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與道德相關作文20篇

利益與道德 篇1

國三作文 ,752字

很多人認為利益與道德之間是不能劃等的。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孔子鼓勵救人後而拿了相應報酬的弟子。卻批評了行善卻默默無聞的弟子。

這不經讓我感到很困惑。這似乎與我們理解的做法不一樣。難道一代聖人孔子也會犯錯嗎?

我卻認為利益固然重要。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我認為在道德之上的利益是可取的。

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陶淵明不願在官場與世俗同流合汙,義無反顧的辭去官職,歸隱田園。但是他卻失去了官職帶給他的利益。卻守住了內心的純淨。虎門銷煙的有功之臣林則徐。將鴉片阻擋在虎門前,最後林則徐等來的只是道光皇帝的貶蔗。但是在今天,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因為林則徐守住了內心道德的底線。

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在二戰後期,盟軍準備轟炸日本本土,樑思成說服美軍保留日本古建築物,為美軍在地圖上標出日本古建築集中的地區並註明詳細地址,包括京都和奈良的宮殿、城牆及寺院。因此,京都及奈良的古建築奇蹟般地毫髮無損,他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觀念。

反腐倡廉建設中,不少高官被拉下馬。他們就是因為利益超乎了道德底線,而變得貪婪。正因為有些人將利益放在了道德之上,所以產生“三鹿奶粉”“地溝油”,各種假貨更是窮出不奇。

有人說:無論什麼時候,你都需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底線,因為很多時候有些人他會一點一點磨消你的底線,當你沒有底線的時候,你就完全被別人控制。

道德底線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存在的。但是在道德底線下最求個人利益是可取的。但是一旦當你的利益凌駕於道德法律之上,那你便失去了人的道德底線。

沒有底線的人很可怕。因為你已然將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

古人云: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所以我認為追求不超出個人底線的利益是能夠的。這個時候的道德底線與利益不相矛盾。但是一旦超出這條底線。利益與道德就會相互矛盾。

利益與道德 篇2

國二作文 ,796字

孔子是我國古著名的文化人物,其下弟子號稱三千。但其中一位義救在外國的魯國奴隸而不報賬的學生受到了責備;同是救人一命又收到一頭牛的謝禮的弟子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表揚。這兩個故事很簡單,卻很有深度,我們不妨研究一下。

研究事情通常要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位收下了一頭牛的弟子,他的行為使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無形之中就做了一件有利於國家,有利益於社會的事。這其中的利益關係不言而喻。

其實利益與道德之間並不一定是你存我亡的關係,但人們卻沒有注意這一點。

道德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從古至今,是無數文人墨客,以及尋常百姓所關心的話題。它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石。然而,也有許多人過激地理解它、改造它、傳播它。認為利益就是它的頭號死敵。於是就有宋朝理學宣揚“存天理,滅人慾”一類的主張。

但是在宋代,是社會背景導致了這樣的思想產生。宋朝的商品經濟前空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也必然會極大地衝擊原有的倫理道德。由於當時的社會現象是如此的特殊,才會出現“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潮流。而後來它也發展成了鞏固封建統治的武器。

再回過頭來看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時期,雖不如戰國時期那樣戰亂頻繁,但社會上流動著一些令人不安的氣息。於是孔子站出來,讚揚了救人收禮的弟子,也批評了另一救贖人卻不報賬的弟子,其實救人不求回報更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德是多麼高尚。孔子這麼做,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些舉動,使人們都能達到一個利益與道德的平衡點。

再反觀現在,我們的內心可能會感到一些痛苦了,摔在地上的老人無人敢扶,原因是一些老人被扶後竟然訛詐好心人。在有人落水急需救援時,耳畔卻傳來先給錢再救人的喊聲。這些事情給人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

然而,我們卻不可被這一小部分不良事件所影響。我們需要平衡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係,就好像調整一盛著國家與社會的巨大天平。現在,問題出在了利益重而道德輕上,我們要以自身的行動,去增加道德的份量!

