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相關作文20篇

《我們仨》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12字

七月初與《我們仨》失散了,怎麼也找不到,一直認為失散與家以外的地方。卻不想8月初時被一直念念不忘此事的兒子苦尋到了《我們仨》。

兩次閱讀這本書有著不同的心情。先前讀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時,我正好在醫院等待身體檢查,先生就把我帶進了她的夢:先生與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虛虛實實,亦幻亦真。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是對錢鍾書先生和錢瑗濃濃的親情回憶。

失而復得,接著讀《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書中有許多細節感動著我: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援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圓圓的出生,透過一個個小故事,彷彿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裡,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出差時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後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裡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

寫到這裡,我似乎對《我們仨》又多了點感想在心頭。不由得想起給弟弟寫的信,無外乎是勸解弟弟與固執的父親。從我生在這個家庭裡,我們彼此相愛,卻很少去透露彼此的感情。從前是我們四個,現在我們又各自有了“小我們”和“小我們仨”。

《我們仨》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452字

楊絳先生以深觸的筆法描述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那種人生的體驗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才會明白。這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部生命史。

正如先生語錄中所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盼望著建功立業,想要經歷一番驚濤駭浪,走一波世事無常,但是心靈的寧靜淡泊才應該是我們真正的心靈歸宿。

或許只有像楊絳先生那樣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才能夠悟到這樣深刻的真理吧。讀《我們仨》得到的不光只是心靈的寧靜淡泊,還有一種對家的愛戀,我們常常對幸福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是愛情、是友情,更多的應該就是親情了吧,《我們仨》是一部家庭生命史,一家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支撐不下去,我們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這或許才應該是最大的幸福吧。

幸福,淡泊,應該是我們在追名逐利之後才會發現的吧,願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真正早一些體會的到,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我們仨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652字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它帶給我的不只只是感動,更是思考。

楊老先生說,人生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著煩惱和憂慮。細細想來,似乎楊老先生和錢老的快樂大都是苦中作樂,他們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亦沒有太多的浪漫,然而他們習慣了在生活上“格物致知”,尋找支點。

“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命運待她不公,在她年邁,經歷了無數苦難,理應享受天倫時,讓她在經歷了女兒的離去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又讓她承受喪夫之痛。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楊老先生是堅強的,她沒有讓悲傷逆流成河,甚至,她連悲苦都沒能任情啼哭。我不知道楊老先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我們仨》的,但我想,她在無可避免的傷感中定然也會覺得釋然、安然吧,她是如此摯愛至親,她寧願是自己承受所有傷痛留下來“打掃現場”,寧願所有的擔子自己一肩挑起,她向來承受慣了,向來就不是一個會感嘆“人生如夢”“若夢幻泡影”的人。但任是多麼堅強的人,也無法回首那最痛心的日子啊,於是她只能將它寫成萬里長夢了。

《我們仨》第一部,楊老先生說她做了一個夢,夢見鍾書一聲不響地撇下她自顧自走了。鍾書並不辯護,只安慰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也許是鍾書記住了此夢,不願意讓楊老先生忽然失去他,於是,他讓她做了一個萬里長夢。

第二部,楊老先生開始了古驛道之旅,從輕靈的夢,直到後來的沉重,再到不敢夢,讓人真切觸控到了楊老先生的苦痛,那麼真那麼深。丈夫和女兒同時病危,老人兩邊跑身體疲乏不說,每天還要忍受著隨時失去至親的心痛,而且,她還不能將悲苦啼哭,她得忍著,然後換用一種心情寬慰雙方,這可苦了老人家了。

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了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在旁人看來,把離別拉得如此之長,想必是多增了痛苦,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然而,在楊老先生心裡,她應該是想陪他走得更遠的。想必鍾書亦懂,故贈予了楊老先生一個萬里長夢,可以且行且見,且行且散。

讀完第二部,我迷失了。迷失於楊老先生的夢裡,一度分不清真假,她的夢太真了,尤其是她夢裡與圓圓和鍾書的對話,是那麼地深切,那麼地令人動容,此情此景太溫馨,也太殘忍。我想,讀者們是寧願迷失也不願重回現實的。

這艘船,滿載著離情,愛情,哀愁,不捨與思念,最終,船負載不了這許多,還是沉了,而楊老先生也被一陣旋風捲回現實,落在往常變了夢歇宿的三里河臥房的床頭。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楊老先生的客棧了。

第三部,楊老先生回憶了過去種種,也為我們展現了他們仨的過去生活。楊老先生總是說自己最笨,什麼都不會,是最沒用的人。可就是她,一生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她總能說“不要緊”,而且為了鍾書,她從一個連飯都不會做的小姐甘願成為“灶下俾”,在鍾書死後,還能默默地整理他的手稿,不去追求自己的藝術。這一生,她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這個家,她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三人安好,能相守在一起,這種愛是多麼深沉,多麼地令人動容啊!沒有死去活來,沒有海誓山盟,他們的愛,是他生平第一次劃火柴為的是為她做早飯;是她為了他甘當“灶下婢”;是茶餘飯後的一起“探險”;是天各一方時為對方記下瑣碎的生活日記;是久別重逢時把“石子”掏出來細細把玩……這種愛,任時空轉換,不會流逝,只會慢慢沉澱,並開出花來,散發出恆久的芬芳。

她一生追求簡單,“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便是她一生的寫照。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也沒有永遠,好在,還有那“一艘船”“一個萬里長夢”,如今,“一艘船”終於將她渡得那“萬里長夢”裡去,一家人團圓相親,再也不醒來。

我們仨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333字

今天,讓我來說一說我溫馨的家吧!爸爸、媽媽、我,我們仨相親相愛。

我的爸爸個子高高的,把父愛如山這個詞放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工作很忙但他還是會盡力抽出時間陪我和媽媽,週末他還經常帶我們去公園騎車呢!

