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相關作文20篇

傳統與現代 篇1

傳統與現代作文900 ,940字

現在Appstore或應用商店裡的應用軟體類別層出不窮。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共享單車,無疑是共享軟體中運用最廣泛的。ofo等共享單車的出現,製造自行車的工廠的訂單像雪花一樣多。可是售賣自行車的商家卻要遭遇倒閉的危機。到底是自己買車還是用共享單車?有人選前者也有人選後者。家用自行車存在很多bug(問題),即使上了鎖的自行車也有可能會被偷盜,造成財產損失,存放成了一大問題。另外自行車損壞後要經常維修,增加了維護成本。共享單車雖然可能不是能隨時找到,而且還有一個被惡意破壞的問題。但是能夠隨時隨地為人們的出現提供便捷的服務,所以共享單車會逐漸取代家用自行車。

網路購書還是實體書店,這也是個問題。淘寶無疑是現在最方便的購物軟體。女性中至少80%的人用淘寶購物,當然包括購買書籍和雜誌,因為省時、方便、價格低。可是書店,對於書蟲級的人來講是類似於人間天堂的地方,現在大量的書報亭被拆除,所剩寥寥無幾,書店就顯得更加珍貴。在書店可以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書籍,還可以在店裡看書,淘寶卻不可以。去趟書店,就相當於尋一次寶,有些書你可能不知道,可是在書店逛逛可能就發現了。還有,書店的那種可以讓人沉下心來讀書的氣氛,是別的地方無法比擬的。所以網路購書和實體書店可以互相補充,取長補短。

書or網路文學?本人是提倡書的。一杯茶,幾本書最好是那種最經典,耐讀的書。你完全可以一段時間沉浸在作者所製造的文字當中。完全不會被其他東西打擾你的閱讀時間。從世界第一部觸屏手機(SimonPDA)。發展到現在的iphone、華為、小米等智慧手機,都能連線網際網路,並能操作各類軟體,包括各種閱讀軟體及流行網路文學。可是一些網路文學讀過一遍就再不想讀了。可是書不一樣,你可能會把一本書讀五六遍還想再讀。這就是書的好處。讀一本好書可能是一場旅行,一次冒險,也可能是與智者之間的一次談話。我不認為網路文學就是垃圾文學,有也許網路文學是非常優秀的。所以我認為書和網路文學是可以共存的。

在這個資訊繁多的時代,我們不能否認智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能用幾句話來概括接受資訊的方法,而自從資訊傳入網路以後,接受資訊的方法變得層出不窮。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傳統與現代 篇2

高一作文 ,942字

碰撞,總會有新的生成物出現。即使是最微小的氫原子,碰撞聚變,帶來了清潔的核能,可同樣也成了危險的氫彈。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時亙古不變的議題。在家庭教育中,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與國際主流的鼓勵式教育不可避免地碰撞交織,孕育了新的種類。正如《虎媽貓爸》中所演繹的那樣,父母雙方一方保留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另一方唱白臉,扮演“慈父”、“慈母”的角色。這種中和或許對於中國而言是一種平衡方式,童年不缺樂趣,長大亦無悔意,是碰撞才獲得的精彩。

德國的所有大型超市在有一天幾乎全場清空,只有少量貨架上還殘留著些瓶瓶罐罐,並在每個區都寫上了帶有情緒的標語。這便是德國的“國貨節”。如在某連鎖超市中,乳製品區清晰地寫著“來自紐西蘭”,在生鮮區中赫然標明“孕育於北海漁場”,啤酒區商品便十分豐富了,註釋是“不要忘了慕尼黑”。據負責人所述“國貨節”舉辦的目的便是宣傳經濟全球化下,商品流通與碰撞,我們身邊用習慣的了不一定是國貨。以告知顧客,包容碰撞後的世界市場,貨架因碰撞而豐滿;世界因碰撞而精彩。

可碰撞卻也不全然如此,化學反應因催化劑的干預而改變產物;碰撞交流因人的干涉而改變了結果,甚至,讓人變得痛苦。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命博士編撰的儒家注經,融合了道家中的“天道有常,道法自然”,也摻雜了墨家、法家思想,曲解了其中部分含義以達到愚民的目的,到了明代,又添加了“宋明理學”中朱子那些“忠”、“孝”觀點。士人的文章越來越沒了真情實感,士人感到痛苦,害怕妄議時弊不僅丟了性命,甚至禍及家人,只好寄情於對辭藻的追求或是寫些稱頌之言,中國的文學沒落了,文壇寂寥,文學也感到痛苦。

馬克波羅的遊記確實宣傳了中國盛況,東學西漸,孔子進入了伏爾泰的書房,老子的文章為哲學家拜讀,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確實帶來了世界文化史的繁榮,卻也使野心家的貪慾激增,他們渴望征服。這帶來了戰爭,苦難,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是碰撞難免引起的副反應結果。

碰撞就像有機化學,你渴望得到主反應的生成物,譬如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譬如經濟領域的碰撞融合,然不可避免帶來了副反應,是你所害怕發生的,譬如戰爭,譬如征服,譬如苦難。唯有如此,世界才有了精彩,也正因如此,它使人痛苦。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成為推動它碰撞融合的催化劑。

傳統與現代 篇3

高一作文 ,2745字

【於生活中傳承文化】

王晨洋

近日以來,南京一所大學的幾位女學生傳遍網路,其原因是她們嚴格遵循古代禮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都穿著漢服。這件事激起廣泛的討論,對此,我贊同以上女學生穿著漢服,遵循古代禮儀的行為。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五千年來的時光長河誕生了許多象徵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藝術瑰寶,而這些藝術瑰寶存在於生活的點滴之間,於飲食,於服飾,於禮儀……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建了我們的“漢文化”。但在如今的社會,這些“漢文化”有多少是被我們傳承下來,有多少是被世人所銘記的呢?

