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秋土豆的種植時間

  秋土豆應該在合適的時間上種植才能得到高產,那麼四川秋土豆什麼時候種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播種期為1月24~28日,確保土豆的優質高效和豐收。

  四川秋土豆的種植方法

  一、留種選種與地塊選擇,凡留種的土豆應在植株剛開花時採收***4月下旬***,採收後選陰涼、通風、有閣樓處平鋪,嚴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選用優質種子,並用新高脂膜拌種,隔離病蟲害、提高發芽率。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質土壤種植,以前茬未種過茄科類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塊最佳。

  二、整地施肥與搭棚作畦播種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開好圍溝、腰溝和棚間溝,以便操作和排灌。若利用原棚種植的地塊,每要用生石灰加新高脂膜,悶棚殺菌消毒後再播種。搭棚作畦材料以小山竹為主,棚底寬4.3~4.5m,棚弧6.3m,棚高1.7~1.8m。棚內作兩畦,每畦寬2m棚內中溝35cm,棚與棚之間操作溝70cm,棚長依田塊大小而定,一般每1hm2可搭大棚30~45個。

  三、適時播種,播種期為1月24~28日,播種量每1hm2為1800~2250kg,按1hm2植75000株左右標準挖穴直播,一般株距20~24cm,行距約60cm,挖斜穴。播種時將已發芽7cm左右的薯種,分個斜放於穴中央,深度視種薯芽長短而定。苗種播入穴內後用營養土覆蓋,蓋土厚度以不見芽苗為宜,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墒,防止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四、肥水管理前期播種至出苗前要悶棚10d左右,保持棚內土壤溫、溼度,促苗早出。待出苗70%以上時開始放風降溫,一般播種後10~15d可出齊苗,出苗後,選晴天淺鬆土、培土起壟,並適時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應在土豆開花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適時各噴灑一次地果壯蒂靈,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層枝葉狂長,加速地下塊莖超快膨大,增強抗禦蟲害能力,確保土豆的優質高效和豐收。

  五、病蟲害防治,播種時或結薯前用酌量辛硫磷加新高脂膜除治地下害蟲。對於蚜蟲、二十八星瓢蟲、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蟲害要按照植保要求噴施針對***劑進行防治,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秋季種植土豆施肥方法

  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土豆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土豆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土豆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髮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土豆1500-2000千克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千克、尿素12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或氯化鉀10~15千克。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鬆薯塊層,有利於土豆根系吸收。

  栽培方法:

  育種:主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為避免切刀傳染病毒***紡錘塊莖,X和S花葉病毒***和環腐病,應選用直徑為3~3.5釐米的健康種薯進行整薯播種。大部分栽培品種是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成的。鑑於普通栽培種土豆品種資源的貧乏,來尤其重視綜合土豆的近緣栽培種,包括普通栽培種及二倍體栽培種的染色體組,以利於選育高產、高抗和高澱粉、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品種。

  播種:用塊莖繁殖,把土豆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土豆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田間管理

  土豆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莖、羽狀複葉、花蕾和果實;地下部分有地下莖、根、匍匐莖和塊莖。地上部分結果與否與品種和外界環境條件有關,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種植時間不同均會影響到是否開花結果。

  秋季土豆種植技術

  一、因地制宜選擇優質脫毒種薯

  選用優良品種是土豆高產、優質、高效栽培的基礎。我省秋播土豆因秋季光照足、雨水相對較少,薯塊的幹物質含量較高。但秋土豆的適宜生長期較短,以選擇 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為宜。目前適合我省秋季早熟栽培的土豆品種主要有費烏瑞它、中薯5號、東農303等。土豆生產上一般採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逐年留 種的薯塊常因病毒的不斷浸染和積累而使品種退化,造成植株變矮、葉片皺縮、生長勢明顯變差,抗性下降、塊莖變小、品質變劣、產量大幅度降低。為了減輕馬鈴 薯病毒病的危害,提高其產量、品質和生產效益,在種薯的選擇上一定要選用不帶病毒或帶病毒率極低的脫毒種薯。脫毒種薯的應用是目前國內外解決土豆病毒病 危害、提高產量和品質最有效的技術措施,其增產潛力一般為30%-50%,高的可成倍增產。

