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會議上講話
加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青海是個多民族省份,有54個民族成份,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達到46.98%;全省有13個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自治地方面積最大的省,佔總面積的97%;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個世居少數民族聚居區全部實行了區域自治。青海還是除西藏以外面積最大的藏區,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中的6個在青海,藏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6.6%,約佔全國藏區總面積的1/3。青海五大宗教齊全,尤其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深遠,是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進行分裂滲透和破壞活動的重點地區,民族宗教領域反分裂反滲透的任務十分艱鉅。
特殊的省情決定了民族工作在青海全域性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積極培育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有效載體和平臺,並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不斷地推陳出新、完善機制,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創新發展。
一、抓宣傳教育,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的思想基礎
始終堅持把宣傳教育貫穿於建立活動的全過程,因地制宜,分層施教,每年確定主題,制定方案,專題部署,組建宣講團巡迴宣講,大張旗鼓地營造宣傳聲勢。發揮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作用,加強各級黨政幹部民族政策理論的培訓。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黨的民族政策,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輿論氛圍。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寺院法制宣傳月活動,使 “三個離不開”思想和守法持戒、抵禦分裂的意識不斷增強。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基礎。廣泛、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有力地鞏固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思想基礎。
二、抓典型引領,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對為民族團結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重大典型給予及時表彰,形成了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不斷深入發展的激勵機制。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引領作用,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廣泛宣傳典型事蹟。特別是對20xx年受到國務院表彰和20xx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的典型經驗、先進事蹟進行了大力宣傳,用身邊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極大地調動了各族幹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的熱情,掀起了知典型、頌典型、學典型的熱潮,形成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
三、抓抗震救災,凝聚起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不屈力量
玉樹4·14地震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各族群眾給予了深切關懷,人民子弟兵英勇衝鋒、無私奉獻,全國各族人民與災區人民一道萬眾一心、同舟共濟、互幫互助、共克時艱,奪取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彰顯了中華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國家力量。宣傳、統戰、民宗部門進一步加大輿論引導,廣泛宣傳災難面前各民族血濃於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誼,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典型事蹟,使玉樹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成為“一次愛國主義傳統的大弘揚、一次民族團結進步的大讚歌”。在全省抗震救災表彰大會專設抗震救災民族團結模範獎,對民族團結進步事蹟突出的31個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宗教界2個寺院和3名教職人員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
四、抓重點工作,加強和改進城鎮民族事務社會管理
做好城鎮民族工作,加強和改進城鎮民族事務社會管理,對促進民族關係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省委、省政府在格爾木城市民族工作試點基礎上,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城鎮民族工作的意見》,全面動員和部署了城鎮民族工作。省上加強調研和業務指導,形成了《青海城鎮民族關係問題及對策建議》、《城鎮民族事務服務管理探索》兩個專題報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區、城鎮及社群進行示範建設,利用城鎮傳媒資源優勢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積極排查化解影響城鎮民族關係的矛盾糾紛,健全和完善了組織領導、社會管理、利益協調、區域協作、法律援助等5個城鎮民族工作的長效機制。省政府各部門在主管的行業中規範和加強了城鎮少數民族的服務管理,在保障民族權益、提供公共服務上辦實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鎮尊重包融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切實保障合法權益,促進城鎮民族關係和諧發展。
五、抓依法管理,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
我們始終堅持兩手抓,在旗幟鮮明地維護民族團結的同時,深入開展反分裂反滲透鬥爭,堅決抵禦敵對勢力分裂滲透活動。以“平安寺院”建設為載體,抓住寺院管理這個關鍵,在全國率先推行寺院社會管理新體制,建立和落實寺院日常分級管理、寺僧治安管理、部門齊抓共管和民主管理四個新機制。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延伸到寺院,使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宗教界和廣大信教群眾,增強了對黨和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將玉樹災區受損的87座寺院納入重建範圍。按照“班子得力、制度健全、知法守法、教風端正”的目標,抓住寺院領導層做強、管理層理順、基礎層夯實三個環節,推進寺院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使政府依法管理與寺院內部民主管理有效銜接。頒佈施行《青海省宗教事務條例》及5個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條例,創新開展“法律進宗教活動場所”活動,宗教人員的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進一步增強,各級黨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顯著提升,有效抵禦了分裂滲透,維護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六、抓機制建設,促進建立活動持續、規範開展
機制建設具有管長遠、管根本的作用。為不斷深化建立工作,省委、省政府發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的意見》,著力健全和完善建立工作的長效機制。主要包括,組織領導機制,各級黨委每年專題研究民族工作,層層成立領導小組,將民族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宣傳教育機制,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傳媒向全社會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表彰激勵機制,把定期表彰與及時表彰相結合,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先爭優社會氛圍。共創共建機制,著力維護多民族地區的邊界穩定和社會安定。矛盾糾紛排查機制,積極排查化解影響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矛盾糾紛。這些機制是我省多年建立工作的寶貴經驗,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提煉,將在今後的建立工作,特別是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中發揮作用。
七、抓創新提升,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前發展
