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失的年味相關作文20篇

尋找消失的年味 篇1

高一作文 ,1461字

“鶯啼燕語報新年”,又是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來臨了。然而,雖有山珍海味的盛宴,有滿天禮花的絢麗,但總感覺少了一份傳統的年味了。於是,我與夥伴們在家長的支援下,開展了尋找那些逝去年味的活動。

搡年糕搡出暖暖意

年糕,寓意“年年高”,據說舊時的年糕是純手工做的,故特別香淳撲鼻。為了一睹搡年糕的過程,我與夥伴們,乘著公交車,千里迢迢地趕到紹興安昌古鎮來探祕究竟。

我們找到了打糕師傅——江爺爺。江爺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知道我們的目的後,笑眯眯地和我們講著關於年糕的來歷,我們饒有興趣地聽著。最後江爺爺帶我們去後院參觀搡年糕的現場。

我們推門而入,只見裡面熱氣騰騰,一股誘人的年糕香味迎面撲來。我們貪婪地吸了一著。定眼看,只見灶臺的大鍋上放著木質蒸桶。一個絡腮鬍子的中年人吆喝了一聲“出面板”了。於是,這個人把蒸桶“砰”地倒在石臼中。接著,其中一個人擼起一個榔頭樣的工具(江爺爺介紹那叫舂頭)用力搡下去另一個用浸過水的手快速地將粘在舂頭上的粉括一下,然後接著搡,他們的動作配合是那樣默契,猶如在表演絕妙的藝術。

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年糕搡好了,江爺爺給我們每人一個“年糕折頭”,我們張嘴就咬,啊,好香!年味,就是這樣暖暖的。

包粽子包上濃濃香

包粽子,也是春節的必須專案。曾經,除夕前幾天,幾乎家家戶戶包粽子,那粽葉的清香,瀰漫在村裡的每一個角落。只可惜,現在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喜歡去超市購買快捷的五芳齋。

今天,我們在奶奶的指導下,感受了包粽子的年味。我們事先將棕子葉浸泡在水裡,又將糯米分開淘洗,淘洗乾淨後,用醬油拌在一塊兒。就準備去拿粽子葉包,這時,奶奶來了,連忙制止我們,說:“這粽子葉要多泡一會兒,這樣吧,明天我教你們包粽子,怎麼樣?”“好!”我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們早早的起了床,等待著奶奶。不一會兒,奶奶就來了,只見她一手拿粽子葉把它捲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形狀,然後將沾過醬汁的糯米放在裡面,在塞上一塊肉,最後用細線包了起來。我們一個個學著奶奶的樣子,可就是包不好。奶奶,細心的教導我們。最後,一個小小的粽子出現在了我的手中。

望著這個小棕子,聞著濃濃的棕香,我不禁笑了起來,自己又找回來了一份年味。

寫對聯抒發美美情

過年,家家有著貼春聯的習俗,那是一種美好願望與情感的抒發,我家也不例外。

瞧,爺爺奶奶正準備去買春聯呢!這時,爸爸拉住了他們,說:“爸,媽,這一年不用去買春聯了。”

“為啥?”爺爺問道。

“你那孫子不是在學毛筆字了嗎,讓他寫吧!”我聞聲而來,拍著胸脯說:“爺爺奶奶,別擔心,我一定會把春聯寫得漂漂亮亮的!”

“好,老爺子,既然你孫子都這麼說了,走,買紅紙去!”奶奶說完便和爺爺一起往超市走去。我也不敢怠慢,在家裡一筆一畫地練習毛筆字。每一個字都寫得認認真真的。不一會兒,爺爺奶奶就把紅紙買回來了。我拿起筆在兩張紅紙上寫上了“歲歲年豐添美滿,家家幸福慶團圓。”這十四個大字。爺爺奶奶高興極了,笑得滿臉的皺紋像綻放的菊花。

大紅的春聯貼在兩扇大門正中。年的味兒,更濃了!

那些日漸逝去的年味,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等待著我們去繼承,去發揚!

尋找消失的城堡 篇2

國一作文 ,961字

我一直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生活在一座充滿古典文化,擁有獨特的華夏文明的城堡裡,接受經典的薰陶,傳承著獨一無二的古典精髓。可現在,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人,都不約而同的走在了盛行“日風”“韓流”的大街上。

一群中國訪問者來到韓國漢城,不禁感嘆“大宇”“三星”的氣勢,韓國東道主卻為朝國沒有孔子沒有魯迅而喟然長嘆。聽到這些,中國人本應掛上自豪的微笑,可令人深思的是,他們卻認為,孔子、魯迅,能賺錢當飯吃嗎?

