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相關作文20篇

永不知足 篇1

高二作文 ,945字

“知足者常樂”向來被國人奉為圭臬,而“不知足”常常是貪得無厭的代名詞。崇尚“允執厥中”的民族沉浸在分屬儒道兩家的“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和“小國寡民”的理想中長達兩千多年一直到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劇變已經不容許自我陶醉的知足常樂了。從此,中國踏上了痛苦的探索之路。而在這條路上是不容許再有些許的懈怠和知足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地下的溪流諷刺樹根的醜陋、愚蠢和盲目,卻不知道正是這樣看似愚蠢盲目的永不知足撐起了地面上的參天大樹。

永不知足是一種謙遜更是一種奮發。它根植於對自我的清醒認識,它導向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它是幼獸探索世界的眼睛,期待著不久的縱情馳騁;它是雛鳥嗷嗷待哺的小嘴,鍛鍊著縱橫四海的翅膀。

莊子清醒的認識到未知世界的廣闊和人類生命的短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卻得出了既然如此,不如放棄對未知世界探索努力的結論,“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殊不知,如果人人都是莊子,那麼哪會有日新月異的今日世界?雖然個人的努力探索對整個社會歷史確實是滄海一粟,但是薪盡火傳,許多的一個人,許多代的許多人,在他們艱苦卓絕的探索中,人類社會不斷的走向文明進步。入海、上天、離開地球、探索星系,正是這樣的永不知足,世界才顯得如此的精彩、令人留戀。

一位著名科學家曾經對崇拜他的學生說,我掌握的知識和你們的就好象大小兩個同心圓,圓以外是我們所不知曉的領域。也許我比你們淵博,但對未知領域的接觸面也同時比你們要大的多。其實越是淵博和聰明的人也就越謙虛。無知和驕傲卻如影隨形。蘇格拉底曾經說,我之所以被神諭稱為全希臘最聰明的人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無所知的。正以為如此,科學家才孜孜不倦的探索世界,哲學家才回不知疲倦的尋找真理而政治家才會發出“既得隴,復望蜀,人苦不知足”的慨嘆。

一位哲人曾說,不能想象,當一個人滿足於自己的所有時,他還會有什麼樣的進步。中年以後的牛頓陶醉在世俗賦予他的榮譽和神學的神祕中,再也沒有任何的成就。而滿足於“還矢先王,告以成功”的後唐莊宗在國家還遠未統一,外寇窺視的情況下停下了奮進的步伐,最終落了個“身死國滅”的可悲下場。

生命屬於人的只有一次,要想生命如參天大樹般繁茂、壯觀,必須要有你自己發達的根系,那就是永不知足的精神。

不知足常樂 篇2

國一作文 ,524字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但我卻認為不知足者常樂。

通常人們所說的知足常樂,我認為只是物質上的追求,而我所說的不知足指學習上的不知足。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在他93歲生日時還公佈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以此為樂,認為自己每天都在感受著最美的學問。其實學習中有著很多樂趣,而且學海無涯。所有的知識人類不可能全都學會。愛因斯坦說過:“我只是沙灘上的一個貝殼,只是感受了海水的輕撫,但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找到!”這麼偉大的人都認為沒有找到真理的大海,那我們這些正在求學的人,是不是更應該戒除自滿而不斷虛心學習呢?

學習的過程中必有書的陪伴。但是我想問:中國有多少本書?亞洲有多少本書?全世界又有多少本書?這麼多的書你又能否讀完?朋友,我想沒人敢給肯定的答案。但是會有一些永遠追求真理的人,他們會用所有的時間去讀書,雖然讀的書只能算滄海一粟,但是他們卻懂得了許多道理,成為了有修養、有知識的人。雖然讀不完所有的書,但畢竟在書海里遨遊了一回,即使不能到達真理的彼岸,也有了一次滿足而愉快的經歷。因為他們有著不懈地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精神。

不知足者常樂!讓我們懷著一顆不知足的心,在學習的海洋裡,駕駛著我們的求知之船,盡情遨遊吧。

不知足者常樂 篇3

高一作文 ,789字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意思是自我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的,而我卻認為:在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只有不知足者才會常樂。

物質生活上想常樂就必須“不知足”,試想,如果原始人對生活都那麼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處穴居的水平,何樂之有?如果人們都滿足於現狀,油燈就不會被電燈代替,摺扇也不會被電扇代替,更不會出現代替畜力的汽車,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將停滯不前,快樂從何而來?可見,知足並不常樂。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文明才得到發展:從鑽木取火到開採石油到發展核能,從牛頓三大定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今天的基因工程,正是由於“不知足”的精神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日益積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才使得人們常樂。

精神生活上,也只有不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們對精神食糧的要求是日益增長的,這就促使文藝家們創造更多、更新、更好的成果,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絢麗多彩,我們才會常樂。

對於人生的奮鬥目標,則更是不知足者常樂。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在工作、學習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就,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都是讓一個人真正常樂的基本條件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憑藉不知足的精神,一生研究一千多項發明,攀上了成功的巔峰,奮鬥的樂趣,成功的喜悅,貫穿他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就也給世界帶來了福祉,帶來了歡樂。

“不知足”的精神,這無形的動力,推動人類進步,推動文明前進,推動社會發展,促使每個不知足者真正常樂。

當然,不知足者常樂,並不是對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說讓人對私利貪得無厭,而是指不滿足現有成績,不安於現狀。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知足而不求發展,就會被淘汰。只有不知足者才會發展、進步,才會常勝不敗,才會常樂。