有的人已經忘記,有的人仍選擇銘記。正如那所大學的幾位女學生,堅持於生活中穿著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誠然,穿著漢服,不便於在如今高速社會中行動,遵循古代禮儀,不單單隻有服飾這一項,但即便如此,在現在的社會裡,就穿著漢服這一項,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況且那些女大學生,不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始終堅持於生活中穿著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這正是當今社會應該提倡的風氣與行為。試想,我們整天說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到頭來卻一直穿著西服,用著西方的習慣方式,這如何能突顯出中國的博大文化呢?只有當我們穿戴著中國服飾,說著中國話,遵循著中國自身的禮儀,這才能體現出一國之大氣,一國之鼎盛。

傳承漢文化,在生活中展現,而不是將其隱藏起來。這就好比,古典茶壺,如果一味地掩藏,將它放在博物館中珍藏,那自然不能體現出它原有的價值,我們應大方的將其拿出,只有經過茶水的潤澤,那茶壺才會變得更加具有光澤,才能體現出它非凡的藝術價值。也正是隻有在生活中傳承文化,才能不斷地完善該文化,傳承該文化。

南京女大學生行為的內涵,實實在在地顯示出了一種文化意境,一種新型的文化傳承方式,而這種方式是一種文明所需要的,是一個國家所需要的,更是我們現在缺少的。

試想,當屈原變成韓國人,李白成為哈薩克人,那我們所謂的文明還會剩下什麼,那我們的民族又該以何種形式繼續傳承?

文化是民族的象徵,而民族又代表著國家,所以說,文化是國家的根本,對於這種根本,我們應在生活中去傳承它。

【文化傳承要與時俱進】

謝耀宇

近日,國內一所學校同寢室的幾個女生火了,她們嚴格遵循古代禮儀,無論學習生活,時刻都穿著漢服,這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密切關注,並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從動機來看,或許這幾名女生是出於對漢服的喜愛,對漢文化的嚮往,抑或是為了宣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就目前網友的反應來看,無論是漢服還是漢文化,都成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刷了一波熱度,也不乏有人爭相模仿,掀起了一股“漢服熱”。越來越多的人也喜愛上了漢服,這無疑有助於傳承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使其精華部分,不至於被歷史埋沒,被人們所淡忘。

但是,這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做法是否完全妥當呢?穿上傳統的漢服,清新飄逸,盡顯我們漢民族優雅的氣質,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漢服的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左右交叉,袖子寬大,穿上實則行動不便,且古代禮儀較繁瑣,與現代快節奏、快速的生活並不能完全相適應。這些矛盾之處,便提醒了我們,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保留其元素的原則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文化是不斷髮展的,一個靜止的文化不能稱之為優秀的文化。漢文化之所以繁榮精妙,也是不斷地吸收了前人的智慧,並加以創新的成果。在現代社會,漢文化要融入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加以創新。創新是文化傳承的動力,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一系列節目開播後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正是對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的生動事例。我們的衣服、裝飾、建築、音樂、繪畫等,都可以融入一些漢元素,既保證人們生活的便捷、舒適,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中華民族還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諸子百家文化、唐文化等,它們一樣需要我們去弘揚,去發展。

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記住歷史上的知識,而是讓這些優秀文化走出書本,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這幾名穿漢服的女生雖然將漢服文化帶進了我們的生活中,但漢服並未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也未形成穿漢服的潮流,只不過是博一時眼球罷了。漢服再美,也要加以改進。文化再強,仍需不斷創新。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應發揮聰明才智,讓五千年文明在傳承中取得豐碩成果,在新時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力。

【接時代步伐,承古典之風】

黃暢

近日,漢服之風又盛行開來。據報道,某學校同寢室的幾個女生因對其喜愛而每日都穿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對此,我想說:中華文化需要傳承,但作為現代青年,應在時代的潮流下,結合當下生活,以創新的形式體現對國家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泱泱華夏,文明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多少文化的精華,璀璨的明珠!漢服,作為一代禮儀之邦的象徵,更具有其特色和優點:左右交叉,袖子寬大,象徵著漢民族的寬廣博大、相容幷蓄;美觀的裝飾,在近現代審美角度看仍不會顯得古板。不可否認,這樣的文化精華,我們要傳承併發揚光大。

那麼,幾位高校女生的做法,是否符合傳承觀?發展的方式又是正確的嗎?

誠然,那幾位女生穿漢服,承古典之風,是值得讚賞的行為。但是,在現代高速運轉的時代中,每天都穿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卻未必是一件好事。日新月異的世界在不斷改變,而古代那每天都穿漢服的典章制度早已不適合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傳承;新時代的我們,為今後更好地發展,必須拋棄一些傳統觀念思想和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設現代中國,走在世界前沿;再者,我們的日常生活逐漸豐富多彩,參與的活動也數不勝數。試想,假使穿著漢服在大學校園的食堂打飯菜,“飄飄欲仙”的長袖會使多少在意形象的女生對眼前可口的食物“望而卻步”、“求之不得”?古今生活大有不同,每天身著漢服必然會影響人們生活的方便性和舒適度,與現代生活的簡約化相悖。

當然,為了發揚傳統文化,永捧一棵炙熱的心,也是件非常難做到的事。那些高校女生和現代大多數民眾一樣,多為僅僅追求外觀的華麗而熱衷於漢服。但是,傳承中華文化之心,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層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內在修養。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學會先人們多年以來積累的優秀經驗—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以及對待不同事物的態度,這才領會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們可以在穿漢服的基礎上,創新文化發展形式。做到外表美觀又不存在著文化精神的貧瘠,不在淺顯的層面認識傳統文化,未嘗不可;再者,不可抱有一種極端的思想表達對文化傳承的認知,而天天穿漢服,所體現的是對物質美觀追求上的一種狂熱。

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傳承文化不能因循守舊。創新文化發展形式,瞭解文化的深層底蘊內涵,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式。故我們尚可以說:接時代步伐,承古典之風。

