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溝通技巧有哪些

  溝通的重要性最大體顯在能讓彼此的意思得到有效的傳達,至起碼能讓對方知道你當時的想法,你也知道對方的想法,從而做出最恰當決定、讓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溝通的存在,對方的想法你又如何知道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溝通技巧:忌愛插話

  有位紐西蘭老師問我:“為什麼人有一張嘴,兩個耳朵?”她看我在想,便答到:“因為上帝讓我們多聽少說。”在別人講話時做一個好聽眾是美德,不僅表現教養和風度,而且不會錯過有用的資訊。三人行,必有吾師,就是此理。有人能言善辯,油腔滑調,侃起來便滔滔不絕,很少聽人家講話。在人家講話時常插嘴,不停地在腦裡編排自己的話題,無意聽人半句。意識上的單向交流令一些人養成獨斷專行、固執偏激的霸王脾氣。

  有位老兄是實足的大侃,飯桌上根本沒別人說話的分。他的獨子讀高中,相反,能說半字不吐一字。每回一起吃飯,老兄偶爾會問:“兒子,學習怎麼樣?”兒子象沒聽見一樣。性急的父親接著說:“算了吧,讓我替你說吧。”這位老兄哪裡知道,他的口才發揮得越好,兒子的自閉心理越嚴重。侃侃而談的人會象詩人一樣自我陶醉,置別人的反映於不顧。

  在國外私人聚會、商業宴會上或酒吧裡,人們與熟人生人隨意交談,神情專注。他們談的多是日常瑣事,說得帶勁,聽得仔細。從不用話揶人。人們好象各個精通持續交談的技巧,氣氛輕鬆,無話不說,實際上交談的持續性比談話內容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更重要。西方的酒吧文化和PARTY ,培養了他們能與不同背景的人很快聊在一起的能力。中國酒吧越開越多,但願人們不只是學人家怎麼賣酒喝酒的。

  有些場合,插話是戰術需要。如競選時的辯論,政客們慣用插話來打亂和牽制對手的思路。打斷對方發言又不失風度並非易事。如果你不喜歡太多的火藥味,而想心平氣和地交談,插話就成了冒失蹩腳的行為。

  溝通技巧:忌總說不,不知道

  記得有本書名叫“中國人學會向西方說不”。而據說,國外遊客在中國旅遊學得最快的中國話卻是:不知道,沒有。20年前是這樣,因為老百姓被告知,外國人都是間諜,問什麼都說不知道。而今,人們依然三字經不離口。問領導人ADS 或SARS,回答比提問還快:沒有,不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提問,售貨員對顧客,居民對遊客,老師對學生,司機對乘客,公務員對平民,不知道算是好聽的。

  有誰想過,常說不,沒有,不知道,會令這種語言缺少人情味,人之間變得冷漠無情。不知道的無為應變法,不光表現語言交流技巧的貧乏,也將導致一個民族、一代人的思維懶惰。

  對有權勢的人說“不”需要膽量,候選人對選民說“不”需要格外謹慎;普通人之間說“不”則容易得多,但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大家好象都無腦,不求甚解、迴避苟且之風將滋長思維的惰性。

  溝通技巧:忌無故貶低對方

  真不清楚有些人的心態,莫名其妙地貶低或挑剔別人,能得到什麼滿足?是取悅於人?還是取悅於己?同事穿新衣,便說:挺有型,但不適合我。朋友買新房,便說:房子很大,如果有游泳池就好了。同學購新車,便說:車子不錯,我鄰居的車好象更高階。男友買禮物,便說:這麼貴的禮物,你有錢怎的?朋友請吃飯,便說:菜上得真快,只是味道不怎麼樣。老公見老婆打扮,便說:滿臉皺紋,誰看呀!有人會說這麼講直來直去,很誠實。但想一想,有多少人喜歡這種誠實?這種誠實的挑剔沒有實際意義。說者無意,聽者不爽。與其說太誠實,不如說講話技巧拙劣。

  溝通技巧:忌面無表情,沒反映

  我們中國人聽人家講話時,反映遲鈍,面無表情。你說:不對,我的反映很快,我能對答如流。時刻準備反擊不是我說的反映,更不是明智的交談技巧。當人家講話時,對每段話都做出反映,如:嗯,是呵,對呀,真的嗎?並不表示你同意他的看法。對方會認為你在仔細聽著。

  溝通技巧:忌目光斜視,心不在焉

  很多中國人與人握手或交談,要麼目光他投,要麼東張西望。從國家元首到平民百姓都有這個毛病。與人交談時目光恍忽,是很失禮的。眼神的交流不亞於口語的表達。在中國,官越大,眼睛越斜,看鏡頭比看人的眼睛更容易,可能是怕人家看出心事。學校不糾正,上行下效,染上此症的人還不少哩。

  另外用偏詞怪詞,說話絕對 如最好,特差 ,或模稜兩可 如還行,還可以 ,高聲辯論,都是交流技巧差的表現。善於使用語言交流技巧的民族,會令整體素質形象提高。真可惜,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忽略教授這些最基本的語言交流技巧。

  有人說中國人含蓄,表達方式與西方不同。我不認為語言交流技巧有種族和文化之分。語言交流的基本技巧是現代人類交往頻繁的需要,是人類智慧的表現。

  在古代,一個人的智慧和口才,有時會改變國家的命運。現今出古代式的英雄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更關注個人的成敗。人們平時遇見的人形形色色,不同場合,不同目的,語言的應變能力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