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與武術的發展狀況對比

  目前國內武術的發展空間不容樂觀,武術逐漸地失去了群眾基礎。目前的跆拳道跟武術還是有一定的發展狀況對比的。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跆拳道和中國武術都是極具東方特色的傳統武技,兩者無論是在文化特色還是動作技術特徵上都具有豐富的內涵,然而,兩者在練習過程中和發展程度上卻有很大的區別。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修身養性和自娛娛人之功效,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武術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新中國成立以後,武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縱現武術的發展前景並不令人滿意,放眼目前國內武術的現狀,結果更是令人擔憂,開設有武術專案的健身俱樂部、武館是少之又少。反觀跆拳道,雖然它是在廣泛吸收了許多國家的技術精華如中國武術、日本空手道的基礎上才得到進一步發展的,但由於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推廣,加之跆拳道自身的特點,使得跆拳道近幾年來的發展形勢是蒸蒸日上,在中國開展的更是如火如荼,並且深受國內男女老幼的喜愛。作為“國粹”的優秀民族傳統體 育一武術的普及確實很不樂觀。然而,作為“舶來品”的跆拳道的發展卻門庭若市,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一:武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我國經濟的復甦,我國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起來,深深根植於中國五千年的武術從眾多的體育專案中脫穎而出,在很短的時間內,全國上下就掀起了一股習武的熱潮,許多武術愛好者紛紛投入習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幾年裡,發展起來的武館和武校就達12000多家,隨處可見武術招生廣告,不少外國朋友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求學武功,那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令每一個習武人振奮。

  但是這股習武熱潮的確來的太突然了,當武術界還沒有來得及揣摩它就迅速變冷了,因此造成了今日國內尷尬的局面,一些武館倒閉,另一些迫於生計而改換門庭。現在,除了一些武術之鄉如河南登封少林、河北滄州、山東的鄆城梁山等還可隨處可見武館或武校之外,國內其他地方很難再尋覓到那股習武熱潮的影子。昔日觀眾爆滿的武術比賽現在卻門庭冷落,觀眾寥寥無幾。為改變這種局面,近些年來,中國不斷嘗試探索武術的市場化、產業化路子,舉辦瞭如“傳統武術功力大賽”、“散打王爭霸賽”等商業性比賽,但收效不高。長期以來,武術比賽總是借鑑拳擊與體操專案的形式,這使得武術很難體現出自身的特點。並且在市場化,產業化的路子上也是舉步維艱。

  入奧一直是武術面臨的一大難題,儘管我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武術至今還是徘徊在奧運會的大門之外,綜觀武術的發展,武術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同樣是當今武術發展速度慢、普及範圍小的原因所在。

  二:跆拳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2000年,跆拳道正式作為奧運會專案登上奧運舞臺,這對於本來發展形勢就較好的跆拳道來說更是如虎添翼。藉此東風跆拳道在中國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各種跆拳道館如雨後春筍在中國的大地上出現,求學的人絡繹不絕。2000年、2004年奧運會,陳中、羅微連奪三枚女子跆拳道金牌,這使跆拳道在中國更是掀起了一股難以抵擋的熱潮,成為了國內都市青年的首選,甚至已經成為了時尚與否的衡量標準。

  在國內,從白領階層到大、中學生以至幼兒園的小朋友,無論男女、老幼都積極參與到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跆拳道館遍佈國內城市,健身俱樂部中跆拳道更是隨處可見。有資料顯示:北京二環東直門到朝陽門沿線,是北京租金最昂貴的區域之一,全長不到兩公里,卻在林立的高檔寫字樓之間聚集了超過4家跆拳道館。儘管這裡跆拳道館的價格比在高校裡貴一倍以上,但無論道館的規模大小如何,每家都客源無憂。也有資料報道:南京跆拳道館幾乎遍及主城區,約有幾十家,學員多達一兩萬名。目前南京的跆拳道館價格並不低,高的達三四千元一年,比較上檔次的道館價格多在一年2000元左右。即使價格不菲,學員依然情緒高漲。各跆拳道館只要經營不太差,一年盈利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元。

  據中國跆協統計,目前中國已有跆拳道館逾3000家,經營狀況總體不錯,尤其是近兩年來上升勢頭尤為迅猛。上海1997年成立首家跆拳道館,十年間以遍地開花,目前全市有跆拳道館百餘家,每年有約5萬人報名學習。從這些資料我們不難看出跆拳道在中國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三:造成武術與跆拳道普及程度差異的原因分析

  3.1 技術動作特徵

  武術和跆拳道同為東方的技擊專案,都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特點。雖然說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專案,但是武術更注重動作的優美性,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給人一種協調美。即使套路中個別動作有技擊的含義,但是總體來說實用性不強。同時,由於對身體協調配合的要求過高,使練習者望而卻步。另外武術的動作門檻較高,尤其對基本功要求更為嚴格,沒有幾年的勤學苦練根本顯示不出很好的效果。

  跆拳道是以腿法為主的徒手搏擊,具有“腿的藝術”之美譽,在技擊實踐中腿法和腳法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武術的謗語中有“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胳膊拗不過大腿”的說法,可見,“腿的藝術”的魅力所在,同時跆拳道動作簡單易學,容易受到人們的歡迎。相比之下,武術的動作較為複雜,路線和方向變化較大,對於練習者“精”“氣”“神”配合要求過高,讓許多人不得不對中國武術遠遠觀望。

