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高效教學方法總結

  很多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提不起太多的興趣,而英語老師的教學方法能不能提起學生興趣就顯得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為整理出來的高效英語教學方法。

  一、激發強化學生學習動機並集合運用多媒體教學

  動機是學生學習意願的內在驅動力,學習動機更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習態度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習動機的具體表現。所以,教師需要了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時候。一首先,使用正強化激勵的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其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或是學習產生的自我表現的效應。這就如同吸引力法則一樣,教師對學生的盼望就會使得學生進行自我強化,並逐漸成為自我強化的好的方面發展。通過不斷的強化和內在的自我強化策略,就會讓學生在本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二再運用評價激勵策略,評價不僅是指對學生考試分數的評價,更包括對學生學習態度上、學習方法上、學習思維以及平常課堂表現上的評價。經常使用評價的方式包括口頭評價、書面評價。此外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負強化和批評方法,在尊重學生自尊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批評,儘量要避免讓學生感到自卑或自尊心受損。針對平時學習注意力比較渙散、懶散以及不夠努力的學生,需要避免使用批評和負強化,可以對此類學生的優點進行適當的鼓勵,多關心和鼓勵學生,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不良習慣。針對學生課外作業、英語作文以及測驗等教學活動的評價不只是打分數而己,還需要對學生答題的情況、個性特點以及性別差異等進行適當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學習來不斷地獲取教師的表揚。

  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我們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可以是小組或者是集體的,在暢所欲言自由放鬆的學習環境中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並且通過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現在我們國內的學校最多最常見的多媒體教學主要包括直觀的教具和電教裝置等,其中直觀教具包括實物、圖片、模型、卡片等:電教裝置包括幻燈機、投影機、電視機、錄影機等多媒體裝置。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教學情境和真實的交際畫面,可有效地創設出英語交流的環境,使學生能夠直接運用學習的英語交流泛化和鞏固,從而提升了學生使用英語的效率。

  二、英語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歌曲遊戲教學法

  心理學學科中記得還有音樂治療的一些干預治療方法其實就算我們沒有學過音樂治療的方法也知道美妙動聽的音樂總是令人心曠神怡,當我們心情低落或是傷心是聽一些音樂總會環境,那麼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各自喜歡的音律和節奏。在英語課前幾分鐘聽學唱一些學生們喜歡的不同風格的歐美經典曲目或者用英文唱中文歌曲,可以渲染課堂氛圍,調整學習學習的狀態,為課程教學目標做鋪墊準備的工作。歌曲內容選擇的時間可以一週來計算,也可以針對每週教學目標內容來選擇制定需要注意的是歌曲的內容要和教學目標內容有關聯,另外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喜好而非老師個人的喜歡。

  遊戲是一種娛樂、放鬆身心的方式,遊戲伴隨學生們快樂成長,在教學中穿插一些英語趣味性遊戲使學生覺得有興趣,從而能夠延長學生注意力的時間,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在小遊戲中可以鞏固掌握一些已知的單詞和語法等。那老師需要注意的是,設定趣味性遊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我們備課的教學目標內容結合。

  三、英語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情境可分為真實的情境和虛擬的情境,真實的情景指的是真實存在的情境。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在課前或課下認真準備,尤其是語言情境中的創設和真實道具的準備。中學英語教學中的真實情境就是讓學生通過實地參觀或者親身實踐操作等內容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運用能力來實現的教學目標。虛擬的情境是教師創設的一個假設、一個比喻或者一個案例等。例如我們在教英語各種疾病的名稱時,就可以採取這種虛擬的情景表演咳嗽、感冒、嘔吐、牙疼、胃疼、頭疼、腰背痛、眼睛視力下降、雙耳聽力下降等症狀。在英語課上的時候讓把同學分成兩組,一組學生輪流表演病患的角色,另一組同學來猜。這樣學生會對各種疾病的症狀印象更加深刻,記憶猶新。通過英語課堂上的活動練習學生能遷移到生活常見的情景中並且能靈活的運用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情感培養

  心理學研究和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們知道,情感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以同時情感也直接影響教學者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教者要經常站在學者的角度去思考“你想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別人”的標準去體會學者的需要,一般來說大多數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的事物,都會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表現,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信等心理狀態。那麼情感的建立也是需要雙方的信任、依賴、共情、同理等心理層面的依附才能夠達成的,所以說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情感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對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這樣學生語言學習的潛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那麼相反就是不符合學生情感需求的各種教學策略都是適得其反的,像以前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時高壓高懲罰甚至體罰不人性化的教學就會引起學生消極的情感,包括憤怒、膽怯、厭惡、不自信、不信任、不依賴、不共情等。最終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課堂上消極對待,被動學習,語言學習的潛能也被壓制,甚至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因此,我們老師都要牢記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

  五、更新教學思想

  教學班是一個由學生組織,教師和學生互相支援、互相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的任務在於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物件,明確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學習環境,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

  六、探索教學方法

  1、激趣法

  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慾。當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掌握不準等,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同時,採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在情意領域裡,我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

  2、創設情景法

  任何人的學習活動都是從特定的背景中走出來,進入學習狀態的。這個背景就是學習者和周圍的環境、人群之間的關係。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吸引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

  3、活動育智法

  首先,我通覽全學段英語教材,精研課文,然後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分單元設計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如開闢“每週10題”的英語學習專欄,選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或短文,供學生自學,以鞏固新知,拓展知識視野。

  這些活動,既與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相配合,又相對獨立形成一個活動課體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此安排,克服了課外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提高了活動效果,真正使課外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在初中各科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設計課堂教學,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生動形象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絡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利用實物,誘發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其素材來源於現實生活,內容力求新穎別緻。通過遊戲,將教學內容在輕鬆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達到了理解記憶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由此產生興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創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就餐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麵包等,上課時把講臺當成餐館的櫃檯,將準備的東西放在上面。先是教師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把對話表演出來;反覆幾次以後,教師再用學過的表示吃、喝的單詞套用句型,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角色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一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學會動腦,避免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指導他們尋求一個個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克服困難,由淺入深,一個個實現目標。

  新舊聯絡,啟發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易忘。對於這種現象,就要求教師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或知識點聯絡上,就儘量讓他們做比較。這樣,學生既很有趣地學會了生詞,又鞏固複習了已學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