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屈原相關作文20篇

品讀屈原 篇1

國一作文 ,1113字

品讀你,讓我讀懂了高潔的精神,你讓我明白,高潔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潔的精神要敢於承擔自己內心中的責任。情繫國家,心懷百姓,讓你的高潔理應屬於不平凡。

你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你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你自身性格耿直加之受他人讒言與排擠,你已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在位第二十四年,你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你不經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後來曾經被召返。楚懷王在位第三十年,楚懷王不聽你的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將你驅逐。你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頃襄王在位第二十一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你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你的一句句詩不僅讓同代百姓痛惜萬分,也讓今夕的人感觸幾多,“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即是你,憂國憂民,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讀出了我對你讚美的感情。“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你即是這樣一個頑強不息的鬥士,鬥志昂揚,那麼多慘痛的代價也滅不掉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你即是這樣一個英雄,矢志不渝,冒死也要堅守恆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被折磨的傷痕累累,卻仍然那麼執著,你胸懷天下,在這廣袤的心海中,一個角落也容不下你自己,有的只是百姓的危難和祖國的興亡,可最後也落得個淒涼一躍,讓滾滾的汨羅江水沖洗你腦中最後一絲想望。楚國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馳騁的思想,汨羅的江水多情,擁抱了你浪漫的失魂。你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感動了多少愛國同軀者,得到了多少真切的迴音。當年,投江是,你寫了《懷沙》賦,可還記得那句“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正是你那的正道直行、不隨世浮沉的節操。

古往今來,在歷史長河中你寫過多少輝煌壯麗的詩篇,如:《離騷》《天問》《遠遊》《漁父》等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現了你勇於追求真理的執著、不屈、矢志不渝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假如給我一個選擇,讓我生活在古代的話,我會選擇戰國時期代,更是楚國那個有你的時代--屈原。真想跨越千年的時光與你對飲,儘管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你不會介意,因為你有寬廣的胸懷。

讀懂屈原 篇2

高三作文 ,817字

屈原為後人留下了佳作,我們品讀有餘,是否發出過這樣的疑問:詩人想透過這些告訴我們什麼?僅僅是華麗的辭藻,豐富的聯想和浪漫的表達嗎?《湘夫人》中,詩人用其美好的想象,彷彿置我們於天堂一般。我們在一番陶醉之後,是否有過自己的思考?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玉一般,在你的詩外,我讀懂了你。你嚮往月高風清的生活,臨潭而立,去聆聽山澗清泉,去靜品絲竹清音。你希望可以飛到天際,看雲舒雲卷,過著超然於物的生活。一個人在失意絕境時,常常會退隱山林,過逍遙世外的生活,而你卻沒有為自己選擇這樣一條路。

從你的詩外,我感受的是,你對人民的深深憂慮之心,和那為祖國山河擔憂的愁苦之心。你的一片丹心又有誰能懂?我欲哭無淚,我懂,我真的懂!昏庸的楚王看不到你的竭忠報國,一腔愛國之心換來的卻是:“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琢謂餘以善淫”悲哉,悲哉!

你有像陶淵明一樣超然於世的情懷,卻沒有想他一樣,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你有像林和靖“梅妻鶴子”的高尚情懷,卻沒有沉浸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山園小景中。而在你的詩外,我看到的是,楚國岌岌可危,號角嘶鳴,黃沙漫天。你卻用瘦削的肩膀去力圖挽起狂瀾。步履蹣跚的你,在此時寸步難行,但卻始終沒有倒下,此時誰又能扶你一把?你是墜落在文學中的一顆彗星。曾有人勸過你,何以要與這亂世糾纏不清,不如讓妙筆在手中開出花。你卻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表明了你的信念。這些是我在你的詩外真正讀到的你,那灼灼泛著光華的靈魂,定然會深深影響我一生。

這就是在屈原的詩外,讓我真正收穫到的,這一切讓我悟出一些道理:對一些事物真正的領悟,不僅僅要求欣賞一些事物帶給我們的愉快和欣喜,還要去深深體會和索味其中的哲思。這不,屈原的詩外,讓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偉大的靈魂。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70字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時光的陰暗已撒滿世界角落,隨波逐流的種子已經在人心深處萌發。

而屈原呢?“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從長長的歷史通道中走出,帶著一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的才華,然而與眾不同的個性在世故的社會中不能保全,最終,為獨行於世,不忘初心,他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濤濤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得澄澈,他拒絕隨波逐流。

而伯夷叔齊二人也是這樣,當殷商要滅亡而周要興盛時,連微於這樣的賢人都抱著祭祀器具離開了殷商。武王是聖人,率領天下賢士和諸侯前去進攻殷商,未曾聽說有人批評他,唯獨伯夷、叔齊認為他不該,殷商滅亡後,天下承認周為宗主國,伯夷叔齊二人卻認為吃周的糧食是羞恥的,即使餓死也不後悔。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忠實信仰。

在眾人苟且偷生時,岳飛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土完整而浴血奮戰,在與金求和時,岳飛堅決反對,在臨安朝見時,對高宗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但在最後,高宗為了與金和議,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而他,也用一生踐行了母親的教誨“精忠報國”,岳飛雖然被殺害,但他的功績不可磨滅!他堅持初心,對自己生命負責。

而在現代,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時,魯迅以筆為劍,斬除舊思想的荊棘,直指社會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巨龍從夢中喚醒,他在混亂的年代中,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鬥不息。

屈原在江畔遇見漁翁,將自己高潔的品質流露在言談之中,當時懷王身邊已無他的立足之地,他身後是鄭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蘭的肺腑之言,他不能從俗,他便行吟澤畔:“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他不願與人同流合汙,只好措填則問:“指九天以為正兮,其惟靈脩之故也,”他還不願隨眾而降,只好赴清流了。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社會過於複雜,人們來不及思考就被一雙手推進看不見的軌道,多數人在這裡隨波逐流,平凡地走過一生,而那些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人,會隨著歲月輪轉,成為人們心中的閃光點。

品讀唐詩的味道 篇4

高一作文 ,1383字

一簇白雪淨了心房,一池碧水恐沾新裳,誰把文字寫進青春,誰的詩行文采飛揚?