我的媽媽溫柔美麗有文化。她知道的古詩可多了,還經常給我講裡面的含義呢!在我眼裡,媽媽就是遮雨的傘,是避風的港灣,還是帶我遠航的小船。記得有一次我生病,媽媽整夜不眠的照顧我,當我從睡夢中醒來時,媽媽還在用她那雙有神的眼睛看著我,當時我的心裡感動極了!我非常愛我的媽媽!

說了這麼多,終於該說說我了。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下我茁壯成長。我最喜歡的書就是《草房子》了!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就決定做一個堅強、溫暖、樂觀的人!

這就是我們幸福的一家人!

我們仨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745字

我想從他們一見鍾情時說起。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傻傻地對楊絳說:“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聽後,楊絳也趕緊地說明:“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然後他倆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相遇相知,一起經歷刻骨磨難,共度此生。

《我們仨》這部作品不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都老了”,寥寥幾筆,可以看做為全書的序言,以老人的夢引出背後離別之意。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這是一個“萬里長夢”,用隱喻的手法記錄了丈夫錢鍾書與女兒錢瑗纏綿病榻的最後兩年時光。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它是全書的主體部分,深情再現了一個小小的三口之家恬淡相守、與世無爭的日常,從兩人二十多歲一起去劍橋大學讀書開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錢瑗與錢鍾書先生的先後去世,從此“寓所”變“客棧”,“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為他們的相遇相知而感動。

錢、楊的結合,符合我心目中才子佳人式愛情的範本。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下,類似徐志摩的拋妻棄子式文人依舊數不勝數,他們或受西式文化影響過甚,或受傳統男尊女卑文化荼毒,在愛情和家庭責任方面鮮少擔當。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錢、楊的愛情愈發使我覺得難能可貴。這其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楊絳懷孕時,錢鍾書諄諄囑咐妻子:“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感動之餘細評,頓覺這是錢鍾書對妻子最美妙的情話。楊絳在文中隨後自我調侃道:“我對於‘像我’並不滿意”,她認為“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才好”,可見在楊絳的眼中,自己並不是完美無瑕使人滿意的。但就是這樣一個自己都不甚滿意自己的妻子,錢鍾書卻只要一個與她類似的女兒。社會上的“重男輕女”思想皆不足道,有的只是二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為他們的不離不棄而感動。

“錢家的媳婦不好當”。30年代末,有人邀請楊絳擔任蘇州振華女校校長,錢父錢基博很不認同,認為女人“謀什麼事?還是在家學學家務!”而楊絳父親對錢博基的態度也十分不滿:“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最後楊絳還是違背了公公的意願去當了校長。這背後,錢鍾書的理解和支援必不可少,最終安然度過了這次家庭內部糾紛。而在面對外在磨難方面更是如此。1966年“文革”爆發後,楊絳是最早受衝擊的學者之一,比丈夫錢鍾書還早三天成為“反動學術權威”,向來溫文爾雅的她很快被罰掃廁所,時不時接受各種各樣的批鬥,甚至還被剪了“陰陽頭”。1970年7月,她被下放到河南信陽的“五七幹校”,雖與丈夫團聚,但終究被累病倒了。直到1972年,二人才被“特赦”回京。楊絳在書中談到“我們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錢鍾書亦深情表白楊絳:“從此我們只有死別,而無生離。”錢、楊二人的豁達樂觀和不離不棄正是順利度此劫難的關鍵所在,尤使我為之幸甚。

為他們的平淡真實而感動。

我們仨的家是一個處處透出平凡真實的三口之家,這個家裡有“父女兩個玩得正酣。鍾書怪可憐地大聲求救:“娘,娘,阿圓欺我!”阿圓理直氣壯地喊:“Mummy娘!爸爸做壞事!當場拿獲!”這個家裡有楊絳生錢瑗後住院,鍾書“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這個家裡有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而吵的架,最後“我們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改變不了讀音的定規。我們講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這個家裡還有吃蝦時楊絳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鬚鬚和腳。”但剛剪得一刀,活蝦在手裡抽搐便嚇得逃出廚房:“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後咱們不吃了吧!”然而錢鍾書卻跟她進道理,說蝦不會像我這樣痛,他還是要吃的,以後可由他來剪。類似的生活點滴不勝列舉。楊絳先生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楊絳的那句“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終使我明悟,書中第二部分催錢鍾書上路的,正是無情的時光。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

二零一六年初夏,楊絳去世。

他們仨從此團聚,不再死別,亦無生離。

我們仨 篇6

國二作文 ,824字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是誰?當然是爸爸媽媽了,如果說我們一家的生活是一個萬花筒的話,我們仨就是組成這個萬花筒的零件,誰也離不開誰。

最使我懷念的,就是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常玩的遊戲“坐飛機”了,就是爸爸媽媽一人拉住我的一條胳膊把我蕩起來,那是我那時最愛的遊戲了,小小細細的身體被兩隻溫暖的大手蕩起來,就好像自己飛起來一樣。那種奇妙的感覺,現在的我只能在別的小朋友在和爸爸媽媽同樣的遊戲中重演了。那是一段多麼美妙的時光呀!

