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上海堡壘觀後感 篇1
讀後感 ,755字“愛一個人,要像只剩五分鐘那麼用力。萬一,我們真的只剩五分鐘了呢。”
作為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滿足了我對中國科技發展前景的期待。無論是恢巨集的電影場景,還是精緻的特效效果,它都符合國人的審美。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影評人,我只能從電影劇情來解讀我眼中的《上海堡壘》。
年少青澀朦朧的暗戀,江洋對林瀾的感情炙熱而又剋制。那句始終沒能說出口的“我喜歡你”,使得整部影片縈繞著淡淡的遺憾。
在“世界末日”這個闊大的主題下,一個人的感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編劇卻以此為切入點,將一個少年單純的感情與緊張的劇情相結合,用上海這樣一座非凡城市的陸沉來暗示這段無疾而終的暗戀,讓人嘆惋不已。
永遠記得,在那片盛開紫色大麗花的天空下,有一個男孩用近乎虔誠的目光看著近在咫尺卻又遠如天端的女孩。寂靜。“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個男孩此生最熱烈的感情,一個眼神就足以表明一切。
永遠記得,有那麼一個男生,為了心中所愛,勇擔重任,從不回頭,踏上了一條荊棘遍佈的不歸路,用熱愛與鮮血於烈火中奏響勝利的凱歌。
永遠記得,那個少年鼓足勇氣寫下的“林瀾,我喜歡你”,在五年後才得到一句“收到”,經歷過生死的少年在那一刻流下了淚水。或是為這段感情有了一個不算結局的結局;或是為佳人已逝,年華不再……無論如何,我知道,這個少年再也不會像愛林瀾那般用力地愛其他女孩了。
對《上海堡壘》而言,網友的評論譭譽參半。
但對我而言,只有一句它值得。它值得我為此期待一年;它值得我花兩小時安靜看完;它更值得我泣不成聲。
愛一個人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就好像突然有了軟肋,也突然有了鎧甲。
上海堡壘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582字去看了《上海堡壘》,想起了好多以前的事情,有時候覺得人要是勇敢一點點就好了,哪怕只是一點點,都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了吧。
電影講述了未來世界外星人大舉入侵地球,上海堡壘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舒淇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很厲害的軍官,而鹿晗則是一個小小的仰慕她的預備役士兵。好多次都是,他一邊看著她一邊努力為了上海而戰鬥,想著什麼時候能被她注意到。“愛一個人一定要像只剩五分鐘一樣。”“萬一真的只剩五分鐘呢。”這是鹿晗扮演的江洋和路依依的對話,我很喜歡,但是故事裡的他們好像都沒能勇敢。又或許不是不夠勇敢,而是像舒淇說的那樣,戰爭面前,愛情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好多次我都在鹿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心翼翼地準備生日禮物,但要假裝是偶遇,每天期待的一絲絲甜就只是對方發來的一句“晚安”而已,到最後也只能說一句,我離她最近的時刻,還是沒有勇氣說出那句話。
雖然他一次次地錯過開口的機會,一次次小心接近又不敢開口的樣子真的讓我很難過,但沒辦法,我們都是在遺憾中學會珍惜,學會坦白的吧。畢竟,“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電影有很多戰鬥的大場面,也有很多科幻元素,但最最最打動我的還是末日之下,平凡人類的那一點點心軟和偏心。你看,即使地球要毀滅了,我也還是那麼的愛你,哪怕不敢讓你知道。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1321字我確實想寫些玄乎的大道理,像人類本性,追求自我一類的,但我寫不出,也想不出。已有人於他們精彩的影評裡,將大道理列出了。
1900,實不相瞞,我嫉妒他。
媽媽看完說,“他太傻了,難道生命,愛情不才是最重要的嗎?”扯到生命時,她大概想順溜一句:他想過愛他的人的感受嗎?但細想,便頓住了。沒有愛1900的人。他是孤兒,養父也已死!