知足常憂不知足常樂 篇4

國三作文 ,670字

古人云:“知足常樂。”我們從小就被長輩灌輸這樣的理念。那麼,何為知足呢?“知足”就是止步不前,安於現狀,是甘於平庸。相反,“不知足”則是永無止境,不斷進取,是積極向上。

“滿招損,謙得益。”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就是因為無數次的不滿足,所以無數次地改革,無數次地完善。倘苦秦始皇在打下韓國時就感到知足,就沉醉於酒肉林池之中,皇帝一詞又從何而來?中原大地又如何統一?又怎會有今天的中國呢?追求的過程是快樂的……儘管有坎坷有風雨,但我們總是在不斷前進著,即使是敗,也無憾。畢竟沒有哪段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英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倫敦《秦晤士報》的老闆來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入該報時他就不滿足於90元週薪這人人稱羨的白優厚待遇,當《年日郵報》已屬於他時,他還希望吞併《泰晤士報》,當然,他最終也實現了這個夢想。來斯樂輔向來看不起生平無大志的人,他曾問一個工作剛滿3個月的助理編輯:“你滿意你現在的職位嗎?你滿足你現在50元的週薪嗎?”當那位職員面帶自足神情,答覆滿意時,來斯樂輔立即將他開除了,並很失望地說:“你應瞭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滿足於50元的週薪而終止其發展的前途。”

一個不滿足於現狀,並且願意付出的人,才能鍛煉出鋼鐵般的意志。而安於現狀,且得且過的人,無論他現在有多麼輝煌,時間將抹去一切。只有永不滿足,美好的未來才能滾滾向前。

知足常憂,而不是常樂,“夜郎自大”“井底之蛙”以及魯迅筆下的阿Q不都是“知足者”嗎?而正是這“知足”,讓他們錯過了精彩的世界。

正也叔本華說過的:快樂的最大本質在於樂於追求。為什麼樂於追求,因為我不知足。

不知足,也常樂 篇5

議論文 ,1086字

知足可常樂,但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努力地向著更高、更快、更強衝擊,亦可獲得常樂。

——題記

“知足常樂”。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聽到過不少這種類似的話語。誠然,若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追逐名利,可以感到安閒的快樂。但是,“不知足”的進取精神,就不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嗎?

我認為並非如此。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專心致志地背完一篇冗長的文言文時、耐心思索後解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時、努力學習後考出更好的成績時…………在這些時刻,你的內心難道不會有快樂嗎?

有人說,知足者是精神的智者:陶淵明悄然遁世,隱居南山,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閒適;劉禹錫被貶後居於陋室,也仍有“調素琴,閱金經”之雅趣。但請思考:他們真的是所謂“知足”嗎?恐怕不是。他們也有追求。他們追求的不是世間的功名利祿,而是常人難以體會的另一層次的精神的滿足。請不要把“不求上進”與“更高的精神追求”混為一談。

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早年發明了電燈、留聲機等諸多改變世界的物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這之後,他便開始了所謂“知足常樂”,不再追求更高的水平,甚至說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麼意見,因為再好的意見也比不上我的頭腦”這種愚蠢至極的大話。也正因他的這種“知足常樂”導致的頑固不化,讓他在晚年不肯將直流電改為交流電,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的事蹟,啟示我們要警惕某些時候的“知足常樂”,因為那很可能是不思進取的另一說法。

高爾基曾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更有益。”誠然,“知足常樂”可能是高尚的,但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開拓者,對於社會的貢獻要比“知足常樂”的“智者”多上許多。如果人們都開始“知足常樂”,那麼油燈便不會被電燈所代替,人力不會被機械所代替,社會也就不會有進步。

不知足,並非是讓人被慾望控制,變成名利的奴隸,而是拒絕安逸,拒絕安於現狀。現今,任何事物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所謂“知足常樂”也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立足。

不知足者常樂 篇6

國三作文 ,736字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但安於現狀時時知足,真的快樂嗎?在我看來,知足未必常樂,而不知足者則常樂。

不知足,是生活的推動器。

數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正因為原始人不知足於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才有了熟食的產生和今天的我們。孔子,學識淵博卻不知足,在晚年時依舊周遊列國,為了後世的思想而努力。愛迪生因不滿足於自己的發明,若干次的嘗試終於找到鎢絲,讓光明照亮了千家萬戶。

不知足方有前進的動力,不知足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不知足才能常樂。

不知足,是國家的根本點。

秦始皇能一統中國,就是因為無數次的不滿足,所以不斷地改革完善,才有了秦國的強大。孟子曾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若一個國家知足於現狀,沒有了“野心”,便將要滅亡。中國的改革開放,美國的獨立戰爭,法國的大革命,無不向我們證明了不知足對國家的重要性。

不知足方有憂患意識,不知足才能振興國家,闖出一片天地。

但是何為不知足呢?不知足就是不安於現狀,不甘於平庸,是有一種持久不滅的熱情前。不知足,使人勇往直,從中獲得的樂才是真正的樂。

不知足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獨賞之樂;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執著知樂;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無畏之樂。

再看看現在的我們,假使你通過奮鬥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卻因知足而放棄,未來的你會是快樂的嗎?所以,只有不知足的人才能為了更好的未來去奮鬥,在不斷的昇華之中才能常樂。