年華在左,詩歌在右,且行且嘗,且珍惜。品嚐這積累下來的幸福,隨著光陰流水的沉積,愈發有味兒了。

羨慕唐人,崇拜他們流芳千古的佳作—唐詩,渴望生活在那個灑脫、輝煌的時代,起筆就是名篇。從初唐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駱賓王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到盛唐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再到末唐杜牧的“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句句古韻,篇篇經典,鮮明清晰地展現了唐之興衰,將那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傳統演繹得淋漓盡致!那些詩篇,是那個時代的精華,有如戴著鐐銬的鳥,雖亦步亦趨,卻可在籠內展翅翻騰,將風起雲湧的盛唐活生生地呈現在後人眼前。

唐,永遠是盛唐,它盛在詩家,盛在詩篇盛在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它奪目的光彩,經千年歷史長河的沖刷仍熠熠生輝!盛得好痛快,好酣暢啊!

我品唐詩,便如品到薄荷糖一般,先是品到詩中所蘊涵的歷史印記,深刻,明瞭,心中隨著詩人的人生坎坷而起伏升落,悲悲喜喜,彷彿辛辣在舌尖曲折地蔓延。多品幾遍,心中漸漸寧靜下來,對詩人的思想經歷瞭然於胸,便懷淡泊之心,反覆誦讀,有如薄荷糖的糖衣化開,留下內部甘涼的糖心。再次欣賞,就覺得與詩人感同身受,又不乏自己的感悟,深入淺出,豁然開朗,就像薄荷糖已全然融化在口中,清新涼爽,餘香瀰漫,回味無窮。就算餘味盡消,日後再見,也會記憶猶新。

猶然記得小時候背得最熟的《春曉》。後讀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令我一下子聯想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意境。但再細品下去,前者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悽婉,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在《春曉》一詩中,孟浩然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表現了詩人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我不由地去琢磨,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詩味醇永。

最愛捧卷品讀,那塊塊楷體鉛字中彷彿散發出孕育千年而成的優雅馥郁的墨香,空靈,怡情。我品唐詩,從幼時吟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到少年時反覆揣摩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再到中學時頗欣賞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句句哲理,字字珠璣。我在唐詩中成長,詩歌充實了我的青春。以唐詩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永遠是詩意的。它告訴我們,在困境中始終要葆有一顆詩意盎然的,快樂的心。著名學者錢鍾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進牛棚,但他心在學問裡,不為世事的風雨所動。據他的同事回憶,批判會上他總是閉目囁嚅,振振有詞,原來他在背誦唐詩。唐詩相伴必是極幸福的。

一路品詩,一路成長。也許是我人生中最絢爛的一筆吧!

願唐詩相伴的青春年華不朽!

品讀書香 篇5

國三作文 ,755字

品讀書之芳香,品讀人生意蘊。

—題記

拿到一本好書,首先令我心醉的是它所發出的特有的芳香。就如西湖龍井那般沁人心脾,令我深深陶醉其中。這才明白,古人讀書為何不思茶飯,夜深不寢,若渴鹿奔泉,又如六月飲雪。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未罷則寢不安席,食不甘味,這正是書的魅力所在—孔子讀書,不知老之將至;陶淵明讀書,欣然忘食;白居易讀書,竟口舌成瘡,手肘成胝。由此可見,讀書使人放歸心神,聊以忘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緣於書香,我看到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邁;緣於書香,我聽到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壯志;緣於書香,我感覺到了李清照“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傷感;緣於書香,我體會到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的報國之心……書香,帶給我的是歷史的滄桑。

學會讀書,猶如學會做人。當我煩惱的時候,我會讀散發著濃香哲理的書;當我快樂的時候,我會讀清香歡樂的書;當我從散發濃香哲理的書中走出來時,我會忘卻煩惱,似乎成了哲人;當我從清香的書中走出來時,我又像回到了孩童時候。遇到困難時,我願做與鯊魚較量的老人聖地亞哥,而不喜歡只會“精神勝利”的阿Q;我喜歡像魯濱遜那樣積極進取,而不喜歡祥子一樣自認命運的悲慘。

讀書,其實就是在讀人生!

當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被它所獨有的硝煙與戰火的氣味所吸引。保爾的名言仍雄壯渾厚,而他骨子裡的鋼強卻早已深深刻入我心。

讀《名人傳》,則被三位巨匠的成才經歷所深深打動。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他們用毅力築起了一道抵抗挫折的精神長城,他們的浩然之氣會永垂青史,更會永存我心。

品讀書之芳香,品讀人生意蘊;

如同與智者相談,明白人生哲理;

如同點起一盞明燈,照明前進之路;

如同飲一壺清茶,起伏不定,苦盡甘來而又回味無窮……

品讀古典 篇6

高一作文 ,780字

曾幾何時,我欣賞唐詩的精煉深邃、豪邁奔放;欣賞宋詞的清新淡雅、情愫悠長;欣賞元曲的意境深遠、雅俗共賞。雖是如此,卻因古典名著的生澀難懂每每遠望,卻不敢企及。

一直以來總羨慕那些文人墨客能寫下千古流傳的美文詩詞,就連班裡的同學所作之文也是讓人讚不絕口。但我也深知,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是寫不出佳作的,於是就在某一天拾起了書櫥角落的文學古籍。

