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創業勵志成功故事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網路創業優勢的突顯,網路創業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睞。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迷你的身材、肉嘟嘟的感官,就是這種賣萌的造型讓多肉植物在年輕人中持續受到追捧,並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體,山東威海市文登小夥王義波就是這一群體中的達人。

  走進他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披著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的小熊掌的熊童子;葉片晶瑩剔透的玉露;綠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種“肉肉”琳琅滿目,品種多達1000多種。王義波介紹,這種披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小熊掌的叫做熊童子;這種葉片晶瑩剔透的是玉露;這種如同綠色玫瑰花球的是山地玫瑰。在逐漸的養殖過程中,王義波從中發現了商機,把愛好乾脆變成一門生意,在網上經營起“肉肉”,月賺2-3萬元。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他決定再投資200萬元建造一座佔地6畝的多肉植物自動養殖大棚,並擬開拓多肉植物婚慶市場。

  發現商機

  談起經營多肉植物的歷程,王義波指他是從愛好中發現商機的。,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帶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給王義波,剛見到肉肉的王義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隨肉肉的長大,原來的花盆已經容納不下。為了讓這棵小植物生長得更好,王義波掰下幾片葉子分栽在一個個小盆裡。過了幾天,他驚喜發現這些小傢伙生根發芽了,不禁感嘆到肉肉生命力之頑強。後來,王義波只要一去花市場看到肉肉就會買幾盆回來,家裡的陽臺變成了一個小型盆景園。

  在養肉過程中,王義波發現多肉植物市場在文登當地還是空缺,於是他決定辭去樓盤銷售的工作,投資了30多萬元開始養肉,並開了一家淘寶網店。

  苦學攝影吸引生意

  由於多肉植物種植地在農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訂單來自網上,雖然植物被照顧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攝影裝置和技術總是略欠一籌,所以起初網店並沒有為王義波帶來很多顧客。為了改進照片技術,王義波買來了單反相機,苦學攝影技術。慢慢地他的淘寶店多起了各種小清新的肉肉照,為他帶來不少訂單,附近有些顧客還親自開車到他的肉肉花棚採肉。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王義波的淘寶網店目前每月能為他帶來2萬元至3萬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讓露天花園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個個死去的肉肉,王義波心裡很是難受。他吸取教訓,搭起一個大棚,為肉肉遮風擋雨。

  王義波表示,其實我們煙威地區是很適合養肉肉的,這裡晝夜溫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顏色,南方雖然溫度恆溫長得快,但是沒有晝夜的溫差,長的就不如這邊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約40釐米左右的魔法師指,你看這盆魔法師長得多高貴、典雅,曾經有一個人出1000元要買,我沒有賣,因為肉肉的生長期是相當長的,像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長成。

  “我現在主要是感覺‘供不應求’,母本不能賣,幼本長的又很慢,網上銷售很多時候客人要看上的,我還不能賣,很影響我的銷售額和信譽。”王義波說。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義波查閱了很多‘養肉’書籍,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閒暇時間就和‘肉友’討論,終於找到了肉肉生長瓶頸的‘突破口’。原來王義波一直用的是家鄉的土壤種的,這種土壤裡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氣性差,並且含有的水分、養分少,不適合“肉肉”生長,所以長的很慢。為了配出適合“肉肉”生長的土壤,王義波還從丹麥進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營造出鬆軟、透氣、保水的土質。雖然進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義波感覺這樣還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養殖基地

  訂單多了以後,花棚裡的肉肉量已經跟不上訂單量了,登門求“肉”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讓王義波看到了“肉肉”市場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投資200萬建造他的“肉肉自動養殖大棚”。

  “溫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長的關鍵因素。現在正在籌建的肉肉大棚佔地約6畝,裡面安裝上自動噴水器、自動控溫器等一系列自動裝置來控制這三大要素,幫助‘肉肉’更好的生長。”王義波說。

  隨著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作為“文藝範”、“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僅霸佔了白領的心,也被廣泛地應用在節日、婚禮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人們帶去些許快樂的氣氛。

  王義波說:“其實肉肉在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已經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國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在國外,多肉咖啡廳、多肉聖誕樹、多肉牆、多肉組合禮盒、多肉手捧鮮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題’充斥著人們小資情調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帶領多肉植物搶佔婚慶市場,用多肉植物佈置婚禮現場,或將多肉盆栽設計成婚禮伴手禮送出去。以前婚禮上的鮮花幾天就乾死了,而多肉植物還可以放在盆裡繼續生長,把‘喜氣’帶到親朋好友家中,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多肉植物。

  二

  現在有很多的人因為相同的原因結識相伴在一起,有著共同的理想,進行創業,

  “吃貨”瞄準市場空白髮力爆紅深大

  廖修宇所學的物理專業偏理論研究,但他並非學霸。大三期末考試前,一位朋友大快朵頤了小廖做的水果沙拉後意猶未盡地說:“你這個手藝應該拿去賣錢啊!”