當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任務非常繁重,必須推陳出新,全面提升建立平臺,以更加創新的思路推動建立工作向前發展,各級建立工作部門也迫切希望建立工作能有突破性的提升。為此,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立活動,由省建立辦牽頭社科院、黨校及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民族工作大調研,形成了19個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省委召開會,專題研究了示範區建設。去年9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示範區建立活動動員大會,發出了《關於在全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立活動的意見》,全面部署和啟動了示範區建設。省建立辦按照省委的要求,督促和指導各地做好啟動工作。目前,示範區評選、掛牌和表彰工作率先在村社群一級展開,已有759個村社群獲得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社群”稱號,示範區建設實現了開局良好。我省示範區建設按照“5年打基礎、10年見成效”目標要求,分兩個階段進行,為未來10年青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了總體規劃,必將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青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前發展。
八、抓組織領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
示範區建設作為建立工作的繼承和發展,是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載體,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明確要求,要將示範區建設列入各地、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和重點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省直各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作為行業精神文明評選的重要依據。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省直部門每年專題研究2次民族工作,中心組安排1次專題學習。各級黨委要定期督查,各級人大、政協要經常視察示範區建設。同時,從機構、編制、經費方面支援建立工作,單設了省建立辦,增加了領導職數和編制,省財政每年給予示範區建設專項經費1000萬元,對獲得示範區稱號的,都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示範區建設已在全省全面啟動,穩步推進。
總之,20××年,國務院第××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建立經驗交流會以來,建立活動作為推動民族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不斷地建設、完善、優化和提升,各族群眾參與建立活動的積極性顯著增強,建立活動對推動地區穩定發展的作用愈加明顯,在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的征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篇2
青海集多民族聚居區、資源富集區、江河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連片貧困區為一體,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的47%,民族區域自治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千百年來,在長期頻繁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間兼收幷蓄、相互依存,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尤其是自20xx年3月以來,我們作出並實施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戰略部署,採取有效舉措,注重標本兼治,著力解決問題,匯聚起了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強大正能量,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因為我們重視思想引導,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以及形勢、政策的宣傳教育;是因為我們嚴格依法治理,高舉法治旗幟;是因為我們改進宗教事務管理,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是因為我們狠抓“三基”建設,夯實基層基礎;是因為我們全面加強群眾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是因為我們著力攻克薄弱環節,實施“平安與振興工程”,為整體上持續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是因為我們認真貫徹民族政策,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因為我們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區域統籌協調力度,提升各項民生水平。
做好民族工作,關乎全域性、關乎長遠、關乎根本。我們要進一步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來,發揚優良傳統,善於開拓創新,推動民族工作再上新臺階。
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是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前進方向。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這是我們黨對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動民族工作要依靠物質和精神這兩種力量。要緊扣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總鑰匙,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要充分發揮我省在農牧業、礦產、能源、文化、旅遊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凸顯比較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以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從群眾最需要、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入手,加強就業引導和技能培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工程。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會變遷的必然趨勢,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發展方向。要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群環境,支援各民族群眾聯合創業,鼓勵各族群眾節慶相互交流;大力培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感召人、激勵人;積極穩妥地推進雙語教育,加大雙語師資培訓力度,著力提高漢族和少數民族基層幹部的雙語水平。
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繼續用好發展這把鑰匙的同時,必須把思想教育這把鑰匙用得更好。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的觀念,深化愛國主義特別是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展各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文化在傳承保護中交融創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管理權和主動權,強化正面輿論引導,築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人心防線。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務能力。法治是治青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是實施依法治省方略的必然要求。要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真正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完善協調合作、社會服務、法律援助等機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益。
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保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欣欣向榮。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圍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立,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堅持“好乾部五條標準”,把樹立正確祖國觀、民族觀作為硬槓槓,把懂不懂民族政策、會不會做民族工作視為硬指標,切實用好人、選對人;要關心愛護長期奮戰在基層一線和邊疆地區的各族幹部,重視民族地區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鬥堡壘。
加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共同呵護豔麗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為加快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鑄就青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