聞之不由仰天長嘆。悲哀啊,中國的文明,在一些人的眼裡,竟淪落到了這種田地!

在這個充斥著文化快餐、網生代的年代裡,當一個能給人間別樣的新鮮感的契機出現時,遊走在潮流邊緣的年輕人們便總是給予十二萬分的熱情,於是,人們愛漢堡勝於愛粽子,愛“洋”節甚於愛“土”節,愛韓劇超過愛中國古典名著……傳統被視為老土,他們急於甩掉帶著本土特徵的東西,視西化、哈日哈韓為時尚,趨之若鶩。

而在某些人眼裡,傳統文化只不過是偶爾向別人炫耀的一種資本而已。許多時候,我們總洋洋自得地舉杯誇耀:“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是禮儀之邦。”可是,我要問,在我們國人的心裡,我們古老的文明究竟還有幾斤幾兩重?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還剩幾克拉?

少,少得可憐。太多的無價之寶已經被我們埋葬。無知的我們還在心安理得地唱著文化的葬歌。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可以看到別一番壯觀的景象。老外熱情高漲地大秀“中國話”,大耍“中國功夫”,“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在歐美廣為流傳,那些屬於中國,卻被國人無情地淡忘甚至遺棄的中國經典,被外國人小心翼翼地撿起,視為寶物。記得,1998年諾貝爾獎頒獎會上,全體諾貝爾獲獎者,共同做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2500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裡吸取智慧。”這恐怕得引起我們的深思了。

是的,我們是該好好地反思了。幸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寶貴,以及傳統文化消亡帶來的嚴重後果,努力拯救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孔子、魯迅是不能當飯吃,但那一筆筆厚重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命脈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長流之源。我們不但要繼承,還應該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之火,長盛不熄。

讓我們點燃心中明亮的燈火,尋找那座在消失中的城堡,並在城堡裡品味那杯用中國文化來醞釀而成的香茗。

漸漸消失的年味 篇3

國一作文 ,609字

又是一個年,在以前的農村,由於只種田,到了臘月,大家就空閒了,從小年就開始進入過年的狀態,開始囤積年貨,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小孩們放了假天天互相玩耍,大人們到處串門,都沒有做事了,這狀態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可現在只從大年三十放假到初七,時間少了很多,而且由於現在的生活壓力大,都不能完全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也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也都比以前好了不少,每天也能吃的了魚肉,在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和平時吃的並沒有許多差別,大家就感受不到過年時的特殊。

對了,過年還有一個主角,那就是爆竹。爆竹有許多種,有直衝雲霄的禮花和沖天炮。有適合小孩戲耍的摔炮和擦炮,大家為了驅趕年獸,還會買那種好大一卷的鞭炮,在除夕午夜,每家每戶都點燃鞭炮,非常熱鬧。可在今年,公安局一直禁令,告訴我們不能放鞭炮了,否則罰款三千元,有些地方還得拘留。可我們大家怎麼會照做?大家也照樣放,民警也要過年,我想他們也不想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這戛然而止了吧,後來他們發現有人放鞭炮也只是提醒了一下,果然。雖然我們還是放了鞭炮但是這禁令至少擺在那裡,說不定哪年就真的不能放鞭炮了。

還有小孩的壓歲錢,以前,物資貧乏,大人們給小孩的壓歲錢,小孩高興得不得了,可現在的小孩有吃有穿,大人們還給他們壓歲錢,小孩會覺得理所應當,不給還不高興,而且大人們認為給得錢越多越好,這壓歲錢就變了味。

