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常態相關作文20篇

生活的常態 篇1

高一作文 ,868字

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一航。

──題記

子貢曾經默立於塵世喧囂之外,道:“願有所願。”孔子說:“生無所願。”簡短的四個字,卻道出了生活的常態,人生而為一場戰鬥在遍體鱗傷中磨鍊自己,何來“有所願”之說?挫折乃生活的常態。

小時候摔倒自己爬起來,直面挫折是常態;失戀時放下過去開始新生活是常態;年老時享受著最後期限,了卻挫折是常態。將挫折常態化,有什麼能難得住自己呢?

挫折是生活的常態,把握機會創造奇蹟。羅曼羅蘭曾說過:“痛苦是一把犁,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犁破了你的夢想。”荒島求生的魯濱遜,在漂流荒島時也曾失望過,悲傷過,麻木過,但他知道人生本就是與痛苦抗爭,挫折才是常態,最終憑藉自己的雙手完成了原來未曾想過的事情。在時間將他遺忘的拐角,建立起屬於他的世外桃源。

挫折是生命的常態,在逆境中成長,翱翔於九天之上。後來曾狂熱的吼:“生命本來就是鮮血淋漓的戰鬥,不是你打敗了挫折,就是挫折絞碎了你。”傲立於蒼穹之冠的天空霸王──鷹,自幼便遭遇著難以言說的痛苦,在它剛能撲騰著翅膀勉強走路時,它們便被折斷翅膀推下懸崖,只有此時與天爭命的鷹,在奮力振翅中強化自己,才能翱翔於九天之上,撲向太陽。

人生之中當遭不幸,挫折是常態,順利才是意外。霍金,一個因肌肉萎縮全身只能動數根指頭的人,一個過早便被醫生宣告死亡的人,而他卻漠視生活給他的絞索,看清了身體給他的疼痛。他思索著時間的起源;他思索著宇宙的極致;他用僅能活動的手指敲出生命的樂章;他的眼看透了時光的洪流,追隨著自然的極致。人生本多挫折,又有何懼?

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說道:“我們揹負的越重,我們離大地就越近。”如同那玉,經歷了地火千年的考驗,又進了冰雪霜天,方能晶瑩如是,潔潔如鏡,而成為君子的象徵。

現在,讓我們正視生活的常態,勇敢地生活,跟隨著自己的心靈遠行,生如逆旅,哪怕前方荊棘遍佈,深淵迴響。

生活的常態 篇2

高二作文 ,811字

人生路漫漫,人們總在這條路上得到或者失去,也許得到的並非自己所想,失去的也並非自己所及,但這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

孩提時,我是一個極度依賴父母的人,與父母的距離不能超過十釐米。那時我認為父母就只屬於我自己,我想要的東西,想要做的事情,父母都得滿足我。但當我能夠自己摸索著走的時候,我才體會到了成長的不易與艱辛。一次次地跌倒與疼痛讓未經受過磨難的我想要放棄,我哭喊著叫嚷著尋求大人的懷抱,但那時父母選擇了放手,任我獨自在地上哭鬧,最後自己一點點爬起來繼續往前走。那時我從父母的做法中懂得了有人相伴是福運,自己起來才是生活的常態。

步入校園,我有了一個個同學,也交到了一個個的朋友。但朋友之間總存在著誤會與摩擦,我們往往會因為這些那些的小事情產生分歧甚至分道揚鑣,但自己仔細回味時才發覺如果自己退一步或許結局便不是這樣,可我總拉不下臉去緩解令人尷尬的關係,所以一直未找到一個和我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的知音。但在漸漸地成長曆程中我明白了有人相伴是我的福運,尋尋覓覓才是生活的常態。

漸漸地我長大了,到了能夠自我獨立的時候,我住進了寢室,剛開始我對離開父母表示出了無比地喜悅,因為這樣我就能擺脫了父母的“魔爪”,不用每天“魔音穿耳”,所以我對與同學們同住這件事情有著美好的嚮往。但漸漸地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彷彿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雖然我與同學們相處得很好,寢室中也總有笑聲,但大家都有各自的心思,那便是思家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媽媽的“魔音穿耳”有了一種深切地懷念之情,對爸爸的嚴厲甚至還有想念之意。往日讓我無比厭煩的細節此時都讓我無比回味,因為那些瑣事是父母對我濃濃的愛,是幸福的象徵。由此,我明白了曾經擁有是我的福運,終於告別才是生活的常態。