  二、搞好種薯處理

  應選擇新鮮、健壯、飽滿而沒有大量發芽的塊莖作種薯。種薯在播種前需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⑴消毒與打破休眠 可用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500倍液與5-1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混合液浸種15-20分鐘,瀝乾後置陰涼、遮光處催芽,待腋芽萌動後再播種。甲基託布津 和多菌靈的作用是對種薯進行消毒,殺滅潛伏在種薯表面的病菌;赤黴素的作用是打破塊莖休眠,促進薯芽整齊一致發生,確保出苗整齊。⑵選用小的種薯***約 30-50克***採用整薯播種 小整薯具有頂芽優勢,有利於奪取高產;且秋土豆播種時及生長前期溫度高,切塊易感病腐爛,宜選用小整薯播種。一般每畝大田應備足種薯150-200公 斤。

  三、合理輪作

  種植土豆的土壤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壤土或輕砂土為宜。土豆忌連作,種過土豆的地塊最好2-3年內不連作馬鈴 薯,亦應避免與其它茄科作物***如辣椒、茄子、西紅柿、菸草等***及其它塊根、塊莖作物連作;前作以豆科和禾本科作物為宜,稻田種植土豆實行水旱輪作,能減 少病蟲害的發生,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四、精耕細整

  深耕細整是保證土豆高產的基礎。深耕可使土壤疏鬆、透氣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為土豆的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 造良好的條件。播前應深耕20-30cm,按廂寬100-110㎝分廂起壟,壟面寬80㎝左右,一壟種兩行;廂溝寬20-30㎝,溝深15-20㎝,圍溝 ***稻田***深30cm,開溝時取出來的泥土要均勻地拋撒在廂中間,壟面整成龜背形。

  五、施足基肥

  據測定,每生產1噸土豆約從土壤攝取N25-6公斤、P2O52-3公斤、K2O11-13公斤;按每畝生產1.5噸土豆概算,應施純N27.5-9公 斤、P2O53-4.5公斤、K2O16.5-19.5公斤。建議每畝施農家肥1200-1500公斤或發酵餅肥60公斤、複合肥40公斤、鈣鎂磷***鉀*** 肥40公斤,結合整地,集中溝施,以充分發揮肥效。施肥方法是在壟面按土豆播種的密度開播種溝,溝深10-12㎝,然後將肥料施入溝內拌入土中。

  六、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土豆高產高效的重要保證。我省平原、丘陵地區秋土豆宜在8月下旬-9月初播種,11月底至12月份收穫。為防止壟面滋生雜草,播種後應及 時採用都爾、禾耐斯等芽前除草劑防止雜草發生,建議每畝用除草劑10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於壟面土層上,可在整個生長季節抑制土層表面雜草種子的 萌芽生長,有效地防除雜草。

  七、合理密植

  土豆種植的適宜密度,早熟品種以4500-5500株/畝為宜;播種方式以條播法為宜。按廂寬100-110㎝分廂起壟,壟面寬80㎝左右,每壟種兩行, 行距40㎝左右、株距20-24㎝為宜。先拉繩開播種溝,播種溝深10-12㎝,溝底均勻撒施基肥、拌入土中或在肥上覆土2-3㎝,如遇乾旱可再澆一次稀 糞水;然後將種薯按播種規格均勻擺放在播種溝內偏離肥料處或溝邊,再在上面覆土7-8㎝厚蓋種。