利益不與道德掛鉤 篇3

國二作文 ,1021字

安徽師範大學的食堂推出文明用語特價菜,打飯時說聲“阿姨你好”可享受優惠。這引來了眾人褒貶不一的看法,我認為道德建設不應該與利益掛鉤。

近幾十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然而,國民素質卻日益滑坡,道德養成的大量宣傳沒能喚起中華精神,而利益的稍加引誘使許多人紛紛成為了“道德分子、文明青年”。這一現象自然會引發社會關注,是呀!道德本不該與利益掛鉤。

中國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之邦”。古時,禮樂制被君王所奉行,民間朝廷皆推行“禮”,道德之風盛行,人們不會為了利益而去低三下四地出賣尊嚴。“乞丐不吃嗟來之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們身艱可卻意堅,他們弘揚的是中華民族自強、自尊的精神,不受利益牽絆卻道德悠悠自在,才會成為後人讚賞之楷模,古人向我們詮釋了道德建設不需與利益掛鉤,這一優良傳統源遠流長,我們就應崇尚、追求,而不應該為了利益讓道德買單。

《中庸》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平天下的根本,修身推行的是自身的道德建設和道德約束。如果僅憑利益驅使,那“修”的只是表面,而內心卻依舊蒼白空虛,無法充實。只是為了利益而卻假裝修身,那何以談平天下?

就拿安徽師大食堂這個例子來講,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享受飯菜的優惠才開口“阿姨你好”,可內心說不定已無奈至極,謾罵百遍,這是屈服於利益的虛假禮貌,並非已形成文明之風。如果中國各個地方各個行業以此為參照,用利益建設表面道德,那人與人之間就是一片利益的荒漠,奢華的高樓大廈也將是一片蒼涼的繁華。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依舊被當今社會所推崇,錢學森斷然拒絕美國對他的高額誘惑,毅然回國投身科學事業,白求恩不為利益而成為一個純粹的人。太多太多事例向我們說明利益不是道德建設的支撐,真正要做到道德建設,就應該從無利益出發,以自身修養為落腳點。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撿一次垃圾可以獲得10元,在車上看到給老人讓座可以再坐一次免費,那麼,中國“文明之邦”雅稱已蕩然無存。文明道德為利益所驅使,修身成了空洞的口號,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笑話。所以,想做到“平天下”必須讓利益遠離道德,利益不該與道德掛鉤,以前是,如今也該是。

文明與道德 篇4

國二作文 ,732字

在遙遠的古代,雖然有戰爭和殺戮的侵略,但是人們卻又很多文明和禮貌的行為。這裡曾是一個禮儀之邦,但是近代的戰爭減少了,經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因為經濟的發展而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汙染,而且有的人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國外,許多標語都是用中文寫的,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著意味著中國人不雅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外國友人的蔑視。

在街上,放眼一望,遍地都是紙張和果屑,街上的垃圾桶幾乎都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到處都是擺攤的,這也沒有什麼奇怪。可是有的小販太過於膽大,竟然把小攤擺到了盲人道上去了,嚇得盲人幾乎都不敢出門了。

在公共汽車上,老人、孕婦、小孩在擁擠的車廂裡站著,一些年輕人卻悠然自得的坐著,不知主動讓座,面對這群不知所謂的人,人類所謂的功德在哪裡去了,難道他們面對這些事情都沒有感觸嗎?其實讓座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

曾經是一個舉止文明、環境優美的一個角落,現在卻因為他們不講文明禮貌,因此而讓人感到惋惜。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不知名的小區,這裡的人曾經十分和諧,而且講文明懂禮貌,也熱情。而現在卻因為他們不注重文明與禮貌,只要有什麼不如意的就放聲大罵,還將生活垃圾排放到小河裡,讓河水受到嚴重的汙染,河裡的魚蝦受到瀕臨死亡的威脅。但不只是這一方面的原因,還有許多工廠把大量的工業汙水排入河流。

在生活中葉有許多不良的行為,在學校食堂買飯時,你在排隊,可卻久久地站在原地不動,先前望去,插隊的人絡繹不絕。

如果人類不遵守這些規則,可以想象將來的世界會變成怎麼樣。如果保護環境能讓人類繼續延續那美好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禮貌,不要讓文明的千年傳統在我們這一代毀於一旦,不要讓我們遺臭萬年。

講文明,樹新風。讓我國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繼續做一個禮儀之邦。

利益與同情心的燒灰 篇5

記敘文 ,995字

一天正鑽研課題時,客廳裡突然傳來“砰砰”的撞擊聲。思緒被打亂,就起身去檢視,不出所料的又是我家那“人工智障”掃地機器人在不遺餘力地撞著桌角,一下一下,大有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意志,要是母親在場一定會樂不可支地笑了起來,她把它當成我們家的一員了。但我知道這不過是程式設計上的不足,它僅遵著程式行事罷了。

我堅信機器人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因為意識只會在人腦中產生,但我著實沒有想到,機器人會同化人的思考方式。

人工智慧的運作方式要由專業人士來解答的話,其複雜常人並不怎麼能聽懂,但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程式。人類為它設計程式,程式上寫的做,沒寫的不做。而人類的思考與行為則應該要複雜的多,除了先天的“程式”,也就是吃飯睡覺的本能,還有後天培養的思想道德價值觀。說的高深點,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若這世上有多半人做到了“超我”,那麼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可惜現在多數人都以本我行事,甚至理直氣壯,沾沾自喜。

