我們仍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未知,一個國家的富強和諧需每一個國人共同努力。

不忘初心,以安永恆……

人之初 篇8

國二作文 ,1144字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幾歲小孩都會背誦,可謂是膾炙人口。意思是人生下來就是內心善良的。那人性到底是善是惡?這個問題從古代開始就倍受爭議,一邊是崇尚人本是善良無私的儒家,一邊是認為人性本惡,需要用法律管制的法家。

有偉人說過,看待一個人是否仁慈,就看他對待弱者的態度。“弱者”這個詞,不止包括人,還指那些被欺負卻毫無還手之力的生命,從這點來觀察,人性好像更傾向於法家。

現在總有人覺得自己不可一世,非得找點東西欺負,又或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於是開始踐踏昆蟲,折斷樹枝,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種多人蔘與的活動。現在街上隨時都可能發生“命案”,一隻甲蟲在人行道上爬行,等待他的不是爬回家的舒適,而是冰冷的一腳。有人純屬無意,有人甚至故意踐踏它們,回頭看看那一小處血跡,竟還露出了令人毛孔悚然的一笑,眼神裡是滿滿的不屑。有人容易憤怒,沒人可以發洩時就給樹一兩腳,我想樹要是能還擊一定會狠狠給他一樹枝;有人傷心也要找樹“談心”,非得拿鋒利的尖刀劃破樹的面板才開心……上面列舉的只能算是一些安慰自己的方法或人性的冷淡,而有人不過癮還玩起了“抄家”!

親眼所見,在興安公園內,幾名看似四五年級學生在蟻窩旁玩耍,大人跟在旁邊聊天,我來了興趣,站著張望,但後來的事我卻想一輩子忘了它。

一名孩子拿著水瓶往螞蟻窩猛灌,幾個孩子在旁邊莫名的哈哈大笑,灌完水不久,見螞蟻一個一個往外鑽,幾個孩子更起勁了,在螞蟻上面奔跑!霎時間屍橫遍野,古人以為戰場甚是殘酷,可這何嘗不讓人心驚膽戰!這時候,一個孩子突然說:“我以前讀過一本書,說蟻后很特別,一會誰踩死有糖吃!”這句話聲音很大,我也聽到了,而旁邊的家長卻無動於衷!頓時我心一涼,扭頭就走。難道孩子都開始虐待生命了?他們難道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做為自己消遣的犧牲品?還要爭先恐後的想殺掉螞蟻之母?他們不知道世間的母愛都是一樣的嗎?他們的家長竟然還能笑的出來?我的心情頓時沉重了。

單從前文對自然生靈的不尊來看,法家理論更適用於現代。在無人管制的情況下,人類或許會摧毀幼小的生靈。或許他們心靈本是向善,可能是被社會氣氛所裹挾,但這就等於知法犯法,也又印證了法家思想。

善良還表現在寬以待人上,但現在很多人似乎都“寬已律己,嚴以待人”,這也讓很讓人心寒。

從古代開始,因為私人恩怨而起殺心的人數不勝數。有的是因為利,有的是因為益。在這個世紀,甚至出現了不因任何原因而殺戮的一群人,他們內心黑暗,靈魂空虛,他們抱著對社會的憎惡瘋狂殺謬,這是人性的墮落與道德的淪喪,這也印證了法家思想。

總的來說,人已經越來越偏向於金錢這一邊了,有人為了金錢是可以拋下善良的。但也不是說人都是凶神惡煞,還有很多人是真正的善者。

從內心來說,我不想讓“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成為口號。

道德是做人之本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6字

德謨克利特曾說過:“應該有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是啊!道德,是我們每個人該擁有的,也是立身之根本。所以,道德是做人之本,也是每個人該有的品質。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某個藥廠,廠長為了吸引外國人來進行投資,特地引進最新的裝置。一位歐洲來的外商參觀了藥廠,聽了廠長的彙報,看到了工廠的技術,特別滿意。這時候,這個廠長看見了歐洲商人滿意的表情。廠長見大功將要告成,正準備要與他籤合同。這時,廠長心裡一得意,隨口咳嗽了一聲,把一口痰吐在了乾淨的地毯上,這一個十分小的動作,被歐洲那位商人看到了,連連擺手,搖搖頭,拒絕與這個廠長籤合同。這個商人心想:連廠長都不講衛生,不講一點社會道德,這個廠裡生產出來的藥品能夠符合衛生標準嗎?劉備說的那句話很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別看壞事情雖小,但是不能去做,別看好事情不大,但是做一點兒是一點兒也是要去做的。