傳統與時尚 篇4

高二作文 ,814字

從“歲月在牆上剝落,我看見小時候”的《東風破》,到“狼牙月,伊人憔悴”的《發如雪》,再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的《青花瓷》,周杰倫的歌可謂老少皆知。它們為何傳播得如此廣和快,就是因為歌曲裡成功融合了傳統與時尚的因素。

新年裡,人們徜徉在喜氣洋洋的大街小巷中,爆竹聲此起彼伏,家家戶戶門上貼對聯,身邊不時掠過身著唐裝的少男少女,儼然一片魅力四射的中國紅。凝視著少男少女們被中國紅映出的笑靨,欣賞著時裝店裡傳統底色和時尚款式巧妙融合的中國紅喜服,摸著精品店裡一件件繡工精良的中國紅配飾,恍然想到,這流行的中國紅不正是傳統與時尚的完美結合嗎?

當我們行走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見身著旗袍的女子,蓮步輕移,婉約清麗,從車流人海中穿行,好似一朵朵靜靜綻放的美麗木蘭,彰顯了現代女性的優雅和柔美,體現出東方女性的氣質和神韻。旗袍,帶領我們進入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對話,演繹傳統與現代的共融。這似乎能讓我們聞到香爐中嫋嫋飄起的一縷輕霧,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些鏡頭:高挽的雲髻、纖手上沁涼溫潤的玉鐲、耳畔點睛的珠墜、還有那隔著古木箱子散發出來的絲絲縷縷的千年幽香……令人陶醉和迷戀。

傳統是一種時尚;時尚,也是一種傳統。傳統世代相傳,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它在不斷的借鑑和揚棄中繼承和發展。時尚是一時的風尚、一時的追求,它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傳統與時尚是新與舊的交錯,是留與守的彷徨。正如歌德所說:“所謂時尚就是目前的傳統。傳統都帶有某種必要性,使人們非向它看齊不可。”

我喜歡時尚的流行,也喜歡傳統的淡定自如。因為,傳統已不再能滿足現代人對多元化的追求,而時尚也不能完全作為我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我們所應做的,就是以傳統的根系滋養時尚的枝葉,最後結出豐碩有花朵。

我們既要向時尚邁進,但也不能拋棄傳統。我們需要時尚,也需要傳統。時尚,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傳統,堅守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論傳統與夢想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5字

誰說作文一定要規規矩矩,去追隨老套路的傳統思維?今天,便是我們放飛夢想,揮動羽翼,展現風采的時刻。

花季少年的我們被傳統的觀念和陋習包圍著,彷彿隱形的翅膀被壓抑,沒法去追逐那些比天空還廣闊的世界。就算大海里有一點能夠引人眼球的黃金寶貝,在他人眼裡也未必不是一堆毫不相干的糞土,是永遠都是成為不了主角的垃圾。

我們也有權威和權力去反駁那些傳統的觀念和陋習。孫中山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震撼人心的偉人,他曾以對待事物不同的態度,幫無數黎民百姓解除了痛苦,也是他廢除了中國“裹小腳”的陋習。

在此,我想對無數花季少年的青春與未來宣告:一次次課堂上的作文題就是限制我們的枷鎖,而那些無厘頭的作文題更是讓我們孩子的心靈深處屢受創傷。翻開作文字,裡面的一篇篇脫離現實生活的作文無疑便是鮮活的證據。

我們不是故意找茬,也不是想反抗前輩們。但是,如果沒有那些改卷人,出卷人思想的僵化與禁錮,我們也未必需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這不但存在把我們的思想凝固的現實危險,也說不定哪天會讓我們本來靈活的大腦變得像老舊的機械錶一樣“咔嚓,咔嚓”,說不定哪一天就停擺了。長此以往,就是人變傻了,痴了,那也說不定。

當我們再次揮動翅膀,暢想夢想並再次唱起了歡歌的時候,我相信,那一刻我與千萬同齡人的思想自由也必將獲得新生與解放。

傳統與創新 篇6

高一作文 ,790字

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因為它的文化豐富,但在不斷髮展的社會中,我們更要懂得去創新,去發現。

傳統讓我們領略到先輩們的辛苦勞作,傳統也要求我們繼承先輩們的美好品德,傳統的生活方式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最不冒險的方式,什麼是最佳的生存環境。讓我們學著循規蹈矩,沿著先人們一路子、踩著前人走過的腳印一步步地到達先輩們給我們的目標。

但是,不,是每一人卻願意一味地追求傳統,他們又有新興的一些想法,那就是想要創新。他們確信傳統的路子也是經過創新而通,也是追求冒險的人走出來的。

小蜘蛛因為對外界的無限好奇,她決定要創新,脫下灰暗的衣服,換上五彩斑斕的禮服,慢慢地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動物如此,人不是更應該有冒險精神,明白前進的社會需要創新。

在這充滿競爭的大社會下,發展迅速,作為競爭者之一,優勝劣汰,就需要創新。在創新之下,而你也需要保持傳統,創新與傳統,就像房子與根基,要想有漂亮的房子,首先就需要有穩固的根基,要想出類拔萃,那就需要有創新的氣魄。

新一代人應該有新一代的想法,新一代的追求,我們不該僅滿足於父母給予我們的天空,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那片天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到前人未到之路。

到源於內心深處,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挖掘,去實踐,才能有所成就。

還記得那分明電燈的愛迪生吧!他的創新意識源於有一顆好奇、愛鑽的心。一個喜歡思考的頭腦,和一顆永恆的心。電燈是他的創新結晶。也許曾經受到很多嘲笑,甚至遭到白眼,但他敢於創新,不會安於油燈的歲月,在經過999次的失敗之後,第1000次檢驗鎢絲的成功,愛迪生做到了,他給我們帶來了新發明,也帶來了光明,照亮了我們,也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

敢於創新並不是放棄傳統,傳統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但一味的墨守成規,他的人生一定會是默默無聞,終被世界遺忘。

儘管創新難免會遭遇挫折,但不遭遇挫折又怎麼會真正的長大,不創新哪來更好的傳統呢?

