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和道理

  藉中國古代經籍之寓言故事,闡釋儒、釋、道哲學,啟發學生透徹世事之智慧及處世之道。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寓言故事篇1:路邊的李樹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心地善良,很樂意幫助別人,對臣民們也是如此。

  有一次,幾個瞎子相攜來到王宮求見國王。國王問他們說:“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的嗎?”瞎子們答道:“感謝國王陛下的仁慈。我們天生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人家說,大象是一種個頭巨大的動物,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很是好奇,求陛下讓我們親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國王欣然應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說:“你去牽一頭大象來讓這幾個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結了他們的心願。”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會兒,大臣便牽著大象回來了,“象來了,象來了,你們快過來摸吧!”

  於是,幾個盲人高高興興地各自向大象走了過去。大象實在太大了,他們幾個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細細地摸索和思量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們都摸得差不多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們明白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了嗎?”瞎子們齊聲回答:“明白了!”國王說:“那你們都說說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說:“大象又粗又長,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說:“不對不對,大象又寬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駁斥說:“哪裡,大象像一根大蘿蔔!”摸到象身的人也說:“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牆一樣嘛。”摸到象腿的人也發表意見道:“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後,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條斯理地說:“你們都錯了!依我看,大象又細又長,活像一條繩子。”

  瞎子們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一定沒錯,就這樣吵個沒完。

  寓言道理

  我們認識事物,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瞭解。如果只知道個區域性就以為自己已經全明白了,從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會鬧出瞎子摸象這樣的笑話。

  寓言故事篇2:瞎子摸象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心地善良,很樂意幫助別人,對臣民們也是如此。

  有一次,幾個瞎子相攜來到王宮求見國王。國王問他們說:“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的嗎?”瞎子們答道:“感謝國王陛下的仁慈。我們天生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人家說,大象是一種個頭巨大的動物,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很是好奇,求陛下讓我們親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國王欣然應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說:“你去牽一頭大象來讓這幾個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結了他們的心願。”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會兒,大臣便牽著大象回來了,“象來了,象來了,你們快過來摸吧!”

  於是,幾個盲人高高興興地各自向大象走了過去。大象實在太大了,他們幾個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細細地摸索和思量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們都摸得差不多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們明白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了嗎?”瞎子們齊聲回答:“明白了!”國王說:“那你們都說說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說:“大象又粗又長,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說:“不對不對,大象又寬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駁斥說:“哪裡,大象像一根大蘿蔔!”摸到象身的人也說:“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牆一樣嘛。”摸到象腿的人也發表意見道:“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後,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條斯理地說:“你們都錯了!依我看,大象又細又長,活像一條繩子。”

  瞎子們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一定沒錯,就這樣吵個沒完。

  寓言道理

  我們認識事物,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瞭解。如果只知道個區域性就以為自己已經全明白了,從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會鬧出瞎子摸象這樣的笑話。

  寓言故事篇3:秀才的忌諱

  有一個叫柳冕的秀才,由於幾次應試都沒中,因此他最怕聽到“落”、“落第”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說。誰要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大發脾氣,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要是他的僕人誤犯了忌諱,他還會鞭棍相加,搞得僕人跟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可是越害怕就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這一年,柳冕去省城應試。他騎著馬,僕人挑著行李書籍隨他一同趕路,忽然,一陣風吹來,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僕人慌忙跑著去拾帽子,並大聲說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這柳冕心頭一驚,因“落地”正好與“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氣,用馬鞭怒指僕人說:“狗奴才,胡說八道!不準說‘落地’,這叫‘及地’諧音“及第”!記住了嗎?再瞎說看我不揍你!”僕人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邊將帽子給主人戴上,一邊說:“主人,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會及地了!”

  這秀才一聽更生氣了,一鞭子便打到僕人身上,僕人被打得糊里糊塗,不知又是犯了什麼諱,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秀才來到省城參加應試,過了一段時間,考試發榜了,他急忙打發他的僕人前去看榜。僕人來到發榜的地方,將榜上姓名從頭到尾看了三個來回,就是不見“柳冕”兩個字,僕人知道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麼對主人說呢?因為主人是最恨那個“落”字。僕人想去想來,忽然想起秀才平日裡繞開“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辦法,比如說,秀才常把“安樂”“樂”音同“落”說成“安康”,用“康”代替“樂”,於是僕人終於找到了一個較合適的字來。

  僕人回到住處,一進門,秀才立即滿面春風迎上去問:“喂,我考中了嗎?”僕人低著頭,小聲應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僕人再說出那“落”字,便趕緊打發僕人出去。

  寓言道理

  秀才心虛,忌諱頗深,可是事實總是事實,你承不承認,它總是明明擺著的事實,即使不說“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種虛假的遮掩。

  
猜你喜歡:

1.寓言故事大全和道理

2.中國寓言故事有道理

3.伊索

4.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

5.寓言故事的成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