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漢字之美相關作文20篇

探尋漢字之美 篇1

國二作文 ,597字

小時候,媽媽讓我每天練字,一個大方格子中,一筆一畫地將部首寫好。

我十分苦惱。有時候字的筆畫少,字得寫大點;有時候,字的筆畫多,格子都塞不下。寫得時候還要注意有沒有少寫筆畫。像”漩”“薛”“弒”等字就常常和我作對,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劃。

我常常疑惑:這麼難寫的漢字,為什麼能從上古時代留傳下來而沒被其它字型取代呢?

國慶節那天爸爸帶我去書法館參觀。一路上,他給我講了許多關於漢字的小故事。聽著聽著,我不禁對這次參觀有一絲嚮往。

走進館內,我開始領悟到漢字的美麗。那滿牆的書法字或大或小,或俊秀,或奔放,或鋒芒,或圓潤。雖沒人現場研墨寫字,卻讓我感覺到陣陣筆墨之香。你看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讓我感受到行書的瀟灑與蒼勁;懷素的《自敘貼》讓人看到狂草的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又體現了正楷的工整端莊,雄渾敦厚。看來漢字能流傳下來還是有它的原因的,漢字之美,在於它的風格迥異,姿態萬千吧。

回到家後,我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翻開字典,我又有一次新的認識。你瞧“旦”字由“日”和“一”組成,意思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逛”的讀音類似於它的組成“狂”的讀音。哦,漢字能留傳下來也在於它容易理解,生動形象吧。

不過,現在許多國人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卻不能寫好漢字。可惜,可惜!漢字是中國的靈魂,是世界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寶藏。身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學好漢字。

漢字,我愛你!

探尋中國漢字之美 篇2

國一作文 ,1099字

回首千古華夏,漢字走過甲骨成泥,鐘鼎斑駁,竹簡絹帛的古老歲月,歷經秦朝的篆書,漢朝前期的隸書,直到漢朝末期才形成了筆畫平直,形體端正的方塊形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是由偏旁和筆畫來組成,各種筆畫在一個平面裡多向展開,構造複雜多變。中國漢字之美,美在形態,美在音韻,美在靈性。

中國漢字具有形態之美。原始的中國漢字是一種表意的象形文字,字形跟字義、字音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它是形、音、義的結合體。老祖宗造字,不僅融會了字的靈動美觀,更糅合進了人的喜怒哀樂。一個字如果說是一幅圖畫,那麼一個詞、一個句子乃至整篇文章便是視感極強的世界了。如“月”的形狀像月牙,“山”似隆起的連綿山峰,“果”讓人想到樹上碩果累累等等。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六種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遊子漂泊他鄉的“離人秋思圖”來。中國漢字這一種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因此,中國漢字具有形態之美。

中國漢字具有音韻之美。一般來說,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有的漢字一個音節有好多個漢字來記錄,如“xī”音節就有“西、吸、溪……”;有的漢字還表示幾個音節,如“和”可表示為“hé、hè、huó、huò、hú”五個音節;還有些字可以通過聲旁確定音類或大致的讀音,如“張、倀、萇、悵”等,“長”就是這組字的聲旁。字有平聲、仄聲,平聲、仄聲又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過去還有入聲。聲音有高有低、長短起伏,讀起來讓人慷慨激昂,讓人熱情奔放,讓人心娛神悅。優美的漢字讓你聆聽高山流水的琴絃,讓你聆聽蘇東坡月下把酒、仰望蒼天的聲聲發問。在人生受挫之時,讀幾首詩,背幾句詞,你會感到心曠神怡、豁然開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唱出了我們希望與信心的高昂強音,“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的平仄格式構成語調的高低起伏。思鄉情感無處訴說,吟讀時語調應呈現出來自心靈的跌宕,兩個“頭”字發音時應夾雜著嘆息聲,讓人感到悲情的詩意美。因此,中國漢字具有音韻之美。

中國漢字具有靈性之美。漢字雖然是由橫豎點撇捺組合而成的字形,但它們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個字都有著不同的風韻。如“哭”字一看就像是流淚,“笑”字一看就像是竹子笑彎腰的形態,“重”字一望就有沉墜感等。漢字的變化無窮無盡,本身就具有靈性之美,足使我們為之動情。漢字自身就有一個想像的天地,任我們飛翔和馳騁在知識的海洋裡,享受無窮的樂趣。因此,中國漢字具有靈性之美。

中國漢字承載著華夏子孫的生活情感和美好理想,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漢字的形態之美、音韻之美及靈性之美。