人類的本能程式,說到底一個利字,凡事先考慮個人利益雖然不太好,但也無可厚非,但若只考慮個人利益,就有些可怕了,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然成為一種被利益操縱的程式了,只做能為自己帶來利益的事情,甚至是那些只能為自己來帶來利益的事。這樣的人說的好聽些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說的難聽一些,就是無良商販,冷漠路人,笑天災人禍者的總稱了,於是有了“三鹿奶粉”,“小月月事件”,“慰安婦表情包”這種驚怒世人,寒徹肌骨的事情,這些人便不再是人,不配為人,只是一群機器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線價值觀與同情心已從程式中刪除,留下的只有血淋淋的利。

但這並不是最可怕的,畢竟這樣的人還只是少數,最可怕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在發生著偏移,同情心正在逐漸消失,去年十一的逃票入虎山,結果被老虎咬死的事件在網上是一邊倒的“咬死活該”,甚至以惡毒的語言咒罵那個已經受到死亡代價的人,想到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著那血肉模糊的視訊照片拍手叫好,突然遍體生寒。這已不是規則意識的重要性的問題,而變成了社會同情心淡薄的一次全民展示,當規則和法律成為程式,這也許是好的,但不應該以價值觀與同情心的泯滅為代價,這是比那些利己主義者所造成的影響更可怕的,整個世界成為一個機器。

人工智慧從不需要擔心,需要擔心的是使用人工智慧的人。

思緒突然回攏,我定了定神,把那個聒噪的機器關了,鎖進櫃子裡。自己拿著掃帚,把桌角的那堆燒灰掃了。

文明與道德牽手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0字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追求成為一個文明、道德、有素質的人。但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真正做到這點的人到底有幾個呢?

在生活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當我們步行在馬路上時,時不時會會看見幾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隨地亂吐痰、亂扔垃圾等種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也許,本想將垃圾好好弄進垃圾桶裡,本想做一個有素質的人,卻被他們這一行為的“傳染”,從而跟他們一樣開始汙染環境。

在美國,他們看完了一場運動會後,當清潔人員掃地時,驚奇地發現,每一個座位都是乾乾淨淨的,就像沒有坐過似的。這麼一個民族,怎麼會不強大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重視禮教。但真正的禮教只限於讀書人,而抗日戰爭時的文盲率太高了,當舊的禮數被打破時,這些人失去了約束自己的規範,而讀書人又被現代文明衝擊,他們無法短時間內使中國古代禮數與現代思想融合,致使整整一代人失去中國禮教明確的規範,靠自已的理解規範自己,其中自律的太刻苦、不自律的太粗魯。其結果是我們這一代人理解上一代,只有自己尋找、自已探索,這其中有太多人沒認識到禮儀的重要而墜落,所以我們看到現代中國人很多人素質低下。

所以,我們要向西方人看齊,為什麼我們的古人與西方人都能做到文明、禮貌呢?我們中國人就不能嗎?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忘學習禮儀—中國古人留下的精髓。

文明與道德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2字

跑操時間到了,我將手伸進裝著瓜子的口袋,用汗津津的手摸摸瓜子,心裡實在想吃,口中都似乎流開口水了,可腦海裡仍在抗議:不能吃,學校不讓帶零食,更不讓吃!

這些抗議僅僅是撐到了走路音樂響起的那一瞬間,我終於抵抗不住美味的誘惑,將手再一次伸進了口袋,悄悄取出一顆瓜子,並四處望了望—接下來,一個大難題就是—怎樣才可以偷偷把瓜子塞進嘴裡而又不被任何人發現呢?

我想了100種方法,又否定了100種方法,最後,我終於想出一種方法,自名為"假裝法”。我抬起捏著瓜子的手,做了一個打哈欠的動作,順勢快速地把瓜子塞進嘴裡。

我小心翼翼地滾動著舌頭,“嘎嘣”一聲,我把瓜子咬碎了,一股瓜子的芳香直沁心肺,我迫不及待地吃掉了瓜子仁。

可是,難題又來了,怎樣才可以把瓜子皮不露聲色地吐出來呢?

我想了又想,還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在我的一次大聲呼氣時,一不小心—瓜子皮給吐出去了……

而今,我寫這篇作文,就是因為我實在是後悔了,當時,我就不應該吃那顆瓜子,要知道,我吐出去的其實不是瓜子皮,而是我的道德!

