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好家風相關作文20篇

中華好家風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622字

“愛國如愛家,愛家如愛國,人講精氣神,國講正清和;家風連國風,國風興家風……”每當聽到這首《中華好家風》,我就想到了那一次,媽媽對我的教導。

以前,我每次吃完了東西都會隨手一扔,不一會兒家裡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垃圾,讓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這時,我那勤勞的媽媽二話不說,拿起掃把就開始打掃起來,不一會兒她的頭上就爬滿了汗水,但是從來不喊一聲苦,叫一聲累。

這天,家裡來了許多客人。客人走後,客廳,房間都亂糟糟的,我還在沙發上吃著零食。媽媽又準備打掃了,看到沙發上的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長大了,也是家裡的一份子,你可以一起來打掃衛生了,而且一個乾淨的家會讓我們的心情也變得舒服,不是嗎?”聽了媽媽的話,我心想:是啊,我已經不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朋友了,該做些事情了,該懂事了。我衝著媽媽笑著說:“好的,我馬上就來。”

我先打掃客廳,地上的垃圾真是多,桌子上的也數不勝數,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媽媽看了,指導我:“先拿空的垃圾袋,把大的垃圾撿到垃圾袋裡,小的抹到地上再掃。”我一直彎腰撿垃圾,時間長了,腰痠了,腿麻了,說不出的難受。想著媽媽說的話,想到平時自己總是隨手扔垃圾,真的難為情。撿好垃圾,掃好地,我又認認真真地把地拖了一遍。

在家裡變得勤勞的我,在外面就更不用說了,再也不會亂扔垃圾了。勤勞的家風,我傳承下來了。

仁義禮智信——中國好家風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974字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中國好家風》向我們闡述了什麼是“仁義禮智信。”

何謂仁?仁者,是指凡事多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漢宣帝時期的丙吉大度地原諒了他的車伕,車伕日後報答了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而不是嘲笑他人的短處,不是對他人的問題揪住不放。正是丙吉對車伕的寬仁,才換來了車伕日後的報恩。

何謂義?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即為義。元朝初期,地主惡霸誣陷百姓造反,專使把他們的名字登記在冊,準備上報朝廷。劉濠為了拯救無辜百姓的性命,焚宅毀冊。在現今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舍小家為大家:在暴風雨中依然堅守崗位,為了城市交通暢通,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假日裡不能和親人團聚的環衛工人,為了環境的美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還有那些有著最美背影的消防員叔叔們,為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義無反顧地衝入火場。

何謂禮?己彎腰則人高,敬人即為有禮。韓信之所以能夠為劉邦獻犬馬之勞,替他征戰多年、平定天下,是和劉邦以禮相待密不可分。待人以禮,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待人以禮,禮在“禮節”,對於有才能的人要不計身份的去結交;禮在“禮貌”,對長輩、同輩、晚輩都要彬彬有禮;禮在“禮讓”,遇事要尊老愛幼,待人友善。

何謂智?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智。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不傷一兵一卒,智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諸葛亮臨危不懼,化解了一場危機,可以說,全憑他的智慧。他的智慧來源於日常的積累。我們如果也想像他一樣聰慧,平時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何謂信?誠實守信即為信。宋濂去拜訪老師,等到出門的時候天降大雪。為了準時赴約,他翻過大山來到了老師的住處。老師見此稱讚道:“像你這樣守信好學的年輕人,將來必成大器。”信是做人之根本,無信則無忠,不可立於世。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立足當下。

“仁義禮智信”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遵守的準則。

中國好家風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7字

家風是每個家庭的風格;家風能將我們指引到正確的方向;家風是每個家庭的優良品性。如果沒有家風就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成員的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德行傳承。所以家風是特別重要的,不能缺少的,一定要將每個家庭的家風好好傳承下去。

中國好家風分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三本。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忠孝廉恥勇”中的“孝”和“廉”。