尋找漢字之美 篇3

國二作文 ,884字

端坐在桌前,面前攤開的《重點中學》,頁碼輕輕地落在——漢字改錯訓練。

我奮筆疾書著:做這個就得憑第一感覺,不然就想不出來了!“佈署”改成部署……錯字漫山遍野,讓人迷了眼、亂了懷。

我看著這個詞:“苦色”,突然覺得沒有什麼問題,頓筆仔細斟酌。一日,在理髮店裡,看見過一個女孩,脣抿著,臉上平平淡淡得沒有表情,眼神也作出冷漠的樣。但其實她把肌肉繃得很緊,嘴角下垂,眨眼頻率也高於旁人,眼裡像是噙了什麼東西。呆呆的坐在鏡子前,她媽媽還在一旁訓斥著她:“別那副我欠你錢的樣子。”我一直覺得這就是“苦色”,它當然可以在漢字中存在。

“洗煉……”我念道,然後迅速出手把它改成“洗練”。不為什麼,因為腦海裡出現的就是一條洶湧的河掀起團團白練,浪踉蹌,船蹀?。也許沒有那麼凶猛,但終究乾淨、簡練。但不放心我望文是否就生義,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望文生義是漢字獨特的優勢,我猜得不錯,因為例句就是“魯迅先生文風很洗練。”這個詞配他是多少合適。狂熱與極寒交激,粹出一顆赤紅滾燙的心!

改錯兩小時,我的思想隨著這小小一面的漢字起起伏伏:看到“纖手破新橙”,彷彿嗅到了滿室綻開的橙子清香;“緋紅”是雲邊飛著的一團煙;“浣紗女”嫋嫋地蹲在河邊,翻弄著手中的輕羅;“輕歌曼舞”其實是多麼美妙的一幅畫;而“天簌之聲”又是多麼動聽的一首歌。

我揉揉眼,關上教材翻開作文,發現題目是《尋找漢字之美》,不禁撫掌大笑,翻身找筆便要把我的想象記錄下來。

你知道嗎?漢字獨特的地方在於,它不像英文字母呆板枯燥。它像其形,表其聲,會其意。最是你太蹁躚,落筆成畫一字一流連。看到一個漢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浮想與理解,這更是其大美之處。(墨香悠悠)

漢字之美 篇4

高一作文 ,806字

漢字,作為中國人從古至今使用的文字。它除了擁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自身獨特的魅力,這魅力足以讓每一個接近她的人心曠神怡,渾然忘我。

漢字之美,美在她那變幻莫測,極富音樂性的發音。“一聲平,二聲提,三聲轉彎,四聲降。”它的每一種發音都包涵了隱藏在漢字之內的美妙。人們所朗誦的詩歌短文在那靈活而又小巧的四種聲調的譜寫下,成了一篇篇動人的旋律。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些看似簡單的發音方式,卻串聯成了一首首關於漢字的讚歌。

漢字之美,美在她那時而飄逸俊朗,時而粗獷豪放,時而又華美靈巧的形。你若小看了漢字中的“橫豎撇捺點勾提”,那你就是大錯特錯。這些筆畫看似如此普通又如此平凡,但正是因為這些筆畫才勾勒出了漢字。那一撇是如此輕巧,而那一捺又是那麼的蒼勁有力。正是在這些縱橫的筆畫中,才有了漢字形態的美麗。正是因為漢字的或扁或圓,亦莊亦諧,動靜相宜,才有了漢字多彩的美麗。

漢字的美,美在它那多種多樣,與形相互聯絡的義。看著“翟”字,你可曾想到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鳥;看著“笑”字,你可曾在眼前浮現出一個臉上滿是喜悅的小寶寶;看著“巍峨”,你可曾感覺到一座高大險峻的山峰頓顯眼前。是啊!這便是漢字義的魅力。它的義與形相互結合,使你不僅為它的一筆一畫感嘆,還會為它那多彩的解釋與聯想而發自肺腑地欣賞和讚佩。

是啊,漢字的義具有自身特殊的魅力,這種多變的美,是其他的文字難以與之相比較的。中國人表示“我十分愛你”這個意思可以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可以說出多種情感不同的語句。而英語中,只能用一個“Iloveyouverymuch”來表示。相比之下,你是否覺得漢字的義是那麼靈活呢?

文字之美,還美在她只對真正愛她、懂她的人撩開自己神祕的面紗。

讀到一首琅琅上口的古詩,當你被一篇美文深深陶醉。你心中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

只有被漢字的美所吸引,我們才會“沉醉不知歸路”,才會“為伊消得人憔悴”!