我曾親眼目睹的一件事。一天,我跟姥姥去上街買菜。突然看見一些人圍成一圈在那裡,聽著有一些爭吵的聲音,我和姥姥湊上前去看,原來是一箇中年婦女和買菜的老大娘吵了起來。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後來聽了她們激烈的爭吵中才知道,那個買菜的老大娘買完菜回家,發現少稱一些,價格算錯了,來找這個中年婦女,而這個婦女堅決不承認。於是,她們因這幾塊錢的事爭吵起來,還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像罵大街似的。姥姥拉著我說:“品質不好,雖然我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反正有一個人是錯的,那麼那個人的道德修養肯定是不好的。”

從這幾件事情中,我知道了,我們要講道德,不要讓不好的行為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汙點,因為道德始終是我們的做人之本。

做人之根本——道德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480字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通過人們的自律或通過一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但是,社會上一些人卻無視道德的存在,自私,粗鄙,庸俗。

說到這兒,我就不得不說說我們兗州的護城河了,聽長輩們說,以前的護城河清澈見底,那時候可以在裡面洗衣服,捉小魚。可現在的護城河臭氣熏天,河裡面隨處可見垃圾和廢物。那麼今天這個樣子是怎樣造成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把這個疑惑告訴了媽媽,媽媽告訴我,這是由於往河裡扔垃圾,扔髒東西,更有甚者還在河裡大小便。日積月累,我們的護城河想不髒不臭都難。

聽了這些,大家是不是覺得那些往河裡扔垃圾的人太不講道德了呢?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惜把屬於大家的護城河給毀掉,這種人的公德心是不是比空氣還微薄呢?難道他們喜歡每天走到護城河的時候就掩鼻而行嗎?

所以說,做人,道德是第一位的。是根本,一個人假若沒有道德的話,那麼他不管做什麼事都一定不會好,但是這個人如果有道德的話,那麼他做的事情肯定是有道理的,做出來的事也是好的。

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講道德的話,那麼世界將會變得美好,和諧,平安。

責任是為人之本 篇11

國三作文 ,844字

人活在世上總要承擔責任,對父母、老師、同學的責任;對自己、國家、社會的責任。責任是為人之本。

然而生活中卻有些人對責任不屑一顧,認為責任可有可無。現在報紙、週刊上少年跳樓,少女自殺的新聞日益漸增,著實讓人感到心痛。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自己不負責,對父母親人不負責。不知他們跳樓自殺時是否想過責任,對自己生命最起碼的一份責任,如果對自己生命他們都可以不負責,那他們枉稱為人。試問一個對自己生命都不負責任的人,又如何能承擔起作為一個“人”的責任呢?對比與那些不負責任的人,負責人的人,從來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海倫凯勒一歲半的時候就因為疾病變成了集聾盲啞為一身的殘疾人,然而她沒有放棄生命,反而是珍惜生命,奮發圖強,燃燒了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自己的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這對這位視音樂為生命的藝術家無疑是一個天大的打擊,貝多芬選擇了珍惜生命,才創造出眾多音樂史上的不朽名篇。海倫凯勒和貝多芬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證明有殘缺的生命照樣能釋放出光和熱。劉易斯說過:“儘管責任有時令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是的,一個人活在世上若不承擔責任,那他的生存就失去了意義。對於貝多芬和海倫凯勒來說,承擔“活著”這份責任是痛苦的,但他們沒有怯懦,他們承擔起了這份責任,成就了他們生命的意義。責任,是生命的本質。