亦記不太清是何時了,也許,那是一個霧靄氤氳的清晨,冰涼的風沿思緒紛飛,雲煙繚繞,思意闌珊;也許,那是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漫天的雲隨心所欲時卷時舒,晚霞映紅了半邊天,翩躚浮動;也許,那是一個寂靜幽遠的深夜,一地殘紅在露水中沁出了淒涼,竹影斑駁,亦生憂愁。那時,一切未央,茗香悠悠,墨香淡淡,就這樣,我靜靜地走入了平仄相間的詩詞。

詩中有披蓑戴笠的釣魚老翁,有舉傘漫步江畔的紅顏佳人,有在蒼蒼蒹葭中停憩的白鷺,還有絢爛于山野之間的灼灼桃花……讀起“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彷彿看到西塞山前白鷺紛飛,江中肥美的鱖魚自由自在的戲水。雨密密的斜織著,好似一層薄煙。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靜坐在江邊垂釣,心無旁騖。又見“桃花深淺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風起,卷桃花瓣瓣,漫天飛舞。風過,花瓣隨風飄落,落於他白衣勝雪的衣上。縱觀古今痴男怨女萬千,白首同倦,實難得見。就如安意如在《世有桃花》中說道:“愛得到,得不到。還未綻放,就凋零。身後殘紅紛飛若雨,為誰悼未了情緣。情繁如夢,唯花開是真。”

曾有一段時間成績下滑嚴重,意志消沉,便隨手翻看《李太白詩集》,看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頓時醍醐灌頂一般,奮發圖強了。

在以後安閒的生活中,我會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獨倚幽窗,捧讀千古絕唱,氤氳詩情畫意,在浩瀚的經典文學中品古典,韻古風,展詩意。

品讀趣享書香 篇7

國一作文 ,817字

雖有許多愛好,但細細想來,我最大的愛好還是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窮的快樂。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為了儘量多的攝入這另類的營養,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瘋狂地閱讀,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但過目即忘,生動形象地演繹了什麼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於是我便慢慢的不那麼急於求成。後來讀了一篇名叫《煮書》的文章,明白了讀書要熟讀才能品味其中蘊含的道理,不求像文章中的爺爺那樣“煮書”,但求過目不忘,最好既有速度又有質量。遇到意義非凡的句子,就要靜心細品了。如果是好詞佳句,那就得抄錄下來,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嘛。

為了尋找一本我喜歡的書,我會跑遍全鎮大大小小的書店,如果鎮裡沒有,我會央求爸爸到縣城去給我買回來。起初覺得那些別人眼裡所謂的世界名著,都是些枯燥乏味的書,我並沒有在這些書中找到什麼樂趣,姐姐說我沒有用心讀,讀書首先要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波動。我帶著這種方法,讀起了《女生賈梅》。我感受到了賈梅對爸爸多次戒菸但“屢戰屢敗”而束手無策的無奈,感受到賈梅為了追星到同學家打零工掙錢的執著和略微的傻氣,更感受到她的善良可愛……走進人物內心,才發現原來書中不僅有“千鍾粟”、“黃金屋”和“顏如玉”,還有各種妙趣。

讀書的趣味是無窮的,讀書所得的知識也是無窮的。閱讀中,你會發現書本雖小,知識無邊。埋頭書中,其樂無窮。書是知識的主要來源,生活裡沒有書,就像天空中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就像海洋裡沒有魚兒。閱讀可以豐富你的知識,陶冶你的情操,增長你的智慧。還可以帶領我們飛向知識的天空,翻過困難的山峰,跨越歷史的縱河。

高爾基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我現在對書的渴望不也是如此嗎?書中有墨香的紙張,鉛印的字型,優雅的語句,深沉的思想。這讓我有什麼理由不喜愛它呢?讀書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得到了進步,懂得了道理。所以,忙中偷閒的朋友們,捧起你身邊的書,感受閱讀的快樂吧!

品讀唐詩 篇8

國二作文 ,23字

品讀父愛 篇9

國一作文 ,641字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有母愛,當然也有父愛。

春風吹綠大地,萬物吐露芬芳,在這陽光明媚的今天,在沐浴著慈祥的母愛下,我卻回憶著父親那嚴厲的愛。

有著一奶同胞姐姐的我,本以為分享著一半的父愛,但並非如此。剛上一年級的我,期望著可以在母親懷裡撒嬌般地走向學校,但每每拉著媽媽的手,要她送我上學時,卻遭到父親那句嚴厲而又傷我的話:“自己去吧,離家這麼近……”於是我背起那天藍色小書包,紅撲撲的小臉已“洋溢”著水晶般的淚花,心想:“我才七歲啊,有沒有搞錯呀。”

記得當我上三年級時,周圍的小夥伴們都忠實於漫畫書,那時好奇心極強的我,也渴望擁有一本漫畫書。當我見父親提起時,他卻說:“我看看吧!”幾天之後,父親抱著七八本書回來了,他朝我房間喊道:“書買回來了。”我跑過去一看,作文選、解析書、輔導題……便驚訝的問道:“這是什麼?我要的是漫畫書!”爸爸卻說:“看漫畫書幹嘛,看這些有助於你的學習,記住一天看一篇作文,做一頁題……”我實在忍無可忍了,便衝他喊道:“爸爸!您根本不瞭解您的女兒!我要的不是別的,而是您那份再平凡不過的父愛啊!”說完,早已淚流滿面的我跑了出去……