傳統與創新 篇7

高三作文 ,899字

“老味道”幾十年不倒,熟悉菜餚滿是傳統濃香;“夢裡時光”欣然興起,花樣翻新全含新潮芬芳。時代發展的十字路口,新舊異行,和諧相容,方能共贏未來。

傳統佳餚帶給人們的是味蕾上的回憶,新潮菜品則給人們舌尖上的刺激。回憶與新鮮,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二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好與享受”,既然如此,使其共存又有何難?

中西式餐飲店比鄰而處,新潮餐飲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八大菜系仍受國人熱捧。不僅“食”如此,衣、住、行無一不是新舊共處,互融互促。歐式建築與傳統民居錯落於各大城市,展現別樣的藝術碰撞;潮流服飾與漢服唐裝攜手於大街小巷,帶來奇特的視覺盛宴;聖誕彩燈與春聯窗花點綴千門萬戶,綻放多維節日雅趣……新興文化與傳統文化既能各行其道,又有動人的融合之美。

有人視新潮文化或異族文化為洪水猛獸,其實大可不必,所謂“入侵”之憂,純屬多慮。共存並不意味著同化,更不代表吞併取代。守與變的對立,本身是個偽命題。新潮文化之所以迅速被人們所喜愛接受,因其獨特的內容和方式,觸發了人們對美的新感受,當人們對新潮事物的熱情褪去,新文化形式存留與否,時代自然會做出抉擇,文化也同樣遵循著“適者生存”的原則,“大浪淘沙”,文化總是在經歷“去粗取精”的過程。

傳統文化被冷落,並非因為新潮文化的興起,而是因其自身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激進的傳統文化保護者們,與其花費時間“搜捕聖誕老人”,不如琢磨如何重塑經典文化,讓傳統文化重獲生機。排外的“民族主義”,實際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無異於清末的“閉關鎖國”,只會腐朽沒落;阻止創新而刻意為之的“文化保護”,只會造成發展的短視,最後讓傳統文化陷於一潭死水。一個民族的文化要發展,就要有大度的接納與包容之心。

如何融合?新文化興起容易,持久難,新式文化吸收傳統元素,不僅要採其形式,還要納其內涵。當然,浮躁的社會背景下,難免有文化亂象,但只要記住支援新式文化是為了發展傳統文化,而非消費傳統文化,就仍然走在正道上。在創新之路上,應拒絕粗俗的惡搞和無底線的褻瀆,要傳遞美,而不是糟蹋美。

堅持傳統之上創新,創新之上守住傳統優勢,當一種文化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才能歷久彌香。

傳統與突破 篇8

高考作文 ,842字

《中國好聲音》中的哈林與那英風格迥然不同,他們提出的傳統與突破就好像兩個元素,不時的碰撞摩擦。而這傳統與突破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屢見不鮮。

傳統的保守對於一些東西來說是必要的。

中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裡,有許多東西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原本一個地區說一種方言的情況如今卻卻是越發的減少了,先輩們留下的文化也是漸漸地被人淡忘。傳統的方式、文化的保留都這樣如煙而散,文化的傳承就這樣慢慢斷了。這些難道不要傳統對待,這些文化遺產就這樣摒棄了嗎?有些許古建築古遺蹟被人工開發,或建成高樓,或變成樂園。這些本來應該傳統對待的現在卻是面臨著被打破和遺忘的危險。

突破一直都是社會發展的主色調。

“不斷嘗試,不斷改變,才會有所不同。”相對於傳統的那種態度,這個社會的點點滴滴都應該有所突破,突破就是創新,突破就是改變。愛迪生與電燈的幾千次實驗;瓦特從低效率的蒸汽機中創新改良出新的版本;袁隆平研發出了更高產量的水稻。可見不斷的突破創新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改變。貓王突破傳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搖滾樂手;貝多芬對於音樂的不斷領悟使得曲傳世界;魯迅棄醫從文,留下了一偏偏撥雲見霧的文章。這些都給他們帶給社會的巨大的貢獻。這個時代,每個國家都在搞創新,每個國家都在求突破,只有突破,國家才能更加富強,只有創新才會帶了新的力量。

《中國好聲音》中,哈林對於突破自我,改變自己的觀點;那英那種沉穩邁步,不打破常規不推翻傳統的態度。對於這兩點,我都表示認同,畢竟不同的角度都帶著不同的亮點。但是,從大的角度來看,隨意的打破常規並不見得有多好;過度的保守自我,拒絕突破也不見得能夠安然無恙。

傳統是一個層面,面對先輩們所留下的那些遺產,應該保守,應該傳統。文化總是傳統的,隨意突破便有得變得不同,正如文字中一字改變,句意也變;對於生活,適當的創新也能更好地帶來快樂發展,而過於改變,生活怎能不一團糟?傳統與突破應當並存發展,適當發展,這樣的方式,應該才更加適應吧。

傳統與潮流 篇9

國一作文 ,605字

隨著中秋節的來臨,街上也隨之人山人海。小攤上、超市裡、月餅已經擺了出來,各式各樣,人們趕緊去搶購。

雖說沒有春節那樣喜慶,但與平時的大街已是截然不同了。我和爸爸走在人群中,一大堆人的嘈雜聲、汽車的喇叭聲混在一起,一首極為難聽的交響樂便誕生了。終於鑽到賣月餅的小攤前,一箱箱“現代版”的月餅擺在面前,金色的花邊鑲在火紅的包裝箱上,上面的圖案甚是好看,光是包裝箱就那麼精緻,裡面的東西就更漂亮了,月餅上印著一條條花紋,看起來就很好吃,也吸引了一大批顧客,“老闆,兩盒豆沙的。”“一盒冰激凌餡的。”