沒有名人的偉大事蹟,生活中有責任感的人和事也是屢見不鮮。路旁清掃著垃圾的清潔工人,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城市才能維持清潔;馬路上指揮交通的交警,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道路才能保證暢通;節假日依然維持在工作崗位的工作人員,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我們才能舒適地安享假日。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唯有自覺承擔起彼此的責任,才能讓整個社會和諧向上的發展,責任是為人之本,是人人都應當具備的。

責任是為人之本,“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責任決定個人的成敗,社會的繁榮,國家的興旺。讓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敢於承擔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 篇12

高二作文 ,870字

我們身邊一些人重金錢和利益,有人為了得到私利不惜做“秀”,這種勢利的思想觀念,使得人與人之間心生隔膜,無法真誠交往。為了能真誠交往,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

貝多芬說過:“即使為了帝皇的寶座,也絕不出賣真理。”然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不少人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忘了本心,與“真理”背道而馳。孔方曾是農民的兒子,他經過萬般努力踏上了仕途,他曾經承諾要當人民的好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然而,他終究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忘記了本心,種下了罪惡的種子,最終鋃鐺入獄。

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展現人性的光輝,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身。我們熟知的《爸爸去哪兒》,《變形記》等電視節目或表達深沉厚重的父愛,或展現青少年的蛻變。儘管內容不盡相同,卻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情感,讓每一位觀眾都備受感動。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這些節目的製作人在其他媒體分分追逐利潤與收視率的熱潮下,始終不為所動,拒絕了“秀”,迴歸本心,傳播著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情感與最質樸的愛,讓每一位觀眾感動、感悟、感恩。

為了實現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我們應拒絕“秀”,迴歸本真。司馬遷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恥辱,卻依然鎮定自若,忘卻屈辱,以頑強的意志,赤誠之心完成了一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史書—《史記》。其祕訣就是他能堅持本心,為最初的夢想著成信史而奮鬥,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而堅持不懈。貝多芬是堅守者,他的痛苦莫過於失聰,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也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過世界的歡樂,卻創造了歡樂世界奉獻給全世界。這一切都是他堅守本心,迴歸人性本真的結果。“人之初,性本善”。如若你走進了虛假的誤區,迷惘無助,放下一切偽裝,去看看你的本心吧,也許能幫助你認清現實,走到屬於自己的路。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迴歸人性本真才能不被外界所擾,在喧器中尋求一分寧靜,在俗塵中覓得一片淨土,在樸實中保留一份高貴。真實才是一種感動人心的正能量。

誠信乃做人之本 篇13

國一作文 ,587字

我國古代著名文學家博玄曾說過:“禍莫大於無信”;文學著作《論語》曾說過:“言必信,行必果。”

華盛頓是美國一任總統,他從小就培養了誠實守信的原則。有一次,華盛因好奇而砍了父親最喜愛的一棵櫻桃樹。華盛頓最後還是和父親說明了真相,坦白了事實。他的父親說:“做人首先要誠實,我為你的誠實感到高興,要知道,這比100棵櫻桃樹還寶貴。由此可見,誠實守信乃做人之本,全體社會成員都應該做到這一點。這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保證。

但與此同時,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不良行為的發生的。我們必須杜絕這些行為,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承擔在我們的肩上,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誠實守信”這條原則。讓中華民族更加繁榮昌盛!

相傳,古代時有個富翁落水了,他大喊如果誰救了他給那個人100兩黃金,正好一個漁夫路過,便順便救了他上岸,可是富翁不守諾言,富翁切不屑地說:“給你10兩就知足吧你!”隨即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天富翁再次落水,他又說出同樣的話,正好是一個年輕人打算救他時,昨天那個漁夫說:“小夥子!別救他,他不守諾言!”年輕人聽聞,很生氣地走了,漁夫也走了。那個富翁最後被淹死了。由此可見,不誠實守信的人是令人垂棄的。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讓誠實守信伴隨我們成長,讓誠實守信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讓誠實守信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共和國的傳統美德吧!

