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勸諫成功的故事
你知道有哪些關於忠臣們勸諫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朱元璋對外甥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徵。明太祖授李文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國公。明朝政權初步穩定,明太祖朱元璋就開始殺戮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權枉法和謀叛的罪名處死丞相胡惟庸,遭牽連被殺的多達萬人。
這時,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李文忠對明太祖的做法深感不安,先後上過兩次奏章:一勸諫帝徵日本,二勸諫宦者過甚,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這兩份奏章,都被束之高閣,但並沒有惹惱舅父。曾為大明出生入死的李文忠認為功臣宿將為明太祖打下江山,皇帝與功臣同享太平之福,這樣才得民心,政權才能鞏固。李文忠眼見太祖屠殺功臣,國喪元氣,危及政權。李文忠決心冒死再次勸諫。李文忠本想聯絡幾位有聲望的大臣一道勸諫。可當時,副大將軍常遇春早在洪武二年病逝。軍師劉基於洪武四年避禍,"還隱山中,惟飲酒奕棋,口不言功",洪武八年死去。大將軍徐達向來在"帝前恭謹如不能言。"連徐達都不敢出來勸諫,還有誰敢出來和他一起諫阻明太祖屠殺功臣?
李文忠只好拼死一諫,臨行之前,囑託夫人,訓教好孩子,才與夫人泣別。李文忠上朝,遞上奏章。明太祖開啟奏章,當他讀到 :"叛臣賊子,定誅無宥,惟鍛鍊攀誣,濫殺無辜,人不自安,傷國元氣。"猶未看完,面色早變。只見他突然離座指著文忠怒責道:"小子膽大包天,一派胡言亂語。朕斬絕叛逆,與你何干?"擲下奏章。李文忠毫無懼色答道:"陛下殺盡功臣宿將,一旦邊疆有警,或內有叛亂,那時誰來為國效力疆場?願陛下三思。"舅父朱元璋擺足皇帝的架子,勃然大怒道:"李文忠,難道你就不怕死嗎?朕成全你,將你一道殺了,看誰還敢再來嚕嗦。"文忠抗聲道:"文忠死不足惜,願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朱元璋喝令武士將文忠押下監候斬。
李文忠勸諫被押下監候斬的事,很快傳入宮內。馬皇后聽了大吃一驚。太祖回宮,只見馬皇后悶坐一旁,臉上掛著兩行淚水,問道:"皇后有何不快?"皇后回答:"聽說陛下要斬文忠,我正為他難過呢?陛下一家親人幾十口,都早已亡故,只留下文忠。聽說陛下要殺文忠,妾為他傷心呢!文忠是開國勳臣,又是你的外甥,難道你就不能饒他一命嗎?"一席話,說得明太祖動了惻隱之心,赦免文忠死罪,但削去官職,幽閉在家。李文忠幽居之後,成天悶悶不樂。兩年之後病故,享年四十六歲。
篇2
古往今來載入史冊的忠臣名士數不勝數,即便在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李煜作為君王比較昏庸,他手下忠君之士也有不少。可惜這些忠烈之士大多淹沒在歷史當中。
冒死勸諫的汪煥。李煜特別崇尚佛教,他自號蓮峰居士、鐘山隱士,宮中設有佛堂,常請來高僧講法,又親自帶領宮娥嬪妃誦經拜佛,因而荒廢朝政。其間有兩位大臣相繼進諫,結果一人被判刑,一人遭流放。然而,當時安徽歙縣人汪煥不顧個人安危,又一次冒死進諫。他上奏說,南朝梁武帝蕭衍迷信佛教,曾刺破手指以血抄寫經書,披頭散髮讓和尚踐踏,並捨身出家甘願做佛家的奴僕,最終卻落了個國破人亡,自己餓死在宮中。現在陛下信奉佛教,雖然沒有梁武帝那樣痴迷,但只怕將來難免重蹈覆轍。李煜看完奏摺後拍案而起,大罵汪煥。後來靜下心來一想,汪煥也是赤心一片,勇氣和忠誠讓人佩服,所以非但沒有治汪的罪,反而晉升了他的官職。
滿門忠烈的李雄。當時李雄將軍鎮守南唐西部,當宋軍來攻時,他指揮手下浴血奮戰所向無敵。聽說國都遭到圍攻,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坐視不理,親自率兵東下救援,列陣溧陽與宋軍決戰,結果戰死疆場。他的幾個兒子同在軍中,也都死在宋軍刀劍之下,全家有8口人都為南唐獻出了生命。可嘆的是,他們為國捐軀卻並未得到朝廷的封贈,後人只有從《吳唐拾遺錄》中瞭解他們的事蹟。
誓與南唐共存亡的吳主簿。歐陽修曾為南唐的一位縣主簿作《吳某墓銘》,這個“吳某”也是一位對南唐忠心耿耿的文人。宋將曹彬率軍攻克池陽後,派使者到各縣招降。彭澤縣令想開城投降,身為主簿的吳某卻說,食君之祿當為國盡忠,能與國家同生死共存亡是臣子的光榮,於是殺掉來使,決心死守彭澤。李煜投降後,吳某被宋軍抓獲,宋軍主將責備他殺害使者,吳某慷慨激昂說:“各為其主,本來就該如此。”宋將佩服他的忠貞,因而釋放了他。
這些南唐忠臣的事蹟,起初史料少有記載,直到南宋皇帝下旨編撰九朝國史,才得以散見於其他雜記。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裡對這些人表示了極大的崇敬,他說,假如有史官能把他們的名字與事蹟附於《李煜傳》之後,就是對他們九泉之下的亡魂最大的安慰。
李煜在成為臣虜後才明白,文學藝術並不能使世界和諧,所以他在《破陣子·幾曾識干戈》中感嘆:“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那些忠臣義士們知道這個亡國之君的悔恨和痛苦,也當稍稍有所安慰吧。
篇3
有一次,唐太宗根據右僕射掌管奏章文書的官員封德彝的建議,決定十八歲以上身體強壯還沒有服役過的男子都要去當兵。但魏徵不同意。因為按照當時的規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諫議大夫簽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問他:“你不同意這樣做,有什麼理由?”
魏徵回答:“臣作為諫議大夫,有義務向陛下指 出,這樣做違背了治國安民的方針。我朝開國後即立下‘男子二十歲當兵,六十歲可免’的規定,怎麼能隨便改變呢?”
唐太宗非常生氣,大聲指責道:“你太固執己見!”
魏徵毫不退讓,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魚,確實能捕到許多魚,但明年就沒有魚了;把森林燒了打獵,確實會打到許多獵物,但明年就沒有野獸了。如果把十八歲以上身體強壯的男子都去當兵,今後國家的稅賦徭役去向誰要呢?”
唐太宗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的人還:
1.古代勸諫故事
2.成功進諫的故事
3.中國古代智謀故事
4.中國古代的故事
5.古代求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