我想……不,我堅定地想:”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金錢與道德 篇8

國一作文 ,784字

現金生活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逐漸的隨之改變。繁華都市,千變萬化。也許因為這樣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世界之繁華,我們之追求。如果說當今社會離了誰,或許只是金錢吧!但是金錢卻不是唯一。唯有道德才是我們的執著追求吧1我們追求的許多,同樣的。也要必須學會付出!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好的豐富精彩!

金錢

當今時代,或許除了金錢我們也就沒有花費之處了!金錢,處處用!沒有了金錢,我們將會失去生活。因為我們沒飯吃。金錢社會,離了錢將會寸步難行!我們的衣食住行都依靠他!沒有了你將會失去所有!或許,金錢只是身外之物吧,金錢也許只是物質的追求!那麼精神上的追求或許是品質。或許是道德!可以說金錢是我們所需的,離了你將放棄了一切!同時,也應該學會適應,不應該過分的,盲目的去追求完美!做到實際,做到一切從簡。錢只要夠花就好,人生需知足,知足者常樂!

道德

也許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到的。道德修養文明舉止!高雅端莊知書達理!現今生活,有道德素質的人群還是佔大多數。現今大多數人都喜歡嘲。都喜歡獨立風格!喜歡異常。但這些真的好嗎?這樣的舉止,這樣的行為真的可以模仿嗎?也許人們都忘記了自己,都忘記了道德!的確,好的一切終究會讓人所拋棄,壞的行為舉止卻很快就上手。這又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真的忘了自己是誰?道德希望我們始終常記於心。相信,我們將會更好,時間在不斷地變化!而我們卻依舊初心未變!

金錢與道德,希望我們有更多,有更大的追求!面對金錢夠花就行,面對道德,做好自己就行!希望世界在變化,我們在變化!但仍舊初心未變!如果某天,金錢和道德之間選擇,我將會選擇道德!金錢再多,但自己卻不是曾經的自己了!道德,卻是一輩子的財富!這筆財富應該隨時擁有!丟棄了就不再回來!唯有道德我們將會做得更好!

生活千變萬化,但願世間在變,我們一切安好!

道德文明牢牢擁有,素質行為就在此時!

親情與道德的抉擇 篇9

國三作文 ,598字

在親情與道德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原來,我也不知該如何選擇。但是,《祈禱落幕時》這部電影,告訴了我答案。

《祈禱落幕時》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警探加賀恭一郎小時候,母親離家出走、沓無音信,在十幾年後突然去世。為了瞭解母親生前的狀態,加賀堅持十六年尋找她生前的情人;而另一邊,導演淺居博美在兒時也遭遇母親背叛家庭、欠下鉅額高利貸捲款出走的悲劇。父親和她為躲避債主趁深夜逃到郊外……,而後由於一系列意外,父女倆殺了三個人,而其中,父親淺居忠雄也從此化名為橫山一俊……

為什麼父女倆要殺人呢?因為他們的感情如岩石般堅定而不可動搖。若是不殺,他們的身世將會被揭穿,女兒的未來將一片黑暗,而父親也將由此亡命天涯。對於文章開頭我提出的問題,很明顯這個家庭選擇了親情。

對於同樣的問題,加賀家卻選擇了“道德”。當初母親的離家出走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她得了抑鬱症,怕傷害到家人,對於此事,父親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關心著加賀恭一郎。顯然,他們並沒有觸碰道德的底線,或是做出不道德的事。

以前,我認為家庭的利益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我又明白了一點,社會與他人的利益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畢竟,要是說極端一點,那就是“忠孝不能兩全”了,我們不能像淺居家一樣,為了家人不管不顧,甚至遠遠突破道德底線,做出了殺人放火的事。我們應該,也必須在堅守道德原則的前提下,珍惜親情、維護親情—這才是兩者間正確的抉擇。

規則與道德的天平 篇10

國三作文 ,1010字

當規則與道德被同時放在真理天平的兩端,天平會向哪端傾斜?這二者的關係無疑是法理學中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

其實我認為,從本質上講,人有崇高的道德水準是制定規則的最高目的,大多數人不滑出道德底線是制定規則的普遍要求。換言之,規則本就是維繫道德的工具,所以兩者實在不必也無法被放在天平上比較,因為它們的性質本就不同,而且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實在難以分開。不過這裡需要明確的有兩點:一是規則的制定需要基於道德,二是道德的維護需要借用規則這一手段。