孝敬父母為人之本 篇14

國二作文 ,785字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母愛是一種最無私的感情,他像春天的甘霖,灑落在我們的心田,雖然悄無聲息,卻滋潤著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於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個人性格的差異,母愛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父愛是一種最博大、最深沉的感情,他像巍巍聳立的高山,紋絲不動,卻時刻激勵著我們勇敢向前。但由於母愛的溫柔、體貼,父愛往往表現的深沉含蓄。

對於這種偉大而無私的父母恩,我們該怎樣回報呢?

首先,我們應該做的是:好好學習。因為從我們剛出生起,父母就把他們無私的愛毫無保留地給予了我們,當我們到了上學的年齡時,無論當時的家庭情況多困難,經濟條件有多差,父母都毫不猶豫地送我們去上學。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孩子的學習最重要。所以為了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為了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也一定要努力學習,用令父母滿意的成績來回報他們。

其次,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幫助父母。因為我們都知道作為農村人,一年四季都是忙碌的,到年末也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可他們仍不放棄,每天任勞任怨。這來之不易的血汗錢,我們能隨便浪費嗎?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學生,作為他們的子女,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他們減輕負擔。

當我們每週回家時,經常映入眼簾的是父母忙碌的身影,汗珠滴滴,衣服幾乎都溼透了,但是他們從不歇息,為的就是能多做些活,多賺一點錢。他們就在這繁雜、艱苦的勞動中,累壞了自己的身體,落下了終生難以醫治的病根。可父母從來不在乎這些,因為在他們眼中,孩子的健康成長比他們重要的多。對於這一切的一切,我們怎能視而不見?我們要儘量擠時間多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些小事,但只要我們堅持,就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為父母做更多、更大的事。

俗話說:“天地寬大,父母恩大。”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在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成熟,我們也會為人父母,我們一定要牢記:孝敬父母乃做人之本。

責任人之根本 篇15

高一作文 ,714字

何為責任?責任就是分內應做的事,責任就是竭盡全力去做能夠做到的事,責任就是一種良好素質的體現。責任是我們的為人之本。

“人活著,總得有個堅定的信仰,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還要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張志新烈士的名言。從人出生的那一天起,你就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樣,你也要履行法律的義務,這便是你承受的最簡單的責任,所以那些犯罪的人,觸犯法律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責任”的。

當今的社會,“責任”似乎已被人逐步的遺棄,子女不贍養年邁的父母,商人不遵循簽訂的合同,為人不實現與朋友的承諾,總的說來,這些人都是“責任”的背叛者,這些背叛者只為一時小利,而忽略了,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尊嚴與做人的基本準則。敢擔當的人,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裡,都會那麼受歡迎,大家都願對他吐露心聲;反之,大家則避而遠之。如此看來,責任不僅是為人之本,還是信任的基礎。

從勸退秦師的燭之武,到冒死進諫的魏徵,從不畏強暴的藺相如,到奮不顧身的廉頗,從足智多謀的張良,到捨身救主的樊噲,誰不是坦蕩蕩的英雄?因為責任,他們不畏艱難;因為責任,他們義不容辭,這就是頂天立地的偉丈夫。責任不僅是一種使命,更是他們身上的一種信念與感情。“責任”同樣也是成為真英雄的準則。

高爾斯華綏的《品質》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執著做靴子的故事。這位老人就是格斯拉先生,一個一生都認真做靴子的靴匠,但最後卻活活的餓死了。他身上的品質讓人們驚歎,但透過這品質,我們望去,會發現這層品質的核心,依舊是“責任”二字,他秉著對客人的責任,無悔的奉獻,無悔的死去。責任更是品質的核心。

凡此種種,都告訴了我們,責任是他們的心之所向,心之所往,只是有人被世間的浮塵遮住了雙眼。

責任,我們的為人之本。

勤是做人之本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3字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勤勞,人一旦懶惰下去就會無可救藥。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勤勞才會有收穫,因此“人生天地間,勞動最為先”等民間俗語就留傳了下來,所以母親就讓我銘記這句話。