不知足者常樂,這既是對我們的教導,也是讓國家強大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不知足的常樂者,讓祖國因我們的不知足而常樂於世界之林。

不知足的小白兔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3字

在森林王國中,有一隻小白兔,它有著一身如雪一般的毛,許多小動物都非常喜歡和羨慕它。但一到冬天,下起了大雪,小白兔卻變成最容易被無視的。不是被別的體型較大的動物踩踏,就是直接被堆雪人的動物捲進雪球裡。冬天彷彿已經成了小白兔的噩夢。

終於有一天,小白兔受夠了這樣的無視,想結束這場噩夢。它去找命運之神,希望命運之神可以改變它的毛色。命運之神同意了,並把它的毛色改成灰色。從此,小“白”兔在冬天再也沒有被無視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白”兔發現,以前非常喜歡和羨慕它的動物,如今已不再喜愛和羨慕它了。它又去找命運之神,希望命運之神可以再改變它的毛色,命運之神有些不耐煩了,但還是忍著怒火把它的毛色改成了綠色。小“白”兔見了,樂得笑成一朵花,連蹦帶跳地回家了。

因為它的毛色特別,又被其他動物喜愛和羨慕。不過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接著來到。春姑娘一來,草弟弟就探出了頭,每當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就又會被動物無視。小“白”兔見勢不妙,又去找命運之神幫忙。命運之神見此情景,火冒三丈,臉氣得通紅,心想:這兔崽子沒完沒了了嗎?這次可要給它點顏色看看!想著,就把兔子變成“透明的”。就這樣,小“白”兔無論去哪,都像空氣一樣被人無視了。

凡事要懂得知足,不知足的人就會像小白兔一樣,得不償失!

唯不知足方能常樂 篇8

國一作文 ,1083字

老子說:“禍患莫大於不知足”,但不知足是人之本性,不知足如何就一定是貪得無厭?32歲的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埋首文獻,這就是典型的在個人精神追求上的不知足,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只是不願安於現狀,隨波逐流,只是始終堅持初心不願放下!

不知足常樂是寒窗前苦等黎明。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以憂國憂民與慷慨大義名垂千古,他勸勉友人也勉勵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千古絕唱。可有誰知他出身貧寒,又有誰知他“斷齏畫粥”寒窗苦讀。北京大學法律碩士、自創公司的劉媛媛,最初也只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女大學生,在偌大的北京城,她除了自己什麼也沒有。她寒窗苦讀,可當別人提及時,她只是說:“我有一大把去努力的理由,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不努力”,或許十年寒窗,只為一日黎明,他們只是不知足現在。不願對現實妥協,即使命運給了他們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仍能用一生的努力去成就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不知足常樂是泥濘中砥礪前行。

被譽為“發名家大王”的科學家愛迪生,他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可又有誰知道曾有一次硫酸毀了他的衣服,還有一次硝酸差點弄瞎了他的眼睛?如果沒有電燈,世界又將是如何樣子?我國女生物學家屠呦呦,她歷經了380多次失敗,終帶領團隊研製青篙素成功。她不負世界所望,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了2016年世界諾貝爾獎。他們正是因為不知足,所以在泥濘中沉浮,在汙濁中踽踽前行,奉獻自己。

不知足常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作“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已成千古絕句,可他當時在作此句時,更改了十多次。僅一“綠”字,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正因如此,才得千古絕唱,傳詠至今。不愧“為得一字穩,耐得半霄寒”。身為中學生的我自知沒有過人的天分,但願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追趕。我所多堅持的是紮根於心的理想,即便是日復一日的繁瑣,卻始終相信“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故只有不知足的人,才能等到撥雲見日、雲散月明的那一天。

若說知足是一個放得下,拾得起的過程,那麼不知足則是將信念緊緊攥在手心,縱然血肉模糊也不肯鬆手的過程。魯迅先生曾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山外有山,人外更有人,只有永不知足,才有向上奮進的動力,歷史車輪才能滾滾向前。

知足與不知足 篇9

國一作文 ,1328字

知足與不知足,彷彿永遠都是硬幣的正反面。有人認為人如“天地一沙鷗”,無止盡的欲求不會得到滿足,不如安於當下,好好享受已有的,知足方能常樂;也有人覺得“士不可以不弘毅”,人生在世,應有擔當,自強不息,方能更上一層樓。兩種看法都很有道理,相互矛盾難以調和。那是因為將它們單獨來看,如果我們對兩者雲糟粕取精華,找一個平衡點把這枚硬幣立起來,人生便能進可攻退可守。知足與不知足的精髓中不矛盾的平衡,才是人生的較高境界。

廣泛地講,人當知足,知足的人不苛求生活,而能品味自己的快樂。顏回在陋巷僅“一簞食,一瓢飲”,物質條件極其匱乏,但他不追求物質生活,而是一心用於學問,從學習中汲取快樂,其成就使孔老夫子讚歎不已。宋濂又何嘗不是呢?在面對身邊一位位“富官二代”的同學時,不也是於學習中發現樂趣,“略無慕豔意”的麼?這種艱苦求學的生活,便成就了明代一代大學士。然而知足不是絕對的,人不能因“知足”而安逸沉淪消極處世。比如近年來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中興,早在2012年就因向中亞地區出口敏感產品,違反美國法律而被重罰,甚至被迫辭退數名工程師,然而,中興並未痛定思痛,而是繼續知足於安逸沉淪,“歲月靜好”,最終再度被制裁。中興這樣不思進取的“知足”與顏回宋濂的“知足”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被摒棄。

