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理想相關作文20篇

讓綠色成為理想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2字

環保要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人人都有理想,而我的理想就是成為環保的人。北京曾有這樣一則新聞:由於北京市區和周邊的汙染排放情況十幾嚴重,在2013年1月份,北京持續霧霾天氣,一個月中北京市霧霾天氣的天數達到25天,只有5天空氣相對比較乾淨。

這則新聞告訴和呼籲人們儘量少開私家車,多騎公共自行車和公交車減少尾氣排放,使得空氣質量有很好的提高,大大減少霧霾形成的次數。

2013年7月7日,在大足龍湖畔,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美術系“三下鄉”實踐團,在此舉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宣傳活動從“節約保護水資源”為主題,通過行為藝術,號召遊客,居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加入環保行動。

這則新聞則告訴我們想要環保不光是嘴上呼籲大家,還要用實際行動來實現環保。

自從塑料時代來臨以來,96%的塑料製品沒有回收利用,其中5%已進入大海。科學家也因此給海洋表層區域起了一個綽號:“塑料湯”。海洋生物會把塑料誤認為食物然而將其吞噬,導致感染而死,一旦海洋生物死亡,它們的屍體就會腐爛分解,而塑料則又會被釋放回環境,繼續“陪伴”人類。

這則資料,告訴我們要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去超市購買物品時,要自帶綠色環保袋,或可重複使用的袋子。注意垃圾的分類,要把生活垃圾和化學等垃圾分開來扔,要尤其注意廢電池,不要以為電池沒有電了就認為它沒有危險了,然而在分電池裡蘊含了許許多多的有害物質。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的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讓綠色成為理想!

讓奮鬥作為理想的重要支柱 篇2

國三作文 ,654字

有位詩人曾說過:“夢裡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雙手是理想飛翔的翅膀。”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努力去做,只在充滿理想的生活中等待。恐怕一切僅是一場空話吧!

理想固然美好,但要使之成為現實,不付出艱苦勞動是不可能的,甚至得花一輩子的時間,不是嗎?愚公移山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全村人的方便,號召子子孫孫一起去挖王屋、太行這兩座巨山。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完成了他的心願。他不但有理想,還付出了汗水,背後還會受到別人的譏笑,夢想才得以實現,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人屢見不鮮。擺脫虛無的理想,正視現實,面對挫折頑強拼搏,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實現自我價值。如果你希望成功,不僅需要理想為指導,以經驗為參謀,以恆心為良友,以奮鬥為兄弟,這句話是我從書上所看到的,不正符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嗎”?

每個人都知道,拘於理想不去奮鬥的人,只能是一個平庸無志的人。讀過《阿Q正傳》的人大概都知道,阿Q一整天浸泡在幻想中,想像未來如何美好,到頭來不過還呆在破廟裡,成為短暫一生的遺憾。現實生活中像阿Q這樣把理想變成霧裡看花的人還少嗎?有偉大的理想,卻不付出汗水,始終在原地踏步,眼高手低,最終也只是個美麗的“肥皂泡”罷了。有句話說的好“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話百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付諸行動的理想,就像不結實的果樹一樣。”在理想的基礎上,我們要學會付出。否則只是“鏡裡觀花”。在人生道路上,讓我們伴隨啟明星指引,懷著永不言棄的信心,去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吧!

莫讓知識成為夢想的負擔 篇3

高一作文 ,867字

常德學子張天一因放棄律師工作創業賣米粉而備受爭議,但在我看來,他是在走自己的路,收穫自己的青春。

很多人看來,能達到北大碩士的高度本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況且一路走來,如果就此選擇,憑藉學位便能得到一份高薪低負荷的“白金工作”,何樂而不為?不過他們錯了,張天一他只為行走青春不虛廢,於自己有意義的事,而不讓知識成為金錢的附屬,夢想的負擔。

誠然,一個碩士賣米粉確實是一種教育資源與人才的浪費,而社會也需要人才,但是又有誰能夠保證他成為律師之後在芸芸律師之中便一定能夠回饋社會,實現價值呢?而他賣米粉卻能夠滿足大眾的胃口,同時也為家鄉湖南的美食打響了招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播?難道這是無意義的嗎?所以像張天一這樣的人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尊重與理解。

正如比爾蓋茨。當年在哈佛求學的他因喜愛計算機行業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學業,中途退學。雖飽受爭議,但獨自創業的他與同伴艾倫不久便發明了Microsoft的解譯器,從而震驚了業界,並逐漸走向成功,成為世界首富。正因為比爾蓋茨懂得遵循自己內心,為自己而活,才使得他嘴中贏得了自己的青春與事業。同樣地,有誰能定論張天一的路不會像他一樣呢?

