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都有哪些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表現?
關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體說來,心理健康的幼兒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
1、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兒童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性格、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健康的心理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心理疾患,就要及時治療。
兒童心理健康包括幾方面
1.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家都知道,在學齡前那個年齡段,是要培養基本的生活習慣的。像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包括行為習慣,還有衛生習慣,這些習慣都應該從小就要養成。這個說白了其實也是兒童智力發育的一部分,咱們現在好多家長會片面的認為,會很多英語單詞就是智力高,其實那是非常非常小的一方面,學習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健全的孩子,所以我們說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2.孩子要有個性
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將來孩子走到社會以後壓力很大,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很重要,很多有成就的人首先必須有自信,相信社會,相信自己,然後才能成功,還要樂於助人,要樂觀,對生活是充滿陽光的。為什麼好多孩子智力沒有問題,出現反社會的現象,其實與他生活態度是有很大關係的。
3.孩子要有正常的心理素質
正常的心理素質表現在,對什麼東西不過分恐懼,遇到事的時候不焦慮,再一個,對社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4.孩子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記憶力
我們反覆強調,要求孩子學習東西要記得住,要想孩子記得住好奇心很重要,如果沒有好奇心孩子對這個不感興趣,學什麼都記不住,當然這個好奇心需要咱們家長引導他、培養的,這是心理健康的一方面。
5.孩子一定要善於育人交往,與同齡人之間要很好的交往,和諧相處,沒有嚴重的嫉妒心理,沒有欺負小的、欺負弱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