另一方面,人亦當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自強不息,譜寫人生華章。積極向上,刻苦奮鬥,是不知足的代名詞。宋太宗立志學習王羲之書法,便從師王著。儘管宋太宗的書法水平在王著的指導下飛速提升,但他每次都對宋太宗說:“不行,還差些火候。”如此一來,宋太宗自然更加刻苦練習,最終得以跳脫,自成一家。試想,如果宋太宗只是寫一寫消遣時光,他哪能有那麼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來源於自己的不知足。當然,說起奮鬥精神,中國人民最有奮鬥精神的。我國的氣象科學取得的卓越成績,“風雲四號”衛星升空,使我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太空中的照片。若是沒有他們的不知足,微信上的非洲一面的地球圖景何以變為中國的照片?但是不知足亦不是絕對的,人不當因“不知足”而一味的索求,失於當下,走上不歸路。比如北宋大書法家,大才子,朝中重臣同時也是貪官的蔡京,無止境地欲求,壓榨百姓,瞞上欺下,最終在流放途中餓死。所以,人活一世,一定要清楚自己“不知足”的應當是什麼,不應當是什麼。奮鬥成就更好未來才是“不知足”的永遠動力。

其實結論已經十分清晰了。那然曾經說過:“生活可以不知足,而幸福一定要知足。”

其實知足與不知足,應是人對現狀與對未來的兩種態度。只有二者兼具,才是完整的人。那些巧妙地把握知足與不知足的平衡的人,逆境能安順境可進,處事不驚流芳百世。

總之,我們應當客觀而全面認識自我,把握好欲求與希望的真正含義,這便是知足與不知足的精華所在,亦是二者並不矛盾的平衡所在。

不知足會常樂 篇10

國一作文 ,981字

小草生長在牆角一隅,它不滿足於牆根的庇護,而想一個勁地向上長汲取更多的陽光;花朵競相開放在花壇裡,它不滿足於人們千篇一律的讚美,而想讓芬香流傳千古;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扎堆文獻,也是想在不斷探索與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

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常樂能讓人們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盡力在不斷探索與彌補中實現自我價值。

不知足,才知不足。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流傳至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成為佳作,大多都是建立在對自己作品一種“不知足”上的,不斷地細細雕琢、推敲、改進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稱讚的佳作。書法家顏復卿,寫得一手好字,但他不知足於自己的水平,於是拜師求學找到自己不足,刻苦練習,成為了一代大書法家。韓愈的“推敲”,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反覆推敲而來的“綠”字,都是因為詩人的不滿足而更好的知道了“不足”。

不知足,才愈上進。

回看今朝,有的人一生為了金錢而奮鬥,有的人一生為了功名奮鬥,但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自己理想而奮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說明了容易知足的人,只安於現狀;不易知足的人反而擁有向上的動力。董卿是活躍在公眾前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在《朗讀者》與《中國詩詞大會》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質才華,知性的董卿。正是因為她的不滿足,她不斷地學習積累沉澱,愈發上進,才成就了她自己的知性美現。是呀,有多少人像他們這樣為了自己理想不知足地努力再努力呢?正因那永不知足,他們才得到源源不斷地向上的動力。

不知足,才會‘長’樂。

有人說:“知足常樂”,但我更認為不知足會“長樂”。在學習生活中,我常常抱著不知足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每一次成績,因此一直以來我都會在成績發下來時找出不足,及時糾正然後給自己定下下次考試成績的目標,即使在下一次考試中我取得了進步,我也一直會告訴自己:“還不夠,要繼續努力!”因此我一直保持著永遠向上的心態去迎接每一次成功。在學習上我正因有了這個不知足的衝勁,成績一直在不斷進步。不知足使我精益求精,讓我可以一直笑著迎接屬於我的成功!

在這優勝劣汰的社會中,何不與我一起“不知足常樂”呢?

對知足說“不” 篇11

高三作文 ,951字

“知足常樂”好像是一個人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但我認為,在現代社會,“知足常樂”這一觀念與時代不太相適應,我們要對知足說“不”。

“知足”也許有時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是如果盲目地“知足”,卻常常會給自己,甚至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帶來致命的災難。明清時期我們的統治者是非常知足的,他們滿足於自己的茶葉、綢緞;滿足於前人的四大發明;滿足於各國派使者前來朝貢;滿足於天朝大國的地大物博……

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到了近代,知足讓晚清王朝固步自封,讓原本強盛的東方文明古國沒落於世界民族之林,讓祖宗之地日削月割,連皇家園林圓明園都付之於八國聯軍的一把大火。面對此情此景,面對如此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對“知足”說不?