再看看旁邊,一位老大爺躺在搖椅上,一個個五仁的月餅擺在玻璃櫃裡,既沒有誘人的圖案,也沒有華麗的包裝,他還喊著“又香又甜的五仁月餅……”即使這樣,也是徒勞,沒一個人肯走上前去。

我當然也要跟上潮流,讓爸爸買兩盒豆沙月餅,爸爸答應了,同時還在旁邊的小攤上買了兩斤五仁的月餅。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開啟一個豆沙月餅,讓爸爸吃,他卻拒絕了,隨手拿起一個五仁的細細品嚐。我驚訝地問:“五仁的那麼好吃麼?”爸爸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倒跟我講了兩個字“傳統”。

我也拿起一個吃起來,似乎也吃到了些什麼東西。一個念頭蹦入腦海:傳統與潮流,該共存還是該取代?

傳統與科技的碰撞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970字

“金雞報曉去,黃犬吠吠來”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在新春佳節裡有好多事情要做:拜年,串門,走親訪友……於是我也給自己放了二天大假,在這二天裡不做作業,好好玩!想到這裡,我暗暗地笑了。

我又思考起來了,那怎麼打發二天的空閒時光呢?此時,我的目光漸漸被“曉”吸引過去了。“曉”是爸爸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的一臺大疆無人機,我激動地抱起它,拉上老爸飛奔著來到了錢塘江邊。天空萬里無雲,正是航拍的好機會!

我按下啟動鍵,“曉”穩穩地升了上去,突然我的手不小心碰到遙控器上的一個鍵,它飛速地往右邊撞去。說時遲,那時快,在機殼即將碰到樹幹的一瞬間,爸爸飛快地跳到我的身旁,把拉桿往左一拉,“曉”敏捷地躲避了這場“災難”。

剛剛驚魂未定地躲過“樹先生”的爪子,突然程咬金“樹冠伯伯”又冒了出來。我先嫻熟的把“曉”慢慢往上升,然後再急速調轉機頭,順利避開那些煩人的“惡魔之爪”,第二個難關被突破了!

“曉”漸漸衝上雲霄,10米,20米,30米……遙控器顯示屏出現了100米高度,杭州的美景盡收鏡底:寬闊的錢塘江宛如一條長長的細絲帶,蜿蜒曲折地伸向遠方;而江右邊的六和塔威嚴地矗立著,相傳在古代,錢塘江洶湧的潮水經常氾濫危害百姓,而六和塔的建立就是把水妖鎮壓在塔底,防止江水再禍害百姓;再看看江的左邊,原本一片荒涼的濱江新城現在也變得更加繁華了,從高空俯瞰,一條修長的雙色跑道通往遠處的天際線。

鏡頭一轉,再看看錢江新城,CBD核心區“日月同輝”作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只有在高空的視角里才能看到真正的“日月同輝”啊。綠化與建築物和諧地構成了一副完美的水墨畫;橫臥在錢塘江的三橋上車水馬龍一片,等到華燈初上,這江,這橋,這景把杭州城點綴的更加絢爛多彩。

“曉”繼續飛翔著,彷彿在告訴我,現在的祖國不僅自然美,而當傳統碰上了高科技所帶來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這正代表著祖國的強大!

傳統與時俱進 篇11

高一作文 ,701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團圓日,年味漸濃,但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也與時俱進。

年味,一種中華民族記憶中的味道。現在有人說,年味正在一點一滴地被現代文化沖淡。雖想反駁,但事實擺在眼前。之前有報道說老爺子想給孫子們夾菜,他們卻一個個抱著手機不予理睬,老人憤而離席。沒錯,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衝擊確實大,但衝擊中不乏融合,推動傳統文化以現代文明的方式展現在世人眼前。

在現代社會,一些傳統文化在悄悄地退出生活,但這不能成為年味變淡的理由。像京劇崑曲一類的傳統戲曲曾一度湮滅在文化大潮中,在黑暗中,它們選擇了向現代文明妥協。例如京劇與搖滾樂和流行唱法結合,不僅不失國風古韻,更似錦上添花,一句句古色古香的歌詞,成為了大家口中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之前爆紅的《琵琶行》、《將進酒》等網路歌曲更證明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所蘊含的魅力。

像過年的時候,除夕夜晚,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在歡樂的氛圍中隨著主持人一起為新年倒數,好快樂。到了零點,全家人大喊一聲:“新年快樂。”這不證明了現在文明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奇妙反應嗎?有些時候,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並非一山不能容二虎,可以說,兩者就如釣竿和鉤,相得益彰。現代文明沒有傳統文化便失去了根,成了空中的閣,縱使飛速發展也只是沒有內涵的文明產物。同樣的,傳統文化沒有現代文明的豐富,固執守舊,終會沒落。

我們生活的世界日新月異,但傳統仍隨著我們與時俱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握手,築起了一座橋,直通人們的心頭。即使物是人非,滄海桑田,青山也依舊在,只是朱顏改。文化的火種薪火相傳,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

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 篇12

國三作文 ,793字

故宮就在眼前,可是總是有一種違和的感覺,讓自己覺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築,而是仿古建築。為什麼呢?因為遊客對建築的破壞,導致了國家對它們的保護,所以才會有隨處可見的鐵柵欄,而這充滿金屬質感的鐵柵欄正與古風古色的故宮建築群相沖,充滿了不協調的違和感。

現在古建築絕大多數成了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喧鬧不已,沒了那些宮殿的莊重與威嚴,留下的只有世俗與傷痕。它們如今在當代的尊嚴全無,淪落為人類觀賞之物,被鐵網所保護,儼如動物園的一隻戲猴一般,只得苟延殘喘。

