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技巧與感觸

  演講的目的是調動聽眾情緒,引起聽眾的共鳴,從而傳達出演講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感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演講技巧

  1.做好演講的準備

  包括瞭解聽眾,熟悉主題和內容,蒐集素材和資料,準備演講稿,作適當的演練等。

  2.選擇優秀的演講者

  優秀的演講者包括下述條件:

  1足夠的權威性;

  2演講者具有較強的語音能力和技巧:

  3演講者的熱情;

  4演講者的理智與智慧;

  5演講者的儀表狀態

  3.運用演講藝術

  包括開場白的藝術,結尾的藝術,立論的藝術,舉例的藝術,反駁的藝術,幽默的藝術,鼓動的藝術,語音的藝術,表情動作的藝術等等,通過運用各種演講藝術,使演講具備兩種力量:邏輯的力量和藝術的力量。

  4.何謂善用空間的演講

  所謂空間就是指進行演說的場所範圍、演講者所在之處以及與聽眾間的距離等等。演說者所在之處以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彙集的地方最為理想。例如開會的時候、主席多半位居會議桌的上方、因為該處正是最容易彙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會議桌之正中央,則會議的進行情況會變如何呢?恐怕會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會議冗長不休的感覺?因此,讓自己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彙集之處,不但能夠提升聽眾對於演講的關注,甚至具有增強演說者信賴度權威感的效果。

  5.演講時的姿勢如何

  演說時的姿勢posture也會帶給聽眾某種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雖然個人的性格與平日的習慣對此影響頗巨,不過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講的姿勢,即所謂“輕鬆的姿勢”。要讓身體放鬆,反過來說就是不要過度緊張。過度的緊張不但會表現出笨拙僵硬的姿勢,而且對於舌頭的動作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決竅之一是張開雙腳與肩同寬,挺穩整個身軀。另一個決竅是想辦法擴散並減輕施加在身體上的緊張情緒。例如將一隻手稍微插袋中,或者手觸桌邊、或者手握麥克風等等。

  6.演講時的視線

  在大眾面前說話,亦即表示必須忍受眾目睽睽的注視。當然,並非每位聽眾都會對你報以善意的眼光。儘管如此,你還是不可以漠視聽眾的眼光,避開聽眾的視線來說話。尤其當你走到麥克風旁邊站立在大眾面前的那一瞬間,來自聽眾的視線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刺痛。

  克服這股視線壓力的祕決,就是一面進行演講;一面從聽眾當中找尋對於自己投以善意而溫柔眼光的人。並且無視於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視線投向強烈“點頭”以示首肯的人,對鞏固信心來進行演說也具有效果。

  7.演講時的臉部表情

  演講時的臉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情緒無不清楚地表露在臉上,這是很難藉由本人的意志來加以控制的。演講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總覺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演講就很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

  控制臉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頭”。人一旦“垂頭”就會予人“喪氣”之感,而且若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另一個方法是“緩慢說話”。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定,臉部表情也得以放鬆,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8.有關服飾和髮型

  服裝也會帶給觀眾各種印象。尤其是東方男性總是喜歡穿著灰色或者藍色系列的服裝,難免給人過於刻板無趣印象。輕鬆的場合不妨穿著稍微花俏一點的服裝來參加。不過如果是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仍以深色西服、男士無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為宜。其次,髮型也可塑造出各種形象來。長髮和光頭各自蘊含其強烈的形象,而鬢角的長短也被認為是個人喜好的表徵。站出來演講之際,你的服裝、究竟帶給對方何種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聲音和腔調

  聲音和腔調乃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有所改善。不過音質與措詞對於整個演說影響頗巨,這倒是事實。根據某項研究報告指出聲音低沉的男性比聲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賴度較高。因為聲音低沉會讓人有種威嚴沉著的感覺。儘管如此,各位還是不可能馬上就改變自己的聲音。總之,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即使是音質不好的人,如果能夠稟持自己的主張與信念的話,依舊可以吸引聽眾的熱切關注。

  說話的速度也是演講的要素。為了營造沉著的氣氛,說話稍微慢點是很重要。標準大致為5分鐘三張左右的A4原稿,不過,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從頭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來進行,聽眾會睡覺的。

  演講中感觸出的技巧:

  不論經歷了多少次演講,上臺緊張都是正常的現場,特別是很正式的場合。關鍵在於開場快速化解緊張。技巧在於與聽眾的互動和對開場內容的熟悉。

  想到、知道並不到能夠說的出來。想的很好不如開口說出來自己聽聽,看是否說的順暢流利,是否達到想要的效果。否則,就要開口練習調整。

  聽到、看到也不代表說的出來。我們聽到看到很多很好的演講語句,自己不說出來是記不住的,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最好的辦法是聽到不錯的語句或故事後,最短的時間內與人分享,變成自己的內容。

  演講者,偶然的頭腦空白是很正常的。頭腦空白是學習演講進步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放棄了下次還是有同樣的問題。不如逼著自己說下去,可以重複之前的話,可以互動,甚至可以吞吞吐吐,但不要放棄!

  演講演的是狀態,講的是故事。好的狀態是所有聽眾都希望看到的,好的故事則是最有說服力的,而且最不容易忘詞的。演講高手往往就是講故事高手。

  指望所有的聽眾都喜歡我們,不如想著所有的聽眾都不喜歡我們。聽眾往往是挑剔的,降低我們的期望可以收穫更大的信心。完美心理不利於演講。

  即興演講的核心不是技巧多少好,而是平時時刻準備著!

  一年內,你如果做20場演講,那至少也要去傾聽20場演講。不同的風格和內容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穫。

  演講原創內容最大的源泉來自於平時的思考!

  不論臺下準備多麼好,實際演講總會和準備的情況有些不一樣。所以,不要糾結於為什麼準備和實際情況不一樣,這才是對的!

  不要背稿子,背稿更容易忘詞。更重要的是,背誦的演講無法流露情感,而沒有情感的演講是無法打動自己和聽眾的。

  演講如何去準備呢?祕訣分享:1、5分鐘內的演講,準備一個主題就可以了,聚焦才有能量!2、5-20分鐘的演講,就要準備故事了,最好是自己的故事。3、20分鐘以上的演講,就要準備框架了。演講沒有條理是因為沒有分條分理,然後每個框架裡準備一些故事。

  演講要時刻拉近與聽眾的距離,一些細節用詞很關鍵。演講的時候多用“我們”,而非“你們”。比如,“我們一起加油”就比“你們一起加油”更能引起共鳴!

  只要開口,其實就有思維。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覺得自己思維混亂,其實思維混亂也是一種思維。聽眾會幫我們去縷清思路的,不過我們也要儘量按照聽眾的理解習慣來演講。

  聽眾不光在聽我們的演講,也在看我們的演講。所以我們不光要帶嘴巴去演講,還可以用我們的眼睛、表情、肢體語言去演講。而演講內容更是如此,用形象的語句代替抽象的話,用故事代替道理,用熟悉代替陌生。看看王健林和馬雲的那次對賭講話,就可知雙方的口才誰高誰低了。

  再好再精彩的演講,聽眾也會忘記90%以上。所以:1、你不必在乎自己的失誤。2、你不必過於追求“出彩”。3、把你要傳遞的核心用一兩句話讓聽眾記住,不要讓大家只記住不重要的地方,比如一些笑話。

  不要怕重複演講,好的演講就是要多重複。同樣的內容完全可以多次在不同的聽眾面前分享。

  好的演講的一個標誌是這個演講我可以講,同樣的內容換成你就不可以講了。所以不要再講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了,加入自己的元素,哪怕沒有一個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