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高超的社交談話魅力

  太白金星下文稱太白是《西遊記》中知名度頗高的一位神仙,由於他具有出眾的口才,出色的斡旋能力,可說是天庭的“外交官”,故而經常被玉帝選派為特使。太白數次成功化解了悟空與玉帝的齟齬,展現了其高超的談話魅力,並深得悟空的敬佩與尊重。

  太白巧言謙和、妙語獻策、趣話斡旋的談話魅力,解決了一個個難題,完美地演繹了一個“天庭外交官”的“舌上”精彩,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初次招安:巧言奏玉帝,謙和說猴王

  悟空闖龍宮“打劫”龍王、鬧幽冥欺負閻王,驚動了天庭。玉帝震怒,下令圍剿花果山,太白卻力勸玉帝招安悟空。

  玉帝宣眾文武仙卿,問道:“哪路神將下界收伏?”太白俯伏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仙何以異哉?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籙,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著文曲星官修詔,著太白招安。

  太白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雲,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對眾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你大王至上界,快快報知!”美猴王聽得大喜,叫:“快請進來!”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太白徑入當中,面南立定道:“我是西方太白,奉玉帝招安聖旨,下界請大王上天,拜受仙錄。”悟空笑道:“多感老星降臨。”悟空遂跟太白同登天界。《西遊記》第三回,略有刪改

  太白的招安策略兩全其美,契合了玉帝不願出兵爭鬥又想護短的矛盾心理,化解了玉帝左右為難的尷尬。太白說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應該招之為天庭所用,這使招安變得師出有名、理所當然,給了玉帝一個臺階下,所以玉帝“聞言甚喜”,立即批准招安提議。太白一到花果山馬上進行話語與角色的轉換,放下天庭“欽差大臣”高高在上的架子,抓住悟空爭強好勝、喜歡別人奉承的心理,以平等謙恭的語氣屢稱“大王”,使悟空“聽得大喜”,並馬上答應跟著他去天庭接受招安。太白準確拿捏玉帝和悟空的心理,以精妙的話語技巧化解了一場一觸即發的爭鬥。

  二度招安:妙語獻奇策,誠意感大聖

  悟空做了“弼馬溫”後,嫌官太小又返回花果山,托塔天王與哪吒三太子率天兵天將去征討,結果大敗而歸,玉帝意欲派兵遣將將其剿滅,卻又舉棋不定。

  玉帝正與文武仙卿商量對策,太白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與他爭鬥,想一時不能收伏,反又勞師。不若萬歲大舍恩慈,還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玉帝道:“怎麼喚做‘有官無祿’?”太白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玉帝聞言道:“依卿所奏。”隨即下了詔書,仍著太白領去。

  太白來到花果山水簾洞,道:“那眾頭目來!累你去報你大聖知之。吾乃上帝遣來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他。”悟空教眾頭目大開旗鼓,擺隊迎接。悟空躬身施禮,高叫道:“老星請進,恕我失迎之罪。”太白趨步向前,面南立著道:“今告大聖,前者因大聖嫌惡官小,躲離御馬監,當有本監中大小官員奏了玉帝。玉帝傳旨道:‘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領哪吒下界取戰。不知大聖神通,故遭敗北,迴天奏道:‘大聖立一竿旗,要做齊天大聖。’眾武將還要支吾,是老漢力為大聖冒罪奏聞,免興師旅,請大王授籙。玉帝准奏,因此來請。”悟空笑道:“前番動勞,今又蒙愛,多謝,多謝!”懇留飲宴不肯,遂與太白縱著祥雲,再上凌霄殿。《西遊記》第四回,略有刪改

  悟空將玉帝派來征討的兵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對悟空是打是拉無所適從,太白出了個折衷之策,就是不必勞師動眾下界征剿,索性封悟空一個“有官無祿”的空銜。在他的一番妙語說辭下,玉帝不但沒有怪罪他先前的招安建議不高明,反而派他二度去花果山招安悟空。太白來到花果山,仍舊謙恭和藹,自稱“老漢”,尊稱悟空為“大聖”,盡顯誠意,贏得了桀驁不馴的悟空的好感,悟空再次率眾列隊迎接他。太白細說糾紛緣由並安撫悟空,口口聲聲稱他為“大聖”,滿足了悟空需要人承認其名頭的心理,二次調停成功,使得玉帝和悟空化干戈為玉帛,這不得不歸功於太白超卓的談話魅力。

  再度調停:趣話勸悟空,智計救天王

  取經路上,唐僧被托塔天王的乾女兒劫走,悟空知道真相後,就到天庭狀告托塔天王教女無方。玉帝派太白隨悟空去找托塔天王對質,誰知托塔天王早忘了三百年前收乾女兒的事,以為是悟空誣告,命人捆住悟空,經過哪吒提醒才想起來。悟空死活不饒他,非要到玉帝面前討個說法。於是,托塔天王求太白說情。

  太白上前道:“我有一句話兒,你可依我?”悟空道:“繩捆刀砍之事,我也通看你面,還有什麼話?你說,你說!說得好,就依你;說得不好,莫怪。”太白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狀,說妖精是天王的女兒,天王說不是,你兩個只管在御前折辯,反覆不已,我說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這一年之間,那妖精把你師父陷在洞中,莫說成親,若有個喜,也生了一個小和尚兒,卻不誤了大事?”悟空低頭想道:“是啊!我離八戒沙僧,只說多時飯熟、少時茶滾就回,今已弄了這半會兒,卻不遲了?老官兒,既依你說,這旨意如何回繳?” 太白道:“教李天王點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悟空道:“你怎麼樣回?”太白道:“我只說原告脫逃,被告擴音。”悟空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罷了,你倒說我脫逃!教他點兵在南天門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繳狀去。”《西遊記》第八十三回,略有刪改

  太白抓住了悟空“時間緊迫”的軟肋,出語詼諧幽默,勸他說若是告御狀打官司則曠日持久,可是師父唐僧還在妖精洞中需要他搭救,“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到時“莫說成親,若有個喜,也生了一個小和尚兒”,不免耽誤了取經大事。太白亦莊亦諧、寥寥數語的“攻心戰”,就讓悟空迴轉了心意,不但對托塔天王既往不咎,還反過來向太白求教該如何處理此事。太白妙語獻計,使得悟空大喜不已,即便背上“脫逃”的惡名也在所不惜。太白巧言誘導悟空撤訴,成功地做了回“和事佬”,而勸導語言高明之極,讓人不得不佩服他非同尋常的斡旋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