但他的童年,實在是快樂的,帶著那樣的天賦,令人敬而遠之的天才氣息早已裹挾著他長大了。但好在,他孤獨卻充實。他有一架鋼琴,一個朋友,一些船上與風浪打交道的日子,就夠了。
他死得過於草率,也難怪有人叫囂:明明生命更重要!
但1900的一生是圓滿的,他有日復一日的日子,有生而擁有的天賦,有未果的卻美好的戀情。
我童年時聽歷史,講述那些老境頹唐之人。君主年邁時,往往易怒,朝政也鮮有把持穩的。天妒英才,但天都妒嫉之人必將永世留青,永遠留下他們最意氣風發的樣子。我們也往往銘記早逝的英雄,帶著對青春與熱血的嚮往。
少不更事的時候,我時常想,既然歲月流逝時將帶走容顏,為何不留一張年輕的照片做遺照,永遠讓別人記著自己年華似水的模樣。
1900終將被遺忘,但他的故事長存!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
故事裡的他琴技無雙,他是可以用“兩隻右手”彈琴的人,他是認真的,對鋼琴痴迷的,是孩子氣,是獨一無二的1900。
1900,不應該存在!
嫉妒一個人時,我會忍不住找出他身上的差錯。
他的天賦無師自通,他沒有出生證明,沒有任何生而為人的證據。他險些親手毀掉唱片,打碎他在世間存在的唯一的證據。他怎麼做到將自己隱藏在破船中,無糧無水卻存活下來?
1900,從未存在,他只是一個故事,卻如此不朽!
若我們註定要在無盡頭的城市裡尋自己的歸宿,沒人能看見1900那樣的坦途。
他的生命是一眼望得見盡頭的,他不願下船,註定死於船上,被人遺忘,無人關心。但這豈不是最為幸福的生活,他不需選擇。
許多作品教我們追尋無窮無盡的人生,卻忘了有人渴求一份暢快和寧靜。
1900的教育絕不是正規的,他的想像力,坦率的性子總叫我對他有同齡人似的親切感,他是如此幸運。
他想有充滿愛的童年,上帝將他送給他善良的養父。
他渴望音樂,上帝教會他彈琴。
他永遠在海上,永遠與鋼琴和音樂相伴,永遠擁有獨自一人的快樂!
他實在像一個孩子,玩累了就回去,逍遙自在。
他令我感到自己彷彿是那些於船上奔波的,為濃霧中自由女神像歡呼的人群中的一員,但我於人群中卻看見了他,擁有我所沒有的幸福!
因為要為生活做選擇,所以厭惡選擇。
因為要在上帝的琴鍵上費力的彈奏不擅長的曲子,所以豔羨他正正好好,88個鍵。
1900是上天眷顧的寵兒。
而我是厭惡選擇,厭惡生命的小孩。
也許我會長大,也會逐漸理解生命的寶貴。
為什麼大人們在濃霧中艱難地選擇看不見的路,卻越發覺得生命寶貴。
1900,以短暫時光享受了一生的快樂!
如果1900下船了,他就得面對生活。
他會怎麼做?