  八、加強田間培管

  幼苗出土後長至4-6片葉時,應根據苗的長勢和葉色追施一次稀糞水或每畝追施4-5公斤尿素作提苗肥;並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中耕應做到前期深、後期淺***,在植株封壟前培完。第一次培土要早,以利於促進早結薯;當苗高15-20㎝時應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併除掉行間雜草;在現蕾 期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在植株開花期封壟前進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最後一次培土要儘量高一些,以利於薯塊生長髮育與膨大,並防止塊莖外露變綠、 影響食用品質和商品性。

  植 株生長調控 如果土壤中氮肥過多、遇連續陰雨天氣、光照不足時,植株容易徒長,營養物質大量向莖葉中輸送,出現只長苗、不結薯或結薯延遲的現象,影響土豆早熟高 產;應使用一些生長調節物質來調控土豆植株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調整光合產物的分配,有效抑制植株地上部的生長,促進植株地下部塊莖的膨大。常用的生 長調節物質有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等。使用方法是葉面噴霧,使用濃度分別為:0.1%的矮壯素、100-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100毫克左右/千 克的烯效唑;也可噴施0.3%-0.4%的磷酸二氫鉀抑制植株徒長、防止早衰、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結薯。

  九、加強病蟲害防治

  蟲害防治 危害土豆植株最嚴重的蟲害是蚜蟲和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對於蚜蟲的防治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時噴藥防治;否則,蚜蟲不僅危害植株,還會傳播多種病 毒,易使植株感染病毒病。防治蚜蟲可選用大功臣、吡蟲啉、抑太保等藥劑,如每畝用1包***8克***大功臣粉劑兌約14公斤水***即1噴霧器水***、均勻噴施於葉片 背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齊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每畝可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兌少量水稀釋後拌細土20公斤混勻 拌成毒土,在播種時均勻施入播種溝內;亦可每畝用易殺淨粉劑1公斤拌細土撒入土壤進行防治。

  病害防治 危害土豆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等。早疫病和晚疫病屬真菌性病害,早疫病可用70%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或64%防毒釩可溼性 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一般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晚疫病可用瑞毒黴或甲霜靈錳鋅防治,一般在現蕾後用25%瑞毒黴500-800倍液預防 一次晚疫病,進入開花期後再用甲霜靈錳鋅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晚疫病2-3次,間隔7-10天噴一次。如生長後期田間晚疫病發生嚴重,造成部分莖 葉開始枯死,可將植株地上部分提前割青***割除地上部分後,可過幾天待塊莖表皮形成木栓層後再收穫***,以防止晚疫病菌向塊莖傳播。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 嚴重時可引起植株整株枯萎而死;目前還未發現防治青枯病的有效藥劑,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如嚴格挑選種薯、實行輪作、深溝高壟栽培等。環腐病也是一種細菌 性病害,感病植株地上部常常萎蔫而死,易與青枯病混淆,其莖和塊莖橫切面出現棕色維管束,一旦擠壓會有細菌性膿液滲出;防治方法是嚴格使用無病種薯,最好 能用整薯播種。

  十、適時收穫

  馬 鈴薯在生理成熟期收穫產量最高。生理成熟的標誌是:⑴ 葉色由綠逐漸變黃轉枯,這時莖葉中養分基本停止向塊莖輸送;⑵ 塊莖臍部與著生的匍匐莖容易脫離,不需用力拉即與匍匐莖分開;⑶ 塊莖表皮韌性較大、皮層較厚、色澤正常。一般早熟鮮食品種如費烏瑞它、中薯5號、東農303等出苗後60天左右即可收穫上市。收穫宜選擇在晴好天氣進行, 一方面便於挖取,薯塊不易沾泥;另一方面薯塊的含水量低,便於貯運。收穫後的薯塊應適度放在太陽下晾乾表面水分,及時去掉表皮上的泥土,剔出爛薯、病蟲危 害薯、機械損傷薯、綠皮薯和畸形薯等不符合上市要求的薯塊、雜質後,分級包裝、按每袋裝30-32公斤左右的標準用尼龍網袋裝好及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