人生百態,並不是事事順心。我們只有擁有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生命中也不會有太多懊惱。

生命的常態 篇3

高一作文 ,1032字

人的生命的常態有三種:第一種,一生一帆風順;第二種,歷經坎坷阻撓;第三種,一點一滴地前進,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生在世,誰不想一帆風順?可命運好像總在跟人開玩笑,常讓人面臨種種坎坷和艱辛,使本應美好的前途變得可望而不可即。但是,生命中充滿坎坷讓人不斷激發意志、揮灑智慧去克服,又何嘗不是一種充實呢?如果一生走得太順暢,又難免會覺得缺少什麼東西。

近兩年,國內有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沒有雙臂,但能用雙腳彈奏出美妙的鋼琴曲;他從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總說自己要精彩地活著。他就是有著“斷臂王子”之稱的劉偉。2012年2月3日晚,《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隆重舉行,在主持人白巖鬆和敬一丹的介紹下,無臂小夥子劉偉走上頒獎臺,評委會對他的頒獎詞是:“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追溯到國外,貝多芬無疑也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貝多芬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然而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經過他一生的努力與命運作鬥爭,貝多芬最終成為影響至今的偉大的音樂家。

在美國,愛迪生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發明家了。愛迪生及公司員工一生共有約兩千項發明創造,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一般人想到愛迪生髮明的東西都會是燈泡。確實,這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可是誰又知道,在這項偉大的發明出世之前,發明者們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得到也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遭受挫折,經歷失敗,走向成功,都是生命的常態。經受這些,生命才會變得更堅貞不屈。就好比溫室裡的花朵和生長在外的野花,前者在人工的呵護下安然成長,後者卻要時常忍受風吹雨打、陽光曝晒,完全憑意志力在成長。雖然兩者都在成長,但是如果把前者拿到環境更加惡劣的戶外種植的話,誰的生命更頑強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不要太高看自己的生命,一帆風順也不代表自己的生命有多麼高貴。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有挫折與動力相伴,生命才會更充實,更有意義。

美,一種生活的姿態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0字

春日,眼前是一片美麗的景象。

河邊的柳樹已經泛出綠意,遠遠的望去。長長的枝條從高處垂下來,像是綠色的瀑布,飛流而下;一顆顆嫩嫩的綠綠的芽兒綴在枝條上,像是一隻只小小的紙鶴站立在枝頭,一陣春風拂過。這些紙鶴彷彿在扇動著翅膀,跳著歡快的舞蹈,可愛極了。

小草不知何時從土地裡冒了出來,綠油油鋪展開去,這裡一片,那裡一片,就像是一塊塊綠色的地毯。在陽光的照耀下,草地上亮閃閃的,又好似一塊塊碧綠的翡翠,輕輕的悠悠的,彷彿是在醞釀著一首春的詩。看著看著,我心中彷彿潺著一汪碧綠的湖水,讓人沉醉在其中,久久回味。

不遠處的迎春花一片燦爛,從上到下密密的,綻開在枝頭。像是滿天的繁星垂落下來一般。我快步走近,湊到他們的身邊,迎春花有著六片小小的黃色花瓣,完全舒展開了的花朵兒,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個甜甜的笑臉。看著看著,耳邊彷彿聽到一陣“咯咯咯”的笑聲,也許是迎春花仙子的笑聲吧,又或是春姑娘的笑聲?

這時候如果有人問我,生命是什麼?我一定會告訴他,生命是經歷了一冬後,柳樹新出的那隻只千紙鶴般的嫩芽;是綠的蔥鬱,像詩一樣的片片綠草;是從上而下,開得如此燦爛的迎春花的黃;更有那靜美地綻放在枝頭如雪的白玉蘭……

正是因為在這個季節中,在這種生命最初的狀態裡,他們每一個都綻放了自己的勃勃生機,讓我們看到了如此美的存在。這是它們的美,其實,我們不也正處在這個充滿朝氣的年齡季節嗎?我們不也正像是眼前的這棵柳,這片草,這樹花,正處大好青春的歲月嗎?那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在此時,努力綻放出自己的生命之美?

因為,美,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姿態!

