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跑步的耐力

  許多跑步愛好者都有自己提高耐力的方法,小編今天為你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提高跑步耐力四大原則

  原則一: 使跑步成為一種終身活動--- 要定訂計劃使跑步成為一種日常的習慣,或者一週最多隻有兩三天不跑,這樣對你的身心都會有好處~~

  原則二:不要急於求成--- 如果跑得過猛過快,就容易損傷肌肉,或者累得很難受, 最好是循序漸進~~

  原則三:時難時易--- 時難時易的原則適用於個別的練習,也適用於連續的練習,甚至適用於整整幾年的練習。例如:在使勁跑了400公尺之後,身體需要休息一下,在緊張了一天之後,需要輕鬆一天;在幾周的辛苦跑步之後,需要放慢速度一段時期。

  原則四:每週跑的距離要慢慢增加,以便使你的身體有充分時間來適應。變得太快就會產生疲勞,造成損傷。另外補充:多數女生害怕跑步會變得肌肉僵硬,小腿結實長蘿蔔。事實上是不會的,下次看看女性馬拉松跑者時,請仔細看看她的雙腿;你會看到柔軟的,形狀優美的長條肌肉,而不是隆起的肌肉。而且,不管她跑的多麼費力、時間多麼久,速度多麼快,她腿上的肌肉總是保持這樣的狀態。

  跑步的七大禁忌

  1、忌在大霧中進行跑步鍛鍊。

  霧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酸、鹼、鹽、胺、苯、酶等,同時還粘帶有一些灰塵、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卵,人在霧中跑步,容易引起鼻炎、喉炎、氣管炎等一些過敏性疾病。而且由於霧中氧氣稀薄,會導致機體供氧不足,因而出現胸悶,乏力等不良反應。此外早晨跑步不宜過早,因為過早外出跑步,夜間空氣中的許多有害物質尚未散去,吸入這些有害物質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2、空腹不宜長跑。

  因為空腹跑步時胃裡沒有食物,能量供應不足,使胃液分泌旺盛,容易引起胃痛和十二指腸潰瘍。如果早晨健身長跑的距離比較長,可先喝一小杯糖水或少吃一些點心類的食品。此外,飯前、飯後不宜進行跑步。飯後跑步或跑步後立即進食都會引起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會引起胃病,一般飯後1個小時再進行跑步鍛鍊為好。

  3、儘量不要在柏油路等硬路面上跑步。

  由於柏油路等地面較硬,踩踏這種路面時對身體的反作用力很大,會造成腿的負荷加重,容易使腳掌疲勞,關節受到損傷,在斜坡路面上尤其如此。在柏油路坡面上跑步,為便於鞋底能夠抓住地面,一隻腳不得不往內拐,同時另一隻腳要向外撇,這樣可能使腳受重傷,可能傷及膝蓋、臀部甚至背部。長期在柏油路等硬路面上跑步,容易導致關節炎、腱鞘炎等症,嚴重的可使骨骼發炎。

  4、跑步時忌穿皮鞋或拖鞋。

  如果沒有條件在合適的跑道上跑步,至少跑鞋要夠柔軟、有彈性,鞋的不合適極易造成膝關節扭傷及磨損。膝蓋裡面的軟組織是很脆弱的,長期的衝擊會磨損它,它和骨頭不一樣,骨頭磨損了,只要你及時保護還能長回原形,而軟組織一旦磨損,就很難按原來的樣子生長,而是亂長——也就是所謂的骨質增生。

  5、跑步之後不要立即停下來。

  跑步時,大量血液供應下肢活動的需要,如果到達終點後馬上停下來,下肢中的血液突然失去了肌肉活動的壓擠作用,再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就會使血液淤積於下肢,造成腦部貧血,從而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手指發涼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突然暈倒,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重力休克”。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放慢跑步的速度,之後適當慢步前行,再做一些簡單的放鬆活動。

  6、跑步後不要立即用冷水衝淋。

  每次結束跑步鍛鍊,很多人喜歡立即用冷水衝臉、洗頭至淋浴,這對人體調節體溫的機能是非常有害的。長跑過後,為利於身體散熱,面板毛細血管大量擴張,如果此時給予突然的冷刺激,會使體表已開放的毛孔驟然關閉,很可能引發內臟器官功能紊亂、大腦體溫調節失常等問題。

  7、跑步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鍛鍊後,便因失去興趣而中止運動。殊不知消化系統的變化比運動系統慢,中止運動後能量消耗明顯減少,但胃腸道的吸收功能依然保持“旺盛”狀態,此消彼長,極易造成體重增加,甚至導致肥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