夜深人寂,挑燈夜讀。會心之處,不覺莞爾。

漢字之美 篇5

國二作文 ,628字

漢字,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力量,橫平豎直,端莊大方,更有一種文字的生命之美。

古代的文人書寫底蘊頗為深厚,提筆落筆,墨色便在紙上浮現。一筆墨,分隔了墨白,分隔了陰陽,分隔了虛實。筆法的時而輕墨,時而疾徐,漢字的深厚剛勁表達得漂流盡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一個個漢字是豐富的書法瑰寶。它們是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結晶,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疑聚力量。

行雲流水,落筆如雲煙,寫下每一個筆畫都是拉長曆史鏡頭的過程。古人寫書法是從臨摹法楷體開始的,數千張紙的練習追求書法之道。古人曰:“正者,沖和之謂也。”練字以“中和之道”為內涵,做到身正、筆正、紙正。以正的立意書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內心對書法的尊崇表現漢字之美。大多數書法家都有自己獨具一格的字型,或許飄逸,或許柔美,當每個人的內心沉澱下來去傾訴時,語言學會有自己不同尋常的生命特質,字型也便不同了。字型形狀有別,靈魂始終是一致的,漢字帶給人的洗滌與淨化是不會改變的。

真正用心靈觸控一支毛筆,體會墨汁落於紙上,輕輕渲染開來的韻味。臨摹一篇美文,感知那春風拂過柳葉的雅緻,亦或是臨摹一篇經典,感知古風古韻,如同欣賞那紅牆黃瓦間,一位手撐油紙傘的女子。寫下端端正正的一筆一劃,細細體味書法之美,漢字之美。當筆尖輕輕落於紙上,悠悠墨韻染,當每一撇一捺劃過,都是在訴說。你聽到了嗎?那是在與紙墨的細語,它柔情又細小的聲響,在筆尖,在紙上,在墨裡。

漢字之美,是無法言說的,滿心的欣然和崇高的敬意,只能化作空中的墨香迴盪去表達。

漢字之美 篇6

國二作文 ,978字

漢字之美,美就美在它只對真正愛它、懂它的人掀開自己神祕的面紗,美在外形華美與忠貞氣節的凝造。

神祕的面紗在於其歷史奧妙,是誰創造了漢字?又是怎樣的機遇創造了漢字?外形華美是《大學》中講的“外王”,它重點在於文字筆畫的柔美,每一筆的連暢與精神世界用文字表現出了自然。而忠貞氣節就是《大學》的內聖,每個字都是一首詩,譬如“木”字,其豎表堅守,其橫意發展,而撇捺兩筆則是向外拓展,這不正是讀書人對讀書的態度嗎?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美的。目光縱向追溯至千百年前,文字產生了,而它是以甲骨文的形式,這是一種刻於甲骨與銅器的文字,這是一種簡單的圖畫文字,在當時這種文字與陶器的花紋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漢字之美就體現出來了。後來,幾百年以後,金文誕生。商代金文多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會意字,它們像一幅幅圖畫,有的渾厚奔放,有的呈團塊狀。在近些,篆書向我們緩緩而來,它將金文簡化,又不失圖畫風格—圓潤是它的特點。後來,隸、楷、行、草成為時代趨勢,其間架嚴謹,方正平直,渾厚剛勁,豪邁奔放。

漢字的外形是美的。說起來,不得不提書法。拾一杆毛筆握於手中,沾於墨硯,使書墨香氣暈染開來。一手扶宣紙,另一手持筆蒼勁立於紙間,濃墨重彩也典雅風範。書法是藝中之藝,之所以有此稱號,是因為書法是字型的標本,也是人格的楷模。宋朝科舉時期,蘇軾以其驚人思想奪得榜眼,可那時蘇軾的字只算得上規範,並不能拔得頭籌。是什麼使蘇軾的字成為灑脫不羈的代表?我想,是蘇軾人格上的修養,煉定平凡內心,甘於做“閒人”,不爭名利,因此才能寫出一幅又一幅完美的書法之作。

漢字的精神也是美的。漢字向來就有盡善盡美的稱號,所謂“善”,是人心之善,“美”,是自然之美。因此,書法的第一筆往往能決定整個藝術境界,黑或白,虛或實……下筆時,萬物皆圍你旋轉,時間就是永恆。這種忘我的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虛則歧,滿則溢,興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它超越了政治上的束縛,擺脫了權力上的枷鎖,昇華為精神上永不衰敗的財富。