  言者無心,一直想創業的廖修宇卻有了主意。“學校裡面有賣水果的店鋪,也有做水果沙拉的餐廳,但還沒有把水果沙拉送上門的服務,而且他們做的沙拉沒我做的好吃。”在此之前,小廖在學校開過餐館、幫人倒騰過衣服,還開過網店,“要麼是小打小鬧,要麼是給人打工。”他還在深圳大學一個名字非常“高大上”的學生創業實踐社團——“亞太學生企業家協會”當負責人,“其實創業的是少數,大部分人就是弄個分享會,拿著雷軍、馬雲什麼的故事過乾癮。”上個寒假,小廖拉來社團裡另外四個同為“吃貨”的學弟學妹,開始醞釀創業的“巨集圖偉業”。

  伴隨新學期開學,“水果甜心”招兵買馬正式上線。其實這個專案就是自建廚房和物流,通過微信推廣等網路銷售,讓兼職的大學生送貨員將一盒盒切好的水果或沙拉送到客戶手上。但沒想到服務一經推出很快在學校爆紅,到期中考試的時候,小廖儼然是手底下有上百號人的小老闆,月銷售額也已經高達五萬。

  靠“講故事”開啟科技園市場

  “佔領”校園後,小廖和他的小夥伴們盯上了深大旁邊“蛋糕”更大的科技園市場。

  “我們一開始不懂怎麼去俘獲那些白領客戶的心,”廖修宇說,“最開始我們採取派單、優惠等粗放的營銷方式,效果很不好。”出了學校,市場競爭就更激烈了,布點密集的百果園等企業也為客戶提供了現場選水果、切水果的服務。“我們的供應鏈不如他們、運營成本又高於他們。”

  於是,小廖團隊把自己溫情滿滿的創業故事印上傳單、發在微信公號上,“我告訴客戶我們是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對產品和快樂有極致的追求。”同時,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水果甜心”轉型主打西式冷餐配送等多元服務。

  “他們最初是好奇,後來是感動,網際網路創業的故事極易在南山區科技園引起共鳴。”一位客戶在微信平臺的互動中告訴“水果甜心”的主頁君,“水果甜心”的創業故事讓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租住農民房、有朋友有激情的創業歷程,“我把你們的故事告訴我的員工和夥伴,現在他們不少人也成了‘水果甜心’的忠實粉絲。”“水果甜心”六月份在科技園的銷售資料已經突破五萬元,現在小廖整個團隊月銷售額高達十萬元。

  做生產快樂的“創二代”

  其實,廖修宇的父母是企業主,小廖是家中獨子,“他們一直希望我去繼承家裡的服裝公司,卻沒想到我走上和賣衣服南轅北轍的創業之路。”在這個與家族企業的經營範圍毫不搭界的商業領域,小廖“沒爹可拼”,本是可坐享其成“富二代”,卻成了地地道道的“創二代”。他告訴記者,他現在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賺到的錢自己一分不留,全部拿來進行下一輪投資。

  家裡對小廖的創業“不轉發、不評論、不點贊,也不遮蔽。”小廖說,“他們那輩人覺得我這是小孩過家家成不了大氣候,但另一方面也好奇我最後能折騰出什麼東西。”

  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廖相信“體驗消費”和“粉絲經濟”,現在他們團隊的主要著力點是做線下活動。小廖認為,他的“員工”絕大多數是學生,“兼職也不光是為了掙錢,主要是圖一樂、認識朋友,”而他的客戶也都是新銳的年輕人,“我們會多策劃諸如吃貨分享會、單身派對之類的活動。因為我們如果僅僅立志於送外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們更希望為大家生產快樂和正能量。”

  現在創業賣產品要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而且微信營銷有著非常廣闊的資源,讓人們的盈利變得更記得豐富了,微信營銷,名符其實的好的產品銷售渠道。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