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腸炎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腸炎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遺傳性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原因。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引起腸炎的原因一、自身免疫:隨著社會發展,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疾病可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病的發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

  引起腸炎的原因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結腸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每當發病時,使用抗生素則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療效果,這說明與感染有關。人類是雜食性的,當吃了不結或變質的食物,往往會發生腸道病變,是佔結腸炎病因多數。

  引起腸炎的原因三、遺傳: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

  引起腸炎的原因四、神經精神因素: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徵,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腸炎患者的食療方法:

  1、百合粥:芡實、百合各取適量。上兩味藥放入米粥內同煮成粥,主治脾虛洩瀉。

  2、紫莧菜粥:取適量的紫莧菜,白米,先用水煮莧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3、銀花紅糖茶:銀花30克,紅糖適量,腸炎患者可泡水飲用。

  4、丁香酸梅湯:烏梅256克,山楂4克,白砂糖1280克,桂皮6克。將烏梅,山楂洗淨後,逐個拍破,同陳皮、桂皮、丁香一道裝入紗布袋中扎口。備清水約11公升,把藥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燒沸再轉用小火熬約30分鐘,除去藥包,靜置沉澱,濾出湯汁,加入白砂糖即可飲用。

  5、健脾止瀉糕:鮮山藥、赤小豆,芡實米、白扁豆、茯苓、烏梅、果料及白糖均取適量。製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分食具有健脾止瀉之功效。

  腸炎的護理保健

  1、多休息調養

  休息對腸炎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2、飲食和營養

  腸炎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又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薹等,要用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成份可能給結腸粘膜帶來的機械性損傷。關於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有無腹瀉加重,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可能對牛乳蛋白過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腸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瀉。在我國,患有乳糖酶缺乏症的人要比西方為多,因此,對腹瀉期的炎症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對牛乳過敏史,限制乳製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效果。

  3、糾正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

  重度患者由於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水鹽代謝紊亂和低鉀,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療時,尿鉀排出增加,更容易導致低血鉀,而低血鉀可誘發中毒性腸擴張,因此,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要注意用藥後反應。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充水,氯化鈉和鉀鹽,糾正水和酸鹼平衡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