我想,知識的用處並不僅限於專業學科,作為律師來說,嘴皮子快,有思維能力,又通曉法律,做生意未嘗不可。若僅將所學知識用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上,那也就是僅僅滿足於事業所需,而將知識遷移到自己的夢想中,執行起來便可能事半功倍,收穫更大的社會效應,相比與此,打破固有的思維,也許是當代青年發展,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途徑。

當然,這樣的做法並不是適用於每個人。除了勇氣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實力。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若是沒有基礎能力和知識輔助,效仿,便是盲目的,愚蠢的,這種“追夢”便是真正的追“夢”,是對自我意識的不足,沒有對自身的評斷,而結果也終會成為泡影。

或許,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一個人被附加與之相匹配的身份才更易被人們所認可,但是作為青年的我們,莫讓這種意識成為影響自主選擇的包袱,也莫讓知識成為夢想的負擔,如此,才可活得快樂,活出我們的青春價值。

讓我們忠於理想,讓我們面對現實——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篇4

讀後感 ,656字

這是一位怎樣的戰士?在戰與火的年代,他馳騁疆場,為保證蘇維埃政權而奮鬥。在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艱苦歲月中。他又以極端的熱情投入到勞動中去。在病情惡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之後。他不願耗費自己的生命,她又以驚人的意志和毅力投身寫作。

“為掙脫鐵環重新。歸隊。你是否?你竭盡全力了呢!是的,她如是說。致敬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保爾形象。那個為了心中解放人類事業的理想而奮鬥的革命青年……

我想人生沒有什麼可以比這更圓滿了。為了心中理想而拼搏奮鬥。儘管理想不一定實現,但我們為了奮鬥的過程就是我們生命意義的所在。

像寶兒一樣,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想與信念。有理想固然好,可理想不是幻想,如果不去努力不去拼搏,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也許你那充滿硝煙的時代太遠了。我們身處和平環境的我們無法體會曲折的年代已過去。我們是否依然懷著像保爾那樣有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的情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我們是否以習慣了,將理想藏在心底深處。偶爾熱熟視無睹。然後讓現實吞沒我們,最終虛度年華。

我們是否習慣了生活在狹窄的安全圈內?不敢越雷池一步,束縛著自己的理想,束縛著自己的信仰。

我們是否已習慣將夢想掛在嘴邊,不做任何面對祖國對,人才需要不發憤圖強,放縱自己享受聲色犬馬。嗎

若是的話。怎麼能行呢!我們沒有寶兒所生活的環境。沒有誓死守城。竭蹶步趨的悲壯經歷。就要失掉勞爾那樣為理想拼搏,奮鬥的心嗎?

不能,不能。面對時代的好招。面對祖國。改革的需求。請讓理想服務於國家的未來,併為之奮鬥,為之拼搏。以鋼鐵般的意志創造奇蹟。

讓節水成為一種習慣 篇5

國二作文 ,776字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現在我們的家園已經陷入了嚴重缺水的境地,而水又是維持人類生命的根源,每年有數萬人因缺水而死亡,又有數千萬人在缺水的環境中艱苦的生活。我們不能再等了,生我們養我們卻被我們摧殘的地球母親,在向我們全體人類呼救!人類的大意正在把自己推向絕路。我們遲早會有一天,當眼淚也流不出的時候,再絕望地問自己:沒有水,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現在就要樹立節水的意識和習慣,水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我們地球現在的水資源是極為緊缺的。自來水也是來之不易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水籠頭裡流出的清水。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為此,我國於2002年1月頒佈新水法,其第一章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把節約用水以法的形式給予規範。

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識不夠,沒有養成節約用水的觀念和習慣。節約用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應該從愛惜一點一滴水做起,牢固樹立“節約用水光榮,浪費用水可恥”的觀念,時時處處注意節約用水。