媽媽雖然是80後,但從小在深山長大,吃過了許多苦,因為勤勞所以打拼到外地,才有了一番成就,因此不想我步她的後塵,並鼓勵我努力勤奮學習。我牢記母親的教導,轉學後到無錫也是竭盡努力的學習,今年五年級結束,迎來了暑假。每天,媽媽都會做許多美味佳餚,然後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

趁著假期我想幫媽媽分擔點家務,因此我開始學做飯。一開始我連鹽和糖都分不清,非要嘗一嘗才行。那次,我切好了辣椒和大蒜正準備炒酸辣土豆絲,卻把糖當成鹽放了好幾勺,不一會兒我猛然想起鹽盒好像放在最外面,我卻放的是裡面的。"糟了!我放了那麼多糖,肯定難吃死了,我得趕緊嚐嚐!"我一嘗,哎呀媽呀,那還不是一般的難吃,是特別難吃!那味兒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我還差點吐了出來,都可以拿"世界史上第一難吃大獎"了。我只好把這盤菜倒掉,利用一些碎白菜一遍又一遍的練習,終於能吃了。在我基本上可以炒出像樣的菜後,就趁媽媽不在家給了她一個驚喜,媽媽回家後居然高興地合不攏嘴,直誇我長大了。從那以後,我時不時做幾個小菜給媽媽吃,幫著做做家務活,倒垃圾或洗洗碗擦擦桌子,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變勤勞啦。其實,我從小見人炒菜就會躲在一邊,生怕濺在身上,但經過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嘗試、練習也能炒出不少像樣的菜了。

現在我覺得我的手越來越靈巧了。所以說懶即笨,勤則明,世事皆由勤起。勤勞一詞先勤後勞,是呀,不勤不動手打拼,為將來打好基礎,怎會有美好未來呢?媽媽的教導我永生難忘。

誠信立人之本 篇17

高一作文 ,943字

誠信,是做人之本。

提起誠信,不禁讓人想起中國誠信的最形象的故事—《曾子殺豬》。那幅最形象的“殺豬圖”,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一天,曾夫人上街。他的兒子哭著嚷著要跟著去。曾夫人卻對兒子說:“聽話,等我回來宰豬給你吃!”於是,孩子樂呵呵地。曾夫人回來時,發現曾子正在磨他的宰豬刀,便連忙問其原因。曾夫人回覆說“我只是哄哄他罷了,何必當真呢?”曾子將眉一皺:“孩子現在還小,不懂是非,他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教他怎麼去相信你?那以後對他的教育就不再起效果了呀!”於是曾子殺了豬。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誠信,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當走在馬路上的老人摔倒時,我們要伸出我們有愛之手。哪知好事做不成,壞事卻又來了,我們成了“罪魁禍首”。於是,在來往的馬路上越來越多的訛詐的行為,讓人越來越有悖自己的良心。不論對老人還是對中年人,不誠信的行為導致成為一種不良風氣。或許有人因為不良風氣而受傷或死亡,生命的衰竭源於不誠信的行為。人人做到誠信,減少想扶而不敢扶的糾結心理,做到誠信,才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做到誠信,對自己要有嚴格的要求,想要在社會站穩腳跟,誠信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在我的心中,誠信其實它並不簡單。一個人說了一個謊就要去十個謊來圓。謊言—不誠信,環環相扣,互相牽制。不講誠信,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係。用一條不真實的、虛擬的線連起來。不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揭穿的那一天。當那條虛擬的線被無情剪斷時,就可致身敗名裂。當謊言說過了三遍,那就變成了事實。也可致一個人身敗名裂。所以誠信要從說實話做起。

誠信,就要自我約束,不能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過於放縱自己,做一些在別人面前從不做的壞行為。比如說:一個人走在路上隨地吐痰,而當和別人一起走,看見別人卻批評,並覺得這種行為與自己不沾邊。但事實卻是NO!當自己獨自一人時沒有好好約束自己,在別人面前卻裝模作樣。首先,這就是不誠信,再次,這就是令人作嘔的虛偽、做作。所以,誠信要從自我約束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誠信,讓人與人更友好、更真誠相處,創造出和諧的社會。誠信,讓人立足於世;誠信,感天動地;誠信,自我完善;誠信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誠信讓身邊一切更美好!