他會說:FuckLife。
這個假設不成立,1900絕不會下船。
我羨慕1900……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809字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訊視窗。悽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大,他叫“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裡,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束縛在船上,儘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著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說:“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麼選擇其中的一條?怎麼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於是,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為了一個永遠存於心中的悲劇。
看罷,我不由得想到遠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問自己:“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但內心還未告訴我答案。儘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學習著,努力著,可我是否只是簡單地為活著而活著,心中卻沒有那樣一個自由與詩意的遠方呢?還是,儘管我心中有這樣的一個遠方,卻因理想與懶惰的矛盾而躊躇不行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757字萬家燈火
在眾多影評中覓得這麼一句話:凡人只能望其項背而興嘆,過後走向萬家燈火,各自喧鬧。
在影片帶來強烈視覺衝擊與心靈震撼之後讀到這句話,心底驀地一暖。
眼前回放著一幅畫面。當船頭人高喊“America”時,原本徜徉於音樂的人群蜂擁而出,只餘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於室內,伴著他的鋼琴。
對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一擎。他註定是孤獨的。他的所有的音樂才能,凝成一顆無法觸碰的含淚明珠,化為不可攬懷的清冷月光。音樂奏響時,眾人為他燃起的燈火,僅是過眼煙雲。
萬家燈火捧出一世輝煌,與他無關。
人都是趨向利己性的,那些不為他駐足流連,趕著追逐自家燈火的人,我們無法歸咎於他們。他們只是甘於平庸,只是將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境遇視為日常,無法體察其中的詩意與遠方。
常人只是驚羨於煙花綻放時的奪目,卻少有人為落幕時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間裡講述著的庸常繁瑣,兀自生動與凋謝。
許許多多“執拗”的“天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追尋,以遠離萬家燈火為代價,去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對此種人而言,把酒言歡者難尋,棋逢對手者難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萬家讚譽更為珍貴。
他一生未曾離海,以身殉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將至,永遠在追尋著哪裡永遠是夏天。”凝望萬家燈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說:“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
他說:“我已經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他曾受陸地上所謂大師的挑戰,第三曲慷慨昂揚,熱汗淋漓。現在想來,那是他在彈奏自己生命的華章。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2670字【篇一: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與別人並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甚至是別人隨意踩出的水紋和倒影。這些對於成人的世界並不重要,大人們只對孩子的分數,家庭作業和名次更感興趣。而伊夏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因為這次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的承受範圍,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來愈壞,伊夏必須承受與親人分離的創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用他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學生們都對這個有趣的老師的到來感到興奮,唯獨伊夏沒有。尼克老師很快發現伊夏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尋找原因。尼克老師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夠拼寫和閱讀,即患有閱讀障礙症。尼克老師對伊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和快樂。
伊夏的爸爸雖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擔心兒子的。他之所以給伊夏施加壓力是因為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今後會遭到社會的淘汰。我覺得伊夏的父母應該靜下心來,多從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去感受。他們應該像尼克老師一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快樂。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夏的畫勝過尼克老師,最終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相信著巨大的成功與萬分的喜悅,流著淚撲進了尼克老師的懷裡。這之後,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驚。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的臉上綻放出幸福快樂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發現了伊夏的特點從而實施針對教育,才發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發揮了他的特長。雖然父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很聰明的天才。但父母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與愛,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篇二: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可愛、天真、活潑的8歲小男孩成長的故事。他喜歡在自己小小世界裡到處遨遊,因為那個世界裡開滿了鮮花和蝴蝶。在他眼裡,一切都是新奇神祕的。他喜歡各種顏色,喜歡魚兒,小狗,還有風箏,儘管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他會把世界上的色彩通過他的想象,繪畫成他喜歡的樣子。正是因為伊夏對世界的好奇使他闖下不少禍。
於是,為了教育好伊夏,父母將他送到嚴肅封閉的學校,這一天翻地覆的環境變化讓伊夏頓時感到無助與彷徨……
一天,學校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克。他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染了孩子們。孩子們都很喜歡他,而且很快從中找到了快樂,唯獨伊夏還是悶悶不樂,這使得尼克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小男孩,開始關注他。尼克老師用自身經歷,耐心的幫助和關心著伊夏,終於,在尼克老師為他舉辦的繪畫大賽裡,他克服自己的內心,找回了快樂。
電影結束,我感動極了。電影中伊夏的父母就是我們父母的真實寫照,他們在我們身上的付出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觸極其深刻的一幕幕是,當伊夏的媽媽翻動他的畫冊形成一部動畫片的時候,當他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快樂奔跑的時候……而伊夏也是因尼克老師的出現才改變了不會被普遍教育抹殺孩子才有的天性,反而變得人見人愛。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想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從業者該反省一下他們的教育制度了,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不然教育出來的不是沒有思想的機器人,就是編寫好程式的機器人!這不僅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還是一部可以告訴你教育真諦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才是同文學、音樂以及美術並存的藝術鉅作!
