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談話中巧妙統御話題的藝術

  這種事給了卡耐基一個難忘的啟示。講演者若是熱切強烈地相信某件事,並熱切強 烈地演講它,便能獲得人們對他的信任和的擁護,即使是他宣稱自己能由山胡桃木灰當 中培植出蘭草也無妨。

  兩人會面交談時,對方的話題常是他的關鍵所在,從話題與對方的切身關係中,最 容易瞭解對方的性格與氣質。這也是卡耐基總結的口才藝術之一。

  不論是初次見面或是相識已久的人,見面時交談的話題,往往是他關心或嗜好的直 接表現,一個人心中有熱衷的事,自然就會出現在話題上。比如,非常專注地投入工作 的人,他的話題自然會集中於工作上,面對這種人,無需於運用深層心理術。然而,實 際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單純、明快,有些人的關心、愛好往往沒有直接出現在話題上, 特別是懷有很深的自卑感或有某種慾求不滿的人,由於壓抑的心理作用,往往以不同的 話曲折地反映出來。

  因此,透過話題看深層心理,應大致從兩個方面觀察,一是從話題的內容去了解對 方的內心;二是從話題展開的方式去探索真意所在。

  在交談中我們應從話題的內容看深層心理。話題通常因人而異,最容易著眼的,是 話題與對方的切身關係,由此瞭解其人的性格與氣質。關於這一點,從日本最近電視放 映的幾種人談個人問題的節目中,頗能得到啟發。為了吸引觀眾對話題的關心,節目制 作人或以毛玻璃擋住談問題者的上半身,或者拍攝出他們的背影。奇妙的是,其中較多 的人都露骨地談及性的問題,而且以婦女居多,實際上,這些節目不過在刺激人們的好 奇心,根本已失去談問題的真正意義。

  有人問這些節目的製作人,他們都表示,真正不在乎節目意義的是那些在電視上談 問題的人,而且,他們都喜歡主動談自己有關性方面的煩惱與困擾。由此可見,話題確 是說話者的關心所在;但從他們願上節目的勁頭看,都共同反映了他們的某種氣質和品 格。某位製作人說:“希望上節目的,多半是中年婦女,在上節目前預先做採訪時,我 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她們——太厲害了。別說在性的方面,從過去的成長到現在的生活, 大多數人都能詳盡地談上幾個小時。在決定上節目的人選後,打電話去拒絕另一位志願 上臺者,她必定都會發脾氣,表示別人應該聽她說話才對。”

  由此可以瞭解,這些中年婦女之所以願意上臺,還因為她們大多有自戀傾向,總喜 歡談自己,認為自己才是應被關心的最主要物件,她們什麼事情都以自己為中心,極為 任性,而不會顧全大局,這種人似乎有一種錯覺,好象世界就是圍繞著她們在運轉。有 這種傾向的人,一般以女性更為強烈,所以上述節目的志願者多為女性。有時這種以我 為中心的性格和氣質,也是一種心理髮育不成熟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幼兒時都喜歡說 我怎樣怎樣,話題總以自己為中心,所以,長大以後還希望以自己為話題中心的人,即 意味著他的心理年齡仍停在幼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