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功力訓練
泰拳技術雖然簡單,但對每一擊的力量及各種技術的運用熟練程度的要求都明顯超過其它格鬥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當泰拳王考西·嘉勒斯第一次到巴拿馬比賽時,就以一記強勁的掃踢將當地拳王羅伯特·卡伯當場擊斃,不知所措的電視解說員問道:“這一記踢擊為什麼如此可怕?”現場的泰拳技術顧問感慨地回答說:“功力成就泰拳。”雖然現代泰拳比賽的組織者盡全力保護拳手的安全,採取各種措施來避免類似的不幸,但“功力成就泰拳”卻成了揭示泰拳奧祕的經典名言。
泰拳其實並沒有獨特的技術,泰拳的標誌、被稱為“世界第一殺手技術”的掃踢幾乎是所有格鬥術共有的技術;被稱為“泰拳奧祕精華”的膝法技術,在中國武術、法式踢打術和巴西格鬥術中也都能找到。泰拳沒有跆拳道中高難度的腿法,沒有中國功夫中華麗的膝法,它的拳、腿、膝、肘等各種技術幾乎都是最簡單的動作。
泰拳技術雖然簡單,但對每一擊的力量及各種技術的運用熟練程度的要求都明顯超過其它格鬥術。在泰拳王亞披勒和美國極真空手道冠軍馬略特的比賽中,雙方均多次用掃腿擊中對方,但結果卻是馬略特右臂骨折,頭部和腿部受傷,在第一回合就被KO技術性擊倒。泰拳王沙瑪在和比自己重90磅的踢拳王菲奧的“跨級別”比賽中,在身高體重等各方面上一直處於劣勢。但進入第五回合,極度疲勞的菲奧甚至難以保持標準的拳架,沙瑪卻仍然左右開弓,不斷用腿法、膝法重擊對手,終於將對手KO在地。沙瑪因為在這場比賽中的精彩表現而被譽為“鋼鐵戰士”。對格鬥界人士看來,泰拳手就像是格鬥機器人,雖然只設計了簡單的程式,卻能不知疲倦地進行重擊。
東南亞人是世界上平均身材最矮小的人種之一,泰國拳手很少獲得重量級世界冠軍,因為泰國拳手很少能達到重量級的體重。典型的泰拳手總是身高中等或偏矮,削瘦而結實,面對的對手經常比他們高大、強壯得多。著名泰拳教練塔蓬·多納特說:“我們總是要和比我們強壯的對手格鬥,因此重擊就成了勝負的關鍵。假如我們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力量,我們就輸定了。”
“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的座右銘。
先練力量後學拳
由於很多泰拳手在身高上處於劣勢,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力量訓練。泰拳界有句名言——“先練力量,後學拳”。古時,泰拳手利用各種簡陋的器材練習力量,許多泰國的偏僻村莊裡至今還保留著扛沙包爬山、扛木頭跑步、扛人蛙跳、用腳撐船、劈柴等傳統的力量訓練專案。每位年輕拳手正式拜師之前,都要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強化訓練這些專案,學拳後也要經常練習。泰拳王亞披勒在進入著名的寶希蘭拳館之前,就能連續扛人蛙跳1500米,肩扛200多磅的沙包一口氣爬上英塔諾山,硬是用這樣簡單的訓練方法練出了驚人的體能。
現代泰拳引入了歐美科學高效的力量訓練法和器械,使力量訓練更加卓有成效。稱霸重量級泰拳界的歐美泰拳手非常重視器械訓練,歐美泰拳館大多配備了深蹲架、負重蹬腿機和槓鈴,器械訓練是訓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訓練方法簡單、科學、有效。拳手因此打下了堅實的力量基礎。如本加斯基深蹲負重1004磅,阿列克謝·伊格納紹夫深蹲負重820磅。有了打強度的力量訓練,才能有強大的擊打力量。正如本加斯基所說:“要想從桶裡倒出儘可能多的水,首先要儘可能往桶裡多盛些水。”
現任K-1世界格鬥大賽冠軍、荷蘭泰拳王瑞米·本加斯基有一套極為高效的器械方法,是他借鑑拳擊力量訓練方法的收穫,極大地提高了掃腿和膝撞的殺傷力。本加斯基的力量訓練包括10組負重深蹲、6組負重蹬腿和4組仰臥起坐,前兩項每組做1~6次,第三項每組50~100次。負重深蹲時,將槓鈴扛到肩上,然後下蹲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再站起至上身直立,槓鈴的重量從800磅一直加到950~1000磅。負重蹬腿時,坐到負重蹬腿機的座位上,將座位調整到大腿緊貼胸部,然後用力蹬踏板,直到雙腿伸直後再還原,負重重量從2500磅向上遞增。這兩項練習可大大提高重拳重腿的威力。仰臥起坐時,頭朝下躺在斜板上,胸前抱一個20磅的槓鈴片,上身向上抬起到和大腿垂直後還原。
方法
腿法是泰拳最主要的重擊武器,幾乎所有的泰拳王都有威力駭人的掃腿和蹬腿。前K-1世界格鬥大賽冠軍彼得·阿茲的右掃腿力量達到1900磅。亞披勒KO對手的技術統計中,80%是依靠腿法。在2004年日本-泰國格鬥對抗賽中,泰拳手依靠凶猛的腿法全部KO對手。泰拳手凶猛的腿法甚至使對手在防守時格外小心,泰拳格鬥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保全自己的手臂,最好不要硬擋泰拳的掃踢”。前墨西哥中量級拳王帕蓬特·岡薩雷斯的雙臂就在格擋泰拳王的掃踢時骨折。被腿法擊中頭部的後果更加嚴重。2004年,泰拳界至少發生了7起被重腿擊中頭部後不治身亡的不幸事件。資深泰拳裁判普密蓬·巴朗迪瓦說:“每當一方被對手用腿法擊中頭部,我就會有一種比賽即將結束的感覺,因為他十有會馬上倒在地上。”