電影的出現用來教育人,鼓舞人,讓人們擺脫悲傷,重振希望,這才是電影所能給予觀眾的正能量!
【篇三: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伊夏”因具有閱讀障礙,成績總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績總是學校裡最好的,所以伊夏經常受到爸媽的批評。無計可施的爸媽決定送伊夏去一所寄宿學校,可是來到這裡依然不見起色。伊夏依舊是大家嘲笑的物件,在這陌生冰冷的環境,他開始變得對生活失去信心與熱情。
這時,尼克老師出現了。他發現伊夏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於是他開始想要了解與幫助這個好像很自閉的孩子。他坐長途車到伊夏的家裡,發現伊夏有驚人的繪畫天賦,現在卻被逼要放棄了。他努力積極的幫助伊夏擺脫困境,還為此開展了一次全校師生的繪畫比賽。最後,伊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軍,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同時還挽回了家庭矛盾。
我想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美麗,並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人。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鼓勵,這樣至少能給我們一些自信。
我很佩服尼克老師。他其實在兒童時期也和伊夏一樣有著閱讀障礙。他能將校長以及他父親的反對和嘲笑拋之腦後,盡心盡力地幫助伊夏。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老師,不辭辛苦幫助和教育我們。是老師給與我們知識,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也是老師做了我們的第二個爸媽。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育我們不管今後功成名就,依然不能忘記自己的老師,畢竟是他為你鋪下了人生的一段道路。
【篇四: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這幾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看完之後,我不禁感概萬千……。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伊夏是一個識字困難的男孩,可他的智商並不低,他擁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伊夏原來學校因為他成績不及格,而將他退學,伊夏的爸爸繼而也狠心的將他送進了寄宿學校。
在寄宿學校裡,所有的同學都嘲笑他,唯一會和他玩的只有腿殘疾的男孩羅傑。伊夏在寄宿學校裡得了自閉症,也變得越來越自卑。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伊夏,他就是尼克老師。尼克老師的出現和他獨特的教學方法使伊夏敞開了心扉,也使伊夏的父母改變了對待伊夏的教育方式。
終於,在一場尼克老師精心準備的繪畫比賽中,伊夏獲得了第一,也不再自卑,成為了真正的第一名。
電影中,伊夏有著非凡的想象力,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孩子為了學習,不參加任何戶外活動,成為一個個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傻瓜。而現在的生活和社會中,需要不是天才,二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學習,什麼是都不讓孩子做,就像之前電視上說的那樣:一位男生年幼父母雙亡,由他的大姐撫養他長大,他的大姐為了讓他好好讀書,什麼事也不讓他做。終於有一天,這個男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在大學裡,他什麼事也不會做,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甚至不會洗碗,最後的下場只能是退學回家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
其實,如果那些家長能多給孩子一點自由,多給他們一點自我創造的時間,世界就能充滿童真,也會少一點埋怨和悔恨,更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啃老族。
電影紅海行動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67字今年春節期間,我到電影院觀看了賀歲檔影片《紅海行動》,本來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能有多好看,當影片開始的時候,它徹底的驚豔了我。
首先,蛟龍隊的隊員們協同一致,高效作戰的精神讓我敬佩。以楊銳為代表的八人組合,各司其職,身懷絕技,各各伸手不凡,快速的佈局,堅決的執行,敏捷的動作,嫻熟的本領,嚴格的紀律,迅速的反應,完美的配合,都讓一次次的危險局面,在一群英雄列隊中隱去猙獰的面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還有,隊員們之間的戰友情誼讓我感動。其中狙擊手顧順和李懂之間相識相知,亦師亦友,讓人有時忍俊不禁;中途被真實殘酷的場面驚嚇的新隊員,和坐下來伸出拳頭告訴他,這就是我們來蛟龍隊是為什麼的副隊長的談話,道出了擲地有聲的: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宣言。還有最令人感動流淚的吃糖的鐵漢戰友,那顆糖怎麼那麼難剝,觀眾們恨不能替佟莉去剝開,趕快讓石頭吃到它,讓他忘了疼痛,安心的回家,鐵血硬漢的兒女情長,讓人動容,影院裡一片抽泣唏噓聲……
還有,戰爭中的女人,讓我震撼。法國的華裔記者夏楠,她的形像散發著光芒,她是一名國際主義戰士,而且她是一名女人,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女人並沒有走開,血和土模糊了她的臉,更讓她的反恐怖主義國際和平的精神越發的清晰!讓人振奮,讓人震撼!