我突然又想起幾天前,在頤和園發生的種種。

當時,我走進園中的轉角處,正被擁擠的人流所煩之時,看見一個孩子在隨地大小便。對此,我只想說,這個孩子的父母大概並不懂尊重傳統文化。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人父母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沒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漸漸沒落的氣息。

但是!絕不可以!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絕不可沒落。即使是出現了這小小的危機,也要引以為重,不能積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讓人們感染傳統文化的氣息,並受其影響,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了的事。這需要大量機構組織有效的活動,使人們真正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只不過要真正做到使傳統文化在當代得到繼承發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質,它決定了古建築的生存能力。近年來,我國公民的普遍素質都提升較快,但還是有缺陷。普遍素質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傳統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觀。

其次,我們要讓更多的外國友人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國外對中華傳統文化引起注意,並使世界也熱愛上它,這樣會使它更易生存與發展在如今的社會裡。

最後,對於這次研學發表一些看法:雖然伙食較差,但我們一起吃的開心;雖然車程長,旅途累,但我們團結一致,毫無怨言;這一次研學我們收穫到的並不只是知識,不只是傳統文化的薰陶!更是思想的啟迪。

讓傳統伴著現代前行 篇13

高二作文 ,772字

溪水潺潺,一路的歡快與自由,卻惟有從峭壁中傾瀉才能激起晶瑩的霧珠,才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百花鬥妍,盡散芳香,卻惟有春葉秋落,枯枝敗葉之時才能引起人們對美的留戀,才會聊以自慰地感嘆:“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人類畫冊中,有無數珍奇的色彩,而惟有百色混合,才能描繪理想的夢幻天堂。

人類歷史如車輪前進,留下的只有那一道道的車轍。回首往事,嫦娥奔月的八月十五,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登高插朱萸的九月初九,花燈鬥豔的正月十五,都隨著歷史的車輪來到了高樓林立,虹霓閃爍的現代社會,成為現代生活中別具特色的風景。

然而在現代與傳統面前人們疑惑了。是選擇現代的浪漫,還是古代的質樸?的確,社會需要進步,時代的車輪不會停滯。然而古樸的傳統之美猶如在埃及的塵沙中展露的金字塔一角,會讓你激起對遠古王國的憧憬;如中國的古長城在重巒疊嶂中蜿蜒的身軀,讓你重溫孟姜女悲泣的傳說;如秦始皇陵兵馬俑,讓你不得不感嘆歷史的神奇魅力。正是有了這些傳統的魅力,人類才能在現實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回到紫禁城裡暢遊一番,回到盛世大唐一睹唐太宗的風範,亦可回到古老的赤壁,現場感受孔明的聰慧。在歷史傳統中,人人可借古鑑今。縱觀歷史風雲,飽覽天下興亡得失,透過傳統的天窗,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讓古人與我們同行,用古人的智慧,用古人的審美,點綴出一個更加美麗、輝煌的現代社會。

在明月朗朗的夜空下,人們帶著嫦娥奔月的夢想走進實驗室,最終登上了那遙不可及的“廣寒宮”,登上了歷史發展的另一個新臺階,現代因而更加完美。

在浩瀚的長空下,傳統是那黑幕中閃爍光芒的繁星。與那現代的明月相輝映,明月更皎潔與圓滿。

鳥兒有了豐腴的羽毛才能暢翔於天際,花兒有了綠葉才越顯美麗,而人類也正因有了傳統才使現代愈發完美。讓那傳統的色彩點綴現代社會的光芒,為現代鑲上璀璨的金邊。

繼承傳統,緊隨時代 篇14

高二作文 ,893字

教材,是一個時代教育水平的載體,一直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而不斷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備受人們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時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層出不窮,吸引了廣大師生的眼球。但近來,一系列民國時期的老教材卻在師生、家長之間走紅,受到熱烈追捧。教材翻新與復古,這兩種潮流勢均力敵,不得不引我們深思:到底何為真正的創新?

創新,是一個以時代為基點的概念,創新的要求也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賦予新的定義。所以,翻新是創新過程一個必不可缺的環節,那麼怎樣的翻新才能為優秀的創新奠基呢?近來,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售的旅遊紀念品被進行了一次可圈可點的大翻新,一改往年固守傳統的面目,將現代生活要素與古代美學價值相結合,推出了朝珠耳機、官銀儲蓄罐等實用性與興味性兼備的創新型紀念品,讓遊客們頻頻稱奇。故宮紀念品的成功翻新,便是對創新的絕妙詮釋,與不斷翻新的中學教材一樣,它們都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只有在翻新的過程中注入時代精神,這樣才能完成一場有價值的創新,體現時代精神更是創新的重要追求。

創新,是在一定歷史傳統基礎上而衍生出的行為,傳統文化的積澱,為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來民國教材的走紅,掀起了一股復古的潮流,我們不禁會思考:復古與創新一定是相悖的嗎?其實在近年,復古之流並非只存在於民國教材的走紅,一股重習傳統文化的熱潮也正在中國湧流,從《百家講壇》,再到《于丹論語心得》,從古裝影視劇再到歷史題材圖書暢銷,種種現象都表明了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正在迴歸,使人們的文化素養受到了薰陶,也使中國文明古邦的風采愈發地展現在國際舞臺。所以,復古與創新,並非永遠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復古並非一昧地堅守舊文化,而是在傳統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中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失去了傳統的基石,創新也只能是空中樓臺。

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都是創新不可或缺的血脈。只有以傳統文化為源頭、以時代精神為體現的創新,才能指引你我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翁,才能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國富民安、海清河宴的康莊大道。讓我們一起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緊隨時代的步伐前進,打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傳統遊戲成為時代潮流 篇15