小時候,我們家沒有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只有一輛藍色的摩托車,我知道是爸爸媽媽的結婚紀念品。每天早上,爸爸就會騎著摩托車帶著我和媽媽,把我夾在中間,先送我去上幼兒園,再送媽媽去上班。每天我就趴在爸爸的背上、媽媽在後面環住我,我有時睡覺,有時和爸爸媽媽說個不停。爸爸的背是我的依靠、衣服溫暖又厚實,媽媽的懷抱是我的避風港、雙手細膩又溫柔。在爸爸的背上想著馬上要見面的小夥伴,看著雨滴在爸爸背上滴落又被吸收,小手玩弄著媽媽的髮梢或者指頭,我們在藍色摩托車上上上下下,日子也在匆匆向前走去,許多事情都變了,就連漂亮的藍色摩托車也不知了去向,我彷彿在瞬間長大了,爸爸媽媽也不在年輕了,而不變的是我們一家仨口永恆的“爸爸媽媽我”!

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購物,然後再大吃一頓。雖然我很懶,雖然要忍受媽媽一遍一遍的“這件好看還是那件好看”,但是我喜歡這一切,喜歡走進餐廳先找座位坐,喜歡搶著幫爸爸媽媽去購物臺付錢。只因為我喜歡,喜歡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一起享受親人之間的時間味道。

我也喜歡我們仨在夏天晚上去渭河堤上散步,聽聽音樂,聊聊家事國事天下事,我喜歡看到媽媽在我們玩“成語接龍”時答不上來的樣子,我喜歡看到爸爸媽媽因為我胡編亂造出一個個“奇形怪狀”成語是哈哈大笑的樣子。

喜歡、我都喜歡,愛、我都愛。只要我們仨在一起,總是會有無數的歡樂。爸爸、媽媽、和我,就讓我們這小小的一家一直幸福下去吧。只要“我們仨”在,我就會忘記一切煩惱!

我們仨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93字

想起清代鄭燮先生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詩句,用它來形容我爺爺的風骨,我想是最合適不過了。爺爺是個樸實的農民,又是個當兵人,因為這,他的吃苦耐勞顯得那麼真實而又長久。我敬佩我的爺爺,因為他有幾十年如一日的吃得起苦的耐力。

爺爺年紀大了,牙口不好了,牙疼是常有的事,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次爺爺的牙痛還伴隨著腰疼。那天,爺爺照例騎電瓶車下班回家,我迎上前去,想幫爺爺一把。爺爺連連說:“不!不!爺爺自己來。”電瓶車分量很重,爺爺緩緩地從電瓶車上下來,左腳先踮地,由於右腳不靈活,爺爺用手把右腳搬到了電瓶車左側,這才穩穩地落地了。爺爺到家後得把電瓶車停好,但這件平時看來毫不費力的事,此時對爺爺來說是件困難的事。爺爺左手扶著龍頭,此時,見他一咬牙,一皺眉,“嘿呦”一聲,右手拎起車尾巴,使勁地往後往上一拉,終於車停好了。此時,在一旁的我,看到爺爺額頭上豆大的汗滴流下臉頰真心疼。

“爺爺,吃飯了!”我在餐廳等他,我看著爺爺蹣跚地走上了樓梯。“嘿,來了。”爺爺端起了飯碗,開始埋頭吃飯。平日裡爺爺再忙,也會搞點白酒喝喝,今天怎麼回事?爺爺只有一種情況不喝酒,就是病了。

“爺爺,怎麼了?病了嗎?”我關切地問。

“過兩天就會好,牙疼。吃飯吧!”爺爺抬頭微笑。

看著爺爺吃一碗飯後就上樓休息了,我們一家人都知道,爺爺今天很不舒服,但是他像一頭溫順的老馬,默默無聞,有多少累,有多少淚,都忍著。

我望著爺爺上樓的背影,想到了五年前爺爺的一次受傷。五年前,爺爺在金屬加工廠裡工作,無名指被車床截斷,直到今天,爺爺喝酒時總是“翹著蘭花指”喝酒,無名指畸形地彎曲著。一到冬天,碰到冷水,爺爺下水洗東西總會有鑽心的痛。但是,我記得,爺爺受傷的時候,他住院住在富陽骨傷科醫院,他執意不讓我們一家人去陪他,而他一人住了一個星期的醫院,怕奶奶和爸爸媽媽趕來趕去太辛苦了。

這就是我的爺爺,身體上再大的痛楚他都一個人默默扛下來了。從不嘶,從不鳴,就是一匹老馬。

而我的爸爸,顏值像奶奶,可這精神風骨倒不像奶奶的“嬌滴滴”,十足地遺傳了爺爺這股吃苦耐勞的精神。

創業期的爸爸,公司裡的事都是親歷親為的,什麼事情只有自己過手他才放心。每年的大雪天總是爸爸寢食難安的日子。雪越大,他那些樹兒們就更牽動著他的心。他經常半夜起來,去苗圃裡給樹兒們伸伸腰聳聳肩,生怕大雪把他們壓彎了腰。打完雪回到家,早已是早晨了,爸爸鼻尖通紅,像個聖誕老人站在我們面前。我不禁笑爸爸太可愛,還怪他怎麼不叫我一起去打雪仗呢!