總之,年味在各方面與以前都有不同,越來越淡了。

曾經消失的年味 篇4

高二作文 ,1025字

建築工地的塔吊停止了擺動,民工大包小包煽情回家了,急匆匆從大幅廣告牌下走過。在年的催促下,蓋大樓的他們已經不能把心安下,早已飛向自己的小家。情意濃濃,年韻悠悠。

對我來說年味越來越淡,而記憶中的年味,卻總有一種散不盡的肉香。過年是一場文化大餐,那陣陣鞭炮聲,那香燭繚繞的供桌,那放鞭炮的頑童……年味醇香,回味無窮。

全村的年味,就像燉肉的老湯,香氣慢慢彌散。除夕臨近,鄉情親情在發酵,在瀰漫,距離站滿了思念,在外的遊子,不管是滿載而歸,還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麼都好。親人從千里迢迢風塵僕僕趕回家來,把酒問冷暖舉家慶團聚,圖的就是那種氣氛,那種年味,那種永恆不變的家的情結,各家各戶歡聲笑語,熱氣騰騰。所有過年習俗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春聯、年畫被端端正正貼上了,大紅燈籠高好高掛起,財神爺,灶王爺被恭恭敬敬搬上供桌……。做年糕,包餃子,全家老少齊動手,都融入在濃濃的年味裡面。除夕夜的團圓飯,全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著喝著。已不單單是一桌飯,而是一桌團圓,一桌親情。

時過境遷,現在的除夕,從一大早,耳邊就會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過年的喜悅一下湧上心頭。夜晚的煙花更是美妙絕倫,綻放時如滿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無數條簡訊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時間為親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頓年夜飯,可謂是大團圓,親戚們都從百忙中趕了回來。雖然現在每一天都像在過年一樣,吃得好、穿得好,但這種閤家團圓的熱烈氣氛是平時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親人和朋友溫暖的關心和問候中,這種年味,真是幸福!晚飯後,人們習慣性地坐在客廳裡,談論著近來的房價,談論著新時代的高新技術,談論著現在富庶的生活,談論著當前各種富民政策。人們說著,笑著,平時忙碌的煩惱、工作的壓力,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當然不可或缺的,總是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電視機早就換過幾代了,超大的液晶螢幕,超清楚的電視畫面,不能不說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為我們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點整,隨著中央電視臺轉播大廳舞臺帷幕的緩緩拉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幾位風姿綽約的節目主持人。歌舞、魔術、雜技接踵而至,令我們歎為觀止。最激動時刻的莫過於我們踏著新年的鐘聲,帶著對未來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們總說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實年味依舊。無論是古是今,是貧是富,人們對過去的思考、總結,對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對親人團聚的企盼並沒有變,變得只是年的形式,變的只是社會和時代。

年味從遠古,緩緩流至今。那種味道,不曾改變。

消失的年味 篇5

國三作文 ,742字

年味,顧名思義,過年的味道。年味可能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可能是大年三十夜的煙花,可能是春節一聲新春快樂,可能是人們四處拜年的喜慶氣氛……

在以前,人們會在家吃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會在家貼春聯,貼倒福,寓意福到了。餐桌上常常放著鮮香四溢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晚上坐在一起看春晚,談天說地,在樓下,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興趣盎然的燃放煙花。大年初一,人們買好禮物,裝好紅包,走街串坊,相繼去長輩家中拜年,給晚輩發下紅包,希望紅包能驅趕年獸。小鎮裡,熱熱鬧鬧,人山人海。大城市裡,馬路上塞滿了汽車,、塞滿了回家過年的思鄉人。

現在與以前可不是一回事了!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人人手中塞個手機。現在過年人們會經常在飯店吃年夜飯,人們充當低頭族。長輩們沒人陪他們說話,在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前,明明坐滿了人,但是卻勝似無人。人們現在需要的不是面對面聊天,卻只滿足於QQ、微信上的談天說地。看春晚的人逐漸遞減,更多的人卻是喜歡在手機上看電視劇看得痛哭流涕。去年除了滿足於送禮送紅包的形式以外,很難再做到其他的。晚上叫上三五個朋友出門吃夜宵,醉醺醺的在那以為就是快樂。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卻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給丟失了。也許真的會想象有一天,弘揚中國文化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許多的中國年輕人甚至更喜歡過西方的傳統節日,推崇西方文化與思想,能夠輕輕鬆鬆背出伏爾泰、培根、雨果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不知道老子和李耳是一個人。

年味就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喪失了,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要讓年味只是一個形式,更多的:他們是中國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的記載與見證,他們經歷了無數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流傳至今。因此,我們要付諸行動。