節水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一些節水的小竅門既節水又有特殊功效。洗衣時把水位定的低一些,互相增加摩擦,既省水又幹淨。用淘米水洗碗筷,既能省水又能去油。用養魚的水澆花,既省水又能促進植物生長。你可知道,打你隨手擰緊一個未關的水龍頭時,你就拯救了一片海洋;你可知道,當你將一盆水重複利用時,你就拯救了數不清的生命……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鳥語花香,花紅柳綠的世界裡,而世間的萬物都需要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倡議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共同節水,這個地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絕不能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自己的眼淚。

別讓綠色從眼前消失 篇6

國一作文 ,484字

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環保意識正逐步增強,但錢的誘惑也越來越大,貪婪的人類終於還是將目光投向了森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於是綠色成片成片的消失。留下的是黃色的沙地,和哭泣的樹墩。

我到過荒漠,那大片的黃沙深深刺痛著我的眼和心。偶爾有幾棵草也是毫無生機的土黃色,與沙地融為一體,羊和馬在沙地上行走,卻難以尋找到水與食物。

可是那個荒漠的入口處清晰地寫著克爾克騰大草原!

草原不應該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嗎?不應該是大片的綠色在眼前漫開嗎?不應該是風吹草地見牛羊嗎?眼前這片沙多於草的土地,真的是草原嗎?

再向裡走,答案便昭然若揭,十幾個馬場擠在不足足球場大的草地上,馬棚裡馬蹄一個挨著一個,草地早就被踏成沙地,駱駝在草地邊和羊掙著拔草根吃,一會功夫,一步長寬的草地就被拔的只剩下土,另一邊燒烤的,擺攤的儼然像是夏天城市裡的啤酒廣場,油煙薰的草葉萎黃打蔫。

這是人類的罪過,人類親手毀了綠色。

還有亞馬遜熱帶雨林面積的日益減,我國西北地區的綠色長廊的日益縮短,世界各地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人類。

別讓綠色在眼前消失,救救綠色,救救人類自己。

讓生氣成為一種膽略 篇7

高一作文 ,917字

岳飛怒髮衝冠,率軍抗金名垂青史,吳三桂一怒引清軍入關,留下千古罵名,都是生氣,結果卻有天壤之別,所以該生氣時要生氣,不該生氣時就別生氣。我們要像岳飛一樣讓生氣成為一種膽略。

讓生氣成為一種膽略,我們要在正確的時間生氣,該生氣時就生氣,體現自己的正直,不該生氣時就不生氣,體現自己的氣度,讓生氣成為一種膽略。

該生氣時要生氣,生氣表示我們對某一類事物非常不滿,生氣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可以容忍的,什麼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在什麼時候生氣就顯得尤為重要,該生氣時要生氣。那麼什麼時候該生氣?再一個人遇到違反原則的事的時候。比如,看到有人公然違反法律道德的時候,看到有人侵犯國家利益的時候。再這些時候生氣意味著我們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是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心的人。在該生氣的時候生氣,這股“氣”就可以震懾對方,生氣就相當於一種警告,可能使對方收手,從而維護自己的原則,所以,該生氣時一定要生氣,如果不生氣就是縱容在對方看來甚至是一種對他錯誤行為的默許,不生氣的後果很可能是對方更加囂張,自己的利益繼續被侵犯,這樣一種結果除了侵權的人誰也不願意看到,因此,該生氣是要生氣。

不該生氣時就別生氣,生氣可以震懾侵犯自己權益的人,也會傷到自己的親人朋友。這股氣就像是管道里的高壓蒸汽,生氣就像開啟管道閥門,這股力量強大的蒸汽也可能會衝倒身邊的人,燙傷他們。不該生氣時生氣就像開啟閥門放氣,削弱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該生氣時就不要生氣,韓信忍跨下之辱。不該生氣時沒有生氣,積蓄力量,然後成為一代名將。試想如果韓信那時生氣了,殺了那個小混混,他恐怕早就讓官府抓去了,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韓信的豐功偉績。不該生氣時不生氣,體現的是一種氣度,是一種成大事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總在大談生氣時生氣那就難免給別人留下脾氣太壞的印象,使他人對自己敬而遠之,這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不該生氣就不要生氣。著名檯球運動員路易斯就因為一種蒼蠅大為惱火,不僅輸了球還丟去了生命,路易斯在不該生氣時生氣,削弱自己的力量,最後自暴自棄,因此,不該生氣時千萬別生氣。

該生氣是要生氣,不該生氣時不要生氣,既體現自己的正直立場又體現自己的氣度。

讓生氣成為一種膽略。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篇8

國三作文 ,1356字

莊子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瞬而已。”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註定,可是生命的寬度與廣度我們卻可以決定。閱讀就是讓我們的生命更潤澤、更廣闊、更豐厚的最好方式。