國三作文 ,725字

開啟記憶的閘門,取出童年那本書,翻到“遊戲”那一頁,“踢毽子,跳繩”等詞語,驀然躍入眼簾。可誰能想到,兒時的遊戲,卻成了二十一世紀的運動潮流。這些傳統遊戲並沒有隨著歷史的消逝而失去迷人的光澤,雖然他們也曾經隱姓埋名一段時間,也就是由於電視電腦剛剛進入人們生活時,人們無暇在運動遊戲上花費時間,而將精力轉向了電腦遊戲等等。但如今,人們終於意識到虛擬的世界,只不過是浪費時間,對身體的健康尤為有害。於是,今天的人們開始熱衷於運動。

我運動,我健康

由於生活條件好了,肥胖的人也越來越多,當人們意識到肥胖會給人體帶來相當多的疾病時,人們開始減肥。而減肥效果最為顯著的方式是什麼呢?毫無疑問,答案是有氧運動。一般人慢跑一分鐘消耗15千卡左右熱量,體重越大消費越多,而一磅的脂肪是3500千卡。如果每天慢跑30分鐘,在飲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17天可減一公斤。而踢毽子,跳繩更是十分有效的有氧運動,無論胖瘦的人都能達到很好的鍛鍊效果,生命在於運動,傳統遊戲既可以健身,又可以減肥,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運動,我快樂

“踢毽子,跳繩”作為一種有益的遊戲運動,它們還可以玩出許多花樣,比如說跳繩,有“雙搖,三搖”,甚至有人可以做出“四搖”;踢毽子可以踢出許多動作,每個動作都有他的藝術名稱如:肩上開花、四瓣落花、鯉魚跳龍門……踢毽子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毽子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精美,人們的動作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新穎。假如你學上一招兩招,是多麼的高興,在他人面前“顯擺”一下,又是多麼的自豪!我們這裡已經有傳統遊戲俱樂部了,經常舉辦“踢毽子、跳繩”等遊戲競賽,既鍛鍊身體,又愉悅了身心。

傳統遊戲已成為時代潮流,讓我們唱起響亮的號角:我運動,我健康;我運動,我快樂!

我與傳統禮儀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8字

中國,自古被譽為“禮儀之邦”。而在“禮儀之邦”中有很多的傳統禮儀美德,其中我覺得最不可缺少應該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禮儀,叫做“孝敬”。

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先要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才會去熱愛自己的國家。

在古代,漢文帝劉恆就是以仁孝之名聞名以天下,他的母親臥病三年,每次母親吃藥他都會親口嘗過,確認沒事後才給自己的母親喝,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我相信有些人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年輕的女人忙碌了一天家務,晚上打了一盆熱水準備給自己的媽媽洗腳,這件事被他年僅五歲的兒子看見了,當女人幫自己媽媽洗好腳回到房間時,瞧見她年幼的兒子端著一盆熱水搖搖晃晃地走來,憨憨地說道:“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我來幫您洗腳。”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啊!而且是發生在一個5歲的小孩身上,更別說是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少年身上呢。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對他並不慈愛,常在他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導致王祥失去了父愛,繼母總是讓他去幹一些髒活累活,比如打掃豬圈,牛棚等,一年嚴冬,繼母朱氏生病了,請來江湖郎中看病,說是要吃新鮮鯉魚和黃雀才能好,大冬天的,王祥自己跑出去,用體溫化冰,捉魚。這個舉動感動繼母,流傳千古。後來,王祥改名為孝感。

傳統禮儀中“孝敬”只是其中的一種,它還有很多其它種類,我希望大家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帶動更多的人們學習禮儀,繼承從古到今的優良禮儀美德,因為這些才是“禮儀之邦”的代表。

讓傳統文化承擔起時代責任 篇17

高考作文 ,793字

現代人要求順應時代潮流,這無可厚非。食古不化者,終會因落後而遭社會淘汰。但順應時代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讓傳統文化承擔起社會責任才是當務之急。

傳統是一個民族的跟。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往往包含了規範人們行為的道德準則與一個民族整體的性格與精神。這些往往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必然有落後的部分,但我們不應該將洗澡水和小孩一齊倒掉。文化大革命堪稱新時代的“焚書坑儒”:人們大肆宣揚“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想要切斷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否定一大批舊時代學者的思想成果,這是荒謬的;而歐洲的文藝復興卻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名號傳播新思想,使歐洲從封建社會順利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在思想變化方面,前者是毀滅性的,後者卻是由衷的轉變。

傳統文化發揮時代作用需要藉助新的形式,更要有新的內容。林語堂先生曾欲將《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但考慮到國內風雲變幻,人們的思想已經開始發生轉變,他另起爐灶,用英文寫下了長篇小說《京華煙雲》,更加切合地反映了當時的中國。《京華煙雲》的格局是仿照《紅樓夢》的,但其思想內容,卻是新的。巴金曾提出中國需要有新的“月亮文學”。其實月亮仍是原來的月亮,古人賦予它憂思、鄉愁,現代人卻要賦予它激情與勇敢。這在巴金同樣是模仿《紅樓夢》格局寫的《家》中有所體現。

有人以為要讓自己不停於傳統就是標新立異,無底線地彰顯個性,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完全可以仍借古詩的形式高聲唱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當然還有種錯誤的理念,認為傳統文化僅僅是外殼,因此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就算是讓傳統面對未來了。於是有了無病呻吟的“古風”盛行;在京劇藝術中加入低俗、無深度的“笑點”。這些都是現代不倫不類、粗製濫造的仿古制品。

讓傳統文化承擔起時代責任,即不脫離傳統也不停於傳統。這需要現代人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具有時代氣息的詮釋。而非一味仿古,亦非完全拋棄。

電子傳媒與傳統紙媒的較量 篇18

電子傳媒與傳統紙媒的 ,888字

某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是一家外國報社統計了中國人使用率最高的軟體,而高居榜首的則是新聞軟體“快看新聞”。為什麼這個軟體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呢?我不禁好奇地繼續看下去。原來“快看新聞”會這麼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會根據使用者點開的新聞判斷使用者的喜好,從而展現出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這種越來越智慧的軟體的誕生,正是為了迎合現代碎片化的社會。