面對生活的姿態 篇5

國三作文 ,688字

“不要放棄,希望永遠都在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此刻這個沒有四肢,卻滿面笑容的青年男子給我們,作出了響亮的答覆。

他叫尼克胡哲,天生殘疾無手無腳,只有一個被他自己稱作“小雞腿”的帶著兩個趾頭的小腳。面對這樣的人生,他完全有理由,自暴自棄,完全有藉口,萎靡不振,可是他沒有,此刻眾人面前的他,談笑風生,安然自若的,做著演講,從他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信和樂觀的光芒,他自豪的談起,現在能用“小雞腿”一分鐘打43個字母,他自信的表演起,用“小雞腿”接電話,她毫不忌諱的曾經被嘲笑的事實,還誇張一笑,他努力的支撐了躺下的身體來激勵聽眾……你可能會有所懷疑,他真的是那個天生殘疾的不幸兒嗎?因為從他身上根本看不到陰影。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用逆風前行的姿態成就了一段傳奇。

在普通人看來,天生殘疾,無手無腳的命運應該是致命的打擊吧,很難想象這樣的我們能夠做什麼?又能怎樣的面對人生,你克胡哲之所以讓我們感動震撼,是因為他向所有人證明,即使是再大的挫折,也依然有勇氣面對,依然能活得精彩,活得漂亮,相比於他,我們目的那點兒小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或許你正因為考試考差而鬱鬱寡歡,或許你正因為努力,不得回報而想放棄,但你想到過尼克跌倒100次卻仍努力站起來的身影嗎?只有堅持住現在的努力,才能贏得美好的明天啊!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總有一些,傷痛提醒我們,活著,所以即使臉上掛著淚花也要向著一切微笑,那麼忘掉一切,繼續出發,”在未來的道路上,我會追尋尼克的身影,在一切事情上都不輕言放棄,努力追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面對生活的姿態,就應該是這樣,心懷希望,永不放棄。

生活的姿態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69字

夕日欲頹,天色漸暗。淺藍的天空上蒙上一層灰紗,只留下無盡的濃厚惆悵。

像風雨前的死寂。

我一遍遍安撫著自己日漸消沉的心,不去理會外界的嘲笑,只平平淡淡地向前走。我等待著日落,等待著地平線變成深黑,我強裝著面上無波瀾,但心底深處早已掀起狂風暴雨。

我懨懨地緩緩走,卻看見了一群小朋友。

他們總是三五成群兩兩一組地鬧著,笑著,笑得像一抹明媚的光——除了遠離他們,孤單一人倚著牆讀書的她。她像一枚黯淡無光的黑珠子,跌落在流光溢彩的寶石中,卻並不急於藏匿自己的灰暗。

她握著一張紙,昂著腦袋,直著背脊,高聲朗誦,全然不在意自己的獨特,也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只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如玉蘭開放的姿態,亭亭玉立。她那帶著童音的,軟軟暖暖的,纏繞著詩意的聲音,久久地在我的心窩裡迴響。

我從心底裡深深地佩服: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活成自己,活成不在乎他人嘲笑的自己!

想起嘲笑,我又怯懦了。像有沉重的雨水打在我剛剛萌發的勇敢上,打得我潰不成軍。我到底該以怎樣的姿態來生活呢?

小姑娘忽然將白紙藏在身後,昂起頭,自在快活地背誦了起來,雙眸晶亮,閃爍著微光。她背得那樣認真,那樣投入,整個人安然得像一朵向陽而生的玉蘭,不經雕琢,洗盡鉛華。

她背得那樣忘我,似乎天地之間,唯此一人。

像有一把火,點燃了我心底深處沉睡已久的魂,像有一種迫切,向心髒衝撞,向四肢百骸蔓延。

她忽然迎上我的目光,一展笑顏,擊碎了我心底深處最後的怯懦。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眼眶酸酸的,像是苦苦等待著、忍耐著,終於等到了一個知己的理解的笑。那笑像一縷細小的陽光,終於穿破濃厚的烏雲,觸到了藏在堅冰裡的那個最真實的我,觸到了心底深處最柔軟的痛。

酸澀與欣喜像冬末春初的汩汩細流,漫過我心底每一寸的孤獨。它們溫暖著、融化著、安撫著我的心,一路歡唱,一路向陽。又像是什麼也沒有留下,僅僅是一場雨過天晴後的溼潤與涼爽,出土與生長。

望著留著整齊劉海,扎著馬尾的小姑娘,我看到了自己。從前那個愛昂著腦袋,愛舉手回答問題,嘴角閃著笑意,跳起來劉海一扇一扇的自己——那時的我也是個愛朗誦,愛讀書,愛參加活動的女孩兒呀!