漢字之美,美在我們義無反顧的與世界撞擊而守住文化,美在擁有真正的中國魂。也許,眾多人提筆忘字,縱使漢字經歷過這樣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依舊散發著動人光芒的美。

想想伏爾泰的話:耕種自己的園地,不要急於膨脹自己,當我們用真正中國心堅守起這個大國,我們才有勇氣不忘初心,慎終如始。

漢字之美歷久彌新 篇7

國二作文 ,659字

漢字如月,有皎潔似銀,也有朦朧如紗;漢字如畫,有濃墨潑灑,也有淡筆輕描;漢字如歌,有輕吟淺唱,也有黃鐘大呂。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更是中國的象徵與驕傲。寫好漢字,領略漢字之美,這是一種情懷。

看盡塵世繁華,不忘漢字之本。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用鍵盤代替了寫字,在敲擊鍵盤的聲音中我們逐漸丟失了書寫漢字的優良傳統,以至於大多數人都是提筆忘字,明明會寫這個字,拿起筆的瞬間卻不會寫了,這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現象。不要讓漢字漸漸被遺忘,不要讓漢字一次次的被消磨,不要讓漢字與古人一起隨風飄逝。

樂享山間明月,銘記漢字之美。“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漢字如月之光;“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漢字似風之曲;“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漢字是夜之裳。正如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了詩人不僅想要登上山的頂峰,更想登上人生的巔峰。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詩人寧願一死也不願出賣國家的愛國情懷和高尚品格。漢字完美的呈現了古詩詞形式的優美與內含的深邃。

閒捧詩書與墨歡,傳承漢字之韻。現在,越來越多的文化節目出現在銀幕上,如《中國詩詞大會》,各方選手在美輪美奐的唐詩宋詞中徜徉留戀;又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全國各地的中學生書寫著他們對於漢字的熱愛與傳承;還有《漢語橋》,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外國人,全世界都在關注,學習著漢字。古不有漢字,萬古如長夜。漢字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更是世界文明的基石。傳承漢字之韻,凝聚世界之情。

漢字散發著一種書香,熱愛它,傳承他,在歲月靜好中享受它的不盡芳香。

探尋漢字世界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0字

今天我躺在草地上,陽光溫暖地照射著我,一切都那麼靜謐,天空中飄動的白雲帶我走進了漢字的世界。

我的目光追隨著飛行的小鳥,看著那隻張開雙翅的鳥兒,因為它會帶我穿越到古時候,我看見倉頡正拿著樹枝在沙地畫著。一隻黑色鳥兒飛過去,倉頡趕緊指著鳥兒,然後一筆一劃畫出了一個符號,以後人們就用這個符號代表鳥。緊接著,鳥兒帶我走進森林,樹木越來越茂盛,鳥兒飛向天空,大聲鳴叫,彷彿告訴我:“小朋友,我相信你一定能在這個世界尋找到你想知道的文字祕密。”樹枝似乎在給我指路,千千萬萬片樹葉在搖擺,“沙沙”地給我講述“森林”的演變過程:三個“木”字組成“森”,兩個木字就組成“林”,更多的“木”在一起就是“森林”。

樹林外是一個望不到邊際的水塘,那我該如何如何過河呢?突然,一棵樹向我走來,一轉眼,它搭在河的兩頭,成了一座“獨木橋”哦,古代的橋是用木頭做的,所以有個木字旁。看到這座獨木橋,我心想:走過去是不是有些困難。但我還是嘗試著走上那根獨木橋,最終順利地走過了獨木橋。河對岸又有什麼在等著我呢?天空色漸暗,天空成了一片“星海”,藍藍的星海上點綴著一個彎彎的月亮。“星”上的“日”指太陽,以太陽為代表的發光天體,“生”指天地之間的萬物重生。“日”與“生”聯合起來表示“萬物生長所仰賴的光亮”。“月”一般指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亦稱月亮或太陽。多麼不可思議的是文字創造呀!我選擇在外面搭一個帳篷,望著星海入睡。看著滿天的星星,我回想起鳥兒告訴我的話,我問了問自己,我為什麼想知道文字的祕密呢?我的心裡有一個非常誠實的聲音告訴了我:“因為漢字世界實在妙不可言!”

漢字之美 篇9

國一作文 ,1023字

中華文化的歷史發展趨勢中,最細小且精煉的零件便是漢字。它形美、聲美、意美,其中蘊含著華夏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因此,它美!