今年我已十一歲了,目睹著我們家兩代人的艱辛和吃得起苦的精神,我想說,這風骨不僅是你們的,更是我們仨的。

《我們仨》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05字

初讀楊絳先生的作品是《我們仨》。這部作品集合人生的辛酸苦辣,卻飽和著靜默淡然。

第一次翻閱《我們仨》時,是在冬天的一個午後,此後每一天都會在這個時候讀上幾頁,在清冷的燈下,或閒適中品談,或緊繃中放鬆,歡心的時光總是由許多個這樣的片段組成的。人生如一場在花海中穿梭的旅行,這本書在03年時出版,已是楊絳先生的旅途末年。

《我們仨》的第一部分作為作品的序言,以“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帷幕。第二部分寫“夢”,楊絳先生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了“我們仨”最後幾年的時光。文中最常提起的是驛道和古柳,這是她每天都要走一遍的道路,古柳似乎總是枯敗的,垂落的,不見任何朝氣。她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這條道路,有時候會迷失路途,有過彷徨和慌張,卻從不見放棄和失落。我讀完這部分時,一抬頭已是淚眼婆娑,眼鏡上泛開了數片淚花。楊絳先生在晚年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這份痛苦在章末化成了一片枯葉,降落在了她三里河的家,卻也不是家,是客棧了。第三部分著重描寫了楊絳一家的生活瑣事。一個普通平凡的學者家庭,大家相守相助,相聚相離。

許是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飄飄落落,楊絳的文字充滿了古典的韻味,十分恬淡,卻富有張力。那些規範在框架中的方塊字,彷彿組成一場場電影,擁有柔和的燈光和輕緩的配樂。錢鍾書曾為楊絳作詩追憶初次見面:“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洗兒時面,曾取紅花與雪無?”飽含深情,相濡以沫。生活中的小事在楊絳的筆下開了花,三個人像是一家人又像是好哥們,這樣的家庭大概是所有人都要懷念的。

做一個綿長的夢,追憶一個萬里人生。

我們仨 篇9

國一作文 ,944字

週末,我們一家三口從西餐廳出來,走在城市的街道中,璀璨的街燈歡快地閃爍著。回暖的冬日恰到好處地溫潤著行人的身體,讓人感覺舒適得很。

一如既往地,我走在那對十指緊扣的夫妻後面,他們倆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事,我似乎是多餘的那一個。可是每隔一會兒媽媽就會回頭看我一眼,爸爸會叫我跟上。我嘆了一口氣,抬頭看一眼爸爸,低頭掃一眼媽媽,掂掂手中的購物袋,已經習慣了這尷尬的電燈泡身份。

回到家,暖暖的空氣撲面而來,剛換上睡衣,媽媽說:“阿坤,你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寫作業唄,在過去的那些日子裡,我都是這樣過來的:媽媽捧著書坐在我身邊,旁若無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爸爸偶爾會在他的房間揹他那永遠背不完的考題,他說人生就是不斷地考試。在我的任務沒有完成之前,他們都不會休息。不知道哪來的歪念頭,媽媽突然說:“阿坤,你寫過那麼多文章,給我也寫一篇唄!”我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提出這個要求,可能是她想確認自己的妙筆生花有沒有遺傳給兒子吧!我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提出這個要求,可能是她想確認自己的妙筆生花有沒有遺傳給她的兒子吧!

“母后”有旨,“兒臣”怎麼敢拒絕。那可是生我養我教我育我愛我疼我寵我罵我的媽媽,是那個會毫不嫌棄地親吻我痘痘林立的笨媽媽呀!

室內的燈光溫馨而又暖人,照在我們身上。它似乎在好奇,這一家三口究竟在做什麼?我想只有時間知道:我在書山題海中跋涉;媽媽在數理化英中獨行預備用她那僅存的高考智商,為我惡補考題;爸爸一本正經地在電路圖中穿梭,以顯示自己理工男的優勢。他們倆自恃聰明,說是來幫我提升學業。但是我的數學難點題依舊拿不到滿分。可是那又怎麼樣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的半成品。達爾文找到了他的閃光點,所以他成為了生物學家,創造了物種起源;愛因斯坦找到了他的閃光點,所以他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創造了相對論。我現在還不知道我的閃光點在哪裡,但是,一個幸福的暖男又會沒有閃光點呢?

時光清淺,快樂有許多華年。此時的我正年少,父母芳華正好,我們可以盡情地營造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這種溫馨的家庭氛圍,在歲月的長河中發酵,散發醉人而又美麗香氣,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

我們仨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510字

永遠的夢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享受相助,相聚相失。

——題記

家夢

讀完《我們仨》本書,我依舊沉浸在作者的回憶中。翻閱著這本溫馨的回憶錄,每一張都有著許多的美好。我心中五味雜陳,千萬條思緒湧上心頭,一霎時,卻又不知該如何道來。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楊絳先生的文章,第一次是七年級學的《老王》,第二次閱讀的則是這本《我們仨》了。《老王》一文是作者對老王無形的愧怍的回憶性散文;而《我們仨》是作者對家人感情的寄託、對家人的思念的一本“回憶錄”!這本書應該是我讀過最娓娓道來的一本書籍了。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從心坎兒裡道出了對家人離去的悲痛。誰知她心中有多少無奈,多少心酸……

在這本書中,楊絳先生沒有用大量且華麗的詞句,反而都是一些樸實的語言。或許這是楊絳先生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一家的生活,也正是說明了他們仨的普通。書後的附錄,每張圖片都是作者一家的生活點滴。此刻的錢鍾書、楊絳、錢媛不是大文豪,而是丈夫、父親;妻子、母親;女兒。他們在家中飾演著不同的角色。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以為有了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

國夢

踏上楊絳先生的時光機,我們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國家最艱難的時期。

一九三五年七月,錢鍾書夫婦同到牛津求學。經過多次輾轉,最後來到了巴黎這座美麗的城市,並且在那裡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錢媛(圓圓)。身為母親的她,將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貢獻給了這個新生命。阿圓很討人喜歡,不論是外國的鄰居還是家中的親戚。時間轉瞬即逝,阿圓已經長大了。她雖然在外國出生,但是她身上流的是中國的血液,她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他們以國為家,他們眷戀著自己的國家。終於在一九三八年八月間回到了祖國溫暖的懷抱。圓圓不僅回到了故鄉,還見著了自己的親人。雖然在沿途上有著一些磨難,但是他們並不害怕。

幾十年的風雨兼程,“我們仨”始終不離不棄,相互依存。正如錢老所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又如楊絳讓錢老最安心的一句話:“不要緊,我會做。”即使楊絳先生自身身體就不太好,但是在錢老和錢媛重病期間,楊絳總是會奔波在兩地,那個秋風颯颯的古驛道便是他們親情樞紐之地。錢老總是會在船上靜靜的躺著,等著楊絳和女兒;楊絳則總是對兩人牽腸掛肚;錢媛,即使是在到了病重時期,還是牽掛著父母。這樣的家,雖然總是飄忽不定,但只要有彼此就是咱們的“家”!