消失的年味 篇6

國一作文 ,661字

隨著日曆上的一頁頁紙逐漸撕去,年,也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大年三十的暖陽照耀著大地,陽光灑在身上,很暖和。我在這一天,高高興興地去老家過年。一路上看見許多小孩提著袋子,穿梭在一戶戶人家裡。這是家鄉的習俗—討糖。不過和萬聖節的不同,他們這是送恭喜。這種習俗只在除夕和初一。在除夕前段時間,大部分人家去超市或銀行。買這天要發給孩子的東西,有的發糖,有的發錢。要是勤快的話,一天能弄到四五百元和幾大袋糖果。這樣一年的零花錢和糖果就不用愁了。有的厲害的小孩可以在這一天攢夠明年的學費。

可是人數卻比去年少了很多,因為大多數小孩都坐在家裡拿著手機玩遊戲。

到了老家,大家都慵懶的躺在沙發上,有的看手機,有的看電視,只有外婆在一個人包餃子。不應該是這樣啊!在去年,這個時候弟弟妹妹應該是去放炮,可他們卻坐在那裡無動於衷。我過了好一會才想起來—平江禁炮。這無疑是對愛炮的熊孩子們的一種打擊。一旦不能放炮,過年的氣氛就全沒了。

這時,正在看手機的小姨大喊一聲:“有紅包!”一聽到這句話,原本死氣沉沉的大家一下子滿血復活,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手機。接下來就是問:“在那個群?”

吃飯時,家人們沒有碰杯,每個人都拿著自己心愛的手機,低著頭,桌上美味可口的飯菜瞅都不瞅一眼。我無意中看了一下手機,QQ群裡的同學們都在“積極踴躍”的發言:“作業太多了,根本做不完啊!”“作業怎麼多,這年還怎麼過?”……

過年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是許多因素泯滅了大家對過年的感情。這年也就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消失的年味,該怎麼找回來?

消失的年味 篇7

國二作文 ,741字

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在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守歲、放煙花、吃年夜飯、貼對聯、貼門神……

年的由來是緣於中國古時候一頭叫“年”的怪獸,“年”非常怕鞭炮聲和紅色,那時候人們為了防止“年”入侵,就家家戶戶放鞭炮、貼對聯、貼門神用來保護自己,因此,過年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下來。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剪紙可以剪成不同形狀,不同寓意,有的用來辟邪、有的代表團圓、有的代表幸福安寧……在爸爸媽媽那一代,甚至是爺爺奶奶那一代,剪紙隨處可見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的發達,民間藝術已經很少了。在家中貼剪紙的實在少之又少。

在大年三十那天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應該放鞭炮,煙花。我望著被夜色籠罩天空,僅有幾朵美麗的花在空中綻放著,美麗過後,只剩下幾縷煙升上夜空,逐漸煙消雲散。

年夜飯,過年時在外地工作的人不管身在何方,距離家鄉多遠,總會趕回來吃一頓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團圓飯,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但我們吃年夜飯時根本沒有熱鬧的氣氛,反而冷冷清清的,大家一門心思低頭玩著手機,大家雖然在一起,但心卻在手機上。

吃過晚飯,走在大街小巷中,夜色幾乎籠罩全部,街上冷冷清清,沒有過年時的喧鬧,也不是街火通明,剩下的只有呼呼的涼風,吹得我髮絲飛舞。

坐在火爐旁,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要守歲到12點,才會有紅包發,為了紅包我們抑制睏意,不讓自己睡著,但聽著電視裡的歌聲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霹靂啪啦的鞭炮聲使我驚醒過來,電視裡面主持人說著:“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第二天清晨,走出家門,看著地上紅豔豔的鞭炮碎片,有點不敢相信舊的一年已經離去,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年過去了年味漸漸消失。所以然我們從現在開始,傳承中華文化。

從未消失的年味 篇8

國三作文 ,777字

年味,是一聲聲鞭炮點燃時的響聲;年味,是一陣陣家人歡聚一堂時的歡聲笑語;年味,亦是一句句收紅包前的祝福……

除夕那天,當每個孩子穿上自己年前精心挑選的新衣時,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年味從此開始……

大人們從下午就忙個不停。有的人洗著菜,有的人拿著鏟子,握著鍋,嫻熟地炒著年夜飯,有的人提著刀,一刀一刀地剁著魚兒,有的人不停地從廚房端著剛煮好的飯菜放到飯桌上,一盤接一盤的……

菜上齊了,等長輩先動筷後,我們幾個小孩就紛紛衝向了自己愛吃的菜。吃了會兒,我們便匆匆撤了,只剩大人們在飯桌邊上邊聊邊吃了。但那兒總能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飯後沒一會兒,頑皮的堂弟拉著我出門買鞭炮,街上的行人一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遇見熟人,我們也會互道“新年好”。

