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和意思

  寓言故事parables是《新約聖經》四大福音書中耶穌佈道、傳教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形式,以其平易近人、耳熟能詳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廣為傳播,更是學者們給予持續關注的聖經研究重要領域,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說話要看物件

  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出外講學、遊覽,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點乾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裡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一貫能言善辯。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儘管費盡口舌,可農夫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幹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於是他走到農夫面前,笑著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麼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再說了,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的意思也消釋了,於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不中聽。”

  看起來,說話必須看物件、看場合,否則,你再能言善辯,別人不買你的賬也是白搭。

  2:宋王出逃

  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後裔掌管的小國統治者一直過著苟且偷安、無所作為的生活。

  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了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訊息的人提供的情況並不相信。

  他派的探馬回來說:“齊兵已經迫近,都城裡的人都很恐懼。”宋王身邊的大臣卻說:“他這種說法分明是在動搖人心,是一種‘肉自生蟲’的表現,自己先從內部腐爛了。以宋國的強大和齊國的弱小而論,哪裡就會危險到這種地步呢?”宋王聽了這樣的解釋,立即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個探馬。

  緊接著,宋王又派一個人再去了解齊兵的動向。使者回來以後說的情況和前一次沒有兩樣。宋王憤怒之下又在殺了這個使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宋王竟一連下令殺了3個使者。

  隨後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出去偵察。這個人出了城沒走多遠就發現了齊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道:“齊國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宋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現在打算到哪裡去?”弟弟回答說:“我受宋王之遣出來偵察敵情,沒想到敵人已經這麼近了。

  我正想回城報告敵兵迫近、國人恐慌的情況,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幾個使者那樣的下場。講真話會死,不講真話被人發現恐怕也會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哥哥對他說:“你千萬不能再報告實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齊兵攻破了城池,你還有一線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報告了實情,肯定會比別人先死。”

  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圖去做了。他回報宋王說:“我出北門騎著馬跑了好大一陣工夫,連個齊兵的影子也沒見到。剛才進城後我看到各家各戶都很安定。”宋王聽了這話非常高興。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藉機表功地說:“先前的那幾個探子真死得應該。”歡喜之下,宋王賞了這個使者很多金錢。

  此後不久,城門外齊兵旌旗如林、殺聲震天。宋王看到大勢已去,悔之莫及。他在倉惶之中帶了幾個護身的將領,匆忙跳上馬車逃跑了。

  因為形勢緊迫,沒有人去追究這個撒謊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亂,逃離了宋國。後來他在別的國家竟然成了一個大富翁。

  宋王及其寵臣,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判斷別人言行的真偽,結果弄得國破家亡。從這一故事的教訓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深入實際蒐集第一手資料,以事實為根據對問題下結論,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3:佛法

  唐僧、孫悟空經過許多磨難,到達西天,佛祖封他們為佛。孫悟空喜不自勝,向唐僧下拜道:“師父,請受我徒兒一拜,感謝你對我的信任,使我成了佛。”

  唐僧雙手合十,眼睛微閉,躬身答道:“應由我來感謝你對我的忠誠,阿彌陀佛!”但當他低頭唸完佛號,不覺抿嘴一笑。

  沒想到這細節被土地看到了。

  土地問唐僧:“師父為什麼對悟空發笑?”

  唐僧回答說:“這猴頭神通廣大,現在又成了正果,其實根基還是很淺的。你要知道,我對他的信任,無非是那道緊箍咒;他對我的忠誠,也無非是那道緊箍咒。”

  

的人還:

1.關於寓言故事成語的意思

2.最少字寓言故事

3.寓言故事中的成語

4.字寓言故事梗概

5.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