今天已經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若我們還把知足當成準繩,屈辱的歷史還會重演。毛主席說過:“落後就要捱打。”為了自身的成功,為了社會的進步,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十三億人民的中國富強夢,我們更要對“知足”說“不”。

還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再也沒有接受過這個烙上歷史恥辱的名詞,並且堅決地對知足說不。因為對“知足”說不,我們從建國初時吃不飽的狀況,發展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溫飽問題,吹響了向小康社會全面邁進的號角;因為對“知足”說不,我們經濟從GDP世界排名160多位,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奏起了又好又快發展的樂章;因為對“知足”說不,我們從航天飛行器的缺乏,到實現天宮一號飛天的夢想,給宇宙帶去了中國人的身影;因為對“知足”說不,我們從小米加步槍的窘迫,到導彈五代機航母等現代尖端武器的全面開花,發出東方雄獅覺醒的怒吼……

這所有的所有,無一不顯示出我們對“知足”的不接受,畢竟,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建設成全面的小康社會,今天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覬覦我們的領土。所以,中國不能,也不會對現狀感到知足。在時代的召喚下,在千萬中國人的夢中,在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都在湧動著,中國必定要崛起的熱潮,都希望用發展來一洗歷史的恥辱,用實力捍衛祖國領土的完整。為此,讓我們全體中華兒女一起對“知足”說不吧!

魯迅曾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同樣的,作為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要想讓載著夢想的車走得更遠,那就必須對知足說不,從而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要知足也要不滿足 篇12

國二作文 ,706字

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也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擁有什麼,要想到你沒有什麼。細細想來,的確如此。當你失去的時候,不要耿耿於懷、懊惱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許會輕鬆很多。當你已經擁有了自己渴望的東西,回顧一下,是否失去了什麼、還欠缺什麼,切記不思進取。

面對苦難。知足讓自己更加愉快地去克服它,知足常樂。苦難致使他雙腿癱瘓,終身只能與輪椅相伴。史鐵生終究只是個普通人,他不是神,有過迷茫、想過輕生,但他終究是戰勝了自己,儘管自己不能像劉翔那樣在賽場上跨過鮮紅的終點線。但他還有頭腦,還可以暢所欲言。正因為知足,他樂觀的面對苦難、從容的面對死亡,如果他屈服於苦難,不懂知足,又何來的今天?

“如果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來生。如果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滿足的了。”是阿,沒有高官厚祿,但我有怡然自得、無拘無束,知足讓自己活的更瀟灑。然而,面對苦難更知足,卻不代表凡事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銳意進取,不滿足於一點點小小成就,才可能綻放人生的光芒。

同樣的起步,卻有不同的終點。原因在於取得成績時的態度,沾沾自喜終究會止步不前。明確目標,更加不懈地為之奮鬥,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面對成績,不滿足讓自己更加充滿鬥志。“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崙的話告訴我們,不滿足是成功的前提,愛迪生用智慧點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飢餓遠離、貝多芬用淚水感動世界,是什麼讓他們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是不滿足,不滿足讓愛迪生試驗幾千次仍不言棄,不滿足讓袁隆平田間揮汗,幾十年如一日,不滿足讓貝多芬失聰後仍不捨不棄。

知足,讓傷痛化為力量,不滿足,讓平庸蛻變為偉大。知足卻不滿足,讓人生的麥田收穫迷人的金黃。

人生苦短不忘知足 篇13

高一作文 ,893字

生活中,有時不是缺少歡樂,而是缺少體會;有時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胡適曾言:“生命本來沒有意義,你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誠然,每個人都差不多,在一樣的血肉之軀和痛苦快樂面前我們都是平起平坐,我們不能像材料中的農民,只看到生活的煩惱,而應學會知足,享受生活。

知足是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舟上是淡薄的情懷,舟下是我們沉靜的內心,知足又是一座雄偉的山峰,山上是山嵐旖旎的美景,山下是我們沉淪的身影。

“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弘一大師用他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知足的含義。閒庭信步,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是何等的境界!弘一大師雖然有家國之痛,但心中仍有知足的芯火,不為外物所動,是何其美好!如此,他問遍了佛理,知足而率性的活著。心存知足,找尋內心深處的寧靜,又怎會不領悟真諦呢?人生苦短,他不忘知足!

因為知足,所以釋然;因為釋然,所以那靈魂豐盈的花蕊也灼灼其華。

一如那看破人間浮華的張愛玲,在十里洋場的一聲輕嘆:“人生是一件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張愛玲一生遊蕩優伶,在上海外灘的燈紅酒綠中看破人間浮華,在飲食男女的匆匆中通達人情冷暖,她是出谷的長風,是靜謐的冷月,是起伏的潮汐,是林間窺探的百靈。她豁達,她寬廣,她灑脫,她坦蕩,她在知足中酣暢淋漓!

反觀當代社會,青少年浮躁心理甚囂塵上,老人街頭碰瓷和官員作奸犯科的劣行隨時可見,林森浩復旦大學投毒案更是令人心靈焦灼!花開沒有了花香,汪洋沒有了澎湃的海浪,這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錘心刺骨!我們的青少年應該少一些虛榮,多一些穩重;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踏實知足。正所謂,人生苦短,不忘知足。

怎麼去擁有一道彩虹,怎麼去擁抱一夏天的風。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總是不能懂不能覺得足夠。而我,甘願為一株辛夷塢芙蓉開在世間圓滑的規矩之外,心懷知足,踏踏實實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你若問我,知足的人生會是怎樣。孫犁曾言:“陽光在案,裁紙裝書,甚適。”知足的人生便是如此,自在而豐盈!