那時的我,何曾知道深情並茂的朗誦會被認為裝腔作勢,好心幫助他人會被當做虛情假意,敢於說出自己的夢想又被說成剛愎自信……我漸漸地怕了,我開始顧忌他人的目光。而現在,更覺得似乎成了受他人思想掌控的木偶!我何曾將自己壓抑成這個樣子?我怎麼越活越倒退了呢?

我要做回勇敢的我,堅強是我的護甲,不畏是我的利劍,我要堅定地走回屬於我的戰場。像多年以前的那個我,在大雨滂沱的下午,高聲朗誦:“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才是,生活的姿態!

生活的姿態 篇7

高一作文 ,803字

“?月灣親情三部曲”也是人生成長的三部曲。當你長大離開故鄉時,當你結婚相愛時,當你生兒育女時……你懂得了什麼?

當我們在一天天長大,而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我們的腳步從蹣跚到快捷,父母的腳步從快捷到蹣跚。小時候父母是我們世界裡重要的一部分,長大後我們是父母世界裡的全部,我們都需要依靠和被依靠。

愛情簡直是我們生命裡最豔麗的一部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愛或許只要一年,相守卻需要一輩子。當然,生命總會出現差錯,面對另一方的即將離世,能夠不離不棄,患難與共,這是堅守。

愛情的結晶叫做孩子,她是我們生命的延續。為人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但也有因為外部原因,有時忽視了孩子。父母如今所做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但是也請別忘了時間催人老,不要錯過孩子一生中最純真、最燦爛的年華。陪伴是最珍貴的。

人的一生可以說太過樸實無華也可以說太過絢麗多彩。我們會得到很多東西,也要失去很多,誰也說不上是否自願。所以只能好好珍惜現在所用的。不要等父母離世才去想著盡孝,不要等到另一半離開才去懂得相守,不要等孩子長大才去思考悔恨……不要等,後悔簡直是這世上最痛苦的詞了。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人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在理性上多麼高貴,在才能上多麼無限!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人為什麼是萬物的靈長?我覺得感情是很重要的原因。感情,它包含了太多情緒,我們的生命由此展開。一個人感情的缺失,也代表著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多花點時間關心身邊的人,他們是你感情的一部分,同樣,你也是他們感情的一部分。由心發出,懂得付出,珍惜擁有。

我們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的一言一行對整個社會無不產生著重大影響。人生百態,太過繚亂,堅守自己的內心,傳遞溫情,感染社會。

生活的態度 篇8

週記 ,549字

每個人選擇的生活都不一樣,有人喜歡美國式的快節奏生活,有人喜歡德國嚴謹認真的生活方式,也有人崇拜法國羅曼蒂克的浪漫情懷,也有人喜歡英國彬彬有禮的紳士風度。我們每個人興趣愛好不同,所選擇的生活也大不相同。

有這麼一句話: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這種自欺欺人只會毀了自己,我比較喜歡那種忙閒兼備的生活,比如說,在工作時,我喜歡把全部精力投放進去,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在生活中,我喜歡緩慢的節奏,睡覺睡到自然醒,吃個早飯,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看一本自己喜歡的的書,午飯後,在昏黃的燈下小憩一會,再喝個下午茶或咖啡。將是多麼完美的生活方式。

在學校的時候,有些同學終日在宿舍扣手機,看視訊,我真的非常不理解這種生活。從中收到了什麼?眼睛近視,身體肥胖,沒有知識等等。全是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端正的三觀,積極的心態。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日趨完美。

我想把我的生活過成詩一般,並且我認為只要是心中有著積極的心態,加上較強的自制力,想要的生活就在眼前。告別懶惰,擁抱生活。夢想也許很難實現,但是,只要堅持、努力、再加上百分百的實力和一點點運氣,它就會變得觸手可及。有些事情,認真過才不會後悔不是嗎?而人,只要有一丟丟想放棄的念頭就一定會放棄的,所以,不管多難,請一定要堅持下去!