隨著歲月的推移,我讀懂了父愛。父愛像丁香,淡淡悠長,只有當歲月走過,才漸漸品出那淡淡的父愛中所蘊含著的深遠韻味;父愛像微風細雨,潤物無聲,深情無言,在我靈魂深處撐起一片綠蔭,供我歇息,使我在努力的同時,更加深刻地領悟血脈的奔騰,生命與愛的厚重。諄諄叮囑中透出父愛的深刻,無言的父愛將伴我在漫漫人生路上上下求索。

品讀好書,培養正氣 篇10

國三作文 ,699字

品讀好書是一種享受,享受它帶給我們信念;品讀好書是一種信念,體會它帶給我們樂趣;品讀好書是一種樂趣,品嚐它帶給我們做人的道理……

與書結伴而行,在書籍的海洋裡獲取我們需要的知識,汲取營養充實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改正缺點,豐富自己、成就自己,清清正正做人。

讀書是享受

有人說:“金錢是萬能的。”而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金錢買不到親情,買不到純真的友情和寶貴的性命。書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會你如何待人處事,這樣、親情、情誼與生命將與你共存。如果說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獻的輔導老師,那麼書就是生活的伴侶,讓你在品讀好書中享受人間的無窮樂趣。

讀書是信念

周恩來小時候,校長問他為什麼讀書?他洪亮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就是靠著信念,還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參加了革命,領導人民走向瞭解放,致富、和平的道路,周恩來總理就是抱著一種信念。所以我們品讀好書,執著一份信念,人生是可以改變的。文天祥寫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這也是他的堅貞信念。從書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骨氣。

讀書是樂趣

讀書之所以是一種樂趣,是因為在於作者告訴我什麼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更因為讀書使我積極思考,特別是讀一些廉潔為官、為民請命的名人典故。我的思想在書裡馳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從書裡瞭解世界,也會重新認識自己,教自己應該做個怎樣的人。所以不可否認,書中的知識對我們的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讀書能助人前行,能助人成就夢想,就能成就多彩人生,讓品讀好書,成為你人生的一種樂趣。

品讀好書,讀懂了廉潔。

品讀好書,讀懂了正氣。

品讀好書,讀懂了人生。

品讀人生 篇11

國二作文 ,635字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就看怎樣去利用,去分配。

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開始,人的每一天都在迎接著不同的“第一次”。當我們第一次見到一個新的事物,我們會因為好奇而多看兩眼,但見得久了,也就漸漸的忽略了。也正是有了這些一次次的驚喜,我們才有向前的動力。

漸漸地,我們上了幼兒園,上了小學。我們也不再是那個整天依靠在父母懷抱裡的小孩子了,我們意識到,馬上就要長大了。我們學著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自己疊被子……

等到上了初中、高中。我們也就真正長大了,我們不再相信那些童話故事,學著用自己的想法去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而同時,我們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每天陪在我們身邊再多的就是老師和同學。

進入大學,自己就真正離開父母的視線了,過自己的生活。也許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理解當初父母為什麼要逼著自己“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

大學畢業,踏入社會。每天不僅要和身邊的同事交流,還會和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交流。這時,我們就要考慮自己的未來,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做最好的打算。

等到我們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我們才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才明白當時為了一件小小的事就和父母爭吵是多麼的可笑。

人生很短。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就會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熟悉的地方,去往另一個世界。也許除了我們的親人,就不會有再多的人記住我們了。

人生很長。因為每天我們都會遇見不同的驚喜,每天都會過的很充實,很有意義。

在這漫漫人生路上,請不要錯過每一個人。因為,只要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必定很重要。

品讀“雙百”,品味人生 篇12

高二作文 ,1176字

看那點點的茶葉,在滾燙的水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有一種從容而不急躁,安靜而不沉淪的積極。而那“雙百”中的人物的人生又何常不像這茶呢?一次一次被沸水衝起來,又跌到杯底,就這樣浮浮沉沉,直到最後散發出生命的芳香。

的確,人生是苦與喜的交織,是成功與挫敗的輪流,沒有一帆風順或者永久坦途,那麼為何“雙百”中的人物能夠以平凡的姿態綻放獨特的人生,展現崇高的生命境界?這需要我們去細細解讀他們的人生。

品讀“雙百”中的王順友,感受他那“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況味。24年來,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裡踽踽獨行,步行26萬公里,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他為農村發展經濟辦好事,為農民群眾傳遞科技資訊。為了給群眾捎去生產生活用品,王順友甘願繞路,甘願貼錢,甘願吃苦。品味王順友的人生,回味我們的生活,有的人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有的人爭名奪利,斤斤計較,有的人默默貢獻,任勞任怨;有的人譁眾取寵,誇誇其談。為什麼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的人這樣,而有的人那樣呢?只有一個解釋,人的境界不同,表現自然不同。像王順友那樣,為了人民再苦再累都覺得幸福的人生境界,又有誰可以達到呢?我想,我們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好演譯我們的美好人生。

品讀“雙百”中的魯迅,品味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魯迅自從確定棄醫從文的思想後,就一心一意為改變國民精神志向而奮鬥。魯迅熱愛人民,甘為孺子牛,為革命多做一件想做的事;他憎惡敵人“橫眉冷對”拿起筆桿子向敵人的咽喉刺去。因為魯迅的不屈不撓,中國人從睡夢中驚醒,揉醒了睡眼,看清了常溫的社會;因為魯迅的堅定無畏,中國人站起來,走向革命;也因為魯迅,激勵我在鋪滿荊棘道路上奮勇直前,追尋自己的夢想。

品讀“雙百”中的彭加木,體會他那“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的人生。為了赴邊疆各地調查資源,他主動放棄出國學習的機會;身患縱隔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他以頑強的意志同疾病作鬥爭,病情有好轉就重返邊疆;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先後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為開創新疆復古工作傾注心血,併為我國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工作。雖然在荒野中開創一條新的道路,會遇到重重障礙,但是彭加木以他的勇氣,一步一步地走上他生命的制高點。彭加木告訴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堅實的腳步,都是用勇氣與汗水鑄造出來的,沒有付出不會有累累碩果。

“雙百”人物,感動我們,激勵我們。王順友,魯迅,彭加木等,當他們踏上人生的道路,便註定遭遇幾番暴雨與幾番狂浪,但他們在浮浮沉沉的人生旅途中散發出生命的芳香,那是因為他們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其實每一張日曆就像一艘小船,你是用它載來智慧與追求,還是純粹載走青春的年華呢?