知足常樂 篇14

高三作文 ,953字

哪裡會有一路順風的人生?哪一條路不是荊棘滿途?既然能經歷住風雨的摧殘,何不學會坦然接受面前的磨難;與其無休止地抱怨不盡人意的世事,倒不如放寬心態,欣然接受。既然無法改變身處的環境,那就學著去適應它;既然抱怨只能充當無用功,那就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心無旁騖,闊步向前。因為快樂的人生需要學會知足,精彩的人生亦需要一個懂得知足的心懷。

記得有一幅漫畫上畫著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乞丐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兩隻赤裸的腳由於沒有鞋穿而長滿了厚繭,他也因此而抱怨連連。而此時對面卻走來一位殘疾人,這位殘疾人因少了一隻腳只能拄著柺杖艱難地行走。此時,乞丐恍然大悟,說道:“在看到這位沒有腳的人以前,我竟然整天都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抱怨,卻不懂得知足。”

是啊,每一個人都應學會知足,就像是那位乞丐,雖然因為沒有鞋穿而磨損了自己的腳掌,但幸運的是他雙腳健全,不用因為失去腿腳而苦惱,因此也不必再抱怨什麼,而他最終也擁有了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追溯歷史,也不乏知足常樂的有識之士。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曾仕途坎坷,滿腹才學卻不被賞識,遭遇貶謫,被放逐黃州。但他卻未因被貶而抑鬱消沉,也未曾抱怨朝廷對待自己是多麼不公,未曾抱怨自己的命運是如何不幸。相反,他卻將自己放浪于山水之間,投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也許正是因為他曠達的心胸和那種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有了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閒情雅緻,而《赤壁賦》也因為他的無限胸懷而舉世聞名,流芳千古。

如果說知足處世人人皆可,那麼連普通的乞丐都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麼不也嘗試著收起自己徒勞的抱怨、學會知足呢?如果說懂得知足是一種高尚的素養,有蘇軾這樣心胸曠達的偉人引領著我們,為什麼不也學會放寬自己的胸懷、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學會做一個知足常樂之人?

迴歸現實,眼前的社會環境正不斷地隨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轉變而變化遷移,即使呈現在面前的只有無奈與不如意,抱怨也只是徒勞,不妨學會知足,懂得知足。

學會知足,學會讓自己去適應變遷無常的世事;懂得知足,懂得讓自己擁有一個豁達的世界。

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通往快樂之途的大門,而知足就是那把消除抱怨開啟那扇快樂之門的萬能鑰匙。正所謂,知足予樂,心常樂;樂在知足,心亦安。

末尾生也有春天——讀《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有感 篇15

讀後感 ,1091字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討厭學習,進而變得連書也不愛看了,但這本書—《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好像屬於我們這個國度的,所以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心高氣傲的傢伙—衛嘉勉,她自認為許多方面都比身邊的同學優秀。的確,她的學習成績是很好,可在升初中的考試中卻意外發揮失常,成了了末尾學校—鉛筆頭中學的學生。一開始,一向只知道學習的她與大家格格不入,面對那些“菜場土著”同伴和另類神經校長,她簡直就要瘋了:這個破爛學校,不是舉辦瘋狂的削蘋果大賽就是給新生髮蝸牛飼養,還有她的死對頭同桌—“爛蘋果”王子天天找事兒……正當她灰心喪氣時,十年前的一個“墊板組”重返校園。那個愛逃課的末尾男孩,愛打聽的八卦小哥,還有超笨的墊板妹妹,愛跳舞的胖妞帳篷小姐,他們回憶起當年與“羚羊老師”的溫馨故事。那時“墊板組”也曾一度失去勇氣和自信,是“羚羊老師”也就是現在的“半人類校長”帶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勇敢地朝前走,他們才有了今天的輝煌。這一切讓衛嘉勉和那些末尾生懂得了很多,也堅信了那句話: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別人問我長大了幹什麼,我脫口而出:“開著拖拉機收破爛。”人們幾乎笑噴了飯,媽媽氣得指著我的額頭罵我沒出息,那時我很納悶:收破爛怎麼沒出息了?破爛裡有好多好東西,廢物回收可以再利用,還能賺錢,多好啊。長大一些後,我才知道大家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收破爛是被人瞧不起的,而我偏偏是那種善於在破爛中“尋寶”見了課本就“放倒”的人。因為學習不好,本來活潑開朗的我變得鬱鬱寡歡,一看書頭就疼,不是裝病,是真的頭疼。每當這時,媽媽發火,爸爸搖頭,奶奶則哀聲嘆氣。

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了吧?因為我也是“末尾生”。我喜歡書中那個溫馨的校園,那個可愛的校長……迷迷糊糊的,啊,我好像來到了鉛筆頭中學:半人類校長領著全校學生列隊歡迎我,教室裡擺放著我製作的“風扇”,旁邊還有我剪的窗花,大家邊看邊不住的稱讚,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還要拜我為師呢!我被大家擁簇著,折啊,講啊;數學課上,那個可愛的校長搬來好多方盒子,大家興致勃勃地操作著,交流著,我一下子變得聰明瞭,檢測時竟然全對了,得了優,我高興地笑著……直到聽到媽媽的吼叫,我才猛醒過來。

夢是醒了,心卻再也無法平靜:從故事的人物身上,我像是看到了自己,又似乎與他們不一樣。假如我也像他們一樣陽光、積極、自信,也許生活就可以變得快樂起來。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是什麼樣,好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末尾生也應該有春天。

“朝前走,向前看”,新學期我要找回自信,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對不起,我不知道 篇16

國三作文 ,385字 什麼,我看見了您的眼眶裡都閃爍著晶瑩的淚珠。我被您的舉動驚住了,為什麼您會流淚,為什麼您要用自己的淚水來為杯子的落地聲“伴奏”?難道我這一次是真的傷了您的心嗎?

