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與管理

  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監督管理機制,保證成本核算管理的質量和效果。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的意義

  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單位也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時事業單位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業單位是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種生產性的內容,是一種無形的服務,需要繼續被改進。[1]加強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也滿足事業單位管理的需要,事業單位中的很多工作是有償服務,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工作成績,進行成本核算能夠為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提供科學、可靠的費用支出依據,為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制定預算目標提供指導,從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事業單位的成本支出。此外,通過成本核算還能夠對內部的費用支出進行監督管理,避免浪費現象的出現。

  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與發展,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逐漸向企業管理貼近。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前,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相關的收費標準,統計業務成績。由於是政府向事業單位進行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就沒有必要進行各項經濟效益的考核和核算,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實現社會效益上。而事業單位改革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事業單位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有足夠的物質保證,資金的來源也日漸廣泛,債權人需要對事業單位進行資金收益的索取,所以事業單位需要加強成本核算,瞭解資金的使用以及流向,更好的推動事業單位改革。

  除此之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實現經濟效益,還需要注重社會效益的實現,進行財務管理就是為了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預算,成本核算恰好幫助事業單位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實現良好的發展。

  

  一逐漸引入權責發生制

  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僅需要利用收付實現制,還應逐步引入權責發生制,對於事業單位的各項收支來講,應該將各項工作活動責任人的權利和責任真實的反映出來,這就需要事業單位有相應的應收票據、應付賬款等,保證權責發生制落到實處。權責發生制不僅滿足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需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權責一致。

  權責發生制相對於收付實現制來講具有一定的優勢,權責發生制能夠有效地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為事業單位提供真實的成本資訊,使事業單位的決策更加合理、科學。但是權責發生制相比與收付實現制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在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引入權責發生制應是分階段、分步驟進行。

  二做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工作

  事業單位要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工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精力固定資產預算管理制度,充分考慮成本效益,不盲目或重複投資,固定資產的購置應經過嚴格的審批,納入到政府的預算範圍內,購置過程中,做好預算的監督管理工作,保證固定資產的合理購置。對固定資產進行日常管理,做好採購、驗收、保管、使用等工作,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的清查,更全面的瞭解固定資產的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整改。同時,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對事業單位的領導、財務人員以及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進行劃分,對固定資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對監督管理中出現各種違規行為進行嚴格的懲處。

  三處理好事業單位的所得稅

  新會計制度中規定,將事業單位的所得稅當作結餘分配的內容進行處理,新會計制度下的支出不僅包括事業單位工作活動的資金消耗,也包括事業單位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支出,這種情況下的事業單位所得稅就不能作為結餘分配的內容進行處理,而是一種支出的費用,在費用支出中應加入所得稅這一內容,對事業單位繳納的各種所得稅進行核算。事業單位還需要對結餘分配的內容中消除所得稅的內容,將事業結餘與經濟結餘統一成一個內容,保證事業單位會計報表以及成本核算工作的進行。

  四轉變財務報告體系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資訊應滿足不同事業單位投資者的需要,對事業單位的經營成績進行考核,向資金投資者反映事業單位的經營情況,作為資金籌集以及決策的依據,事業單位應真實的體現單位的經營成果,變革財務報告體系,使用企業的財務報告體系。由於事業單位相對於企業的發展環境比較特殊,事業單位需要嚴格控制單位的投資以及債務情況,避免出現財務危機,國家政府也應根據法律規定事業單位的舉債和資金投資比例,使審批程式更加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