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相信明智的你會作出高明的選擇。

品讀歐陽修 篇13

高三作文 ,837字

假如給我一個機會,可以生活在古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宋代,因為有你—歐陽修,真想跨越千年的時間與你對飲,與你促膝長談。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權勢炙手可熱。按常理,你一定妒賢嫉能,打壓有可能躍於你之上的有才人。但你不,你勇於推薦和提拔有才之人。你推薦和提拔了王安石,他成為宰相,位居你上,成為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你提攜“三蘇”,讓他們威名遠播,成為唐宋八大家。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欽佩的豁達。你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貶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難以排遣心中的鬱結,而你卻不計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記》,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非一般的豁達。你自號“六一居士”,人問,何為“六一居士”,你答:“家有藏書一萬卷,三世金文註釋一千卷,一盤棋,一琴,桌上常備一壺酒。”,人曰“此五一也”,你卻爽朗一聲說:“一老翁置於其間,豈非‘六一’也。”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感動的勤奮。你自小在沙灘練字,苦讀史書,年紀輕輕便考中進士,可你從未放棄勤奮的信念。你深夜苦讀,手不釋卷,即便是意志受挫時,也在書海中尋找快樂。有人曾問,君藏書為萬卷,不知讀過幾本。君曰:“你在我所藏之書中隨便挑一本問我,若我沒讀過的,我就無言面對我的六一居士。”那人專門挑了一本積累許多灰塵的書問你,你對答如流,絲毫不差。

品讀你,品出你謙虛謹慎的人生態度。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你在功成名就之後不浮誇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你和另一史學家修訂史書,名字列於他人之下,不居功,難怪“六大家”以你為首,當之無愧。“三蘇”,王安石,曾鞏,都是你推薦而出名的。你曾力薦蘇軾,說此人日後之名顯於我歐陽修。智之大者,歐陽文忠公也!

品讀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閃爍的星星,星光閃爍;品讀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讀你,品出的是歌唱舞臺上的交響曲,催人奮進。站在宋朝時代的巔峰,不是帝王,是你歐陽文忠公。

你是讓人望塵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讀《沙原隱泉》有感 篇14

讀後感 ,1338字

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最富哲理的一篇遊記,也無非就是這篇《沙原隱泉》了。文章不長,但蘊含的思考足夠人們細細品上一陣子,像一杯清茶,散發著悠長悠長的餘香。

山,名為鳴沙山—全副行囊的智者,手持登山杖,佇立在沙丘前。這一刻,他是侏儒,也是巨人。黃沙漫漫,大漠之景在他面前鋪展,金蛇般的線條向前伸沿,像終點線,又預示了新開始—那是個制高點,佔領它,你也許會有新發現。

就這樣,看著前人留下的一串一直鋪到盡頭的腳印,他開始了。出奇的是—沙子意外的軟。一踏,一陷,一滑,耗去了他大半力氣—而踏別人走過的路,更是舉步維艱。你越發火,沙子越是死一般的溫柔,溫柔得令你打不出心中硬碰硬的烈火,想取個巧,卻發現更為困苦,就算苟且登上了所謂的終點,也心虛地懷疑到底是不是你走過的路,摸著那陌生的腳印驀然發現自己沒留下一絲痕跡。懷著這種虛浮,即便站在厚實的高崗上,也不比站在快開融的冰面上強,總怕著自己會狠狠地摔下去,萬劫不復。而自力更生卻更需要勇氣和毅力,細沙的圓滑總能把你的心搓圓,磨光。講不定哪一步之後你突然感到腳下的平實,怯怯地抬頭,山頂就被你爬到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爬到了。

站在沙丘頂,大自然作為犒賞,鋪開了一道無與倫比的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金黃和黛赭純淨得毫無斑駁。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盪,大大方方,明明淨淨。色彩單純到了聖潔,氣韻柔和到了崇高。把自身的頂端和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籟般的梵唄。踏實的成功就應名正言順地享有這樣的壯闊雄渾,伸出手指順著線條傾瀉下去,這,就是你的。

然而,當你細嚼慢嚥完“一覽眾山小”的瑰奇之後,細細地往山谷端詳,分明是一彎清泉,來得突然,來得冒失,甚至有些莽撞,安靜地躲在一個本不該有它的地方,有些無辜,有些害怕。要想弄清它的祕密,就要靠近觀察,可,問題來了—剛剛才爬上的丘頂,怎麼這麼顯得無助,化成了悲哀。嚮往巔峰,嚮往頂端,嚮往那傲視雄奇,風臨天下的霸氣,卻又怎麼知那迷人的峰頂只是一線鋒利的刀刃,容不得t望臺,卻被生靈們擱得老高。

無奈地滑下沙丘,看來老莊的預言實現了,站在丘底暇想頂峰的壯麗,身處頂峰又羨慕平原的溫暖,而所謂人生,也不過是在這矛盾中周而復始罷了。

急急向泉水奔去,卻發現這不僅是一灣小泉,中間寬處相當於中等河道,甚至還有幾隻水鴨在此輕浮游弋,岸邊盤虯臥龍的是幾棵百年古木,清泉靜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樹後有一陋室,遲疑間,步出一老尼。二十年前,這本有廟,毀了。為什麼在無垠大漠中會有如此的信仰者在此孤守?漠然沙丘不是答案,這源頭活水才是心靈的慰藉。壯麗之中寫一筆明麗,獷野之間抹一線溫柔,起伏之中鑲一份平實,浮囂之間躺一念寧靜。在浮誇裡給一份質樸,在居高裡給一份服帖,在狂野中給一份安靜,在厭俗中給一份清新。