為什麼規則的制定要基於道德?因為規則分善惡。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規則與法律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法之善者,林肯頒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種族平等,再例如今日,大部分地區男女平權,保護弱者,階級平等,自由民主,規則由人民共同制定;法之惡者,希特勒頒佈了迫害猶太人的《身份法》、《剝奪猶太人財產法》和《強制勞動法》,並大肆搜捕、殘害無辜的猶太百姓,一時間人性崩塌,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舉起屠刀,泯滅正義的正是這些所謂“守規則”“遵法律”的納粹分子,他們用荒謬的規則作為自己惡行的藉口和遮羞布,他們只是遵守規則的武器,武器是沒有道德的。

我們提倡守法,一定是遵守經過道德判斷和選擇的善法。只有對規則一步步的選擇與改進,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一百年前,我們的英雄們,正是以道德為準則,對封建統治者和軍閥政府的規則深惡痛絕,用偉大的革命,換取了我們今天的繁榮民主。所以,只有規則而沒有道德是萬萬行不通的,因為那樣,規則就沒有道德性,就會被扭曲、利用,以達到少數人的一己私利。規則的終極目的就是實現人性的良與善,若是不以道德為制定規則的基礎,反而將規則奉於道德之上,豈非本末倒置了?

為什麼道德的維護需要借用規則?因為規則具有更普遍的約束力。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做到完全以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的,這時規則就顯出其重要性了。所謂“德施於未然之前,法行於已然之後”,如果一個社會只空談道德而無規矩可言,那麼就會湧現出一群人前滿口仁義,背後墮落不堪的偽君子。“走後門”“講關係”的風氣就會成為社會毒瘤,難以拔除。

人類社會需要秩序,而維繫秩序的,便是規則與道德。規則為剛,道德為柔;規則為客觀,道德為主觀。只有剛與柔並濟,客觀與主觀結合,才能使社會更加穩定和諧。

道德與利益的關係 篇11

國三作文 ,822字

什麼是道德?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因為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有些國家便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去日本的法律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必須按失物價值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支付報酬。如果不支付,失主將無法取回失物。拾物者既可以不接受酬金,也可以選擇接受。接收後任何人不能說他貪心,就如孔子所說的一般:只要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人或是平常時期隨手幫了別人一把,無論怎樣的獎賞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幫助他人。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支付或接受一點點的酬金又算得了什麼呢?並且這個規定還能平衡道德與利益的關係。使得幫助別人的人心裡能夠更加開心,也能帶動周圍的人去幫助他人。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2003年“非典”期間,板藍根一下子成為了搶手藥,供不應求。不少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仁義,將價格不停地提高,由每盒2。8元上漲到6。5元至12元之間,有點小城鎮的小藥店,甚至將藥賣到了30元一包。面對這種情況,石家莊神威藥業、華藥集團等公司毫不猶豫的選擇降價,並千方百計的擴大生產規模,平穩市場上的藥價。作為商業性質的企業,他們固然看重利益,但從長遠看,放棄眼前的小利益而選擇大義,更能贏得長久的信譽與更多的利益。果然,“非典”過去後,這些公司的銷售業績一片大好。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人做了好事,但他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只是獲得了周圍人的幾聲不痛不癢的稱讚,誇他道德高尚什麼的。那麼久而久之,便很少有人會去無償的做好事,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都覺得物質更實在,連幾個硬幣都比道德值錢。社會是殘酷的、現實的。需要利益與道德的平衡,才會有更多的人能喚醒自己心中良知與道德。

所以,在我看來,道德不能少,利益也不能少。只有既有義又有利,這樣才能讓社會更好地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在做好事的同時,過得更多的動力。

道德與利益無關 篇12

高一作文 ,876字

《三字經》曾寫道:“人之初,性本善。”由此可見,道德是我們所具備的最初始、最基本的素質。道德體現在很多方面上,比如禮儀。在安徽師範大學打飯時說句“阿姨您好”可享受優惠,或許安徽師範大學是為了培養良好的有禮貌的風氣,可對此我不得不發出疑問:通過利益手段讓學生養成有禮貌的習慣,最終真的能形成良好的風氣嗎?我認為,懂得禮貌是最基本的道德,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具備的,不能因為利益來決定是否禮貌。管仲也說:道德當身,不以物惑。道德出於本心,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做人的道理、準繩,它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觀念,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如果為了享受優惠而叫“阿姨您好”,那是不是意味著不享受優惠就不需要對阿姨禮貌了?禮儀的道德是存在於我們心中的,是我們自覺形成的,別人強制不了我們。因此,我們要更加註重道德的培養,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準則。