您看見我停止了翻書,正在望著您的時候,您趕緊用您那佈滿皺紋的收胡亂地擦了一下眼睛,然後微笑地對我說:“沒事,你繼續看書吧,媽媽把房間整理一下。”說完,轉身出去。我仍坐在椅子上,靜靜地看著您那滄桑的背影,心裡竟有一種說不出的罪惡感。

對不起,您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而我卻一次一次地讓您傷心、失望……

對不起,您不用跟我道歉,那不是您的錯,是女兒不能理解您的愛,是女兒不能體會您的愛,是女兒不懂報答您的心意……

對不起,我不知道那樣做會傷了您的心,是我不會理解您的心。但是,現在,我看見了,我感受到了,我有所體會了。您的愛,我看見了,也感受到了。但—

對不起,陽光總會出現,再大的冰山也會融化。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968字

我是個愛閱讀,愛文學的女生。一個個平凡的文字所拼湊的文章,便足以扣動我的心絃。《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是辮子姐姐筆下一本少女勵志小說,從我翻開它的簡介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它深深打動。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描寫了小學時的尖子生衛嘉勉升學考試失利,跌入末尾學院鉛筆頭中學,從此被一群“菜場土著”同學包圍,還遇到非人類一般的蝸牛校長。這一切都讓衛嘉勉無從適應,讓她覺得自己與這個學院格格不入。直到一個超有型的學長哥哥出現了,學長哥哥還牽出了當年四個末尾生,但這個“墊板組”卻有著超乎人意料的結局。這個“墊板組”驗證了蝸牛校長的另類和神奇,更讓衛嘉勉明白:向前看,朝前走。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其實,我也曾有過如衛嘉勉一般的經歷。十四五歲,躊躇滿志,驕傲地撐著一隻小船在海浪中橫行,一心幻想著橫跨太平洋後的鮮花與掌聲。結果,一起航就遇到了強大臺風。

上七年級那年,是我出生以來過得最艱難的一年。期末考試的失利,讓我整個人從天上摔下地獄般,沮喪、失望充斥心頭,壓得我透不過氣。那時淚水淹沒了我的胸膛,我從此失去了信心,每天都只能卑微地低下頭,本以為沉默可以躲過風浪。殊不知卻讓大風浪蓋個正著。還沒從期末考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我,又慘遭鋼琴考級的不理想。生活中的不如意把我摔了個遍體鱗傷,那時的我開始逐步封閉自己。不出門,不理人,任憑家長、朋友如何勸說,我還是無動於衷。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以淚洗臉的生活,讓我早已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豪情壯志,甚是茫然至極。也許是出於老天爺對我的憐惜吧,終於讓我在摸爬滾動中找到了黑暗角落中發光的寶石—《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完這本書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緒當中,整夜輾轉不停,難以入眠。我開始不停地告誡自己:衛嘉勉是活榜樣,我必須要學。虐待了自己這麼多天,夠折騰了吧,再這麼的矯情,受害的終究只會是自己。不服輸又如何?坐以待斃又有何用?重新振作才是王道!過去已成歷史,你要做的是繼續向前看,朝前走。因為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在《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的鼓勵下,我開始擦乾眼淚,重新踏上遠航的征途。因為我心裡清楚,橫跨太平洋後的鮮花與掌聲將成為我前進途中所期待的美好,我永遠也無法估測這一切美……

當我合上《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的那一刻,我內心的琴絃一直被不停地撥動著。或許,這就是最由衷的感動吧。

讀《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有感 篇18

讀後感 ,763字

淡紫色的封面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似乎有一種魔力,將我深深吸引:我這樣的人將來能有多好呢!?鬱雨君,你的文字一向能解開我的心結,現在我要看看你這個文學“巫師”在這本書中能給我迷茫的未來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故事似乎平凡,卻又這樣的觸動心靈:衛嘉勉在小學時期是頂級的尖子生,心高氣傲,但在升學考試中因發揮失常跌進了最差的鉛筆頭中學;從此就被“菜場土著”包圍了。還有那半人類的“蝸牛校長”,他舉辦了前所未有的削蘋果比賽,還讓新生都飼養一隻蝸牛。而只愛學習的衛嘉勉則覺得“蝸牛校長”的做法莫名其妙不可理喻。衛嘉勉在這所中學簡直都要被折磨瘋了,他覺得自己將來也都不會好起來了。但就在這時,一個超有型的學長出現了,他將當年的四個末尾生組成的墊板組牽了出來,將當年與“羚羊老師”的回憶拉扯回來,就在他們一度失去信心地絕望時是“羚羊老師”給予了他們希望,而當年的“羚羊老師”則是現在的“蝸牛校長”。而這恰恰向衛嘉勉證明了“蝸牛校長”的神奇之處。

其實我覺得成績差的人不一定沒有出息,鉛筆頭中學的末尾生也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結果。在鉛筆頭中學的所有人都得到了這樣一句話:朝前看,向前走,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這是“蝸牛校長”的幸福咒語。我想,那些像我一對生活對未來正在迷茫中的人,看到這句話,一定是感到深深的震撼,並以此獲得對生活的勇氣和對未來的信心。然而我又有一些小小的擔心:未來真的會很好!但是我們不能以此認為就什麼都不用做未來就會非常美好了!這之前還有六個字:朝前看,向前走!