生活需要調劑,只有這樣,生命才富有層次,才不會一味地大喜大悲。習慣了被各種單向誇張侵佔的思想才能在須臾之間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世間便有了歡騰與沉鬱,喜悅與憂傷,喧囂和平靜,膽怯和坦然—這個世界也會活出靈性,活出姿彩。

讀罷《沙原隱泉》,心中彷彿什麼充實著,有了厚度,也有了溫暖。

泉,你是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

品讀張愛玲 篇15

高二作文 ,961字

張愛玲是個作家,但我卻執拗地不願稱她“作家”,因為“作家”這個詞較庸俗,搭在張愛玲身上會淹沒了她的才氣與氣質。我喜歡“女人”這個詞,總讓我感到濃郁的芬芳香水,嫵媚的盈笑、黑絲綢的吊帶晚裝與那溫柔的輕吟。顯然,張愛玲並不是一個這樣的女人,但用“女人”修辭她卻絲毫不過分—至少,在我心中如此。

讀張愛玲的文章是輕鬆的,絕對不會感到因華美詞藻過於繁複而帶來的沉重壓抑感。相反,她的文章裡不經意流露的那種不加修辭的“小女人快樂”與詼諧語調,令你如獲至寶。想必大家都讀過張愛玲的《夜營的嗽叭》與《天才夢》吧,《夜》則是我接觸愛玲的第一篇文章。初讀的感覺至今還溫存在心。當時的我是感動而暗自慶幸的。感動的是張愛玲竟能用寥寥200字把那種寂寞孤獨的心緒表達得如此細膩!雖然,寫感情獨白的句子不過幾處,但全文卻被一種孤寂還有一種說不清的愁緒縈繞著,讓人真真切切地感悟到那種刻苦銘心的淒涼。慶幸的是我終於找到了自己最愛的作家-—那是一種直覺,沒有絲毫的猶豫與懷疑。後來無數次的感動與歡悅也證明了我當時的斷定是正確的。

至於《天才夢》,應該是《夜》給了我衝動與期盼,讓我懷著滿腔激情地匆匆趕到書店,捧著《張愛玲文集》匆匆而回,才認識它的。而從那以後,我就如痴如醉地走進了張愛玲的世界。《天》與其說是一篇散文,還不如說是張愛玲的自介吧。它讓我又一次領略到張愛玲的魅力與其傳奇人生。雖然我只是一個初二的學生,我沒有資格談論他人,更何況是張愛玲,但我禁不住自己的心血澎湃,就請允許我恣情一次吧。張愛玲是個天才,雖然她自稱在現實生活中是個不折不扣的“白痴”但這又有什麼呢?上帝是公平的,他既然賦予張愛玲獨特的文思才氣,就註定了張愛玲的一生是非凡脫俗的了!假如上帝給予我這麼一個機會,但我又必須放棄一些凡人特質,我想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的—就讓自己有個非凡人生吧!

再後來,我又接著讀了她的《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等。就這樣,我不知不覺地被張愛玲的“香水文字”所傾醉,折服。但可惜的是,至今我都未讀過她的一篇小說,像《傾城之戀》。假如時間允許,我一定會後找機會拜讀的。

準確的說,張愛玲並不是一個長得特別驚豔的女人,但她卻是我有始“見”過的最具有女人味的女人!

愛上張愛玲,在不知不覺中。

傾聽她演繹生命的精彩。

品讀蘇東坡 篇16

高二作文 ,1358字

寄一葉扁舟,捋一輪明月,載一船星輝,品一壺美酒,我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執著而堅定地仰望著那位鍾天地靈秀於一身,攬人間才華於掌股的蘇東坡。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是個豪情萬丈的人,他少年時受到父親蘇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為大志。她的才情,被歐陽修所賞識,於是開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傳奇人生的起點。可好景不久,噩運奔騰而來,因與王安石的意見不和而自願流放杭州。蘇東坡是個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會明白官場的凶險。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動盪的社會,他想要拯救卻有心無力。無情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麗的西湖是否給了他答案?

蘇東坡對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綿綿。仕途受挫後老天爺似乎還要給蘇東坡一個無情的打擊,結髮妻子王弗去世。雙重的打擊讓蘇東坡疲憊不堪,倒不出心酸與悽苦惟有淚千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悲慟的悼詞穿透紙背,化為無形的淚與思念。他在夢中,似乎看到了小軒窗,美麗的妻子正在梳妝打扮。

蘇東坡還是個重手足之情的人,特別是對弟弟蘇轍。被貶黃州期間,七年未見弟弟,只能對月飲酒吟詩,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與美好祝願。

人有悲歡離合,豁達的東坡只好但願人長久,長裡共嬋娟。孤獨的蘇東坡,何時才能與子由舉杯邀明月呢?

一蓑煙雨任平生

提起蘇東坡,就不得不提黃州。因為黃州是蘇東坡的轉折站,突圍城,煉功房。當年,經歷慘痛的“烏臺詩”案後,蘇東坡作為一名罪犯,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滿身汙水,傷痕累累地來到了黃州,這個註定要與蘇東坡產生千古對話的地方。

失意苦悶得蘇東坡終於在此體會到了人性的蒼涼。平生好友面對東坡情真意切的信時竟無一人答之。陪伴他的,只有清冷的殘月、冰涼的寒枝和“寂寞沙洲冷”的悽苦心境。

然而,蘇東坡怎肯向現實低頭成儒夫?他收起了官場的尖利,洗去了人生的喧嘯,尋找無言的山水對話千古的文人。一蓑煙雨,一雙芒鞋,一柱竹杖,便可吟嘯且徐行。面對如此的大起大落,又有幾人能做到“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與無情”呢?