永遠的夢

把目光放到自己的生活中,處於青春期的我們不免有些叛逆。但也請我們多為自己的父母思考吧。父母養育我們這麼多年,常常為我們牽腸掛肚。想讓我們飛得更高,卻又害怕我們受傷。

親愛的同學們,你仔細地看過你父母的臉了嗎?他們臉上多添了多少皺紋嗎?你仔細地看過你父母的頭髮了嗎?你知道他們滿頭烏髮變已經變得斑白了嗎?龍應臺就曾這樣說過:“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不必追。”

而此刻我想說的是我們一定要追,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要伴父母變老,家永遠是你最暖的港灣。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楊絳先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她去與錢老、圓圓相聚了。

“我們仨”會一直在!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永遠的夢。

我們仨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85字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楊絳

對於失女喪父後的楊絳來說,家可能就是回憶和思念。回憶是動名詞,思念是現在將來進行時。

翻開書,合上書,我看見的,正如那些全家福照片一樣,是楊絳先生的青年、中年到老年以及他們仨的一生——相守相伴,相聚相散。

家,是心靈的港灣,是累了倦了想要去的地方,以至於楊絳先生在失去女兒後的那句:“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每每讀此,我只能無力地痛心,蒼白地悲涼。人走茶涼,曾經被楊絳視為“終於有了一個家”的“家”已經不復存在。

楊絳在書中苦心經營的這個家,處處都是溫情溫馨。那細碎微小的愛讓人暖心,三心連一體,所以“我們仨兒是不尋常的偶遇。”“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千千萬萬個平凡之家,平凡而平淡之中,每個人都活出了自己的不平凡。正因為這個樸實的家,“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回憶是美好的。“我們常一同背詩,我們發現,我們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湊右湊湊不上,那個字準時全詩最欠妥貼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藍天碧海終有涯,你我之情無時盡,楊絳先生將濃濃長思念,化作一字一句的《我們仨》。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人生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人間果真是沒有永遠。他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已經不知不覺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楊絳

我們仨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048字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摘自楊絳《我們仨》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一人的追憶。追憶裡,是一家人的離合,一家人沉沉浮浮的半個多世紀。

1935年夏,楊絳有了與她執手偕老的丈夫錢鍾書。1937年,有了女兒錢媛。至此,長夢初始。

以後的六十載,他們相依相擁。他們熟悉彼此的習慣:楊絳熟知阿媛和鍾書翻書的動作一致。他們有心照不宣的配合:錢鍾書回信,楊絳負責接電話。他們也有細節處的包容:阿媛和鍾書的手帕隨手擺放時,楊絳總默默重新角對角摺疊,放好。

一家人,在一起,溫暖中度過了八年抗戰,三年饑荒,十年文化大革命。

我想,若人生是夢,這當是個美夢。

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散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未過,摯愛又去。這個耄耋老人的心已裂得支離破碎,但她沒有垮。

她靜靜地坐在這個以前稱為“家”的寓所中,恍恍惚惚,“鍾書、阿媛,我好像做了個萬里長夢。”應是夢吧,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徹頭徹尾全是夢。

她站起來,看看這個被稱為“家”的屋子,“或許稱客棧更妥當”,她兀自想,“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嘆人生如夢?”

“但儘管這麼說,我卻覺得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她嘴角揚了一下,向書房走去,很慢也很穩,從容而淡然。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她想把三人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於是楊絳先生落筆,用回憶成就了《我們仨》。

裡面是撲面而來的溫情和沉澱許久的回憶,用的是老人最平實和真誠的文字。

我讀了三遍,三遍皆是一氣讀完,讀完皆淚水盈眶。

淚水,為團聚,為分別,也為親情。

2016年,楊絳先生辭世,引用法國詩人的文字,詮釋了自己的平靜,從容和淡然。“我不跟誰爭,也不屑跟誰爭,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現在火萎了,我也該走了。”

我將這首詩摘錄在《我們仨》的扉頁,為楊絳先生從容的告別,也為他們仨的故事畫上最後的句號。

三個人,攜手走過彼此的生命,有笑,有淚。

我們仨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65字

我們仨手挽著手踏過那萬里長夢,我們仨肩並肩越過那凜冽寒風,而如今我一個人在暖陽裡,迎著清風雨露,思念過往的天空。

《我們仨》這本書飽含的是沉甸甸的暖意,書寫的是平淡生活中如涓涓細流般的愛。它是暖,是愛,它深深打動著我,似水流年飛逝而去,但是經過時間淘洗過的真誠力量,卻如黃鐘大呂般震撼我的心靈,久久不消。