嗒嗒嗒嗒……的機槍聲並沒有遠去,人們心中在迴盪著激昂的吶喊: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紅海行動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26字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我被中國的海軍深深地震撼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非洲的伊維亞共和國發生戰爭,有許多的中國華僑被困在那裡,處境非常危險。中國海軍接到命令,前去解救被困的華僑和人質。戰爭是殘酷的,許多人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還有些人的手指被炸,有些腿被炸斷。而我們中國海軍不畏艱險,英勇奮戰,成功地救了被困的中國公民。
當海軍們正準備撤離的時候,發現還有一名中國公民被挾持作為人質,我們的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被落下!8名突擊隊隊員重新投入到恐怖分子的陣營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戰士被炸傷了胳膊,炸傷了半邊臉,依然堅持戰鬥,直到最後脖子被打穿,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一位戰士,手被炸斷,身中數槍,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將訊號器連線了起來。
我深深地佩服我們中國海軍的勇敢,他們不僅成功解救了人質,還救出了許多其他國家的人質,並且將黃餅成功截獲了下來,超額的完成了任務。
我覺得,生活在我們的祖國真幸福,我們的國家沒有戰爭。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當我們在外國有危難時,我們的祖國會拼盡全力去解救我們,保護我們。我們也要呼籲和平,不要戰爭。就像我們的課文裡說的,我們要嚮往和平,用生命捍衛和平,讓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紅海行動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863字看過許多類似題材的電影,前一陣子大火的《戰狼2》也是十分激起我心中的愛國情懷。但這部電影,有點不一樣。
它沒有那麼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褪去了主角光環的《紅海行動》贏得了真實度。電影的主角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團隊,即蛟龍戰隊。戰隊分工明確,狙擊手、觀察員、聯絡員、爆破員、機槍手、醫療兵和隊長,幾個人凝成一個戰隊。軍人特有的帥氣加上電影的塑造,又一個英雄形象屹立起來—那是強大的中國的縮影。這部電影的成功原因除了它塑造形象的獨到之處,還有一點,便是它有著不讓人尷尬厭煩的主旋律。
強者無敵,是蛟龍戰隊的口號,也是影片的主旨。面對著他國的挑釁,面對著明顯的陷阱,蛟龍戰隊頂住壓力完成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影片塑造的各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入到了觀眾的頭腦裡。那個壓力很大的李懂,那個喜歡吃糖的石頭,那個懷疑自己的莊羽……每個角色都很真實,讓那一句口號“強者無敵”振奮人心的力量也變得很真實。它做到了讓我們相信,口號的力量是真實存在的。
“強者無敵”四個字,凝練著這些中國軍人的驕傲和堅強。電影結束後我媽在感嘆“只是為了去救一箇中國人死了那麼多人”,我反駁她:“我覺得並不是為了去救那一箇中國人啊!他們應該是要告訴那些國家,中國不會讓任何一箇中國人受到欺負。”說完以後,我感覺這部電影的主旨在我心中更加明朗了—為了救那一個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普通中國女人,蛟龍戰隊犧牲了兩名優秀的軍人並且全員都有負傷,敵方也死傷慘重。在這個時候,上級派給蛟龍的這個任務恐怕就並不只是救回一名中國人質那麼簡單了吧。我們是要蛟龍宣告全世界,中國,是容不得任何人欺負的—強者無敵啊!