與其說黃州是蘇東坡沉寂的安身之處,不如說是他的起點。在這裡,蘇東坡開墾耕作,遊山賞月,原始的氣息慢慢使它變得成熟。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這種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茫,是寬闊而不膩耳的音響,溫和雋久,純淨自然。於是,流傳千古的偉大作品“三赤壁”產生,留給人們“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超脫淡然。

人們常常同情與蘇東坡的悲苦遭遇,可正是這些磨難成全了一代才子。人們會銘記那位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蘇東坡,卻很少記得那位在宦海浮沉的文忠公。

一樽還酹江月

人生的起伏跌落讓蘇東坡漸漸變得豁達脫俗,養成了“自適其樂,忘得失,齊生死”人生觀。儒家使他安得其命,道家使他順其自然,佛家給予了他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蘇東坡,仍然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淡然地面對榮辱得失,生死無常。

蘇東坡經歷了入世、出世、忘世到遺世,愈老愈熟。“江海寄餘生”式的灑脫,也只有天真勇敢的蘇東坡能做到吧。

醉笑陪公三萬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卻不曾被歷史的泥沙掩埋,而是成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樣與楷模。我欽佩蘇東坡“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寫作風采,更敬佩他的豪邁、豁達、超脫與真誠。我虔誠地拜讀蘇東坡的遺墨,細緻地品味蘇東坡的人性魅力,蘇東坡教會了我笑傲人生!

品讀豁達 篇17

高二作文 ,918字

當你面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時候,甘於做默默無聞的小草,即使是一棵,也能點綴著大地,這是一種豁達;當你面對著奔騰不息的江河時,歡樂地充當其中的一滴,即使是一滴,也能滋潤著禾苗,這是一種豁達;當你面對著蔥鬱茂密的森林的時候,堅定不移地做一棵小樹,即使是一株,也能撐起一片綠蔭,這也是一種豁達。豁達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大氣;豁達是一種“輸了就輸了”的堅強;豁達是一種“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細細品讀豁達,生活才會充滿陽光!

十八歲的天空,需要豁達來支撐。十八歲,是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季節。以前幼稚的想法就象流星般逝去,最後剩下的只有作業、學習、月考、成績。每次月考就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面對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沒有豁達的胸懷,十八歲的天空必將烏雲密佈。每當失落時,若只是一味想著痛苦的回憶,任由意志在黑暗中不斷消磨,那麼我們只會一事無成。這時,只有用豁達去面對困難挫折,就會象夏日裡的一陣清風,吹起了窗簾,吹開了煩惱,飛揚起了心情,帶來了陽光。十八歲的天空容不得半點烏雲來破壞,而豁達則可以為這片天空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人生的道路,需要豁達來渲染。取得成績需要豁達。鮮花,掌聲,永遠只能代表過去,而過去的成功者所要面對的便是未知的未來,明智的成功者會把榮譽鎖在抽屜裡,把豁達置於榮譽之上!

遭受挫折時需要豁達。人生是艱苦的,失敗時無須號啕大哭,無須仰天長嘆。聰明的失敗者是不會給自己有哭泣的時間,因為他們心中擁有豁達,所以他們不會在意得與失,只會默默地總結教訓,立刻又投入新的努力之中!

比賽輸贏時需要豁達。只要不在意輸,往往你是贏家。太在意輸贏,命運的女神反而不會垂青於你,因為你的心思全在輸或贏上,反而忘記了自己本來的事情,這樣你就失去了贏的資本!

運籌帷幄時需要豁達。許多人士的成功經驗都有這麼一條,“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這何嘗不是一種豁達的表現呢?當你靜下心來,忘記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想著如何做,怎樣做時,往往就是你的智慧和創造力達到頂峰之時!

哲學家說,豁達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豁達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豁達是一種智慧;藝術家說,豁達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豁達是一種發明。是啊,擁有豁達的生活,才會長久,才會有默契!

端午節與詩人屈原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9字

農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民間節日“端午節”,因為在五月,又可稱之為“五月節”。在這個節日裡,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古代傑出詩人屈原。

少年時,每逢端午節這一天,我既有芳香撲鼻的粽子吃,又可以與同伴們到家鄉的小河裡暢遊“龍泉水”(民間傳說把這一天江河裡的水稱之為“龍泉水”)。與同伴們在水裡嬉戲、追逐,把這一天藏在內心的喜悅盡情地揮灑出來。這是端午節留給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與留給我最美的回憶。

隨著時光的飛逝,今天已為人師的我,在端午時節,想起的是《楚辭》,想起《離騷》,想起文學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想起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據史說,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國首都郢都,詩人屈原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於當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名為“端午節”。屈原在楚國早期是極受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極力主張聯齊抗秦,並爭取由楚國實行統一天下,。然而,後來楚懷王卻聽信保守勢力與奸佞小人的饞言,而漸漸疏遠屈原。屈原受到排擠與流放,在流放途中聞國已破。此時此刻屈原的內心是多麼失望、多麼悲憤、多麼的矛盾。痛恨楚國最高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使愛國之士報國無門,導致奸佞誤國,以致亡國。屈原在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下,甘與國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盡。以他的死去喚醒世人。

假若當年屈原沒有投江自盡,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間,洞察民生,聆聽世人的聲音,以詩人自身的創作才華去譜寫更多可歌可泣的、膾炙人口的詩篇。不是更好嗎?此亦後世文壇之大幸也。

