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成功的名人
奮鬥是人生的代名詞,奮鬥是萬物之父。我們熟悉的名人大多都是靠著自己的奮鬥從而取得成功的。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克林頓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裡,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後,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願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願為阿肯色而戰鬥。”克林頓禮貌地結束通話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援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後,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並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後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
篇2:周恩來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鬥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裡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裡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篇3:為夢想奮鬥的李娜
兔年春節前夕,中國體壇“一姐”李娜轟動了世界網壇。2011年1月29日,在陽光明媚的澳大利亞墨爾本,這位來自湖北的個性女子一路過關斬將,歷史性地獲得澳網女單亞軍,成為首次闖入四大國際網球賽事決賽的亞洲人,書寫了中國網球新的傳奇 ……
中國網壇“國際娜”少年成名卻突然退役
29年前,李娜出生在武漢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因為父親早年的“羽毛球運動員情結”,李娜5歲時開始參加羽毛球訓練,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結緣網球。憑藉過人的天賦和超乎常人的付出,李娜15歲就跨進了國家隊大門。
2000年,年僅18歲的李娜獲得了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聯賽第134位的年終排名,成為國家網球隊的新星。2001年的九運會上,她一舉拿到女單、女雙和女團3個冠軍,以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單、女雙和混雙3枚金牌。然而,就在外界堅信李娜將有一個美好前程、將為中國網球贏得國際地位的時候,她卻在2002年底韓國釜山亞運會前,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決定——宣佈退役,去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和同為網球運動員的男友姜山一起讀書。
當時,在韓國釜山,曾有教練說:“這個湖北丫頭是不是瘋了,說退就退,也太不負責任了!” 然而,瞭解李娜的朋友則感慨地說:“李娜就是這樣的人,太有個性了。敢想敢做,說得出做得到!”至於那次退役的原因,有人猜測是因為“刺頭”李娜當時與國家隊有矛盾;也有人猜測是因為與姜山“早戀”遭到國家隊反對,李娜為了堅持愛情才退役。無論何種原因,以李娜的個性,她寧願不打球,也不能唯唯諾諾、委曲求全。
在離開球場整整兩年後,2004年3月,湖北隊邀請李娜出山。在老公姜山的鼓勵下,李娜重返網壇。同年10月的廣州公開賽,李娜連勝8場,成為第一個贏得WTA巡迴賽單打冠軍的中國球員。2006年,李娜打入了溫網八強,又一次創造了中國網壇的“第一”。
“單飛”成就“國際娜”
復出之後的李娜,雖然已經晉升至國內網壇“一姐”的行列,但她一直對國家隊訓練比賽僵化的體制感到不滿。另外,國內網球比賽的現狀也讓她感到失望,網球這種國際化和職業化的比賽專案,在中國卻變成了“國內死磕,國外練兵”。所以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排名,李娜卻越來越嚮往自由地、職業化地參加國際比賽,尤其是以大滿貫為尊的四大網球賽事。