回到家時,已到了親朋好友登門拜訪的時間了。家中一片熱鬧,五光十色的燈光令家中多增添了一份年味。

隨著陣陣炮竹聲的響起,家中又更加熱鬧了。我們在家門口揮舞著仙女棒,放著小煙花。大人們則在一旁滿臉歡喜地看著我們玩耍。

鞭炮燃盡。我搬出桌子,拿出撲克牌,招呼大家來玩21點。邊玩牌邊看春晚。太奶奶和奶奶也一齊圍在桌前,等著我發牌,我唰唰幾下便發好了牌。我緊張得看著我的牌,誒……我拍桌而起,洋洋得意地說:“誒,我贏了!錢來!”弟弟們都十分不捨他們的一塊錢,太奶奶和奶奶亦是如此。其實這只是圖個好玩,圖個熱鬧,也不玩大的。我悠哉悠哉地收著剛到手的錢,又立馬發著牌。一輪又一輪後,午夜的鐘聲響起,新的一年到來了……

《難忘今宵》響起了……這一天,我們也折騰夠了,收拾著便去睡了。

在床上躺著,外面的煙花爆竹聲不斷。而我,早已開始想象第二天個個親戚登門拜訪時的熱鬧非凡的場景了。

春晚的主持人趙忠祥老師曾說,只要還有一個人看春晚,春晚就一定會播。所以只要有一個還在過新年,年味就一定不會消失。

年味從未消失,只不過需要細細體會。

消失的年味 篇9

國一作文 ,322字
D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天氣霧濛濛的,到處充斥著汽車尾氣的味道,樹上掛著的別緻的樹燈淹沒在乾冷的空氣中。我竭力想找回之前那種濃濃的飯香味與糖瓜甜甜的味道。罷了罷了,現在彷彿空氣凝固在了一起,只有無情的空氣清新劑的味兒了。我期盼著年獸,你在哪兒啊?

漸漸地,濃濃的年味像一縷青煙,吹上了飄渺的空中,到了“另一個地方”……過年如美麗的煙花,稍縱即逝,悄然綻放在我幻想的夢景……

伴著寒冷的天氣,我沉沉地睡去,想起當時放鞭炮的情景,貼窗花的情景,老爺爺在其樂融融地講著當年的老事。突然電視中新年倒計時的鐘聲響起,我猛地驚醒,所有人都在歡呼沸騰?唯留下一個含著鄉情的我……

我醒了,但濃濃的年味卻沉沉睡去……

消失的年味 篇10

國二作文 ,670字

過年了,可是年卻逐漸沒有了年的味道。

以前,過年有一種濃濃的年味,過年是一種期盼,在老家的父母早已站在村口翹首盼望著從遠方歸來的孩子,那時,沒有簡訊,沒有電話,只有筆下草草寫下的幾封信,傳達著對家鄉的思戀,回家路上,太多的可能性又往往超過預料,因此,家鄉的父母也總是不知遠在他鄉的孩子何時歸來,為此,等待便成了最好的方式。孩子回來了,年夜飯也就基本開始了,孩子回來了,年夜飯自然是含糊不了的,平常不肯吃的大魚大肉,現在全拿了上來,各種美好的韻味也逐漸散發出來了,年年有“魚”“雞”祥如意……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寄託著父母對孩子的思戀。

反觀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逐漸失去了年的味道,年味逐漸消失在我們的感受中,年的味道淡了。父母不用再翹首期盼子女的歸來了,一個電話,幾條訊息,便都能瞭解清楚了,書信這種聯絡親情的方式也逐漸被我們淡忘了,盼望便在通訊發達的現代被扼殺了,現在的年夜飯逐漸變得敷衍了,變成了一種形式,雖然那大魚大肉不減,甚至有增,但那種對過年的尊重與期盼卻蕩然無存,年的味道逐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記憶中,留下的只是一些儀式罷了。

生活在城市裡,自從禁止放煙花之後,人們為數不多的慶祝新年的方式便又少了一個,以前過年時,人們會在新年到來那一刻一起大喊:新年快樂,可是現在卻是冷清的,過年前一分鐘,主持人倒數5秒後大叫:新年快樂,卻沒有一個人跟著一起喊,而是選擇以圍觀的態度去看待過年這件事情,年逐漸被人們所淡忘了。

到了現在,年卻逐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記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