讓利益決定道德,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當你得到利益的同時,你失去的是更加寶貴的東西。朱自清年老時貧病交加,但他寧死也不肯吃美國的救濟糧,也不允許家人接受。這樣一個有骨氣的愛國志士,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他堅守不移,愛國無悔!這何嘗不是一種偉大的道德修為?在利益面前,他不屑一顧,只為堅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律。或許會餓死,但他無所畏懼。如果他接受了救濟糧,或許他不會擁有今天這麼多人的欽佩,因為他失去了寶貴的道德準則。反觀之安徽師範大學,為了享受優惠而養成禮貌的風氣,這樣的道德是不是太過廉價?或許並非每個人都這樣,但安徽師範大學的做法太過,道德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不因由利益決定,也與利益無關。如果這樣做,最終培養出來的風氣也會帶著利益色彩,而這與安徽師範大學的本心相悖,這並不是真正的禮儀,這並不是真正的道德。

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要養成真正的道德,形成良好的風氣,是要靠我們自身的自覺性的,學校需要做的,不過是喚醒我們的道德意識,加以鞭策。讓我們帶著一顆道德的心來對待人和事,不需要利益的驅使,因為道德在我心,與利益無關。

道德與權利的碰撞 篇13

國一作文 ,747字

一個人,他在擁有道德的同時也擁有著權利。那麼,面臨選擇時,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去姑姑家玩。暑假剛開始,車上的人是真多啊!我們被人流擠到了車的最前面。隨著車晃晃悠悠的停下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奶奶從前門上了車。她東倒西歪地抓著把手,很明顯,老奶奶已經快站不住了。讓過了座的售票員近乎大吼地喊:“有人給老人讓座嗎?尊老愛幼,大家幫幫忙吧!”然而沒有一個人迴應。這時,坐在老奶奶旁邊的年輕人被人們定位為“讓座目標”。幾乎所有人都在逼年輕人讓座,還時不時湧出一些罵聲。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我工作累了一天,剛才還有些暈車,怎麼讓座啊?我沒買票嗎?憑什麼非得讓我讓座,你們呢?”大家沉默了。我疑惑得看著媽媽,媽媽小聲對我說:“每個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權利讓給別人,當然在少數人身上,他們的道德高過了自利。但人性本就如此,無需疑惑。”

最後,一位二十多歲的姐姐站了起來,為老奶奶讓了座。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份羞愧。

到了姑姑家,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社會現象背後的原因何在。首先,大家逼年輕人讓座,這與道德綁架無異,肯定是不對的;其次,大家以逼年輕人讓座為幌子,來掩蓋自己不想讓座的心理,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雖不對但也無可厚非。年輕人上了一天班,很累還暈車,不讓座並沒有錯。況且他買了票,有擁有座位的權利。但站在道德角度來看,年輕人的確應該尊老,不讓座倒顯得有些冷漠無情。面對道德和權利,年輕人選擇了維權,而大家則認為年輕人應該選擇道德。在我看來,大家和年輕人都有錯,也都沒有錯,無非是站在道德與權利兩個方面。但我認為,在權利可有可無的情況下,道德應放在首位。

我希望,當我們面臨是維護權利還是堅守道德的選擇時,我們能更傾向於後者,因為社會需要大愛,作為中國公民的我們也有責任為社會做貢獻!

道德與修養 篇14

道德與修養作文400 ,406字

古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充分展現了道德與修養的魅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良好的道德觀念能是人的素質在無形中得到昇華,讚譽不斷,卻不失大體。修養是正確地看待生活,不大喜大悲,不追名逐利,善待他人。

古時候,有一個人,她的母親人很好,經常照顧那些來考狀元的人,因為歲數大了,需要照顧的人還很多,母親越來越力不從心,最後身患重病,那人聽母親說想喝竹筍湯,便去為母親找竹筍了,這人走了很遠也沒找到竹筍,原來這個時節是沒有竹筍的。因為連母親的心願也完成不了,他哭了,在他流下淚滴的地方,竟長出了竹筍,他欣喜若狂,拿著竹筍跑回家給母親做湯,母親喝了湯後,病竟然好了很多。這就是《冬出竹筍》的故事。這就是孝道。

道;人必有忠孝之心,若無,則人不如,所以說有孝必有德;孝乃人之忠,若不孝,必不忠。

我以前經常不聽媽媽的話,我感到羞愧,以後一定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孝心的人,做一箇中華好兒郎。

便利與公德心 篇15

國一作文 ,747字

街邊的“顏色大戰”漸漸成為了人們侃侃而談的話題,一個個共享單車的品牌層出不窮,可是在人們享受這份便利的同時,虧損與其畫上了等號,這是為何?共享單車丟失,損壞,上私鎖的情況數不勝數。而不光是共享單車,曾經在成都推出的共享雨傘在一場傾盆大雨過後便不見蹤影,次日歸還的也僅剩寥寥;共享書店裡的圖書也會有被損壞,圖畫,掉頁的情況;共享電源便直接變成私人電源了啊……

