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遺至孝原文賞析

朝代南北朝 詩人劉義慶

  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鬆即日出徵。時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初中文言文 孝道 故事

譯文

譯文
  陳遺極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主簿時,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次煮飯,就把鍋底的焦飯(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到家裡,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侵入吳郡,當天郡守袁山鬆就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鬥鍋底的焦飯,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鬆被孫恩打敗了,軍隊潰散,逃入山林沼澤,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做糧食的,有因為飢餓而死了的人。唯獨陳遺靠鍋底的焦飯活了下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對最孝順的人的報答。

註釋
至:很,十分。
鐺:鍋。
恆:經常,常常。
輒:總是。
貯收:貯存,收藏。貯,積存,儲藏。
遺(wèi):贈予、送給。
值:正好遇到,恰逢。
孫恩:字靈秀,晉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數萬人起義,攻克會嵇等郡,後來攻打臨海郡時遭敗,投海而死。
袁山鬆:時為吳郡太守,被孫恩軍隊殺害。
即日:當天,當日。
斂:積攢
餒:飢餓。
主簿:郡守的屬官,負責文書等事。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領孫恩趁機聚眾反晉。隆安五年(公元40年),孫思以兵士10餘萬,船隻2000多艘進攻建康。與晉廷所派劉牢之決戰於京口,孫恩大敗,損失慘重,再次退人海島。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孫恩舉軍攻臨海,失敗後投海自殺。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陳遺至孝

詩人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