說起“孝”,現在的人都認為就是幫長輩或爸爸媽媽倒倒水,拿拿鞋就好了。可古時候的“孝”比這強多了。這本書裡有一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叫“陸績懷橘孝母。”故事中的小陸績小小年紀就知道要知恩圖報,就將柑橘帶回家中,給家中吃不倒的母親品嚐。他的孝心,著實令人稱讚,敬佩。我們要讓孝道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發揚光大!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想起要好好孝敬他們,真正的孝心永遠體現在平日的生活裡,表現在日常的小事中。在家中,我經常幫媽媽洗碗、捶捶背、倒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廉”表示廉潔、清廉、廉政、廉明。有一文讓我難以忘記,名字叫“吳隱之不懼貪泉”。故事中的吳隱之之所以敢於飲貪泉之水,這是出於對自己廉潔奉公的自信。當然他也是說到做到,清廉自律,為其他官員們做了一個表率。吳隱之即使在自己生活清苦的情況下,也不忘廉潔奉公,不貪私財,實屬難得。他這種保持廉潔的精神不僅值得我們稱讚,更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明白金錢再好也是身外之寶,金錢有價人格卻無價,廉潔自律是一個無價之寶,希望每個人都能守護好,因為貪得無厭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好的品質傳承下去,像這些人去學習!做一個誠實、守信,孝敬父母,不貪錢財,做一個懂事的乖孩子!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22字

人們常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是究竟什是家規呢?每個家的家規又是怎樣的呢?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不用擔心,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家規。

家規就是家風,也就是一家五口的行為習慣,和做人的標準。這個家庭成員如果不讀書、不知禮那就沒法談家風了;如果這個家庭成員不孝,那麼家風也是一場空嘛!

由此可見家風是由知書達理、孝順兩部分組成。如果家風被打破了,就很難和人共處,因為沒有人願意和那些自私的、沒文化又不講理的人相處啊,結果會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那以後就沒人會跟這家人交往了,家風是不是很重要啊?

家風是一個規矩,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得遵守它,它才能讓子孫後代延綿得更長,走的更遠、更加卓越。如果?案黽彝ゼ曳綞頰餉春茫?欽飧齬?業墓?緹禿艽苛劑耍?飧齬?冶鞀岣?臃比儼?ⅲ?/p>

我家的家風嘛,知書達理我做得不太好,孝順這一塊做的還是可以的,我現在還是小孩子,不是說一定要買好吃的給家人吃才算孝。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58字

《中國好家風》這本書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概括了中國良好的家風。通過小故事和大道理講述了當代和傳統的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家庭的倫理文化。

讀了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是《諸葛亮智退敵軍》這篇故事。故事裡面寫道當時蜀軍由於軍事上的失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所以對魏軍的攻勢也是由進攻轉為防守。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馬懿準備率領大軍活捉它他。諸葛亮這次來吸塵辦事沒有大象跟隨身邊,只有五千兵馬,而司馬懿有15萬人馬。

而諸葛亮用了一記空城計,成功將司馬懿的15萬大軍嚇退,非常的聰明。

托馬斯也說過。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尋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裡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讓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變成非常體貼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國好家風裡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對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儉學的,終於奉獻,不怕恥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中國好家風溫良恭儉讓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38字

又到生日,媽媽送我的禮物是一套《中國好家風》全集。

讀這本書,就像是聽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一個個動人的家風故事,當讀到“謙遜溫和的李文靖公”時,我懂得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頭或暴力來制止他人。而是用“溫和”這劑良藥。“溫和”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善良的郭翻”時,無論是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還是主動幫助陌生人,無不體現他的高尚。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她言傳身教的助人為樂讓我學到很多。因為行善,我也很快樂。“善良”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唐太宗教子敬師”時,他不僅恭敬自持,還教導子女待人恭敬,尊師敬師。在生活中,我偶爾會因為老師的懲罰覺得委屈和不公,但媽媽說:“這都是“愛”,因為愛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愛你的人會因你的退步而焦慮,因你的進步而高興,於是我漸漸釋然,也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恭敬”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宋太祖教女知儉樸”時,趙匡胤身為大宋開國皇帝,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富貴之後不忘本,心繫百姓,不失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這種節儉,不要大手大腳。“節儉”是一種家風。

當我讀到這兒,我想到我的家風,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溫和待人,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勤儉節約,她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好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偉大的民族,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大家”——國家奉獻的人!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89字

讀了好書,就像吃了蜜一樣甜;讀了好書,就感覺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讀了好書,不管過多久,內容都記憶猶新。《中國好家風》就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好書。

書中講述了許多賢人的故事。無論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捨命救友的張進之,還是聰明機靈的王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中國好家風》把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得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同時傳達了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這麼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神童”項橐。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聖人孔子,他倆就開始了提問比賽。結果項橐輕鬆勝出,成為了“聖公”。

項橐人小鬼大,聰明伶俐,他不懼權威,巧言善辯,令人嘖嘖稱讚的原因是他平時總愛問為什麼,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信”一篇裡,《皇普績守信求責》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皇普績唸書的地方規定,違反規矩的人都得挨板子。一次下課後,皇普績和表哥們一起下象棋,都沒有做作業。放學後表哥們都捱了板子,懲罰他們的外公不忍心對皇普績下手,最後皇普績讓表哥們打了自己板子。

開始我不理解皇普績的行為,但聽了他一席話後,不禁感嘆:皇普績是一個多麼守信的人啊!

