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與道德作文範例

國二作文 全文約796字

孔子是我國古著名的文化人物,其下弟子號稱三千。但其中一位義救在外國的魯國奴隸而不報賬的學生受到了責備;同是救人一命又收到一頭牛的謝禮的弟子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表揚。這兩個故事很簡單,卻很有深度,我們不妨研究一下。

研究事情通常要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位收下了一頭牛的弟子,他的行為使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無形之中就做了一件有利於國家,有利益於社會的事。這其中的利益關係不言而喻。

其實利益與道德之間並不一定是你存我亡的關係,但人們卻沒有注意這一點。

道德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從古至今,是無數文人墨客,以及尋常百姓所關心的話題。它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石。然而,也有許多人過激地理解它、改造它、傳播它。認為利益就是它的頭號死敵。於是就有宋朝理學宣揚“存天理,滅人慾”一類的主張。

但是在宋代,是社會背景導致了這樣的思想產生。宋朝的商品經濟前空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也必然會極大地衝擊原有的倫理道德。由於當時的社會現象是如此的特殊,才會出現“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潮流。而後來它也發展成了鞏固封建統治的武器。

再回過頭來看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時期,雖不如戰國時期那樣戰亂頻繁,但社會上流動著一些令人不安的氣息。於是孔子站出來,讚揚了救人收禮的弟子,也批評了另一救贖人卻不報賬的弟子,其實救人不求回報更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德是多麼高尚。孔子這麼做,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些舉動,使人們都能達到一個利益與道德的平衡點。

再反觀現在,我們的內心可能會感到一些痛苦了,摔在地上的老人無人敢扶,原因是一些老人被扶後竟然訛詐好心人。在有人落水急需救援時,耳畔卻傳來先給錢再救人的喊聲。這些事情給人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

然而,我們卻不可被這一小部分不良事件所影響。我們需要平衡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係,就好像調整一盛著國家與社會的巨大天平。現在,問題出在了利益重而道德輕上,我們要以自身的行動,去增加道德的份量!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