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方案怎麼寫
人才培養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人才培養計劃書怎麼寫?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人才培養計劃書怎麼寫一: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最大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人才培養計劃,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戶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人才培養計劃書怎麼寫二:
根據《江蘇省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百校千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過實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以下簡稱“十校百企”工程,推進院校和企業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臺、校企互動、產學結合、資源共享、校企雙贏的校企合作新機制,為加快培養適應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急需的緊缺型高技能人才、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帶給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1.全面推行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機制。省級重點院校要和不少於1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國家級以上重點院校要和不少於2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每個高階工班、技師含預備技師班專業均要與2家以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
2.努力擴大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規模。技師學院的高階班、技師預備技師班在校生的比例到達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階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500人以上;高階學校高階班在校生比例到達30%或者8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400人以上;國家級重點技校高階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200人以上。
3.著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訓質量。在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透過校企合作著力提高分析、解決生產實際難題的潛力,確保高階工、技師預備技師考評合格率80%以上,對口就業率90%以上,用人企業認可滿意度80%以上。
三、實施要求
實施“十校百企”工程,關鍵要找準企業和院校的對接點,注重在載體、途徑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發展,院校和有關企業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種模式和靈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對接平臺。
1.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共同搭建常州市院校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為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帶給資訊服務。各企業要用心為“平臺建設”帶給人才需求資訊,為院校畢業生帶給豐富的就業崗位資訊;各院校要及時帶給畢業生就業資訊,實現畢業生就業資訊與企業需求資訊緊密對接,拓寬畢業生和企業方便快捷的雙向選取渠道。
2.人才交流對接平臺。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制度,院校要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實踐,參與產學研活動,系統掌握相關業務技術流程,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以提高實踐教學技能,建立企業優秀人才到院校兼職制度,聘請優秀企業家、能工巧匠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特聘教師到院校授課,構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
3.課程改革對接平臺。建立院校專業設定、課程資料改革與企業發展聯動的促進機制。校企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資料、教材和課程體系,根據企業人才層次和數量需求變化,引導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實現專業設定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裝置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學資料與培養目標零距離,增強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4.物質交流對接平臺。加快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質交流平臺。選取一批優秀企業、行業協會和產業叢集,分類建立學生實習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潛力。
5.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和院校各自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或“名師工作室”,共同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與新產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督查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推動工作的展開。各院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並推動組織實施。組織機構由學校領導和教學骨幹,有關行業、企業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和技術骨幹組成,其中行業、企業代表要佔必須比例。
2.合力共推。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部門綜合協調與指導服務的職能,建立協調共推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協調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進校企合作健康發展。
3.強化考核。各院校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抓緊建立機構、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具體的工作進度,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上見實效。市經信委將“十校百企”工程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建立現代職工培訓制度的重要資料進行部署和安排,並將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為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市人社局建立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統計、檢查評估、考核和通報制度,並將“十校百企”工程納入院校“十專案標”考核指標體系每年年終進行考核評比。
4.表彰激勵。建立激勵機制,根據行業企業和院校培養緊缺型職業工種高技能人才數量和工作績效,按照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辦法給予適當補助。對“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院校和企業,給予表彰或獎勵。
5.跟蹤服務。擬成立常州市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圍繞常州市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題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校企合作調研、技術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動,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的有效辦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雙方進行監控和考核評估,推動“十校百企”工程順利開展。
五、實施步驟
1.組織發動。5月中旬制訂《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適時召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進會,部署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2.建立機構。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各院校根據本實施方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
3.校企對接。6月,十所院校、百家相關企業根據本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確定對接專案,簽訂合作協議;籌辦常州市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力爭8月結題;搭建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院校帶給高技能人才培訓選單,企業帶給高技能人才需求資訊,在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實現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
4.開展督查。6月下旬,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狀況進行一次督查,並將督查彙總上報省人社廳。
5.考核評比。12月,將“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納入全市院校“十專案標”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考核評比。
6.總結交流。2011年1月召開“十校百企”工程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抓好典型,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