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習講文明黑板報

  文明禮儀是基於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 規矩 。而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通過一年半的探索學習和嘗試,初步總結出有以下幾個培養途徑和策略。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八禮四儀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髮型自然、儀態大方。

  餐飲之禮: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

  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遊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儀式之禮: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關於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

  四儀

  7歲:入學儀式,讓剛入學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範。

  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14歲:青春儀式,要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邁好青春第一步。

  18歲:成人儀式,讓年滿18週歲的學生懂得成人之責,做守法公民,擔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報國。

  :社會因文明而精彩

  社會要文明、環境要衛生,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但是每當我放學回家或假日外遊的時候,就隨處可以看見人們亂扔垃圾,垃圾筒外面到處都是垃圾,引的蒼蠅滿天飛,跟這個社會文明很不協調,人們在無意識的破壞著我們的家園,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社會的環境需要大家的保護,不能讓人擅自破壞。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了文明的氣息清晨。一抹晨曦中,一群帶著紅領巾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去學校上學。風頑皮地“偷”走了他們手上的雪糕紙,在空中旋了幾圈就掉在了地上。他們沒有若無其事地走開,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快步跑過去將它丟進了垃圾桶。於是我在這一剎那感受到了文明的存在。

  造成文明與文化如今的現象,難道就是自然的現象?不是的,其實是人們造就的。就說我們周圍吧。學校是造就此現象的根源之一。學校的教育關係著學生的未來,學校在學生的人生路上設了一個個路標,但他們未必教會了學生如何辨認路標。說白一點,就是學校負責讓學生做文化人,卻未必能讓學生做文明人而盡責。“再上一層”,就是社會中的工作人士,當他們遇到某些情況,無法文明與文化並重時,他們或許會傾向與選擇做文化人。也許舉個例子會更清楚些。

  一個學歷很高的學生到一家名望很高的公司應徵,理所當然地,他被錄取了,併成為老闆的心腹,同行業績的頂尖人物。偶然一次小小的錯誤,他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他選擇了推卸責任。對於其他人來說,他是一個不會出錯的優秀人才,但對於知情者,他卻只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即使他有多能幹,但他的功績永遠與品質成反比。

  但當今社會,又得選擇怎樣的人呢?也許,文化人能夠使經濟發達,社會繁榮,但他也能使這個社會變得黑暗惡劣,甚至臭名昭著。而文明人,他雖無法使這個社會發展十分快速,卻能使其穩定發展,也能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惟有讓他們結合,取長補短,也許社會就不會有太大的貧富懸殊,人才市場也不會再只是文化人的天下。社會也會更和諧。

  我們身邊存在了許許多多的文明的現象。我們也要保護環境,不要讓我們的家園——地球變成一個充滿垃圾的星球。我們大家一起從保護地球開始。我們要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不要讓它變成垃圾場,要讓他變成美麗的星球。地球會因文明而美麗,生命因文明而精彩!保有一份文明,讓文明傳遍大街小巷,傳遍大江南北,讓文明之花開滿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