《阿甘正傳》裡主人公阿甘這樣說道:“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我想,我未來的那些巧克力一定是甜美無比的!只是,我想改變一下書中的話以此作為我的座右銘:滿懷信心朝前看,認認真真向前走,我的未來,不知道有多好呢!

知足常樂 篇19

高二作文 ,868字

春來秋去,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害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者常悲。有些人常常想做一些不可能的事,這樣只會折磨自己,看到自己沒有的,那麼只能獨生鬱悶,自尋煩惱。追逐名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幸福,卻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純真和快樂。即便最終獲得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無法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和快樂,何苦呢?很多人為了名利捨棄親情、友情,成功之後的落寞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找回,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獨自悲哀。

知足者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要學會知足,這樣你才能獲得快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豁達的胸襟來面對這一切,讓人如何不敬佩?還記得陶淵明在官場的生活嗎?他年輕時曾懷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但做官的時間很短。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汙濁與黑暗,他決定還家歸隱。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尋找一種姿態,而是在迴歸一種生活—過起了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雖然他們在仕途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們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文學財富。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給予我們千百種生活方式,既然我們認為了其中,那麼就走下去。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到何時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都是你自己做主,幹嘛要對不起自己,幹嘛要臨陣逃脫?你逃離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真正的自己。也許一生真的不長,但是亦可不必倉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嚐遍。不如在繽紛的紅塵裡,留一份從容,把顏色還給歲月,把純粹交給自己。簡單的拾得,平凡的你我,也許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知足常樂就好。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怎麼會不快樂呢?做人要知足常樂!

彼此不知姓名 篇20

國二作文 ,1272字

那一次是到火車站接父親。接站的人最怕車晚點,卻偏偏讓我碰上了,而且不知要晚多長時間。廣播裡剛播出這一訊息,心裡便陡然升起幾分煩躁,還有深深的焦灼:火車總不會平白無故晚點吧。

在擁擠的候車室裡,我漫無目的地踱著步子,不知不覺走到貴賓室門口。門虛掩著,透出一絲誘人的寧靜和清爽。“裡面應該很有趣吧?”心裡這麼想,於是隨手推開房門。

“嗨,你好!”一聲英語招呼聲讓我吃驚不小。循聲望去,不遠處的沙發上坐著一位外國婦女,30來歲,一頭棕色短髮隨意紮了個馬尾辮,給人一種活潑幹練的感覺。

“請進!”女士熱情相邀,臉上掛著迷人的微笑。我知道扭頭跑開有失禮貌,只好硬著頭皮走了進去。

“你也在等火車?”她換成中文問我,語調有些生硬。

“是的,我來接我爸爸。火車晚點了。”也不知哪來的勇氣,我直接用英語回答。或許,是她一雙藍色的眸子營造了英語對話的氛圍。

見我會說英語,她顯得異常興奮,拉著我的手直誇我英語講得標準地道。閒聊中,得知她是美國人,曾在廣西學過中文,眼下在某高校教英語。這次轉道上海去香港,坐的恰好是父親回滬的那趟列車。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跟外國人打交道,按說應該有點拘束,可我卻一點也不緊張。為了打消我的顧慮,她故意放慢語速,見我偶有卡殼,又用眼神鼓勵我繼續說下去,好幾次幾乎中斷的交流於是“起死回生”。她跟我談她的兄弟姐妹,談她在美國的生活和在中國的見聞。要吃飯了,她彎腰從旅行包裡拿出一大摞食品、水果、飲料,熱情招呼我享用。兩人邊吃邊談,氣氛更加活躍。

三個小時很快過去,晚點的火車終於進站。我倆一起走向月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見到了父親,便關照他在出口處稍待片刻,等我送走美國女士後再一起回家。“什麼,你要送我上車?太棒了!”30多歲的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活像個孩子—難怪有人說美國人傻得可愛。

上了車廂,放好行李,她突然緊緊抱住了我:“謝謝,謝謝你陪了我那麼長時間!這次學校外辦有位小姐來送我,因為火車晚點,先回去了。原以為只剩我孤單單一個人,卻不料上帝把你專程送到了我的身邊。你們中國人怎麼說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對,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的名句被她用在這裡,雖然有點類比不當,但她的感情無疑是真摯的。再細看,兩行晶瑩的淚水,正緩緩流過她的臉頰。“知道我想起了什麼?妹妹!十幾年前,我在紐約送她上飛機,情形和今天一模一樣。我的中國妹妹,我會永遠記住你的!”她時而英語時而中文,語調輕柔得令人心碎。眼睛一紅,我的淚水也下來了。

“嗚—”列車緩慢地重新起程。“一路平安!”“願你永遠快樂!”互道祝福,依依惜別,然後,沿著月臺一路小跑,直到火車消失在視野中。

一位送客的老人問我:“你的外國朋友?”“不,我的美國姐姐。”世界真的很小,不同國籍、種族、膚色、信仰的人,其實都住在同一個地球村中。

相逢何必曾相識。三個小時前,我們素昧平生;三個小時後,我們親如姊妹。我們就像天上兩朵隨風飄蕩的白雲,相聚了,又散開了。彼此不知姓名,今後再難重逢,可這有關係嗎?

抬頭看,陽光璀璨,晴空碧藍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