形之美

在最早的殷商時期,出現了用龜甲來記錄事件的文體,稱之為甲骨文。它瘦弱纖細,是中華文體發展的源頭,它是中華民族充滿智慧的象徵。隨後,又出現了金文,它是文字發展的歷程,瞧,那一個個渾圓質樸的金文啊,就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吹奏者中華文明前進的樂聲!到了秦朝,一個個遒勁凝重的大篆,一個個曲折婉轉的小篆又流傳於世,它們好似一個個充滿靈性的小精靈在舞動著,歌頌者中國大一統的豪邁!之後又發明了隸書,據古人記載,它的字型稍扁,有些潦草,但是今人沒有一個人能有幸一睹芳容,它神祕而又瑰麗地躲藏在中華歷史詞典中的一隅,吸引著眾多文人雅士去發現它、探索它、繼而沉浸於它的魅力之中。

魏晉時期,又陸續出現了楷書、行書和草書,它們也為中華歷史詞典增色不少。一個個端正挺拔的楷體書字傲然挺立,它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大的驕傲。看,它橫平豎直,鉤豎突兀,顯得堅強不屈,正是華夏兒女堅貞的氣節和不屈的品格的真實寫照!

聲之美

中華歷史上的漢字向來講究音韻,一個個漢字組成一個個華麗的詞語、成語和句子,它們的巧妙組合蘊含著最美的音韻。它動人,它醉人!聽,那一句句對聯悄入耳畔,它們仄起平收,字詞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陶醉。“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兩岸硝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多美的聲韻啊,車萬育巧妙地將古人對對聯的規律與自身的情感結合了起來,為中華歷史詞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們是繼中華歷史的字型後的綻放的第二朵芬芳的鮮花,也為後來慢慢登場的詩詞埋下了伏筆……

意之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覺得最美最精深的地方就在於詩詞文化。它語言凝練,意蘊深刻、畫面優美,使中華歷史詞典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他們都為文學而生。他們用一個個漢字串聯成的詩詞,多姿多彩、膾炙人口、啟人心智、陶冶情操。《登飛來峰》告訴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學習;《遊山西村》教會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樂觀向上,相信“柳暗花明”的出現。李白教會我們用自信去體驗浪漫;辛棄疾教會我們偉大而忠貞的愛國精神;李清照教會我們用心與情去品嚐……因此,它的意韻最美。

漢字啊,你是中華歷史詞典的奠基者,任何出彩的角色都源於你。因此,你最美!你哺育著滋潤著華夏兒女的精神文化,我們永遠在你的身邊徜徉!

漢字之美 篇10

國三作文 ,628字

漢字流傳千百年,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漢字中的橫豎撇捺,都工工整整地跳入了田字格中。

我愛漢字,愛它的一切。她帶給了我光明與美妙,她讓我們懂得了交流,讓我們學會了文明。漢字之美,在於形,音、意。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由瘦弱纖細的甲骨文到渾圓質樸的銘文,再到遒勁凝重的大篆,然後到曲折婉轉的小篆,最後到橫平豎直的楷書。每一筆都如詩如畫,篆寫著百年的變故;每一畫都如風如雨,續寫著千年的輝煌。漢字的形,有如蒼山的雄偉,有如流水的婉轉,有如小草的精緻,每一筆精心佈局,筆鋒尖銳,如中國人一樣,方方正正,挺立不屈。

漢字的音,韻律和諧,美妙動聽,有如軍歌的堅定,有如宋曲的宛轉,有如山歌的淳樸。每一音細細定製,抑揚頓挫,有如中國巨人發出的聲音一樣,雄渾有力,又如琴瑟和鳴一樣宛轉悠揚。

漢字的意,有如詩歌的悠長,又如話語的乾脆。每一意細細琢磨,意義精確,內涵豐富。有的表達遊子對家鄉熾熱的想念之情;有的表達兒女對父母舐犢之情的感慨;有的表達人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攜一朵落紅,便可用這美妙的漢字寫出千古佳句;經一場風雨,便可用這美妙的漢字寫出千古名傳。漢字就是這麼神奇啊,通過千變萬化的組合,便可組成美文。

漢字像一個個精靈,帶給了我們生機與活力;漢字像一滴滴雨露,帶給了我們心靈的潤澤;漢字像一朵朵小花,帶給我們美好與嚮往。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我願帶上一縷芬芳,體會一縷清香;我願拿起一支筆,體會漢字之美,傳承中華精粹!