書籍是歷史的鏡子,讀書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人類文明進行無障礙對話。今天可以同李白、曹操“對酒當歌”,明天則與高斯、阿基米德慨嘆“人生幾何”。西漢目錄學家劉向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而愛因斯坦則把“閱讀”當成了“悅讀”,他說:“我由於讀羅素的著作而度過了無數愉快的時刻。”

其實,閱讀隨處可見,它就如衣食住行一樣無時無刻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閱讀卻並不意味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通過閱讀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瞭解各種各樣的時事:比如,現如今中國與菲律賓“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再比如,朝鮮雖窮但“志存高遠”,硬要造火箭,不幸卻被聯合國無情壓制—這些都是通過閱讀才知道的。可以這麼說,沒有了閱讀,我們就像幼時的海倫凯勒一樣無助,跌入黑暗的深淵,失去了與外界溝通的介質。

不僅如此,閱讀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就是使我們的思想昇華,靈魂淨化。《詩經》和《聖經》,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民的詩句穿越三千年時光,響起在我們耳畔時,仍會讓我們心潮澎湃;“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上帝的教誨和聖母瑪利亞的喃喃細語縈繞在我們心頭,不絕如縷。《詩經》是中華民族三千年文化的精髓,《聖經》是基督教徒高貴的信仰。讀《詩經》,我們美好地想象世界;讀《聖經》,我們虔誠地嚮往天堂。美好、聖潔的文章,給了我們最雋永的樂趣和最恆久的動力。

事實上,閱讀還是一個能使我們明白人生道路的途徑。通過閱讀,我們經歷著作者所經歷的坎坷和挫折,又隨著作者的站起而堅強,在大起大落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堅強和堅毅。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一樣,他就如“天地之蜉蝣,滄海之一粟”一樣渺小,然而就是這渺小的人,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農村娃成長為一個有志氣、有理想、負責任的青年,就是他這種永不言棄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我,也感動了世界。

溫家寶總理說:“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有人說:“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而最可憐的人就是與書無緣的人。”其實,作為青少年來說,當前正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時候,通過閱讀美好、聖潔的文字,使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梁啟超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讀書,但讀書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莎士比亞也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從你我做起,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飄滿校園。

讓綠色蔓延 篇9

國三作文 ,1074字

曾經的草原,消逝在沙漠。風沙欲吞噬一切,越是尋覓,越是迷茫……

“天空乾燥的沒有一絲雲。草原的騰格里幾乎變成了沙地的騰格里。乾熱的天空之下,望不見茂密的青草,稀疏幹黃的沙草地之間是大片大片的板結沙地,像鋪滿了一張張巨大的粗砂紙……”這是《狼圖騰》中的一段話,主人公陳陣可能並沒想過,幾年前他生活過的那個風景如畫,空氣清新的草原,竟會變成這樣,綠色消逝不再來,只留下死一般的枯黃,畢利格老人的話,神一般的應驗了。

人類不是主宰,是人類的肆虐摧毀了一切。沙茨楞因想要一個收音機而說出雪湖位置,導致狼的過冬食物被搶走;包主任和村民搶狼崽,破壞了生態平衡;村民們又聯手開墾了草原最後一片淨土“天鵝湖”;東邊的外來戶設下陷阱用炸藥炸死了狼。最後,人類又開始了大規模的滅狼活動……

一切的一切,讓無數生命逝去,黃鼠和兔子大量吃草,草被大規模摧殘,人類認為他們終結了危險---狼,可同時他們也終結了生態平衡,終結了綠色,終結了地球。

還記得曾經的額倫草原嗎?讀到尾聲,我不由感嘆,曾經,“早春溫暖的地氣悠悠浮出草原表面,凝成煙雲般的霧氣,隨風輕輕飄動”;曾經,“有一群紅褐色的沙雞,從一叢叢白珊瑚似的沙柳棵子底下噗嚕嚕飛起,柳條振動,落下像蒲公英飛茸一樣輕柔的雪霜雪絨,露出草原沙柳深紅髮亮的本色,好似在晶瑩的白珊瑚叢中突然出現了幾株紅珊瑚”;曾經,“陳陣呼吸著寒冷新鮮,帶有草原早春氣味的空氣”;曾經,“牛羊還在慢慢反芻”……

此刻,以前的一切卻化作了浮雲,消失在不可挽回的記憶中。深思,是人類破壞了環境,是人類讓綠色不再蔓延!

