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監考作文作文範例

話題作文 全文約2649字

【篇一:一把明尺量家校】

南京二十九中學有家長反映高三學生家長輪流代替老師進行監考和自習課值班,學校的做法引起很大爭議。而在我看來,所謂“家校互動”間應該有一把衡量程度的尺子,不可喧賓奪主。

監考、值班本應為老師的職責。學生家長可以有體驗式的參加,但不應長期替任。相對於老師而言,不是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的家長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不甚熟悉,情感上也有害怕自己的管束會給孩子帶來人際交往方面阻礙的擔憂,由此觀之,家長的管束力度將微乎其微,甚至連最基本的“看管”的目的都無法達到。美國學校也有家長代任老師的情況,但僅限於幾日的特別代課,避免給正常教學秩序帶來太大幹擾。相比之下,我認為學校應該把監考、值班作為一種“特殊活動”而不是一種常態,以免出現一些家長難以控制的局面。

學校應該是學生學會獨立自主面對困難的地方,家長過多的參與可能會助長學生對家庭的依賴。家長過多地參與學校的活動,往往會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即使我在學校做錯了什麼,或者面臨什麼問題,我也能立即從家長那裡獲得幫助”的錯誤心態。學校的高牆本應切斷的就是這種過度依賴的心理,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的做法則把家長的目的從瞭解學習情況變為提供幫助,那真真是喧賓奪主。

所謂“家校互動”可能會給學校家長老師三方造成負擔。把學生全權交給本職並不一定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家長管理,老師可能會對管理的成效、自習的質量甚至考試成績的可信度產生懷疑;隨意讓家長每天進出校園,學校將如何保障校園安全,這恐怕也是學校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原本就有工作在身,下班後匆匆趕到學校去值班,家長的負擔不言而喻。我有親戚在施行這樣的做法的學校就讀,對於家長而言每次值班都是煎熬,要在一舉一動前考慮自己的行為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甚至還要帶上“慰問品”哄孩子們開心。對於剛剛結束一天辛勞工作的家長們而言,如此“家校互動”是一副沉重的擔子,在人數較少的班級,每個月甚至可能要輪上兩天的值班,怎麼不讓家長們叫苦連天?

家校互動本應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正常溝通,如此應用到值班、監考之上,似乎有些變味,對孩子似乎也存在許多潛在的不利影響。它更應該在不給多方造成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學校與家庭之間,應該有一把明尺去提醒,去保持一定的距離。

【篇二:莫讓家長與學校的“連線”牽住孩子的未來】

講臺下的高三學子奮力拼搏,講臺上的老師卻“不翼而飛”,代之的是輪流值班的學生家長。或許這是學校為了保證考試、自習時的良好秩序的無奈之舉,但我認為這並不能解決問題,而家長與學校的“連線”甚至會牽住孩子的未來。

首先,將家長喚來學校值班監考,無形中會給家庭增加負擔。許多家長肩負著養家餬口的重任,在工作日將其請到學校來,家長們必是少不了一番的求情請假。若是恰好不在工作,則又會佔用了他們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在恰好的時間有恰好的空閒來進行這所謂的“家校互動”的。

學校是公共環境,希望以父母的私人家庭關係的介入來解決問題很顯然行不通。家長與老師的角色不能替換,老師對待每位學生的態度能算得上都是公平公正的,而家長能否做到這一點尚存疑問。而在紀律開始混亂時,更會出現十分尷尬的局面。若是其它同學在交頭接耳又當如何對待?家長能否有足夠的威信如老師般讓同學接受提醒後便不再開小差?畢竟,對待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對待自己的父母與他人的父母,態度終究會有比較大的落差,而老師則能夠在其中尋找到平衡點。

家長對學校的不瞭解和對知識的缺乏也會成為此舉施行的又一大障礙。家長對學校規章制度的不瞭解,會使秩序亂象雪上加霜,既讓家長自身徒增煩惱,也會給學校的管理添堵。而專業知識的缺乏,則大大降低了學生們解決疑難的效率。若是老師在場,學生們自然能夠得到滿意的解答,但只有家長的話,學生們絞盡腦汁悟不出個所以然,便情不自禁地開始討論,因此,紀律難以維持便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學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此舉由此看來確實有些矯枉過正。對於十八歲左右的、即將踏入社會的“準成人”,校方能否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將心思花在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上?自習課讓學生自己輪流管理紀律、實行誠信考試輔以監控攝像頭防止作弊等也不失為好方法,而不是將他律玩出家長監考值班等新花樣。

身為學校,理應做好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中間人的角色,還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家長們和諧健康的家庭氣氛。

【篇三:家校互動需有“度”作文】

日復一日的枯燥課程如流水般淌過每位孜孜不倦的高三學子的生活,如同煙燻妝的熊貓眼掛在臉上的又何止學生?南京二十九中的家長代替老師輪流監管考試與自習課的方法,確實不失為一個為老師們鬆鬆綁的好辦法。但這樣的家校互動方式,是為家長提供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的平臺,還是學校“偷懶”推卸責任……眾說紛紜。私以為,家校互動確有益,但更需有“度”。

於學生而言,老師的在場是考試與自習課儀式感的保證。學習與家庭不同,學校的濃厚學習氛圍更勝一籌,更能給學習提供一種儀式感。考試之所以紀律嚴肅,自習課之所以安靜如斯,全賴老師這顆定心丸,這針保險劑,給學生威嚴與安心,這不是由家長所能給予的。南京二十九中的行為無疑缺乏了這層思考。缺乏儀式感的考試與自習課無疑是讓學生更放鬆,但對於學習卻無益,甚至萌生偷窺和吵鬧的僥倖心理。正如婚姻的見證需要一位負責任的牧師,正如判決案件需要一位公平公正的法官,這種儀式感是身份賦予的,代表承諾或約束。由此觀之,學校的舉措確有不合理之處。

於老師而言,他們的在場不僅是威懾與保障,更是瞭解學生課後學習的契機。如果說家長的監督是為了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得益者只有一位孩子;而老師從考試與自習課中得到的反饋加以反思,受眾卻是一群學生。更何況,監查考試與自習課真的就只是一份卸之不及的負擔嗎?不拘於課堂一板一眼的板書教學,在自習課中與學生多加交流,收穫更加融洽自然的“師生關係”何嘗不可以稱之為“甜蜜的負擔”呢?

於家長而言,這樣的輪流制度可行嗎?總有忙於工作的家長,如何公平呢?無法遍及每位學生又談何家校互動呢?況且此舉是否會引起學生心情的波動也應事先調查,否則得不償失。

誠然,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往學校一推了之,適宜的家校互動的確更有益於孩子的學習成長。然而,比起家長代勞老師的工作,多些有益的親子活動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方式。

學校在河的這邊,家庭在河的那邊,鴻溝並非無法跨越,我們需手執一把尺子,丈量出益於學校與家庭的“尺度”。

您可能感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