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溼的口服和外用藥

  風溼用藥有多重,口服藥和外用藥就包含很多。下面小編就帶你瞭解都有哪些?

  

  口 服 藥

  補 腎 丸

  主要藥物有白芍、乾薑、枸杞子、龜板、黃柏、熟地黃、鎖陽、天冬、五味子、知母等,該藥主要的作用是滋陰補腎、鎖陽固精。適用於腰膝痠軟而又伴有烘熱、心煩口乾等有一些熱象的病人。對於腰部怕冷、四肢冰凍、晚上小便比較多的腰痛病人則不太適合。

  用法為空腹鹽水送服,一次6克,一日2次。因為中醫認為,鹽水入腎經,所以補腎的丸藥最好用鹽水送服。

  四 妙 丸

  主要藥物有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等,主要作用是清熱利溼。用於突然出現的足膝紅腫,筋骨疼痛,舌苔比較黃膩,小便顏色比較黃。該藥也可以配合健脾益氣的中藥一起吃,效果更好。對於關節冷痛,沒有紅腫疼痛的病人則不適合。

  用法為口服,飯後半小時服用,一次6克,一日2次。

  獨 活 寄 生 合 劑

  主要藥物有獨活、防風、白芍、杜仲、茯苓、桑寄生、細辛、川芎、川牛膝、甘草等。主要作用是補益肝腎、祛風除溼、舒筋活絡。適用於腰膝痠軟、筋骨疼痛、怕冷畏風,病程較長的病人。

  用法為口服,一次15~30毫升,一日3次。飯後半小時服用。

  雲 南 白 藥 膠 囊

  主要藥物有三七、重樓,主要作用為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於腰腿部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由於本藥藥性峻猛,故不宜久服。無腫痛和外傷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

  用法為出血者用溫開水送服,瘀血腫痛與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口服,一次1~2粒, 一日4次***2~5歲按1/4劑量服用;6~12歲按1/2劑量服用***。孕婦忌服。體虛者慎用。

  外 用 藥

  代 溫 灸 膏

  主要組成為辣椒、肉桂、生薑、肉桂油。具有溫通經脈,散寒鎮痛功用。用於腰背、四肢關節冷痛、關節肌肉僵痛、麻木,也可以作為慢性風溼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藥物。

  用法為外用,根據疼痛部位或按相應的穴位敷貼。孕婦忌用。

  梔 傷 痛 氣 霧 劑

  主要組成為大黃、梔子、冰片、腫節風、馬錢子等。主要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腰腿部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由於氣霧劑起效特別快,攜帶也很方便。目前這種劑型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用法為外用,噴於疼痛部位,一日3~5次。