漢字之美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8字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令人震撼的“我的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我從歷史書上了解了古時的四大發明、精美的瓷器、絲綢等,讓我感受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本次晚會的舞臺設計別具一格,被佈置成一個開啟的“書卷”造型,兩側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32套課桌椅,簡直就是教室的模樣。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漢字,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字,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它潤物無聲地感染了許許多多的外國朋友,他們一起探索漢字的奧祕,從一個個字變成了一個個詞,再從一個個詞中變成了一句句話,讓我們富有魅力的文字在語言中跳動。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學好漢字,讓我們中國文化漂洋過海。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

中國文化中的方塊字,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工具,還塑造了我們的心性。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中華漢字,在歷史的流變中不斷髮展革新,它凝結著先人智慧的結晶,透過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在筆畫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它傳達給我們的中國精神和做人風骨。以後我要寫好每一箇中國漢字,做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繼承人!

中國漢字之美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6字

“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的歷史十分悠久,一個漢字就是一幅圖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漢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語言符號。

漢字是最神奇的,添一橫或一豎就會變幻無窮。例如“日”添一橫變成“目”,添一豎變成“田”……漢字除了神奇,還有許多含義哩!

“家”,我們都認識的字,可你想過“家”字的含義嗎?“家”字分成“宀”和“豕”,在以前,“宀”指房屋,“豕”指豬,表示房屋上面住人,下面住豬,有人有物質保障,這樣才真正稱得上是“家”。

“敏”字拆開來是“每”和“文”,含義就是:“每”天讀幾篇“文”章,多增長些知識,人才會越發聰明、敏捷。

“信”字,可拆分為“人”和“言”,不言而喻,就是說指一個人說話要一諾千金,“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人言立信,做人一定要有信用。

“聰”,分為“耳”、“?R”、“口”、“心”四部分,指的是上課時用耳朵專心聽;用眼睛仔細觀察;用嘴巴大膽地說;用心專注地記。只要做到這幾點,就能成為一個聰明人。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個漢字,正確書寫,合理地運用漢字,讓漢字發揮自己最大的魅力。

感受漢字之美 篇13

國三作文 ,906字

任流光飛度,紅櫻綠蕉,你就這樣同我生長,在歲月中感受你的美妙,這樣的人生有多好?

漢字之美·美於形義

猶記在燈光下,母親手握識字卡,陪我一字一念。“冊”清脆的童聲裡,彷彿看到兩本書卷,乖巧捲起。“苗”眼前是一片稻田吧,長著纖纖的細草。其時,我不懂你,卻已然能從你的樣貌裡窺見你的奇妙,從你的造型裡窺見你的含義。

漢字之美·美於合轍

慢慢的,我充實著你,識得的漢字越多,我便越渴望去讀,去念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到“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念著,念著,我不懂得其中的含義,可在念中,你的音韻給我帶來無窮的快樂。每個字都如一個小音符,跳躍著,旋轉著,可以譜出曲來。它們是配合的,是相諧的,是有韻律的。其時,我仍不懂你,卻已然能從你的發音裡窺見你的奇妙,從你的韻律裡窺見你的美麗。

漢字之美·美於意境

我仍不滿足,於形音之後,我想知道含義。於是,我翻開書,從魏晉名士“撫劍登輕舟”讀起,朦朧裡,輕舟湖上,月色輕攏。到唐朝,“大珠小珠落玉盤”短短七字,我未聽琵琶之聲,可在詩中已聞它的清脆。至宋朝“十年生死兩茫茫”,王弗之死,已隔千年,卻令人泫然欲泣。到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字,兩物放在一起,不作任何解釋,便已覺時光無情太匆匆。至清,“季子平安否”,“冰與雪,周旋久”,平淡如白水卻可動人,貞觀兆騫的友情通過漢字,不僅打動了納蘭也打動了百年後的讀者。近現代,亦是如此,“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是漢字將雨巷形容得悽婉迷茫。脈脈相承五千年,你竟從未斷絕,且不論何時,仍切實可感。讀你,我已心醉,只為你獨具的一份意境。我以為,我仍不懂你,因為我所知僅是冰山一角,我希望,終有一日,我能看到你的全部,且將一生流連其中。

流連其中,便永遠不走,你的美,要有一生感受。

書寫漢字之美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6字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俗話說:“字如其人”,小朋友們寫出來的漢字就像是一張自己的名片!把漢字寫得工整規範、乾淨整潔,是我們小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今天,小記者們就來到臨汾市群藝館跟著左曉明老師學習書法。

左老師戴著黑邊眼鏡,穿著深色外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微笑著向小記者們講述書法的歷史淵源,帶領著大家從坐姿開始練習。寫毛筆字時,兩腳平放地上,兩肩齊平、背部挺直、頭部擺正。這對於我們可是艱鉅的考驗,大家開始靜下心來認真寫字!