對於零散的生活的態度 篇9

對於零散的生活的態度 ,913字

生活中,我們往往擁有的不是完整的時間,閱讀,社交……但,這些不完整的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不可忽略。

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往往你在專心致志的做某件事時,會冒出另一件需要你現在就去做的事。此時,我們的心態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當我遇上諸如此類的事情時,我會告訴我自己“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適應自己不能適應。”於是本是煩躁的心情會逐漸恢復寧靜。因為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在當今,這樣的事一定會發生,比如“在工作中領導突然需要讓你放下手頭上的事,學習時,被老師叫去辦公室”。因此不應該去抱怨,否則心態發生改變,隨之而來的是從心裡抗拒這件事,從而誘使自己的辦事效率大打折扣。不如去適應它。不妨讓大腦休息片刻,換個“頻道”,將另一件事當作自己短暫的放鬆,這樣豈不是回過頭來幹原先的事又是精神滿滿。

當遇上碎片化的閱讀時,也不必煩惱。不必心想著“又沒看完,真是懊惱”。若是我,我會認為沒什麼不妥。不如分多次閱讀,這樣還能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時會去思考上次閱讀的大致內容。並且還能獲得新知識,何樂而不為?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每次碎片化的閱讀時,想想上次的內容,豈不回味無窮。更何況沒必要追求完整的閱讀,使自己的好奇心一下子得到滿足。是每次碎片化的閱讀都保持著充分的好奇心,效率豈不是更佳?

對於這些碎片化的事,最主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態正,則效率高。心態崩,則效率低下。

當你與他人交流或合作時,受到外界干擾,甚至導致這次社交中斷,那麼你的心態會直接影響到行為從而讓對方瞭解到你的品行,並留下深刻印象。此時,你要做的是調整心態,將自己的心態放正,使自己處於冷靜中。當社交中斷時,保持微笑地向對方致歉使對方心裡認為自己在與一個有禮貌教養的人交流。這樣也能讓對方留下好印象,以便於下次的交談。

因此,碎片化的生活確實帶來諸多的不便與煩惱,但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些事時,其實也未必有我們想的那麼糟。取決於我們對零散生活的態度。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體會碎片化生活的意義。

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去適應。把零散的生活作為常態,適應之後,他們與做完一件件完整的事的效果完全一致。

零散的生活雖然很累。但很充實。

碎片化——一種生活的方式與態度 篇10

碎片化——一種生活的 ,1169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於時間的觀念逐漸發生變化,而時間也作為一項財富被人們最大限度的使用,碎片化的生活也應運而生。

或許你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車上利用手機進行閱讀,或是在排隊時通過網路查詢資訊,甚至是在街道上行走時埋頭聊天……這些場景我們都很熟悉,或周邊人如此,或你也如此,而這也正是碎片化的生活的表現,也是目前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在目前看來,這樣的行為再平常不過,但這在十年前甚至五、六年前都是不常見的,為什麼?依我看來,一方面是人們對於時間越發重視,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與科技在發展。

在工業革命之前,大多數人過著田園詩般的鄉村生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儘管勞累但每天都過得很滿足,對於他們來說,生活或許就是能在閒暇時對著天空發發呆,在河邊釣釣魚,和親朋好友聊聊天,沒有人刻意去追求更高的畝產量,只要能養活自己,這樣似乎就夠了,因此他們不需要去想和做太多,盡情揮霍閒暇時光就好。而工業革命之後,城市也隨之發展起來,更多的人開始在打工的路上“越走越遠”,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時改變,他們總有幹不完的活,但也有些空閒時間,對此他們以社交活動的形式度過,而其中很多也是為了工作,他們逐漸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到了資訊時代,移動裝置與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我們有機會在零碎的等待時間去做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事,這似乎是的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碎片化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社交,甚至碎片化的休息,一個一個的碎片填補了我們的殘缺的同時,也將我們的人生“粉碎”了。

碎片化,倒不如說是做事只做一半,這種快餐式的文化使得我們有時候瞭解的資訊和一些行為都變得錯誤。例如一些標題黨,做著博取眼球的新聞,而內容卻是與實際不符,但有時我們為了獲取更多資訊反而獲知了錯誤資訊,這樣看來是很荒謬的。

碎片化,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但我們不能說是因為時代發展,從而產生了碎片化這一令人矛盾的生活方式,兩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若要問導致碎片化的緣由是什麼,我認為是人們在社會中的空虛感所導致的,為了彌補空缺,我們刻意去做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事去填補。這種空缺並非時間上利用的不足,而是心靈上的缺憾。很多時候為了生計,我們所從事的並非我們所願意的,而工作的壓力又使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很無奈,但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我們又似乎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我們所擁有的只是碎片化的時間。相較於那些忙碌卻也充實的農民,我們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但我們擁有的碎片化的時間,對於那些不完整的人生來說,碎片或許就夠了,儘管這些碎片可能不太合適,甚至扎痛我們,但這也總比一片空洞來得好。

碎片化的生活或許不是完美,但對於不完美的人生來說,碎片,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