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小學語文課堂是向三年級小學生講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一

  今年我再次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也是一個在小學階段較為關鍵的一個年級。因為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裡,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資訊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永珍。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裡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我認為平時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二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瞭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 教後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瞭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細緻的敘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麼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了學生聯絡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 教後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 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美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荷花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 教後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採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 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 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了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三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 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 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 教學重點, 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 沒辦法輕視; 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 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 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 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 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我不得 不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 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 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 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 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 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 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 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 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 32 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 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 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 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 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 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 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 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 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比如, 在教學第七組課文時, 深深的讓我體會到在教學生的時候, 也是給了我們一種方式去學習。教學這一組課文,讓孩子們體會關於 世界的人民之間,雖然有著地理的界限,但是,人們的友好的心靈是 相通的。 上這組課文的第一課 《太陽是大家的》 的時候, 結合著現實, 利比亞的戰爭,生靈塗炭,這詞是孩子們送出來的,是啊,現代的社 會不太平,期待著孩子們都能活在沒有硝煙的藍天下,孩子們對和平 的期待,能夠從他們的眼神中出來。後來,在那一課的反思中,我說 是不是過了點,現在再思考,對生命的重視,對和平的渴望,人與人 之間的信任略顯得重要。於是,在上第 28 課時,我慶幸對孩子們的 鋪墊。由日本的海嘯引出思考,在 72 小時的最佳救援時期,我們的 國家派出了這隻隊伍。今年是他們成立的第十年,這個十非同尋常。 放手讓孩子們去尋找他們棒的地方,細細品讀他們的行為,生命與生 命之間,哪怕一點點的生命氣息存在,都不能放棄,這就是堅持,這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所以, 一次次的引讀: 中國國際救援隊, 真棒時, 孩子們可以從心底裡感受對他們的敬佩。 當一張張幻燈片出來世界各 地的人們對中國這支救援隊的評價的時候, 孩子們的微笑綻放, 此時, 他們的心裡自豪的是:他們是中國人,我也是!最後的時候,我出示 了新華社的報道,是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十年活動列表,全世界,哪 裡有災難,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生命的戰士! 對這支隊伍, 從不認識, 到現在的略微熟悉, 在經歷備課上課後, 我也想說: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 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 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 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 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 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 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 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和時間賽跑》時,由於備課時側重於 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 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 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 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 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 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 ,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 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2 篇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 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 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 ,只 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 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 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 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 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 底蘊,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 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開創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