左老師走過來,看見我歪歪扭扭的字跡,就抓起我的手,開始一筆一劃示範書寫。看著宣紙上工整優美的字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其實練字貴在堅持,老師一天要練字十幾個小時!我努力端正姿勢,照著老師的示範,專注寫好每一筆。可是我平時的習慣不好,坐了沒一會,就開始左搖右擺!旁邊的白浩宇同學,他調整好一個正確的坐姿,大膽地寫字,寫了很久,紋絲不動,值得我學習。

學習結束後,記者姐姐採訪了我,讓我談談對此次書法活動的感受。我認為書法文化源遠流長,沉澱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我們小朋友要繼承發揚。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練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範,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練字還可以免除粗枝大葉的毛病。”練寫字就是學做人,我也要堅持天天練字,寫好中國字,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早日成才。

漢字之美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3字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書寫了華夏兒女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更是至今為止世界上僅有的象形表文字。

意義美

漢字源遠流長,每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具有不同的意義,你瞧,“聰”字,它的意思是:上課時要用耳朵認真聽,用眼睛看,用嘴巴說,用心想,這樣才能變得聰明。“滴水穿石”中國宋朝用來比喻學習或者做事只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滴水穿石”這個詞一直激勵著我前進,具有深刻的意義。“胸有成竹”講述北宋著名畫家文同反反覆覆地觀察竹子,最後把竹子畫的栩栩如生,現多比喻做事之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十分有把握。看,每個漢字、每個詞語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形體美

我國的漢字經歷了多個階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書法字型,各具特長,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每個漢字都有著獨特的樣子,獨特的美,猶如一個個可愛的精靈在格子裡跳動著,細細打量,漢子之美令人陶醉。

趣味美

漢字也很有趣,有歇後語、謎語、諧音、笑話等。如:和尚梳頭——沒發(法),上鞋不用錐子——針(真)好,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再如謎語:一月七日——脂。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照……

中華的漢字,中華的靈魂,中華的血脈,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瑰寶。

感受漢字之美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8字

這個星期,我在漢字的海洋裡盡情暢遊,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美。

說到漢字的美,不得不說說書法。所以,我在這個星期,從線條美,節奏美,意境美這三個方面去感受它的美。

在書法中,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線條美。寫篆書,線條必須要均等,一樣粗,一樣細,間隔也要均勻。寫楷書和行書,便要有粗細變化,才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羲之,黃庭堅等書法家,都把線條寫的粗細有致,所以成為天下第一第二行書。但光線條美也不行,還要有別的祕訣。

有了線條美的基礎了之後,就等於把框架已經搭好,可以在上面建房子,加裝飾了。那要蓋什麼房子呢?就要蓋節奏美這個房子了。書法裡,節奏也是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節奏有快有慢,有重有輕。寫楷書是要慢,穩重。寫行、草書時,則要像野兔一樣輕快。草書最有代表性,草聖張旭寫草書,能夠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費吹灰之力。還寫得栩栩如生。練好這個,已經很了不起了,但還可以錦上添花。

錦上添花添什麼呢?添的就是意境美。每個人寫的每個作品,都有他獨特的意境,這個意境可以應心情而不一樣。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天下第二行書顏正卿的《祭侄文稿》,都是很好的例子。如《蘭亭序》就比較雅緻,而《祭侄文稿》是表達了顏正卿的悲憤,就比較悲傷,嚴肅,寫出來的字也會隨著情緒起伏。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意境。假如你這三點都做成了,那你就已是名留青史,數一數二的書法名家了!

這次,我終於在書法的翰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美。

漢字之美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4字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的“字以溯源”一節,我才深深地感覺到,中國的漢字造字太有趣了,從小小漢字窗口裡,我知道了漢字是多麼博大,原來我們平時從不在意的漢字裡,竟然蘊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它的一筆一劃間,一個偏旁部首、一個形狀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美國的叔叔從漢字結緣的友誼讓人動容,為了我們中國創造漢字花了近三十萬美金,這樣的精神與他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老祖宗造字,是音、形、義的融合。如“月”的形、音、義的結合,如“月”的形狀狀月牙,“山”似隆起的連綿山峰,“果”讓人想到樹上碩果累累等等。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中國漢字這一種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無法企及的。我在想,正是這些方塊字本身的美,在我們面前翩然起舞,或奔騰跳躍,或徐步緩進,或婀娜轉身,舞出中華漢字的美。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漢字之美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4字