合上書本,錢老夫婦和女兒平凡的日常生活躍然眼前,——出國期間,和妻子一起“逃會”,細心照顧生產後的妻子,和女兒圓圓“沒大沒小”的“打鬧”……整本書裡沒有動人心魄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從每天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淡瑣屑的林林總總,在我們看來不值得一提,卻是三人平淡中的真情,尋常中的幸福。從兩個人的甜蜜到三個人的溫馨,一路扶持、一路相守,苦也釀成了樂,悲也釀成了喜。這應該就是生活的真諦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起父親為我準備早餐那忙碌的身影,深夜苦讀母親那一杯溫熱香甜的牛奶,長久以來都被我遺忘、忽略,也許,看多了長江黃河那樣的壯觀美景,聽多了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我的內心深處總潛藏著一股英雄情結,幻想著有不一樣的人生,不曾想這平靜中的純真美麗竟如小石子一樣在我的心田泛起了陣陣漣漪,聽風看雨可以是幸福,喝茶賞花可以是溫馨。

在歲月的長河裡彼此凝望,互相守護,倚在時間的角落裡一同慢慢地老去,也是一件悅事,只可惜“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空悲切,女兒,丈夫先後離她而去,徒留自己在世間獨飲相思的毒酒。我能聽到作者楊絳在深夜裡的隱隱啜泣,我能看到作者楊絳文字背後的悽婉,我能摸出她溫熱心臟背後的悲愴。

一如作者所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我們仨,已不再是我們仨,但還是我們仨,我們仨已融成了一生,融入了時光中,即便是散落在宇宙無垠的廣袤中,我們也能第一眼望見對方,這便是我們仨。

奈米科技,在我們的身邊 篇14

國一作文 ,724字

也許你覺得奈米技術離你很遠,但它已經悄悄地確確實實地來到了你生活中,奈米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相當廣泛。且看日本的8mm攝像機的生產,抗菌除臭冰箱、洗衣機、高效能彩打墨粉等,都是採用的奈米技術,如果在分散的奈米分子材料上經過特殊處理,再運用到纖維物體上,那麼衣服就可以不粘油、不粘水,由於奈米分子非常非常小,它不會影響纖維物體的透氣性和清洗效果。

奈米技術用在醫學上,專家們把磁性奈米複合高分子微粒用於細胞分離,或者把非常細小磁性奈米微粒,放入一種液體中,然後讓病人喝下後,對人身體的病灶部位進行治療,並且通過操縱,可使奈米微粒在人的身體病灶部位聚集進行有目標的治療,在不破壞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可以把癌細胞等分離出來,也可以製成靶向藥物控釋奈米微粒載體,用於治療腦栓塞等疾病。如果在火箭燃料中加入不到1%的奈米鋁粉,就可將燃燒能力提高一倍。奈米技術如果應用在陶瓷上,可使陶瓷具有超塑性,大大增強了陶瓷的韌性,不怕摔,不怕碎,陶瓷堅固無比。令科學家高興的是,奈米鈦與樹脂化合後生成的多種全新塗料,具有多種同類產品無法相比的優越性,在海水中浸泡10年不損,並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復能力和自潔性,奈米鈦還作為唯一對人植物神經、味覺沒有任何影響的金屬,其用途廣泛。有科學家設想,把奈米技術和基因技術組合起來運用,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異想不到的驚喜。

現在世紀奈米技術和奈米材料,正向新材料、微電子、計算機、醫學、航天、航空、環境、能源、生物技術和農業等諸多領域滲透,世界各國正你追我趕,搶佔制高點,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正對世界和各國產業結構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奈米技術在進一步廣泛應用後,將會給21世紀的人類又帶來一次工業革命,同時也創造若干就業機會。

我們的價值觀 篇15

國一作文 ,762字

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名中學生,我也有自己的見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組成。更為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整個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與理想。

這其中包括了實事求是的態度,也就是我們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求得真知,怎樣求得真知,那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實踐學習,獲得知識技能。向人學習,懂得為人的道理,向事學習,懂得處事的原則。誠意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誠信。對同學朋友要講誠信,對老師也要講誠信,對身邊所有人都要有一顆誠信之心。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真心就是要端正心性,也就是思想要端正。

學習是持久並且艱苦的事,這要求我要有堅韌不辦的毅力,有堅定不移的恆心。周恩來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那我們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儲能,只有出國了能量,才能厚積薄發,積極勇敢的去面對這日星月夜的社會變化,以靜制動,讓知識作為我們奮鬥的武器,從而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是國家不斷髮展富強!

對於我們來說,首先是學好專業知識,其次是要廣泛攝取有用書籍的知識,例如學習中華傳承幾千年的古文,在我們學習了知識,懂得了道理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中國的發展歷程,這必將對振興中華有很大的好處!

學而不思之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有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不能一味死學,不能愚昧的全部吸收,我們要用實事求是是態度去學習,只有思想提高了。我們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能有正真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我認為核心價值觀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己的思想覺悟,對知識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有志向並有良好的自身修養,敢於創新,不怕失敗的勇氣!這也是社會之一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做到了這些,我們一定是一個有知識有思想的人,也必將是一個正真高尚的人!