額倫草原,擺脫不了沙化的命運,“陳陣離開電腦,獨自佇立窗前,愴然遙望北方。狼群已經成為歷史;草原已經成為回憶,遊牧文明徹底終結,就連蒙古草原狼在蒙古草原上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跡—那個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將被黃沙埋沒。”讀到這,心頭總有一種悲傷的情感。

尋覓綠色,我看到的卻是工業汙水從黑色的管道中源源不斷的排入河流,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田野上新建著一座座化工廠,樹上的鳥鳴似乎也不再清脆……

保護環境吧!這不是偉人才能做的,從身邊小事做起,隨手撿起一塊紙團,組織一個折花折枝的行為,不要用一次性筷子,不要用塑料袋,不要隨地吐痰,一個小小的習慣,可能會挽救整個生命的家園。

甘哈曼說過:“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做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的糟蹋而不加以珍惜。”所以,讓我們付諸行動,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保護環境吧。

霞光未盡,一陣風沙卷席而來,汙濁的空氣瀰漫在空中,我想真切的問你一句:朋友,攜手讓綠色蔓延,可好?

讓綠色在身邊飛翔 篇10

國二作文 ,990字

遙遠的天空有綠的顏色,所以白雲悠閒地飄浮。寬廣的大海有綠的顏色,所以魚兒歡快地悠遊。美麗的大地有綠的顏色,所以萬物繁衍生長。綠更是生命的顏色,呵護著我們的健康。

科技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在忍受著環境惡化帶來的痛苦。我們兒時的記憶中,都有一個美麗的畫面:清清的溪水,綠綠的草兒,歡快的鳥兒在林間的枝頭上歌唱。清脆的鳥鳴是兒時村莊最美妙的樂曲,伴隨著薄霧和晨露迎接嶄新的一天。如今溪水似乎忘記了曾經的回鄉路,我怎麼也找不到他柔美的身軀了,溪水叮咚聲居然只有在夢裡才能聽見。我摯愛的夜鶯、百靈也隨著日漸減少的樹林而消失著,想在清晨聽到它們美妙的歌聲已然成為一種奢望了。童年的記憶正在破碎著,熟悉的家園也在模糊著。多年後,不知道是否還能找尋到曾經充滿綠色的故鄉?

我不相信綠的世界在萎縮,於是一次次找尋著。

水孕育了生命,人類在綠的世界中誕生的,如今的水卻失去了生機。各大廠礦將汙水排進江河,黑黑的汙水帶著刺鼻的氣味,在原本清澈的江湖裡漫遊,像病變的毒素在每一個血管裡迅速蔓延。於是,水失去了生機,腥與臭的氣味瀰漫著,讓水邊嬉戲的孩子避之不及。臨水而生的植物也了無生機,春天不見開花,秋天不見結果。以無言的沉默抗議著人們趕走綠的行徑。

碧波盪漾,百草豐茂的景象只能在詩詞中品味了。但是我不甘心,又把腳步延伸到一座座大山。有山就有林,有林就有鳥,兒時的夥伴或許會隱居在山中正等我的造訪。可我錯了,每一座山都有人類開採的足跡。茂盛的樹林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樹樁控訴人類野蠻的砍伐。一輛輛碩大的運輸車,把構成山巍峨身軀的石塊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個石料廠,用龐大的機器碾壓。石頭不會流淚,否則定然會被粉身碎骨的疼痛淚流不止!這裡僅有的一點綠也被厚厚的灰塵覆蓋著,不是童年的記憶。

尋遍身邊的每一個地方,不見童年的記憶。綠的天空,綠的草木,綠的空氣都去了哪裡呢?校園的小徑上我苦苦思考著。突然我看見兩位小同學正在給校園的草坪旁豎牌子,走進看見牌子上寫著“綠色在身邊你我同呵護”。是呀,校園中不是充滿綠色嗎?一處處草坪同學們親自澆水,一棵棵樹同學們親自呵護,一堂堂課上老師傳輸我們環保的理念,讓我們善待自然,呵護自然,把綠留在身邊。

綠沒有消失,在校園裡飛翔。每一個學生就是一顆種子,在老師與社會的培育下定會生根發芽,把綠色的理念用行動傳遍祖國的每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