這樣想來,這部《紅海行動》的主旋律做得是非常成功的。它不惹人反感,反而可以接近人們的心,讓觀眾與之產生共鳴。強者無敵這一句口號,也可以烙印進部分觀眾的心裡,不說什麼今後遇到困難一定會堅持到底,但多少對自己的心靈會起到一定的震撼與感動吧。
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改編的《紅海行動》,用它的脫穎而出,讓這個年因為有了這一部主旋律電影,而變得與眾不同。
紅海行動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1215字強者無敵。
—題記
正逢新春佳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中,在一眾喜劇、搞笑輕鬆、奇幻題材的電影面前,純正軍事題材的《紅海行動》顯得極其"另類"。作為賀歲片中唯一一部以軍事為主題的影片,卻在一眾喜劇片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部電影主線由四個故事組成,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打海盜、撤僑、進入他國作戰、生死離別、狙擊手針鋒相對等情節都是別出心裁的亮點。138分鐘下來不是打就是轟,一共五個億的投資,應該是一分錢不剩的。
時間緊迫,在“撤僑遇襲可反擊,相反則必須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衝突”的大原則下,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下,停靠海港,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人員。然而事情尚未完結,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訊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義無反顧地再度展開營救行動。前方路途險惡,蛟龍突擊隊即將遭遇的,遠不止人質營救那麼簡單。
有網友評論整部電影,說其不應叫《紅海行動》,應該叫《轟嗨行動》。影片中導演注意了一個細節,就是境外槍支問題。聯合國有條文規定,意思大概是進入他國作戰時,應使用他國提供的槍支器械。這也是為什麼在影片中,蛟龍小隊都是使用的歐式武器。而且在整部影片中文戲只佔了非常小的部分,大部分都是武戲對轟。
旗鼓相當的狙擊手PK也是非常有看頭的,第一次覺得狙擊手可以這麼演,平常時不可一世,開場就是一個字—拽,但是在作戰時卻又有著狙擊手慣有的冷靜認真。雖然我們無法在近身格鬥方面看到顧順的身姿,但是他開槍的時候,我覺得更緊張,因為狙擊手是更加可怕的,他們的槍貴在有效率。另外顧順這個角色很豐滿,他和羅星都是狙擊手,都在帶李懂這個新手,但是羅星更多的是保護,顧順則是鼓勵他讓他自己來,教他成長。這是顧順這個人物另一個出彩的地方。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所有人都努力,演員為真實展現海軍風采,“蛟龍突擊隊”隊員進行了超過800分鐘的軍姿和120小時的槍械訓練,每天還堅持進行200分鐘的體能訓練。而導演也以身作則,演員怎麼樣做他就怎麼樣做,毫不含糊,甚至導演還親自上陣,還用槍聲代替打板。
同樣是撤僑的情節,《紅海行動》難免不會被拿來與《戰狼2》相比,其實這兩部第一也有很多不同,《戰狼2》更趨向於個人英雄主義,而《紅海行動》更貼近團隊合作。沒有太多對人物的刻畫,卻使每一個人物有血有肉。作戰避免不了死亡,對於蛟龍來說,他們失去了四個隊友,石頭的吃糖不疼真的讓我飆淚,莊羽在死前也保證隊友的通訊……超乎生理極限的疼痛會讓這些硬漢們難以忍受。
而這整部影片所要傳達的意義—作為一支國際化軍種,未來的中國海軍,尤其是海軍特種部隊將在履行國際義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