有縫的蛋,無縫的人——讓我們做受人尊重的中國人 篇16

高二作文 ,1020字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此話有理,適用在大部分中國人身上。為何?只因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是“法律文盲”,尤其是在國外是“法律文盲”,對外國的法律、制度的一些“漏洞”見縫就插或視而不見,以身試法。

為何同樣對於“有縫的蛋”,大多數外國人可以做到熟視無睹,而國人卻見縫就插呢?這可能因為新中國發展史短,法律構建起步晚,國人法律意識低的緣故,部分人看到法律漏洞便以為“有縫可插”,以身試法。再者,受文化水平普遍低,生活窮困所逼,在無知與誘惑之中,人們“插縫”了。還有就是中國人愛“扎堆跟風”,看到別人因著鑽漏洞得便宜了,便一起鬨全軍出動,於是“全盤皆輸,落花流水”。這裡裡外外的大小之因已積存悠久,一時半會兒還無法根除,更何況國人對“有縫之蛋”早覬覦良久,只待時機一到便一哄而上,先佔了便宜再說。其措施只能逐步完善法律,逐步提高國民生活。百年之本,重在教育。法律達人是目前最好的培養目標之一。對祖國的新一代花骨兒進行改革創新的“法律意識”培養迫在眉睫。

假如是我出國留學,我會入鄉隨俗且隨遇而安。一個人在自己的國家裡是億分之一,但出了國,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人就是那一億。我們這些留學之人,都應該力爭取得成為一個備受尊敬的中國人。對這些漏洞,我們應該端正首風,嚴於律己,在遵守本責時,勸解他人,幫助他人明辨是非。

現今社會文化交流甚快,出國留洋生應努力學習,取他國文化精華,去我們文化糟粕,學貫中西。中國也在逐漸改善中,公共場合的溫馨標語就是一個進步的標誌。當我在國外時,面對那些所謂的小人關,我應該敲響警鐘,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小心做事,不能偽造證件獲取個人利益,不做損國的劣跡。只有我們自身做好了,國家才能取得進步。

翟華《東方文化西方語》裡說到,君子難過小人關,即語言關,金錢觀,心理關和小人關。中國人以前所做的種種劣跡已讓外國人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偏見,中國人的形象在某些方面已危立於世。於已於國,都不利發展。我們都應該謹慎起來。當外國人不信任中國人時,很多利益之門就會對我們國家關上。中國人就如正在發育成長的兒童,一旦營養的吸收不足,就會營養不良畸形發展。同時,對國人出國留學也有很大影響,如海關面試更艱難,外國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門檻更高,國外工作機構更不信任中國人等等。

做一個懂理守紀的留學生,做一名倍受尊敬的中國人—這是我們的座右銘,也是我們中國人學好做人的第一步。讓我們遠離有縫的蛋,成為無縫的人!

我們的語言 篇17

高二作文 ,895字

語言,作為一種傳遞資訊的媒介,使我們能夠了解對方的意思。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很好的將本族文化傳承下去,但更為重要的是洞察先人的思想,明白並重新認識我們的歷史,文化及我們的語言。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的母語是中文。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它隨中華文化一起誕生。我們爺爺的爺爺們剛開始時可沒有文字,他們是以口述的形式交流的,到了後來,倉頡來了。相傳,他以結繩記事,但當事情多起來時,他發現記事所用的繩子和貝殼並不夠用且容易出錯,那怎麼辦呢?最終,他從老虎的腳印中得到啟發,並嘗試用符號代替,這就是最初的中文。雖然真正流傳下來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漢字的雛形,後經歷朝歷代的演變,形成了當今我們的文字。

如今,有很多外國友人學習中文,他們普遍覺得中文是一種非常難的語言。但果真如此嗎?我們都知道,中文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簡單的來說,口語很casual(相比與其他語言),而要真正學會寫並看懂別人寫什麼,我估計還要學一下文言文,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嘛!

剛開始學英文時,我很困惑,中國的文言文和詩詞該怎麼翻譯?直譯呢?沒有那麼的沈博絕麗,何況外國人怎麼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如果先把它翻譯成現代文,再翻譯成英文,又沒有了那種意境,這還是文言文或詩詞嗎?

有人說,學習中文比英文快,我十分贊同這一觀點,但為什麼會有人這麼說呢?有什麼根據呢?首先,我們不妨來想一想,中文的基本單位是字,字與字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個詞;而英文呢?一個字母,兩個字母,三個字母,多個字母組成一個單詞。那麼,如果我學會了一個字的意思,而這個字能與其他字組合成多個不同詞性的詞,如此一來,就只需學習很少的一部分字就可以學會很大一部分詞,而英文則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能,那其數量也一定比中文的少。

中國人學習中文時,用的是心靈,而外國人學習中文時,大多數用的是充滿智慧的頭腦。西方的語言基本上也屬於這個型別。

中國人用心靈學習中文,他們雖然過著成年人的生活,但是心中卻懷著一顆童心。中華文化雖然古老,但又年輕充滿活力。因此,真正的中國人是具有“孩子般地心靈和成人的頭腦的人”。

我們的語言,中文,意義非凡,無可替代,永垂不朽!

《今年我們小升初》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84字

《今年我們小升初》是我在暑假中看的最精彩的一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漣漪轉學後參加頂級小學—心得小學的小升初“戰爭”。漣漪剛來到心得學校,同學們都嘲笑她,她在那裡找不到一個朋友。但在以前的學校裡,她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馨心。在漣漪每次傷心、失望的時候,馨心都會安慰她;在她考了好成績時,馨心總是為她喝彩。但是現在換了一個學校,換了一個城市,她便再也找不到一個知心的朋友。那個離別的晚上,漣漪的眼睛已是淚水迷濛……

這本書就是這樣,帶領著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一起憤怒,讓人身臨其境。後來慢慢的漣漪和同學們開始和睦相處了,漣漪也沒再整天憂傷著,而是和同學們度過了一個快樂、值得回味的學期。第二個學期,漣漪班上轉來了一個嚴格得出奇的張老師,張老師是一位品德和學習兩手抓的好老師,正是因為有這位老師,她們班才會在年級中成為尖子班。

這本書不僅內容豐富,讓人看了心潮澎湃,而且好句子也十分多,比如“自信是賣出成功之門的第一步”。漣漪剛轉來時,她就是靠這一句話才自信,一躍成為年級中的尖子生。“自信是邁出成功之門的第一步”我覺得這句話也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方法。正是因為你自信,你才會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畏懼任何困難;正因為你自信,你才擁有必勝的決心,正是因為你自信,所以你最棒!