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數人都並未破壞過共享的資源,也會去勸導損壞公物的人,而大多數人也會有所改變,改過自新,但是有些人在這一件件損壞共享資源的“小事”中暴露了自己令人咂舌的公德心和教養。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男子藉助了網路直播這樣的新潮方式記錄下了自己破壞一輛共享單車的過程,在視訊回放中,我看見那位男子用力將那輛共享單車甩向一旁的石壁,嘴裡罵著些不堪入耳的髒話,再將那輛共享單車甩向另一旁的河道,車子越過了欄杆,當那輛已經破敗不堪,幾經四分五裂的單車墜入河底時,濺起一番巨大的浪花,與此同時,那男子發出了暢快的笑聲,我的心不自覺地一顫,看著那副嘴臉,心中浮起厭惡,那嘴角揚起的醜惡的弧度,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街邊看見一個學生模樣,有著一張青澀臉龐的姑娘一輛一輛地將像是多米諾骨牌般倒在地上的單車扶起,天氣漸涼,她的臉上的細汗卻清晰可見,我不自覺地露出笑容,走上前,幫助她一起扶起車來。我對她笑了笑,便又嘆氣說道:“唉,現在有些人是真沒公德心,對於公共的資源一點也不珍惜!”

她也笑了笑,晶瑩的汗珠閃閃發亮,在秋日的照耀下,她潔白的牙齒也亮晶晶的,眼睛似乎也帶了層光,她說道:“共享的資源,我們要去共同呵護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你也不要總想著別人沒有公德心嘛,這種問題要從自身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問題,你懂了嗎?”

“嗯。”

合作與利益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2字

合作和利益是一對“死對頭”,你得到合作,你就會變成高尚的人;而相反,你就會變成一個狹隘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先請聽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個同學,他總是虛心請教別人,與別人合作,事事都想著他人,想著集體,總認為只有合作才能獲得一切。每當他所在的集體獲得榮譽時,他總是在團隊裡面歡呼,慶祝,從不向別人炫耀。最後,競選班幹部時,他總是全票通過。

看來合作是一個優良的品質。

在樂隊中,指揮官的手指哪裡,哪裡就響出一片悠揚的音樂。這,其實也是一個合作的典範:指揮家指揮著樂師們演奏,樂師跟著指揮演奏樂曲,這不是合作嗎?如果沒有指揮家,那麼不就會“群鼓亂舞”,“群釵亂敲”,“大小提琴開party”的情況嗎?

看來,合作中每一個人都必不可少。

而不合作,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讓我們再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個同學,她每次都很自私,不想著別人,一心想著自己的利益。按老師的話說,她把她心中的那個“我”放的特別大,不願意奉獻。有時,她甚至會因為自己所要求的利益而要挾別人、脅迫別人,甚至出陰招誣陷別人。很快,她就遭到了全班所有人的歧視,沒人理她。

其實,沒有合作只有利益的人是最痛苦的。

這還有一個故事:一頭驢發現牆上有一簇青草,十分眼饞,可它又夠不到,所以它只好用梯子上去。可它發現,它需要羊來扶著梯子才能上去,最後它因自私而放棄了。

故事中的驢太看重個人利益,不願與羊一起合作,所以才吃不到青草。其實不妨換個想法:如果驢變得寬容點,與羊合作,不看重個人利益,這樣的話,兩個人都有利,都能得到好處。

所以,合作與利益中,合作比利益更好。我們要學會合作,拒絕利益,共享未來!

道德與我同行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3字

“德”,這是亙古不變的美好品質。一個有道德的人,會得到所有人的愛戴和尊重。

道德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是非對錯的問題。我想,如果我問任何人隨地吐痰是不是正確的,大家都會說這是不對的。沒錯,這就是道德。可是,總有些人,他們明明知道隨地吐痰是不道德的,為什麼還要那樣做?

所以說,道德實踐確實很難,假設你在無人的路邊拾到一百元,你是會選擇找到失主,還是偷偷塞進自己的口袋?我想,在這種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許多人都會選擇後者吧!所以,想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在邪念產生的那一剎那,把它扼殺掉。

古人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句話強調了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道德之本。大家一定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文中的放羊男孩因為屢次三番欺騙了村民,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最後導致狼把自己的羊吃掉。這個結果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但是,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故事中有所啟發,明白誠信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一個無信、無德的人將不被任何人尊重。

說道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這也是一種尊重別人的體現,尊重也是一種美好品質。你不尊重別人,還希望別人來尊重你,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如果你用真心對待別人,別人同樣會給予你真心。

大道理人人都會說,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道德掛在嘴邊,而是用你的行動去證明。讓我們與道德同行!