  3.2 跆拳道比武術具有更廣泛的市場

  跆拳道近幾年在我國的火爆發展,正是因為它贏得了國內人民的廣泛喜愛,這就為跆拳道的發展帶來一個廣闊的市場。很多人乘著這股東風尋求在跆拳道上的發展之路,有的在健身俱樂部中開設跆拳道專案,有的直接開設跆拳道館,還有的武術高手紛紛教起了跆拳道。跆拳道在長期的市場化運作中,不僅沒有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強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其賽事既無所謂要向哪一項運動臨摹,也不要選手戴手套,纏裹腳。可以說跆拳道在努力保持自身民族特性基礎上,積極靠攏市場,最終抓住了市場,贏來了發展的機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武術的確遭遇著前所未有的“韓流”,武術會館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即使零星存在,大多也很難通過社會盈利維持正常營業支出。與此同時,在大多數學校的武術課堂裡,一方面,技擊和格鬥這一武術的本質被迴避或者淡化。另一方面,武藝與武德的教育又常常被人為的分成兩個部分,這樣一來,學生們普遍覺得武術與體操、舞蹈並無多大區別,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卻缺乏實用性。年輕一代的中國人紛紛湧人跆拳道館就不足為奇了。這也使中國武術失去了大批的市場資源。一直以來,中國的武術界都有著濃郁的派系色彩,各派系之間顯得較為獨立,從而也影響了武術的產業化發展。

  3.3 跆拳道比武術更能培養人的禮儀、武德

  跆拳道“禮儀”是練習者基本精神的體現,強調“以禮始,以禮終”。練習者每次練習及比賽前後,都必須彼此向對方施禮。在千百次這種貌似繁文縟節的禮儀中,練習者不知不覺中會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在訓練、比賽、講解、批評教導、招呼等各種場合,都可見隊員教練在不停的行禮鞠躬,這種禮節完全是一種系統化,外化的禮儀規範。“堅強克己、忍讓向上、百折不撓”作為跆拳道的內在精神在跆拳道的練習和比賽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這也為塑造練習者堅強的性格品質提供了有利的精神基礎。

  在武術諺語中有“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文以評心,武以觀德”的說法,說的是武德修養在習武過程中是首要的。但具體在武術練習過程中,“德”體現在何處?無外乎武術練習時的抱拳禮,武術抱拳禮雖其自身有豐富的內涵,但在普通觀眾眼裡似乎就是一個簡單的武術動作,甚至還不知道是一種禮節。很多人認為武德的內涵是博大的,不能侷限於此,但現實問題是如何通過一種有效的辦法表現出來。這就是相比跆拳道而言武術的“武德”體現不足的原因所在。

  3.4 跆拳道在宣傳和推廣方面要優於武術,很多人對武術認識還較為膚淺

  談到宣傳和推廣,跆拳道確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武術借鑑。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就已經制定出了跆拳道的推廣計劃,把跆拳道作為學校的必修課程,並作為大學傳播的重點,為跆拳道在本國長期、穩定的傳播提供了保障。而且政府不惜重金向世界各地派遣教練、開設跆拳道館,提高群眾的普及率,為推動跆拳道在國際上傳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韓國成立了專門的跆拳道技術與推广部門——“國技院”,其研究建立的競技跆拳道體系在世界上廣為傳播,併為人們提供了學、練的場所。此外,由於跆拳道自身晉級的特點能滿足許多人自我認可的需要,從而為跆拳道被人們普遍接受提供了有利條件。

  相比之下,武術的宣傳和推廣卻顯得相形見拙。中、小學應該是開展武術的重要陣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礎和戰略重點。但由於種種原因和某些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學生所接受的武術教育非常之少,武術教育基礎較為薄弱,這使得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更無任何基礎可言。武術在宣傳、推廣中的不足使人們對武術的理解僅限於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對武術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此外,由於武術專案門派繁多,表演性和對抗性共存,缺乏統一的科學評判標準,也使得武術在推廣方面較為困難。

  3.5 武術與跆拳道在練習過程中的娛樂性差異

  跆拳道本身技術動作相對易學,能增強人快速獲得學到這項技能的自信心,從而使人獲得這種運動快感和成就感,使人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而武術在練習過程中動作較多,較為複雜,加之在練習過程中方向路線變化較多,練習者在較短時間內很難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練習者的自信心,練習者從中很難找到習練的快樂,從而使他們逐漸失去了練習武術的興趣和動力。與之相比,跆拳道在練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快樂性較為明顯。

  1跆拳道的發聲可釋放心中的不快、增加練習的氣氛和提高自信心和震懾力。生活在當今快節奏社會裡的人們,每天都要遭受來自工作、學習、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有些可向家人、朋友傾訴,但是有些只能由自己承受。跆拳道練習過程中的發聲和吶喊可以使這些不快和壓力得到宣洩。同時,通過對腳靶的踢打和肢體的對抗,也可使鬱悶的情緒得到釋放。在練習和比賽過程中,吶喊、發聲也能起到震懾對手的作用,降低對手的銳氣,提高自己的勢氣,從而利於樹立必勝的信心。在武術練習和比賽中,除南拳的套路中的發聲較為明顯以外,其他則體現不足。並且在散打比賽中還規定了不得借發聲來恐嚇對方。由此可見,與跆拳道相比,武術在發聲、吶喊方面表現較為不足。

  2跆拳道練習器械的獨特設計有利於給練習者帶來擊打後快感和成就感。跆拳道中腳靶的設計和散打,拳擊靶的設計有所區別,跆拳道的腳靶是由兩塊菜盤狀大小約3cm厚的實心海綿製成,兩塊疊在一起以供擊打,中間只有1/3的地方是由手柄連線,其餘部分中間都是空隙,這也造成了擊打效果的不同。當練習者擊打腳靶的時候,兩塊實心海綿碰撞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從而給練習者帶來擊打後的快感,這會使練習者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因為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受確實能令很多人信服。這比在武術練習中對沙袋的擊打更能提高練習者的情緒和興趣。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初學跆拳道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