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發崇德向善小故事稿

  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情節生動、內容精煉的哲理小故事能讓人奮發崇德向善,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情義的底線

  唐朝中後期,裴垍被提拔為宰相。他的老友,在山西任縣令的高林聽說後,專程來道賀。裴垍很高興,設宴與高林飲酒敘舊。吃喝盡興後,裴垍說:“你要沒什麼要緊事,就在這裡多住些日子吧!”還拿出自己積攢的三百兩銀子送給他。

  高林很感動,那之後,他住在裴府,吃吃喝喝。一天,高林醉醺醺地來找裴垍說:“你是朝廷的大紅人,不如把我調到京城來,弄個‘京府判司’噹噹?”裴垍為難地搖搖頭說:“你是有才能,但這個職位不適合你。”

  高林沒想到會碰釘子,整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他帶著一張空白的公務信箋來找裴垍:“我父母年邁、子女還小,可我那地方條件太艱苦,你就在這上面隨便寫幾個字,幫我在京城謀個差吧!”裴垍還是拒絕了。

  高林不解地問:“你為何願意款待我,卻不肯幫我這點小忙?”裴垍撕了那張公務信箋,說:“我在這上面寫字就代表朝廷,我怎能因與你有私交就亂來呢?三百兩銀子可以送,但一紙信箋卻不能隨便相贈。”

  人不能不講情義,但切忌因情義而逾越界限。做到公私分明,這便是重情義的邊界。

  2:心只有用心來征服

  東漢光武年間,在北方灰暗的天空下,一隊衣衫不整的犯人艱難地行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時而有人倒下去,然後被人架起來,凜冽的寒風吹在身上,像刀子般刺痛著肌膚。從他們絕望的眼神中可以讀出對命運的預感,不是被處死,就是被凍死。走在隊伍最後邊的,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官員,他叫鍾離意,奉朝廷詔令負責把這些囚犯押解到河內府。此時,鍾離意憂心忡忡地看著眼前的這支隊伍,他知道,這樣走下去,將有不少飢寒交迫的囚犯不能走到目的地。

  路過弘農縣城時,鍾離意命令隊伍停下來,然後轉身直奔縣衙而去。鍾離意在大司徒侯霸府中做事,作為上頭來的人,縣令趕忙降階相迎。幾句客套之後,鍾離意說明來意,請他為路過此地的犯人制作棉衣。縣令一愣,面露難色。按理說對那些作奸犯科的囚犯是不能講仁慈的,官府有限的資源救濟貧困的好人還救濟不過來,怎麼能給這些自絕於人民的敵人呢?這事如果做起來可是要冒丟烏紗的風險的。拒絕吧,眼前這位上司也夠自己喝一壺的。好在他腦筋來得不慢,趕緊點頭應承下來,吩咐人去做衣服,下得堂來立刻鑽進書房,親筆給皇上寫了一個奏章,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意思很清楚,事情是鍾離意鬧的,我是迫不得已。只是他不知道,鍾離意接下來做的,更讓他目瞪口呆。

  在給囚犯們全部穿好新棉衣之後,鍾離意命令除去所有犯人身上的枷鎖,然後告訴他們要去的地方,並約定好了日期,大手一揮:“你們都各行其便,咱們不見不散!”驚得隨行押運的士兵倒吸口涼氣,還沒來得及阻止,犯人們早已一鬨而作鳥獸散。

  沒有了囚犯們的拖累,可接下來的行程並不輕鬆,士兵們想著如果丟失了犯人,這罪責無論如何也逃脫不過去了。鍾離意看得出大家的擔心,安慰他們說:“放心吧,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不會失信的。”一面也寫了一道奏章,說明了情況,命人送往京城。

  在眾人的疑惑中,鍾離意抵達了河內府,在約定的時間地點,等待囚犯們的報到。結果讓手下人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囚犯全部按時到達,沒有一個人違期。屬下很慶幸,而鍾離意卻始終很坦然,彷彿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光武帝看到了先後送達的奏章,聽到了彙報,非常感慨地對侯霸說:“你任用的屬下用心如此仁慈,確實是良吏呀!”

  幾年以後,因病辭官的鐘離意被重新啟用,任命為堂邑縣令,鍾離意再次玩起了心跳。縣裡有個叫房廣的人為父報仇,殺了人,被關進監獄,等待處死。不久,房廣的母親憂憤而死,得知死訊的房廣悲痛欲絕,號啕大哭。鍾離意知道了,心裡很不好受,叫獄吏把房廣帶來,對他說:“我想讓你出去,回家把母親安葬了,如果你重信義你就回來,不重信義就算了。”身邊的官員和獄吏一聽,急得直跺腳,極力勸阻他說:“他可是死刑犯,跑了的話上哪裡去找他呢?到時我們大家可是吃罪不起啊!”

  鍾離意說:“如果他不回來,我一人擔責任,你們不用擔心。”

  房廣果然沒有辜負鍾離意,給母親辦完了喪事,自覺地返回監獄接受處罰。鍾離意向上級彙報了情況,最終免除了他的死刑。

  鍾離意為官所治理的地方,無不人心向善。有人傾慕他卓著的政績,向他請教從政的祕訣,他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在這個世界上,心只有用心來征服,憎恨只能加重憎恨,只有仁愛才會讓仁愛生長。

  3:太守巧斷家產案

  北宋時,侍郎李若谷在幷州當太守。有一天,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跑來擊鼓鳴冤,說叔叔不認自己為侄,想要佔有父母給自己留下來的家產。

  這個男孩名字叫石娃,父母經商積攢了不少家產。兩個月前,父母帶石娃去幾百裡之外走親戚,離開家時,父親委託自己的弟弟幫忙照料家裡的生意。

  可是,一家三口從親戚家返回的途中,父母竟染上風寒相繼去世,石娃一路費盡周折才回到家中,正準備進去,叔叔走出來大喝:“哪裡來的野孩子?”他急忙說:“叔叔,我是石娃呀,這裡是我的家。”不料,叔叔非但不肯相認,反而繼續呵斥道:“胡說,我根本沒有你這樣的侄子,快滾!”說著,“砰”的一下關上門,任憑石娃怎麼叫,也不肯開門。

  石娃沒有辦法,只好告狀。李太守聽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你再回去敲門,看到你的叔叔出來就揍他一頓!”石娃搖頭說不敢,李太守卻說:“你若想讓我審理此案,必須照我說的去做!”

  石娃沒辦法,硬著頭皮回去,用力推開門,狠狠地踢了叔叔幾腳,然後轉身就跑。叔叔被氣壞了,也跑去找太守告狀,說侄子不懂尊卑之分,竟然動手打他。

  李太守一聽,立刻怒喝道:“既然承認石娃是你的侄子,為什麼還要霸佔他的家產,你該當何罪?”叔叔聽了,又後悔又慚愧,只好低頭認罪。

  原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家務事,就這樣被太守化解了。有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採取迂迴的辦法,往往更容易實現目的。

  
的人還:

1.奮發崇德向善故事演講稿3篇

2.小學生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3篇

3.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5分鐘3篇

4.奮發有為崇德向善演講稿6篇

5.崇德向善演講稿5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