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具有哪些特點

  核心產品指產品中給購買者帶來的基本利益和效用,即產品使用價值,是顧客真正要買的東西。在產品整體概念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那麼呢?

  核心產品特點:精緻

  精緻與產品價格檔次有關聯,但不是直線因果的關係。賣3元一罐的可口可樂,幾十塊錢的吉列鋒隱剃鬚刀,與賣800元的耐克鞋,2000元的飛利浦水洗剃鬚刀,與售價5000元的iPhone,1萬多元的索尼VOIAZ系列筆記本,及幾十萬元的勞力士手錶,這些工業品,都體現代表著精緻的品質。

  不是我們推崇國外品牌,國內多數行業第一品牌的產品,大多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只能做到合格,而不是精緻。小米3算是接近了精緻的標準。東阿阿膠、格力空調、茅臺飛天、劍南春珍藏級等產品,符合精緻的標準。

  核心產品特點:細節

  很多人將細節理解為精雕細琢,如日本漆器的上色,插花茶道的繁複禮儀。這種耐心細緻的工匠功夫,是細節,但不是細節之本:細節不是瑣細,而是基於精緻之上的延伸,即十二個字:表裡如一,內外如一,沒有瑕疵。

  喬布斯經驗的重要一條,是要求將電腦內部顧客看不見的地方也要完美,就像他父親告誡他的,好木匠做的櫃子,背面與正面是一樣的。這一點,99.9%的企業會出於成本與製造時間的考慮,降低要求,我們生活裡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這種一面光的裱糊產品。

  細節也意味著對產品結構的充分了解。喬布斯說:要完美地設計某個東西,你就必須先熟悉它,真正地瞭解它。這需要投入很大的熱情,需要反覆地咀嚼回味,而不是囫圇吞棗。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沒有花這樣的時間。

  我們只想重複並希望產品研發者自問:你真的花時間在你的產品上了嗎?是否到了日思夜寐的程度?如果答案是沒有或不確定,你需要知道該做什麼。

  核心產品特點:風格

  精緻、細節都做到的產品,一定會呈現一種獨特的形態與風格——其實做到精緻、細節的產品,已經完成了產品魅力的80%,這種風格,可以稱之為格調。

  我們說過,產品的最高境界是形成獨特的風格,這就構成不可複製的品牌元素。但風格本身又是一個牢籠,它反過來會對產品的多樣性、多元化構成限制,有時,這種限制會令品牌“過時”。

  《產品鍊金術》裡將產品風格界定為:一種恆常性的內在氣質與外在表現。風格化是將產品從可怕的索然無味中拯救出來的法寶。

  核心產品特點:極簡

  在多種風格里,極簡成為時尚消費品的主流風格,與城市化、物質豐富等生活環境有直接關係。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草原,審美風格依然是鮮豔亮麗,圖案繁複,因為大草原上缺的不是單調純淨,而是熱鬧人氣。

  極簡這個魅力元素,就是要刪繁除冗,也就是將所有不必要的內容與形式都刪除,保留最核心的元素,形成內容上的極簡之美,感知上的強烈記憶。

  喬布斯的蘋果聖經說:我的祕訣就是聚焦和簡單。簡單比複雜更難,你的想法必須努力變得清晰、簡潔,讓它變得簡單。因為你一旦做到了簡單,你就能移動整座大山。

  減法比加法更難,因為好東西都捨不得放棄。確定優先性,再將最後過濾留下的想法變簡潔、清晰,如果看到這個最後結果的人都情不自禁的“WOW”了一下,就說明你成了。否則,你還得沿著簡潔、清晰、優先性、最後焦點四個維度去努力。

  核心產品特點:材質

  2013年,蘋果同時釋出iPhone5S與5C。與事前的預計相同,5S的金色版本,變成了最受追捧的土豪金,最高價格炒到1萬多元,魅力產品的瘋狂,令全世界瞠目結舌。而號稱大眾化的5C,卻招來嘲笑一片,出貨量也極差。顯然,果粉們沒有幾個願意去貪圖1千多元的價格差,拿5C太屌絲了。

  5C與5S有什麼區別?功能、尺寸、外觀設計等完全一樣,差別只要一個:材質。5C是塑料外殼,與5S土豪金的金屬外殼比,所有消費者都把這兩個功能一樣的產品看做兩類產品。

  材質是構成魅力的關鍵要素。材質實際是觸感、嗅覺、感覺乃至味覺的綜合體。材質及其工藝、色彩、構圖等,可以向顧客傳遞紋理、溫度、味道等的聯想。

  材質的選擇,必須與產品的檔次定位、顧客審美等相關聯。

  核心產品特點:包裝

  再提醒一下包裝。我們所說的包裝,不僅是包裝的設計、標籤、外盒等產品直接包裝,而且包括物流過程裡的保護性包裝,以及為了保持產品溫度、位置等的內部固定、保溫裝置等的包裝輔助材料。

  上述三類包裝,必須統一考慮,直到確保產品交付到顧客手上時,與產品研發者在實驗室裡開啟包裝是一樣的狀態。

  再四強調一下:包裝與產品的關係,不是衣服與身體的關係,包裝不僅是產品的保護,而是產品的一部分,就像面板與身體不可分離一樣。

  做不到品質無缺的產品,就不存在魅力化的可能性。魅力不僅立足於合格品質,而且必須是無缺品質。

  中國製造要象德國製造、日本製造一樣受到尊重,必然需要中國的產品受到尊重。要想產品得到尊重,品質無缺與人文魅力,兩者缺一不可。

  做真正的創造者,而不只是生意人。這是我們對本書讀者最殷切的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