而與越來越熱門的電子傳媒相比,傳統紙媒的人氣則是日漸下降。

最為常見的紙媒,當然非報紙莫屬,但在碎片化的社會中,報紙卻難以滿足大眾需求。一份報紙的資訊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說要滿足所有不同人群的喜好,顯然是不怎麼現實的;並且,報紙的供應人群是大眾,所以資訊五花八門,自然是無法迎合碎片化社會中的個性化需求。

那麼在愈加碎片化的社會中,紙媒還是否有必要存在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的確,電子傳媒好處多多,各種智慧化的程式充分滿足了各類人群的個性化需求,使用起來也比紙媒方便,但不可否認,傳統紙媒仍在許多方面勝過電子傳媒。

首先,為什麼紙媒能夠在資訊時代流傳下來?因為這其中凝結著在資源貧困的時期中,勞動人民的心血。在那種人類文明較為落後的時代,紙媒的出現大大地推進了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使人類告別了在絲綢、竹簡、羊皮等物上寫字的時代,這何嘗不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又怎麼能讓它就這樣沒落呢?

其次,由於電子傳媒的各種功能,容易使青少年等自制力較差的人群沉迷於其中,從而耽誤了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的時間,而電子產品的輻射也會使人的視力、身體健康程度下降,是電子傳媒的一大弊端,而紙媒則避免了這一問題。

最後,則是電子傳媒的智慧化造成的又一缺點—資訊的局域性。在開頭說過,電子傳媒的智慧程式使各種應用軟體能根據使用者點開的內容來展現使用者所感興趣的內容,但這個功能卻會使軟體所展示出的資訊變得單調,而有些重要的資訊則不會顯示。紙媒雖不能覆蓋全方位的資訊,但仍有很強的多樣性,例如報紙上的各個版塊有助於人們瞭解各種時事。

綜上而言,紙媒的存在仍是有必要的,是不應該被淘汰的,而電子傳媒的迅速崛起是福是禍,至今還很難預測……

現代科技與碎片化 篇19

現代科技與碎片化作文 ,694字

碎片化的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如今我們的生活也遇上了碎片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網路幾乎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東西。但在享受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現代化科技也在無形中改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形式。

那麼,碎片化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呢?

碎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閱讀碎片化,現代人做事都講究速度,無論做什麼都要追求快速。也正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迅速,有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更多、更好的資訊的要求。媒體、編輯將一篇完整的文章簡化,將其拆解的支離破碎。在這些零散的、繁多的資訊中,人們的思想逐漸鈍化,以至於難以分辨資訊的真假,使謠言遍地。

現代化雖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零散,但它也帶給了我們便捷。通過網路,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大量的資訊,不用再大費周章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有了手機,人們不必再拿著書四處奔走,拿出手機就可以進行閱讀。

現代化、碎片化的閱讀有利也有弊。研究顯示,通過網路閱讀的人有將近50、12%,但是大部分人選擇要閱讀的文章的方式是先看標題,再決定是否要閱讀他的內容。而從頭到尾細看文章的人只有不到15%!由此資料可見,現代化的閱讀是碎片化的,是零散的。人們在網路上的閱讀幾乎都是淺層的,甚至看完後沒過多久就忘卻了,閱讀效率不高。

由此可見,現代化對我們的生活是既有利也有弊的。發展科技、進入現代化固然重要,但我們不應該讓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認為,只要我們合理利用時間,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最大化的安排好時間,就可以減少碎片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我們應當努力發展現代科技,同時儘量減少現代化和碎片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弊端。

與時俱進,堅守傳統 篇20

高三作文 ,942字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發展是城市現代化的必然程序。如今,嶄新的、現代化的建築拔地而起,夜晚的霓虹燈閃耀星空。雖然古舊磚瓦在喧囂中被一片片移除,斑駁的牆壁在隆隆聲中倒地。但是凝結在這些建築上的記憶仍在,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與時俱進,堅守傳統,傳大國風範,保民族本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是歷史的規律。時代的步伐匆匆前進,這是時代的要求。魯迅曾說過:“不改革,不前進,生存也是難堪的。”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進步,我們需要發展,我們需要讓自己的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發展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但不等同於革除傳統,忘記歷史。讓發展的翅膀帶領我們在這片古老的天空飛翔。

與時俱進,讓高樓大廈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輝煌中國》是由央視首次播出的大型紀錄片。片中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廣州、浙江等城市,一幢幢高樓大廈直衝雲霄,每當夜幕降臨,城市中的霓虹燈構成了一幅最美、最有詩採、最令人陶醉的風景畫。這些現代化建設,凝聚著炎黃子孫的智慧,照應著中華民族的光芒,促進了一隻“雄雞”的騰飛。與時俱進是時代對我們發出的號角不斷髮展是時代對我們最大的回報。佩特羅尼烏斯曾言:“大自然的力量不在於一成不變的保持固定方式,而在於經常改變自己的法則。”大自然給予我們廣袤無垠的土地,我們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變它的法則,尋求它的發展,獲取我們的進步。與時俱進,讓光芒永駐,讓希望長存。

堅守傳統,讓古磚舊瓦散發最迷人的魅力。

巍巍崑崙,翼翼長城,悠悠華夏,千古流芳。時代不只需要發展,還需要傳承,堅守這座古老的城池,保留最原始的色彩。堅守傳統,守住王勃筆下那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畫。堅守傳統,守住戴望舒筆下“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烏城雨巷。堅守傳統,守住王維筆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唯美戈壁。無論是萬里長城,還是雄偉故宮,抑或是敦煌莫高窟,他媽都是我們心中永恆而神聖的記憶。現代化程序在發展中,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堅守傳統。

“向前,向前……”這是雄渾壯闊的人民解放軍軍歌。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古舊磚瓦在喧囂中移除,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堅守最古老的記憶。

與時俱進,堅守傳統。傳播大國風範,保留民族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