品讀經典,感悟人生——讀《繁星·春水》有感 篇19

讀後感 ,1008字

你讀過這樣篇幅短小卻蘊含豐富的短詩麼?這種詩被稱為“小詩”。“五四運動”後,它曾盛行一時。在數量眾多的“小詩中”,最引人注目,還是偉大的散文作家,小說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詩歌的體裁寫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冰心女士認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寫成篇段,她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機集子裡。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年自然。

母愛是一切擁有自己“寶貝”的母親所對待自己寶貝的無私、喜愛、真誠等等的愛,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後春筍、迎風破浪般等神奇可貴的力量。所以,母愛是一切“惡”人的懸崖勒馬,回頭奔向陽光燦爛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熾烈的語言謳歌母親,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無上的威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物之源”,而當不安寧的心靈需要安慰和歸宿的時候,母親又成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間擁有著最為獨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為單純的嬰兒,它們的心靈世界中,不知道什麼是貪婪,不知道什麼是歧視,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敗壞的風氣。所以,冰心女士偏愛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樣的事物。她視為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的醜惡以及世風的墮落。

生物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生命。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競爭,互相生存,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們人類破壞這個體系,就只會帶來災難,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敵被我們獵殺,導致它們繁殖的越來越多,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混亂,影響著其他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熱愛自然,這與她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樹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雲……無不散發出生命的氣息,意象豐繁而情思專一,對於向她這種“品質”要值得學習與發揚。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品質,對任何事物以及生態環境能向新時代。

冰心寫這本書中包含著對母愛的尊敬與熾烈,她認為心中的風雨來了、躲進母親的環裡,才能迎來風平浪靜,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與母愛一脈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認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純真的,自然當中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散發著無止盡的熱愛對於冰心女士。

這本書,這本用“小詩”寫的書,蘊含著豐富的情思,體現出一種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品讀書音——讀《繁星·春水》有感 篇20

讀後感 ,1427字

人生最美妙的事,就是讀書。因為最樸實的文字能夠敘寫出最優美的文章,最真誠的話語可以傳遞出最偉大的母愛。

書是我們成長的階梯,書是把我們帶到下一個港灣的船隻,書是我們生活必須的營養品。我們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看書,學以致用,把書當作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肚子裡有了書,這個人就有了華光。我們必須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才能與世界的燦爛接壤。

記得小時候,偶然從朋友家借了一本《繁星?春水》,我愛不釋手,就連睡覺時也要把它放在枕頭下。下午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衝進房間捧起書來。室外,燈火輝煌,人生喧譁,而我卻在書中神遊,全然忘卻。好像轉眼已是月光朦朧,萬籟俱寂。此時我更能靜下心來傾聽母愛,感悟童真,暢想大自然。在冰心筆下,母愛是最值得頌讚的博大無私、至高無上的人類情感。它是生命的源泉,美的極致和人生的港灣。世界上沒有任何兩件事物是完全相同,只有母愛是永恆一致的。所以她懇請小朋友們與她一起同聲讚美:“只有普天下的母親的愛,或隱或現,或出或沒,不論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靈的度量衡來推測;我的母親對於我,你的母親對於你,她的母親和他的母親對於她和他;她們的愛是一般的長闊高形,分毫都不差減。”細細品讀冰心筆下母愛的聲音,我想起了平日媽媽的含辛茹苦。有時候,我會愚昧地認為,媽媽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是她的使命與責任。當讀完《繁星?春水》後,我才恍然明白,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母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最無私的人,她為了自己的兒女可以捨去一切,甚至於生命。傷心時,有媽媽安慰的話語;孤獨時,有媽媽真情的陪伴;失敗時,有媽媽面含微笑的鼓勵。這可以說是最幸福最美好的事情了。

細細品讀書中的聲音,你會發現,冰心在表現和歌頌母愛之外,對童真的追憶,描繪和讚美,同樣是她寄託理想,消泯人生痛苦與迷茫的歸宿和主題。你會發現,冰心有一顆淨潔無瑕的赤子之心。在她善良的心中,童真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人的童年期,那緋紅的笑靨,天真的童音,甚至細小的身軀和走路的姿態,都像天使一樣可愛,並蘊含著偉大的靈魂:“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

細細品讀書中的聲音,你會有另一種感覺。冰心不僅是母愛和童真的抒寫者,更是偉大的自然地歌頌者。兒童時代即在大海邊淘洗生長的她,對大自然懷有特別的敬仰和崇拜:“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裡。”印度詩人泰戈爾把自己看作自然地一部分和化身,他說自己即是自然地情人、奴隸,也是自然的主人。受此影響的冰心也認為“世界上最難忘的就是自然之美”。自然在她心目中幾乎形成了一種宗教式的迷戀,就如她所說:“談到我生平宗教的思想,完全從自然美中得來。”

細細品讀書中的聲音,你會看到另一個世界。在冰心的心目中,自然地美是普遍的,永久的,幾朵花,幾棵樹,一片的雲霞,一天的星月,一陣的鳥聲、蟲聲、風聲、雨聲,都能讓人感覺到它無盡的美感,獲得難得的情感享受和生命體驗。正因為此,她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著無限的愛心和親切感。她引自然進入自己的思想和文字,而將自我投入到自然的山水之中,併合二為一了。因此,她的這些小詩,既是在描繪,歌詠自然,也是在感悟自然。

愛書吧!書是一朵玫瑰,芳香撲鼻;書是一眼甘泉,滋潤心田;書是一塊寶石,熠熠閃光。書是一支曲子,撼人心魄。細細品味書中的聲音,你會突然發現,你已經是多麼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