泰拳手重視腿法功力訓練的最典型例證當然是踢重沙袋。不像拳擊沙袋那樣使用細沙或砂礫和鋸末的混合物,泰拳手用來訓練的沙袋通常使用粗沙,因此更加堅硬。踢擊時,腿部不像拳頭那樣有手套保護,剛開始練習時感覺極為疼痛。按照傳統泰拳的說法,這是泰拳手入門後的“第一次考驗”。泰拳王在經過多年的艱苦練習後,雙腳和小腿會形成厚厚的角質層,即使全力踢擊用彈殼裝成的沙袋也不會受傷。泰拳手訓練用的沙袋比拳擊手訓練用的沙袋重得多。普通的拳擊沙袋重100磅左右,昔日的拳王泰森使用的重沙袋也不過重200磅,而曼谷寶希蘭拳館的普通沙袋就有400磅重。前K-1冠軍彼得·阿茲使用過重達1000磅的沙袋,難怪他的右掃腿被稱為“伐木機”。
除了踢重沙袋,泰拳還有很多傳統的訓練方法,踢樹幹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項。泰國盛產香蕉樹,因此樹幹成了舊時泰拳手練習腳上功夫使用最多的工具。泰拳王亞披勒每天踢樹幹兩千次,每次都要全力完成。由於樹幹不能移動,踢擊時會有明顯的震動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穿透力。按照亞披勒的說法,泰拳的腿法在接觸對手身體之前,一直在不斷用力加速。曾敗給泰拳手的世界自由搏擊冠軍賓尼·尤奎德茲說,被泰拳手踢中以後,整個身體都好像被穿透似的。這樣的殺傷力正是來自泰拳手每天成百上千次的踢樹幹訓練。
踢樹幹訓練的缺點是打擊目標固定不動,無法練習踢擊的準確性和速度,這個問題在泰拳中是用踢木棍來解決的。泰拳也很重視提腳靶,但為了隨時提高殺傷力,踢木棍受到了更大的重視。訓練時教練手持木棍,與拳手模擬各種攻防技術。教練的木棍進攻多數真打,以至於經常發生誤傷拳手的事件,這樣做是為了儘量提高訓練的真實性。但是,在這種練習中,拳手並非處於弱勢。泰拳王沙瑪能輕易踢斷直徑約五釐米的木棍。高水平的泰拳手經常使用鐵棍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腿法的殺傷力。
泰拳的膝法並不最豐富,但絕對是殺傷力最大的。泰拳的原則是遠用腿擊,近用膝擊。泰拳手中擅長近距離膝擊的人幾乎和擅長遠距離腿擊的人一樣多。泰拳王迪希蘭在泰緬格鬥對抗賽中曾連續用膝法KO了九位緬甸拳王。泰拳王巴育在一場跨級別比賽中面對身高體重遠遠超過自己的美國拳王,一記重膝撞斷對手三根肋骨。K-1冠軍瑞米·本加斯基號稱“鐵膝王”,他的重膝力量達到1700磅。
膝擊重沙袋和樹幹練習同樣是提高膝法功力的主要手段,另外還有其它方法,膝擊石塊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泰拳高手經常用膝蓋撞擊堅硬的花崗石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膝法殺傷力。泰拳王納隆蘭指出,膝擊石塊能逐漸使膝蓋外面包上一層厚厚的繭子,使其變得越來越堅硬,在撞擊對手時像鐵錘一樣有力。
泰拳王談功力訓練
亞披勒:當我第一次和空手道拳手交手時,感覺他們的殺傷力實在可憐。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平時只踢木板或腳靶,而我每天都踢樹幹。有的人對我的腿法力量感到不可思議,我想他們看看我的訓練就明白了。
沙瑪:很多人擔心功力訓練會受傷。的確有這種可能,但不是必然。更多的人是無法忍受踢鐵棍時的疼痛。但要成為拳王,就必須克服這一切。你應該儘量科學地進行功力訓練,但絕不能迴避它。
阿茲:幾十年來,我感到最重要的三項訓練是踢重沙袋、踢樹幹和深蹲,這三項訓練的水平和格鬥水平直接相關。當我的狀態特別好時,就能使用更重的沙袋,扛起更重的槓鈴。我很慶幸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相信那些所謂的“省力”的訓練方法,沒有比這三項練習效果更好的方法了。
本加斯基:在我小的時候,總是想盡可能讓技術更豐富些。我試圖學會那些複雜的旋踢、下劈腿和摔法。但實戰證明功力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技術複雜,但殺傷力不足的拳手是不堪一擊的。使用手靶和腳靶做再多的演練,也不如把簡單的掃腿和膝撞的殺傷力通過功力訓練發揮到最大限度。
伊格納紹夫:功力訓練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全部。我認為在訓練的早期應偏重技術。在技術成熟以後,就應把重點轉向功力。在3~5回合的格鬥比賽中,雙方的技術很少會有明顯的差距,功力才是決定性因素。
播求:我最喜歡踢重沙袋。有時我把很多重沙袋組合在一起,這樣就把功力訓練和技術訓練結合起來了。現在我也很重視深蹲,這是泰國拳手的弱點。荷蘭拳手從小就練習深蹲,因此他們的力量能持續發展。我每天都會做這兩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