人性的善良 篇18

高二作文 ,286字
?父離去。一場大雨沖走了渡船,白塔倒塌。一夜間物是人非,陷入黑暗。但茶峒村民是那一團火,在黑暗中給翠翠方向;在寒冷中,散出了熱。白塔重修,船總順順關照,老人陪伴,白塔憐惜。這就是善良在困難中的救命繩,可以百對一切困難。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哪,都可以感受人的溫度。

現在的我們,面對的是扶與不扶,擲與不擲,幫與不幫。工業化的世界是否真的被機器取代,是熱已散盡還是心被凍僵。

每個人的人,都是一塊淨土,它需要家庭的引導,社會的培養,個人意念的感悟,人性的善良,不應該只停留在茶峒,而是每個地方。品讀《邊城》,體味人性,體味善良。

文明乃做人之本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4字

有一個故事說到一個男士想進一間食館上班工作,他被總經理選中了,但他在出門時一個不文明的舉動被經理看見,最終功虧一簣。由此可見:文明乃做人之本。

講文明不僅要懂禮貌,不說髒話,而且還要樂於助人。下面就來看看這幫助他人的“快樂三兄弟。”

從前有一家人,裡面住著3個優秀的才子,他們是三胞胎。老大叫“強壯”,他整天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日子過得很快樂。老二叫“聰明”,一天到晚讀書、寫字、算算、畫畫,日子也過得很快樂。老三叫“善良”,喜歡幫人做事,成天笑眯眯的,日子過得更是不用說。人們稱他們為“快樂三兄弟。”

慢慢地,他們長大了,對自己的快樂充滿懷疑。這讓一位女神知道了,她決定下凡幫他們。她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小女孩,爬上高高的樹,喊:“救命啊!”

“善良”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他聽見了,馬上跑到樹下,可他沒一點辦法。他忙奔回家,叫來了大哥“強壯”。可任憑他力氣再大,也無濟於事。他們又跑回去把老二“聰明”叫來。只見他眉頭一皺,辦法有了。他在一根繩子上繫了石頭,叫大哥扔上樹杈,然後大哥拉著繩子,救下了小女孩。

從此,他們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快樂,幸福地生活著。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歌德說過:“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文明也是一樣,需要我們共同協手,共創文明城市—惠州,讓我們將文明繼續保持下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做人之本立國之行 篇20

國二作文 ,815字

人活在世上,必定會有自己的做人、做事要求。當然,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有自己的做人之道。國無德而不興,人無德而不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批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德,指的是道德。道德有很多種,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廉潔。如今國家由習近平主席管理,他提出的“上打老虎,下打蒼蠅”的政策,實施後效果顯著。如今貪官汙吏少了,社會也增添了幾分正氣。國家不僅僅重視幹部的行為是否廉潔,連對學生也進行廉潔教育。廉潔是一個國家公民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和道德要求,所以我們要具有以廉潔為行為標準進行道德判斷和作出道德選擇的能力,想要培養這種能力,必須從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衰,以人為鑑可明得失。”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要以正義廉潔的人為榜樣,才可以使自己變得正義廉潔。

廉潔行為在給他人、給社會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給自己、家人帶來坦蕩和安寧;反之,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時代道德,健康的習慣激勵我們積極向上、追求高尚;反之,不良的習慣會腐蝕我們的心靈。

除了要做一個廉潔的人,還要做一個高尚的人。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報道,說的是一個老人對自己很吝嗇,卻把自己得到的全部補貼都捐給了貧困學生,他靠撿破爛為生,他十七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資助了100多個學生。連一個年過七十的老人都知道怎樣做一個崇德高尚的人,何況我們呢?奉獻也是一種高尚,巴金曾經說過:“人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舍取。”我們應該奉獻自己,為祖國、為社會、為集體獻出自己的一切。

廉潔、崇德、高尚是一種基本道德品質,只有做到了這些基本道德素質,長大以後才可以成為社會的棟樑,為建設祖國增添一份磚瓦。

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就應該做出最廉潔、最崇德、最高尚、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