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與規則作文範例

高三作文 全文約912字

“博之以文,約之以禮”,中國古人就提出了生而為人,須得以禮束之。在今天,那些“禮”就變成了我們立身處世必須遵循的規則了。但同時我們國人又很重視“禮尚往來”的人情關係,於是這人情與規則之間就不可避免地會撞出些火花出來了。

材料中的這件事正是人情與規則發生衝突的時候的典例。

司機的做法雖然違背了守時的規則,但他做了之後,大家卻都支援他的做法,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適時變通,照顧了學生的難處,又不過分影響乘客,顯得很有分寸,富有人情味,大受眾人的歡迎,也很暖了人心。是典型的正能量,體現了對普通人的關懷,自然大受人們的點贊。

這樣的例子古代就有。商鞅,一個讓秦迅速強大起來的政治家。他變通的是法治,講的是治世之道。治國不法古,應當因地適時而變,他的變法體現了跨時代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而且在變法的內容上極具人情性。所謂人情性,就是關乎老百姓的民生,關乎大秦的國運。雖然遭到了秦國貴族階級的反對,在他們那裡似乎不見人情。但人情這種東西顯然不可能沒有偏向,對大多數百姓,對國家有益,商鞅個人遭受慘刑卻成就了他歷史上的英名。

法則可以突破,不必鐵板一塊,可以適時變通,這是古今證明了。但我們回到材料來,回到我們國情的現實來,像公交車司機這種突破約定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呢?那種隨意改變規則的做法如果可以的話,那麼遵守規則是不是不那麼重要了呢?

顯然,在今天以法治國的今天來講,不是重要不重要的問題,而且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原則底線,那麼就容易像梅菲斯特同浮士德騙取交易一樣誘惑勾引上門,而且更糟糕的事是,人家至少是被知識所誘惑,而凡人大都則是因慾念驅使被私心所惑。如果只談人情不談法則,那麼拉幫結派,貪汙腐敗,互相包庇,罪惡叢生,那這個國家還會有希望嗎?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叔本華也認為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許多人主張克己禁慾,而不是沉湎於慾望之海然後難於自拔,以致帶來不甘與痛苦,墮落與沉淪。

由此可見,人情與法則兩者缺一不可,過分強調某一面都可能帶來災難,所以儒家才提出了中庸之道。在這樣的世界上,我們需要人情關懷,但時代的發展,更需要法則的約束,原則的堅守,尤其在我們中國這一個人情大於天的國度裡,更不容輕忽。

您可能感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