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和道理

  成語故事總是充滿道理,多學有益而無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1:老生常談

  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裡。這天,正好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後,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麼預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國泰民安;現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兆。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凶相阿!”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凶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聖賢們,發善心,行善事。”鄧颶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什麼意思。”何宴臉上鐵青,一語不發。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不久,新年到了,傳來訊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後,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者生常譚***談***。

  成語釋義:老書生常講的話,沒有新的意思。比喻聽慣聽厭的話。

  2: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橡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成語出處:《晉書·郭象傳》王衍雲:“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成語釋義:“懸河”,瀑布。講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也比喻十分健談。

  3:開誠佈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為自己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右。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解釋】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開:開啟,拿出;誠:誠實,真誠;布:公佈,現出;公:公平,公道。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 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