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中的易筋訓練

  意拳,又名大成拳,無套路和固定招法,強調站樁,強調意念誘導和精神假借,為王薌齋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所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注重筋的訓練,認為勁力來源於筋的拉放伸縮,筋長則力大。在王薌齋先生創立的拳學體系中,易筋的訓練被稱為“老牛筋”,每一步訓練都強調人的整體性,併科學地遵循人體力學原理,所以其易筋訓練也是一個“改造生理”的過程。

  在“老牛筋”訓練之前,身體須高度放鬆,有陰陽鬆緊切換得當的基礎,也就是王薌齋先生總結的“把握陰陽”的方法。傳統的陰陽學認為人體分陰陽,胸腹為陰,腰背為陽;四肢內側為陰,外側為陽。把握陰陽就是使整體做到陰松陽緊,鬆而不懈,緊而不僵。

  其練習先以養生樁為基礎,做到頭直、目正、頂豎,尾間下沉,身如背鍋,十指撐開如夾棉球,收胯斂臀,足心含空,若踩蟻蟲取其逃不走又不能將其踩死的意境。此樁整體要形成脊柱上下對拉後繃、下肢足踩與胯後坐形成對拉之勢,自身陰面一律放鬆,陽面一律收緊,體會周身八面支撐漲縮之感。在此步基礎打好之後,可做“老牛筋”訓練。

  首先,在保持上述問架的同時,意念加強雙肘尖的活動,將上肢筋腱挑起,雙肘滾壓支撐、縱橫纏絲,一開始形微動,功深後意動形不動。下肢是趾下踩、膝上提並前頂,胯根左右橫開,從而使陰陽面肌肉都處於對稱的連結拉伸狀態。功夫深入後,脊柱各椎節和頸、肩、肘、腕、膝、胯各關節都產生爭拉。這其中,最需注意的是放鬆的問題,要做到緊中放鬆,陽面連結放長拉緊,陰面肌肉放鬆,周身各部同時做繃張、縮斂的鬆緊運動。這樣,通過陰陽兩面肌肉群激烈鼓盪,從而起到“改造生理”的效果。

  在把握陰陽的初級階段,可以想像自身站在微風和日之下,感受著溫暖的日光,和緩的風輕輕吹拂,周身寧靜安詳,身體自然逐步放鬆,鬆緊適度。進一步鍛鍊,可想像自身立於驚濤駭浪之中,海水自四方湧來衝擊,而我則以大無畏的精神保持間架平衡,視其衝力大小,我以相當之力抗衡,精神集中,但呼吸不得失常,橫膈膜不能發緊。經過此等訓練,受到外界刺激時,筋腱肌肉有感而發、應機而動。這種運動的機制就是在克服地心引力、空氣阻力以及各種假想之力時,在關節定位下,肌肉互相屈伸、牽引,精神意念、呼吸內臟互為因果的整體運動,運動形式是蠕動脊柱反襯四肢、周身筋腱統一放長收縮、連通一氣的整體運動,是真正的筋肉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