今天晚上,我準時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在“中華驕傲”的大背景下,五節生動的課就此拉開的大幕。

我印象深刻的是“字以溯源”和“文以載道”這兩節。年過花甲的王寧教授,一筆一劃地給我們演示著甲骨文“正直”二字的演變過程,讓我們跟隨著古老的漢字,尋找中國文化的魅力。漢字在不斷變化著,從甲骨文到篆書隸書,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到顏真卿的《多寶塔》,再到歐陽詢的《九成宮》。每一筆每一畫,每一豎每一橫,都有著不一樣美。不管是小巧、還是粗壯,都有一股中華文化的力量、骨氣支撐著,難怪美國的“漢字叔叔”用盡畢生的精力研究推廣漢字。我們作為中國人,更應該沿著漢字來認識我們的祖先和文化,沿著歷史長河和祖先對話。莫高窟、西安碑林、曲阜孔廟,都是一座座歷史文化的寶庫,至今依然散發著神祕的能量。

寫下一個字,猶如寫下一個漢字千年重量,寫下我們無限的驕傲。

我喜歡寫字,爸爸也喜歡寫字,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古人的字帖、書籍,臨摹揣摩。我會把一幅對聯、一首古詩,反反覆覆寫上好幾遍,毫無疲倦之感,有大楷的,小楷的,隸書的。每次還都會獲得新的啟發。前陣子我正在練習《登鸛雀樓》,參加福州市中小學生書法大賽。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每次書寫中,我對字形、筆畫都有更深入的認識。昨天剛好聽了許淵衝爺爺講到這首詩的翻譯,倍感親切!特別是把古詩翻譯成英文,要對內容、形式、音韻一絲不苟的研究把握。“白日依山盡”,許爺爺把她翻譯成“太陽向大山鞠了個躬,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聽來很有趣。我也知道了漢字的美是從內而外的。內有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才有外在音韻的美,形體的美!

我要不斷深入地讀漢字,寫漢字,在漢字美的薰陶下,做有內涵的中國人!

漢字之美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0字

同學們,我們天天都在用漢字來寫文章,但你們知道漢字的來源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傳說漢字是倉頡造的,那麼我們現代用的字也都是倉頡造的嗎?其實並不是。

其實,真正開始“橫平豎直”的是隸書。從小篆到隸書,中間有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西漢時,有一個罪犯,名叫程邈。他沒有像別的罪犯那樣成天哭哭啼啼、無所事事,而是靜下心來研究“隸書”。有一次,程邈和朋友下棋,無意中他看到朋友的棋“橫平豎直”。他立刻靈光一現,造出了橫平豎直的字。因為這種字是罪犯造的,所以名為“隸書”。

而現在距離程邈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的時間,當下我們已經不再使用隸書了,現在使用較多的是“楷書”。楷書是漢朝人鍾繇造的,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始於東漢,盛於唐朝。楷書代表性的四體為:歐體、顏體、柳體、趙體。楷書一直延用至今,長盛不衰。

有人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這話不假,我們的漢字是古代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重要的文化瑰寶。我也一定要學好漢字,奉獻於國家。

探尋漢代文物故事之兵器 篇20

國小二年級作文 ,419字

今天,我來到南京博物院,參加“探尋漢代文物故事之兵器”的活動。我們先來到漢代展廳,看到了皇陵,就是皇帝的墓。皇帝的墓跟別人的不一樣,而且只有皇帝和他的兄弟姐??才能住。我又看到了皇帝吃飯的容器,叫鼎,皇帝吃飯還要有點音樂,樂師給他奏樂的東西叫編鐘。然後,我們看到了錯銀銅牛燈,牛燈是漢代的,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燈,牛燈分成三個部位,是牛的身體和把手還有燈座,燈座上面可以開啟,放一些動物的油就可以點亮了,牛的身體是空的,裡面裝滿了水,有一個管道把燈冒的煙排到牛的身體裡,這種燈既亮又環保。

然後我們看到了兵器,有銅戟、銅矛、戈、還有我最喜歡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弩機的力道很大,按一下扳機,銅鏃就射了出去,而且有的銅鏃還能勾出一塊肉,弩機在漢代的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過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看到了牛燈的弩機,中國的祖先能想出這麼歷害的東西,真讓我羨慕不已!但是課已經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向家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