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閒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寫花 抒情 傷懷

譯文

譯文
桃花並非無情地死去,在這春闌花殘之際,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飛入窗櫺,陪伴著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
有誰來憐惜我這像沈約般飄零殆盡、日漸消瘦的身影,為春殘而懊惱,感到慵懶無聊。雖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處卻顯得更加濃重。

註釋
採桑子:《百名家詞鈔》作“羅敷媚”。
嬌紅:嫩紅,鮮豔的紅色。這裡指花。
懊儂(ào nóng):煩悶。這裡指煩悶的人。
東陽:指南朝梁沈約。因其曾為東陽太守,故稱。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學家姚思廉和他的父親姚察在所著史籍《梁書·沈約傳》中,高度讚譽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評價他“高才博洽、一代英偉。”姚思廉在《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沈約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後,被世人以“東陽銷瘦”、“東陽瘦體”稱之。
⑤春慵(yōng):春天的懶散情緒。
⑥芙蓉:荷花,或以為指芙蓉鏡。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相國李公下第遊蜀,遇一老嫗。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明年,果然狀頭及第。”
幽情:《草堂嗣響》作“幽香”。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頁 2、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1-2頁

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藉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

  上闋寫春闌花殘,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豔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 “感激東風”是觀花的作者所發的感慨。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於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容若的小窗,讓它來陪伴容若這個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看到桃花無可奈何的命運,作者也感傷起了自己,從下片開始,“誰憐辛苦東陽瘦”,便是作者的自況。

  下闋先點出作者為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納蘭性德以沈約自況,形容自己像沈約一樣病容憔悴、抑鬱多疾。沈約和作者是一樣的美男子,有才有德,作者以沈約自比,既是說自己風流才俊,更是感傷自己身體單薄。這個典故用的十分貼切自然,交代了心境,也寫出了實情。而後所接之句“也為春慵”,更是說出自己的身心之所以如此慵懶,並非是為其他閒雜之事所累,只是春天就要結束了。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雖然作者認為桃花妖豔,卻還是比不上芙蓉的清幽芬芳。不過,作者這裡所指的芙蓉並不是荷花,傳說唐朝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後遊覽蜀地,遇見一名老婦人,這個老婦人對他說,他明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之命。於是心灰意冷的李固再次去參加考試,果然中第,而且榜上正好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那老婦的預言。作者也是因病失去殿試的機會,和落第等同,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作者所說的芙蓉應當是指“芙蓉鏡”的典故了。於是,自然而然的,接下去的一句“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寫了自己懊惱的“幽情”。

  這一首《採桑子》上、下片相對比較緊湊,但是全詞似傷春又不似傷春,頗值得多加玩味了。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頁 2、小橋流水著.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詞經典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5:第12頁 3、龍建春著.人間何處問多情 《納蘭詞》“情”解: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21頁

創作背景

  納蘭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年紀尚輕,早先他拜在名師門下,熟讀四書五經,中了舉人後,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在床榻上無聊躺著的納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採桑子。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頁

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藉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

  上闋寫春闌花殘,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豔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 “感激東風”是觀花的作者所發的感慨。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於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容若的小窗,讓它來陪伴容若這個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看到桃花無可奈何的命運,作者也感傷起了自己,從下片開始,“誰憐辛苦東陽瘦”,便是作者的自況。

  下闋先點出作者為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納蘭性德以沈約自況,形容自己像沈約一樣病容憔悴、抑鬱多疾。沈約和作者是一樣的美男子,有才有德,作者以沈約自比,既是說自己風流才俊,更是感傷自己身體單薄。這個典故用的十分貼切自然,交代了心境,也寫出了實情。而後所接之句“也為春慵”,更是說出自己的身心之所以如此慵懶,並非是為其他閒雜之事所累,只是春天就要結束了。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雖然作者認為桃花妖豔,卻還是比不上芙蓉的清幽芬芳。不過,作者這裡所指的芙蓉並不是荷花,傳說唐朝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後遊覽蜀地,遇見一名老婦人,這個老婦人對他說,他明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之命。於是心灰意冷的李固再次去參加考試,果然中第,而且榜上正好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那老婦的預言。作者也是因病失去殿試的機會,和落第等同,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作者所說的芙蓉應當是指“芙蓉鏡”的典故了。於是,自然而然的,接下去的一句“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寫了自己懊惱的“幽情”。

  這一首《採桑子》上、下片相對比較緊湊,但是全詞似傷春又不似傷春,頗值得多加玩味了。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頁 2、小橋流水著.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詞經典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5:第12頁 3、龍建春著.人間何處問多情 《納蘭詞》“情”解: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21頁

創作背景

  納蘭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年紀尚輕,早先他拜在名師門下,熟讀四書五經,中了舉人後,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在床榻上無聊躺著的納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採桑子。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