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成語故事

  “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勢力非常強大,不聽從上級的調動和指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春秋時期,楚靈王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的弟弟公子棄疾。公子棄疾南征北戰,建立了不少的軍功。為了表彰棄疾建立的功勳,楚靈王把蔡國的大部分土地賜給他,並且封他為蔡公。但是過了不久,楚靈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無宇請進宮來請教。

  楚靈王問申無宇說:“我把棄疾封為蔡公,你怎麼看?”申無宇說:“國君是不應當把親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發展,就會威脅國家。俗話說:樹枝大了一定會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個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無宇走後,靈王又仔細地想了一下。他認為公子棄疾是自己最寵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順;又屢次為國家建立了功勳,受到特殊的封賞,肯定不會背叛自己,因此,就沒有接受申無宇的意見。沒過幾年,棄疾勢力越來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靈王,楚靈王沒有辦法,只好上吊自殺了。公子棄疾當上了國君,這就是後來的楚平王。

  後來,人們就總結出“尾大不掉”作為成語,用來比喻部下勢力非常強大,不聽從上級的調動和指揮。現在多用來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掉,搖動。

  【出處】《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又《國語·楚語上》:“譬之牛馬,處暑既至,蝱蚊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臣亦懼之。”

  【釋義】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排程。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相關人物介紹:

  楚靈王***?―公元前529年***,羋姓,熊氏,初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王位後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為楚國國君,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窮奢極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靈侯至楚,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公元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後吊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兩千多年來,楚靈王作為暴君昏主的典型而受到歷代文人的批評。楚靈王即位時,是楚國與晉國平分霸權的時候。但是當他臨死的時候,卻沒有立足之地,這些都是他親手造成的。楚靈王窮奢極欲,楚靈王六年,造章華宮,又稱細腰宮;對外窮兵黷武。但其實,這是一個性格、行事都頗為複雜的人物,作為春秋時代有名的昏暴之君,他有著這類人物共有的本性。但楚靈王並非一無是處。他登位前曾與將領穿封戍爭功,太宰伯州犁暗示俘虜自認是被當時還叫公子圍的靈王所俘,氣得穿封戍抽出兵器追逐公子圍。但他登位後,卻因此認為穿封戍不是諂媚之徒,滅陳後封他為陳公,倒是對曾獻媚於他的伯州犁不放心,將其殺死。他滅掉蔡國時,對蔡國的忠臣沒有殺戮反而留用***但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這些仍然心繫復國的人後來成了公子棄疾的同謀***。此外,他敬重左史倚相那樣的讀書人,稱他為良。

  傳說靈王喜愛打獵,一日在放鷹臺附近打獵時,偶遇一小家碧玉的小姐--長秋,好色的靈王對長秋一見傾心。長秋知書達理,不願嫁給靈王,不願和眾女分享。靈王便在他們偶遇附近暗修園,命名長秋莊,希望和長秋在此共享平常夫妻生活,為長秋住所取名--夢苑,長秋為之動情,愛上靈王。誰知,久之,靈王便對賢淑的長秋失去興趣,覺得她不善媚,長秋失寵,靈王不再彌留夢苑,也未正娶長秋。不久長秋鬱鬱而終,靈王頓感失心之痛,改夢苑為遺夢苑,意指佳人已去,空留夢。後此地一直源用長秋地名,人們也稱遺夢苑為遺夢園***圓***,希望長秋好夢能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