道德與實踐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6字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是啊,在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都遇到了這樣的“魚”。但你到底是,怎樣做的呢?你真的做到誠實了嗎?

我的人生旅途中,也遇到了相似的“魚”。那就是—金錢。那天,天空陰森森的,下著傾盆大雨。我來到小區對面的興盛買了一支筆。我掏給阿姨五元錢,她本來應該只找我2元5角的,但她找錢時不小心在後面夾了一張五元。當時我並不知道,當時周圍人用一種鄙視的眼神看著我,我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平時他們並不用這種眼神看著我。我回到家,從口袋裡拿出錢數了數。嗯,怎麼多了五元錢?我心想著。我立即明白了。但當我準備將錢送給阿姨時,我卻猶豫不決。到底是給她,還是不給他,思考片刻後,我果斷地將錢送給阿姨。

“阿姨,這是你剛才多找給我的五元錢。”“哦,什麼?哦,謝謝你哦!”聽到這番話,我心裡比喝了蜜還甜,周圍人也用讚賞的目光看著我。我心裡高興極了。

“金錢重要,但誠信更重要。”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道德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我的心中,金錢在最後,誠信、時間在第一。

道德與規則 篇19

高二作文 ,842字

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大火中,只有一本被學生違規帶出的書倖存,但是當這名學生將自己“拯救”的圖書交還時,校長在感謝過後以違規為由將這名學生開除。

可能有人要說,這位校長過於嚴苛,規矩雖死,人情卻活,難道不應該通融幾分?對於保護了圖書的行為,難道不應該給予減罪處理嗎?

誠然,人情常與規則產生尷尬的火花,大多數人更希望看見富有人情味的靈活處理,而不支援規則化的冷酷裁決。可是人們很少意識到靈活處理常常使規則失去其作用。可以靈活與通融的地方通常是無窮多的,你是救下最後一本書的英雄,那我是圖書館長的親戚,他是校長的朋友……有太多的人可以尋找理由打破規則,那規則還需要存在嗎?

況且,我們難以知曉一個理由究竟需不需要通融,因為情的界限是如此模糊,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帶走圖書的行為是過大於功還是功大於過。而規則——以其強制執行性與普遍適應性聞名的產物,將我們從兩難中解放。千萬種情況被分為兩種:合規和不合規。其過程或許不近人情,但是產生的結果是一種統一與公平的美。要發揮規則的作用,執行者就不需要化身為一位不近人情的判官。

那麼,這位學生就沒有值得辯護之處了嗎?當然不是,情與法的衝突出現時,“情”應當讓步,而“法”更要反思:如何能在保障秩序的同時,接納更多的“情”。僅一次違規就開除是不是過於嚴重了?大學生是成長中的年輕人,經常犯錯,也需要犯錯,而犯錯之後,學校不應僅是懲罰,更應施以教導,給與機會。交出圖書,是艱難掙扎後的誠實之舉,發揚和鼓勵這種品質,是不是應該相應作出獎賞?的確,執行者要冷酷無情地執行規則,但不是天天只執行一套規則,規則應在與人情的衝突中實現合理的磨合。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是一致的,把握好情與法的界限,調整規則,才能發揮規則的作用。

規則需要嚴格的執行,更要追求自身的合理。嚴格執行合理的規則,讓判官與受判者都露出微笑。

道德與法治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09字

說是讀後感不如說成是學後感,這是我們《道德與法治》的其中一課。

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個漫長的歷史,從沒有一點生命跡象到出現最早的動植物,再到人類與動植物,從而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書上說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可那還為什麼出生呢?就是為了來這人間走一遭,來看看這人間繁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看書尋求答案,書上寫一個小孩和我有著同樣的問題,他是因為他的祖母躺在醫院,他在夜深人靜時常常在想為什麼人要死?人死了以後去哪裡了呢?還是真的不存在了?書裡說:死亡意味著有限的年華,不可預知的終結,會讓人感到擔憂,恐懼甚至絕望。可是當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審視生命,我會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東西變得珍貴和美好起來。

這個不禁讓我想起了列寧同志,他一生都在為人民做貢獻,他與馬克思的精神統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一提到他,便會想起他的一生都在無私的幫助他人,不圖奉獻,就是死的時候也在為別人修理壞掉的汽車。由於司機沒有發現他還在汽車下就倒車,由此列寧同志不幸身亡。

上課時候老師還讓我們看了一個小視訊,上面是一個姑娘的一生。她從逆反到聽話到懂事再到孕育子女,她也感覺到了時間的逝去給她帶來的變化。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所以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