正如書中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個家庭所承襲的優良家風,不僅是個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會風氣、國家建設的大事”。《中國好家風》一書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並記錄下了古人們的高尚品質。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優良家風,代代相傳,才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8

國二作文 ,759字

家訓,家教,這是每個人家裡的傳統家風。家訓,就像是給人做人的訓言;家教,就像是給人約束的教育;家風。就像是給人做人的風氣。我認為,家風每一個都對我們的身心有著極大的好處。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待人的禮儀。

小時候,我老是抱怨怎麼家裡面規矩這麼多,很煩,常常觸犯了家規就要挨罰,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一條家風使我永不遺忘。

這是一個傍晚,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可奶奶遲遲沒有回來,餓了一天的我看著桌子上豐富的飯菜,嚥了咽口水,也不顧爸爸以前說過的話,超起筷子就吃,正當我吃的帶勁時,一雙大手阻擋了我,我抬頭一看,是爸爸,連忙放下筷子,站了起來,臉紅的像個太陽。“你奶奶還沒回來,吃什麼!”爸爸斥聲說道。我結結巴巴的說:“我餓了”,這時,門口傳來奶奶的聲音,“開門”,我看了眼爸爸,跑去開門。當我開啟門的一瞬間,我看見她皺皺的眉頭上留著晶瑩的汗珠,

一種暖暖的親情湧上心頭,我想,我是不對,不該在奶奶沒回來就吃飯,她這麼辛苦。我拉著奶奶上了飯桌,這是大家都已經團坐了,我低著頭,問著:“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對我說:“今天啊,奶奶事情沒幹完,被組長檢查發現東西沒放完,所以啊,回來晚了。”我疑問著:“明天可以幹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務,今天不做完不罷休。這是你姥姥教給我的,我把它視作家風啊。”我沉思著:“學習也一樣麼?”這時,我想到爸爸佈置的作業還沒寫完,趕忙下了飯桌,寫了起來,爸爸見了,連忙問:“怎麼不吃飯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佈置給我的作業還沒完成,我寫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開心的笑了,我知道,最開心的一定是奶奶!

幾年過去了,這一條簡單卻刻骨銘心的家風使我的學習有了更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我一定會受益終身。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9

國二作文 ,1887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裡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著父母為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2字

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人必有家,家必有訓”所以,在長輩們一次次告誡中,我終於學會“孝敬長輩,助人為樂”八字家訓。

東北的一天晚上,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手中的作業,跑到餐桌旁,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時媽媽看見了,皺了皺眉頭說:“姥姥、姥爺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我恍然大悟,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把最後一道菜端上來。等姥姥、姥爺上桌後,媽媽拍拍我說:“對嘛,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嘛。”你瞧,這不就是我家的家規之一,要做文明禮貌的人。

每次我看到剛下班的媽媽拖著疲憊的身子,有氣無力地坐在沙發上時,我便趕緊拿上拖鞋,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換下鞋子,讓腳舒服點吧。”媽媽抬頭微笑著說:“琪琪長大了,懂事了。”我又幫媽媽捶捶背說:“我都是跟你學的,每次姥姥回家,你都會這樣做。”為父母遞上一杯熱茶,為勞累的父母倒上一盆洗腳水,往往一件小事就會讓家充滿溫馨。“百善孝為先”行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的義務。孝敬父母這不僅是我家的家規,也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記得有一天,媽媽讓我下樓買早餐。出門時,看見鄰居老奶奶家垃圾袋都被垃圾裝滿了,心想:“這老奶奶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垃圾袋裡的垃圾那麼多,都沒倒掉,我得幫幫她。媽媽經常告誡我說‘看到別人有困難,我們得主動伸出幫助之手’嗎?”於是,我吃力地提起垃圾袋朝樓道走去,隨手把垃圾倒進垃圾箱裡。有愛心,樂於助人自然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嗎,因為有愛心,樂於助人會成為你得到別人的尊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是新時代的學子,要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學習歷代家訓中的精華,塑造更好的自己。傳承家風家訓,讓中華家訓智慧不斷髮揚光大,讓浙江好家風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