這本書更讓我知道了學習的痛苦是一時的,學到的東西是一生的!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 篇19

國二作文 ,1128字

清晨,鳥兒婉轉的歌聲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暖洋洋的太陽溫暖著我們的心靈;清新的空氣中帶著淡淡的花香;大自然帶給我們輕鬆、舒適的生活。大自然就是這樣無私地奉獻著自己,滿足著我們人類的種種需求。但是,人類總是有意無意地破壞大自然的環境,使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汙染。

生活中,垃圾隨處可見。街邊的大樹上,樹枝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河裡面,是人們扔的生活垃圾;公園的草地上,到處是果皮、食品袋、紙屑……垃圾,就好像是“裝飾”一樣,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那這些垃圾是怎麼造成的呢?

在大街上,一個叔叔將短短的菸頭隨手丟在馬路上;一個姐姐將擦過臉的紙隨意丟在路上;一位老人將痰吐在草叢裡。這些行為你是不是感到熟悉呢?在學校,一個同學將手中的零食吃完以後,隨手將包裝袋扔在地上,但明明不遠處就有一個垃圾桶。別的同學雖然看到,卻是默默走開,不但不提醒那位亂扔垃圾的同學,而且沒有把垃圾撿起來。這樣的事情你是否見過、做過呢?但不管你做過還是沒做過,從現在開始不要去做,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攜手保護環境吧!

現在這個世紀,我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很多農村都開發成了城市。生活水品是提高了,但是環境卻被汙染了。原本綠油油的田野,變成了一座座工廠,從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汙染了周邊的環境。原本清新的空氣,也被汽車排出的尾氣汙染了,變得難聞、刺鼻。還有那乾淨的小河,原本是魚兒嬉戲、生活的快樂天地。現在卻變得又黑又臭,魚兒都死光了。屬於農村悠閒、快樂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既然大自然的環境已經受到了破壞,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挽救呢?我給大家建議幾點,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樹木是綠色的象徵,它不但能淨化空氣,還能起到光合作用。因此在3月12日植樹節這個日子,我們應該多植樹。當然,並不是只有在植樹節才可以種樹,平時也可以。多種一些樹,為大自然貢獻一片綠色。

二、少用化學物品,少用一些洗髮水、沐浴露,以及一些化妝品之類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因為紙和一次性筷子都是用樹木加工做成的,如果濫用這些東西,那就跟砍樹沒什麼區別。

三、節約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比如最珍貴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雖然多,但是可以供我們人類飲用的淡水資源卻非常少。我們應該學會節約用水,可以用拖地的水來沖廁所,用洗衣服的水來澆花……

四、學校應當多舉行一些倡議環保的活動,讓學生從中明白環保的重要性。在學校的綠化帶裡立一些警示牌,警示牌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們自己寫的環保標語。還可以讓學生畫一張畫或是做一份手抄報,挑出比較好的貼上在各個角落。

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東西是無窮的,我們只要保護好它,對它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大自然,以保護環境為榮,以破壞環境為恥!

在我們這個年紀 篇20

高一作文 ,822字

青春總是美好的,在我們這個年紀裡,充滿了活力,放飛我們的夢想。但在這個年紀裡,也有許多挫折,等著我們去挑戰。青春要越挫越勇。

在籃球場上,看見那種爭分奪秒,為班級而戰的精神。我們曾經站在那熟悉不過的籃球場,曾經我們為比賽而吶喊“加油”。我們也曾在籃球場上歡笑過、開心過,甚至是流下興奮的眼淚。那是我們比賽勝利了。但,我們也曾經在籃球場上哭泣過,那哭泣是為了以後我們會更加努力。輸了,沒有什麼大不了,下次我們會更加團結,下次我們的實力會更加強大。

在考試中,每個人都你爭我搶,誰也不讓誰。但成績的背後有多少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戰場上,有人歡笑,也有人傷心。失敗了,你放棄了,那隻能說明你是弱者,只有弱者才會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想,只有弱者忘記自己曾經付出辛勞的汗水。每一份成績裡,都有人格的成長。你有嗎?有些人,為考試而作弊,作弊是對他人的不公平競爭,作弊在害自己,到時候的後悔會來得及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裡,有許多難忘的“傷口”,傷口會癒合,時間會過去,但曾被傷害的疤痕,誰也抹不去,它將成了我們曾經受過的苦難折磨的標誌。

在我這個年紀裡,有許多的夢想。每個人都為自己撐起一片藍天,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個空間是我們心裡的深處。夢想,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的步伐要不斷前進,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要不斷努力,才不會被淘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在我們這個年裡,有許多愛。蝴蝶在黑暗裡旋轉在花香囈語,只等待那個美麗的夢綻放在陽光裡,而我們也一樣。請關愛我們的長輩們,不要善意地用您的剪刀剪開我們的繭,幫我們揮出那些生命中的苦難。讓我們過早的聞到花香,不是對我們真正的愛,而是一種善意的摧殘。有我,就讓我們自己去面對困難。我們才可以更頑強地面對人生,迎接挑戰。

種子發芽的時候,春筍撥節的時候,蝴蝶破繭的時候,都要經歷痛苦與掙扎。那種東西叫成長,讓我們明白哭過了笑容才更加燦爛。

在我們這個年紀裡,沒有人永遠活在十七歲,但永遠有人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