終於,隨著國家隊的改革計劃,李娜在2008年底得以“單飛”,自己聘請教練、組織團隊,“自負盈虧”闖蕩國際賽場,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國際之路。李娜此後的成績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單飛之後,對李娜來說,最重要的是團隊組織和建設。瑞典著名教練托馬斯作為外教加入了李娜的團隊。李娜原來的弱項發球技術,在托馬斯的重點訓練下,突飛猛進,足以傲視眾多世界巨星。托馬斯還積極“教唆”李娜要走上職業化的道路,成為她在“單飛”後的引路人。
為避免在比賽中無謂的受傷,李娜還請來了德國人阿萊克斯作為體能教練。自從有了他,李娜之前的腿傷也很少在比賽中出問題。
不過,在幕後團隊中,最最重要的還是李娜的丈夫兼教練姜山。由於長時間在生活和球場上的合作,瞭解與默契讓他們配合得格外順利。李娜說:“很多人覺得我的想法與眾不同,但姜山總能明白我在想什麼。我們心靈相通,這是最大的優勢。”
同在湖北網球隊的李娜和姜山早在1995年就相識,當時李娜才13歲,姜山已是網球國青隊的主力。那時,李娜將談吐不凡的姜山視為偶像,並展開了追求,之後他們就順利地“早戀”了。2008年單飛後,姜山成為李娜的私人教練。
李娜從不掩飾對丈夫的依賴,“有姜山在,我容易得多”,“他就像我的父親和兄長,不時為我梳理情緒上的變化。只有他在我身邊,我才能發揮出全部水平”。李娜表示,姜山給自己最大的幫助就是讓自己心裡踏實。如今,李娜在國內外打比賽,姜山幾乎“全程陪同”。賽場上,李娜一有不順,就會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姜山。
雖然在比賽現場,經常會看到脾氣急躁的李娜對姜山不加掩飾的怒吼,但在李娜內心深處,她對姜山是心存感激的。“不管你是胖還是瘦,是帥還是醜,我都會永遠跟隨你,永遠愛你。”這是李娜在今年澳網決賽後的一段真情告白,通過電視轉播,感動了無數人。
有了三大金剛護法,“單飛”後的李娜成績插翅高飛。2010年年初,李娜闖入了澳網4強,又在伯明翰草地賽中折桂,WTA排名也逐漸穩定在TOP15以內。
2011年1月29日,李娜獲得了澳網亞軍,成為首次闖入四大網球賽事決賽的亞洲人,成功地幫助中國軍團率先達到了亞洲網壇的制高點。李娜也因此有了一個新的外號——“國際娜”,成為中國體育界繼姚明和劉翔之後又一個“國家形象”。
一個“非典型”的中國明星
“她不是個典型的中國女人。”有媒體曾這樣評價李娜。李娜顯然不是西方媒體心目中的中國明星的樣子,不僅因為她胸前的刺青玫瑰,還有她的直率脾氣,以及不常見的幽默感。
在中國體壇普遍缺乏個性的時代,李娜早早就以特立獨行作為自己的標籤。甚至在李娜小時候,這種“個性”就已初現端倪。因為李娜的父母都姓李,就有鄰居故意逗她:“你是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不想,年少的李娜卻回答道:“他們都隨我姓。”
熟悉李娜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李娜的幾個叛逆故事。在中國網球界,李娜是第一個公開批評舉國體制的隊員。在2005年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娜將矛頭直指國家隊,“我在國家隊沒有任何進步,國家隊的教練對我也沒有任何幫助。”此言一出,輿論譁然。
李娜還曾在比賽時,戴著看上去有些沉重的耳飾,讓教練感到憤怒。對於自己叛逆張揚的性格,李娜感到驕傲,她覺得這是自己的真性情,沒必要去掩飾。
在球場上,李娜是第一個甚至是唯一一個刺了文身的國內球員。“我十幾歲那年就文了這個玫瑰文身。”李娜談起自己胸口的那朵玫瑰,很是得意。那一年李娜剛剛開始和大她4歲的姜山配對打混雙,就毫不避諱地用刺青的方式向姜山示愛。一開始,文身還被藏著,後來不在乎那麼多了,因為“它見證著我的愛情”。
李娜幹過的出格的事遠不止於此。在比賽中,她會對姜山大叫大嚷,會對著賣力為自己加油的中國球迷怒吼“閉嘴”;在採訪中,會讓媒體記者尷尬——問:“2011年你想要什麼?”答:“我想要錢。”問:“這能寫進文章裡嗎?”李娜瞪大了眼睛答:“誰不想要錢啊,這是事實啊!”
賽場外的李娜卻有著柔軟的另一面,她會默默進行慈善工作。去年一年,她給青海玉樹和武漢孤兒院送去善款共計近百萬元。
真正讓世界媒體注意到的,是李娜直率幽默的性格,尤其在她講英語的時候。在澳網第三輪,她當著數萬觀眾直率承認,自己打球的動力是老公兜裡的信用卡。在半決賽取勝後,當被問及“面對這樣的局面是否緊張”時,李娜又拿自己的老公開起了玩笑:“我昨晚並沒睡好,我丈夫睡覺時總是打呼嚕,我大概每個小時都會醒一次。”用老公的呼嚕將激動的淚水輕輕帶過,相信所有人在這一刻都會被娜姐的舉重若輕“秒殺”。
從當年初涉巡迴賽時不敢和對手打招呼的青澀,到現在一口流利的英語、時不時吐露的幽默,李娜面對國際媒體開始駕輕就熟,有了偶像的範兒。這樣的李娜處處迥異於舉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金牌殺手”,改寫了中國人不自信的“典型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體育界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